搞脱硫设计一般用什么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32号
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
5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6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7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
8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范DL/T5121-2000
9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范DL/T5072-2007
1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7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 50205-2001
18玻璃钢管和管件HG/T21633-1991
19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20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条件HG/T2640-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1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
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
2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
3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3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34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3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186-2002
3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1
3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DL5007-92
39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5031-94
4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篇)DL/T5047-95
4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化学篇)DL/T58-81
4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篇)DL/T5190.5-2004
43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T5196-2004
44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GB/T5836.2-2006
45玻璃钢聚氯乙烯复合管和管件HG/T21636-1987
4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水力旋流分离器HJ/T249-2006
可能还有些不全,视具体情况定
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无论哪种工艺,只要是全烟气脱硫(即烟气全部通过脱硫装置),只要是湿法脱硫,那么石灰石法也好,氨法也好,烟囱出口处的烟气一般都是饱和的,烟气压力一般是3 kPaG,也就是说烟气水含量可以很简单的按:V%=Ps水/(P0+3)
这里Ps水是排放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0是当地大气压,单位是kPa,烟气温度一般40~45℃之间,其分压7.33~9.52 kPa之间,如果大气压按97 kPa计算,脱硫后烟气含量(体积分率V%)一般在7.5~10%之间。
即便是有GGH,那么水含量也不会变,只是此时烟气不再饱和而已。这水含量还能怎么规定?那东西规范不出来的,你们要上半干法,甚至干法,那水含量和原烟气一样了。所以无法硬性规定的,电力行业有脱硫设计规范,但也没规定水含量。
1、《烟道设计规范》(GB5051-2002)
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GB7692-87)
3、《化工建筑涂装设计规定》(HG/T 20587—1996)
4、《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002)
5、《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内衬防腐材料》(DL-T901-2004)
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1993)
8、《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1987)
9、《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导则》(GB4272-1992)
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126-1989)
11、《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
北京天润昊博脱硫除尘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从事涡轮增压湍流除尘脱硫技术的专业脱硫设备公司,其工作原理是:含硫气体在涡轮增压湍流装置的作用下,以高速旋转和扩散的状态与吸收浆液形成的强化湍流传质。传质的过程是使气液形成乳化层,不仅化学吸收中和快,液膜始终接近中性,能使全过程保持极高且稳定的传质速率,因此,它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低阻高效脱硫设备。
公司拥有的涡轮增压湍流传质脱硫设备技术,属于高科技第三代产品。其技术核心是:建立在渗透表面更新理论基础上,基于多项紊流掺混的强传质机理,属于用液体作为分离剂,从气体、空气或废气中分离弥散的尘粒、烟尘和有害气体并实现净化的目的,具有同时除尘脱硫的高新技术,其技术特点是:除尘脱硫一体化,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效率显著、运行费用低、无堵塞不结垢、系统运行稳定、压阻损失少、适用各种固硫剂(CaO、MgO、NaOH、CaCO3、Na2CO3、NH3·H2O、工业废碱液)等优势。在国内外湿法除尘脱硫工艺技术上,居领先水平。并且在燃煤工业锅炉应用中,实现零排放的业绩。
脱硫设备在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行业,除尘脱硫设备应用广泛,可以湿法除尘,湿法脱硫,也可以除尘脱硫除尘一体化,不仅适合电站燃煤循环硫化床锅炉除尘脱硫,也可应用燃煤链条锅炉的湿法脱硫除尘和烟气净化,脱除二氧化硫效率高,尾气净化彻底,应用在炉窑行业脱除氟化氢和窑炉尾气酸性废气净化设备等,并对球团、烧结机尾气脱硫。脱硫剂的废氨水净化效率极高,原烟气SO2由11000mg/m3,脱除到120mg/m3以下,广泛应用在钢厂球团烟气领域。是一种低阻高效的湿法除尘脱硫设备和新颖的脱硫设备环保产品。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石灰石粉的细度宜保证325目90%过筛率。6.4.2脱硫用生石灰和电石渣的CaO含量应不小于80%。96.4.3单套石灰石/石灰卸料系统出力应满足6h~8h完成输送脱硫工程1d的石灰石。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通用技术规范石灰石粉的细度宜保证325目90%过筛率。6.4.2脱硫用生石灰和电石渣的CaO含量应不小于80%。96.4.3单套石灰石/石灰卸料系统出力应满足6h~8h完成输送脱硫工程1d的石灰石。
石灰石粉仓附属设备技术规范书.doc_淘豆网脱硫吸收剂采购石灰石粉,粒度≤63µm,250目90%过筛率。由汽车运进厂内。脱硫用石灰石粉由售粉厂家用自卸密闭罐车运至电厂。(最终以买方提供的值为准)。石灰石分析资。
火电厂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使用设计技术规程和技术规范应注。石灰石粉细度,在规范有规定:对燃用中低含硫的燃料石灰石粉细度应保证250目90%过筛率,对燃用高中含硫的燃料石灰石粉细度宜保证325目90%过筛率。据编者了解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90%,石灰石粉的细度应保证250目90%过筛率。5.2.2脱硫剂浆液的制备脱硫剂浆液制备系统应设置脱硫剂的计量装置,脱硫剂浆液的浓度应控制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
招标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度物资采购-脱硫。石灰石粉粒径标准0.1mm过筛率(%)0.2mm过筛率(%)0.3mm过筛率(%)0.4mm过筛率(%)0.5mm过筛率(%)1mm过筛率(%)0.1mm以下所占百分比(%)0.1-0.2。
脱硫设备的卫生防护距离是指人员在操作脱硫设备时需要遵守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具体的卫生防护距离需要根据脱硫设备的类型、工作条件、工艺流程和国家标准等因素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国家标准规定的脱硫设备的卫生防护距离如下:
活性炭吸附法脱硫设备:3m
洗涤法脱硫设备:3m
氧化吸收法脱硫设备:6m
流化床燃烧脱硫设备:6m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卫生防护距离只是一般规定,具体距离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例如,在高温、高压或密闭空间内操作脱硫设备时,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卫生防护距离。此外,在操作脱硫设备时,还需要佩戴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脱硫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卫生防护距离,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
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也就是L/G=Q/1000:V(Nm3/h)其中Q为循环浆液流量,V为进入吸收塔烟气流量;液气比太低,达不到吸收效果,会导致净烟气中SO2浓度升高;液气比太高:会导致净烟气含水量增加,增大后续设备的腐蚀,同时加大除雾器的负担,堵塞除雾器、烟道等,降低烟气抬升力,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合理的液气比是根据设计煤质含硫量和吸收浆液中CaCO3的浓度含量确定,确定依据为SO2的吸收反应方程式或是原子守恒;在实际过程中,为保证脱硫效率,液气比应适当高于设计值。
“国际工业烟囱协会(CICIND)”在其发布的《钢烟囱标准规程》(1999年第1版)中指出,虽然在脱硫过程中已经除去了大量的SO2,但脱硫后的烟气温度低、湿度大,烟气中单位体积的稀硫酸含量相应增加,脱硫后,尤其是不装设GGH的烟气应视为“高”化学腐蚀等级及强腐蚀烟气等级,故烟囱设计应严格考虑此特点。
某电力设计院曾对88根旧烟囱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
(1)烟囱筒壁普遍存在裂缝现象。裂缝以竖向为主,水平裂缝较少裂缝宽度普遍在0.3~1.0mm,均超过烟囱设计规范规定的0.15~0.30mm裂缝都发生在烟囱中、上部,下部烟道接口部位一般没有裂缝竖向裂缝多数沿圆周均匀分布,水平裂缝多发生在施工缝处。
(2)烟囱内部腐蚀带有普遍性,有的相当严重。一般来讲,燃煤硫分大于等于1%时会产生腐蚀硫分大于2%时腐蚀较严重。从调查情况看,腐蚀首先从内衬开始,进而腐蚀外筒内壁结构,多数为沿高度全面积腐蚀。
(3)施工方法对烟囱裂缝的影响明显。采用有井架支模和单滑方法施工的烟囱中,出现较严重和严重裂缝的有50%,采用双滑方法施工的则达75%。
(4)裂缝严重程度与所用除尘器型式无明显关系,但与燃料种类有关。燃油或燃天然气电厂的烟囱要比燃煤电厂的裂缝更严重些。在烟囱筒壁普遍存在裂缝的情形下,如果采用湿法脱硫工艺,烟气的温度降低,含水量增大,烟筒内的烟气压力升高,筒内的烟气基本上处于正压运行工况,含有腐蚀性介质的烟气极易渗透到砌体内部,使烟囱内部结构遭受腐蚀,从而直接影响到承重外筒的安全。
原有未按防腐设计的烟囱实施烟气脱硫后,无论脱硫系统是否加装GGH,烟囱均要进行防腐改造,如果暂时无法实施改造,应对烟囱的腐蚀进行状况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