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负荷计算
常见空调负荷计算方式有:谐波反应法、冷负荷系数法和冷负荷指标估算法。
谐波反应法:在负荷计算中,得热量形成冷负荷的关键是得热中辐射部分变成冷负荷的比例,应为对流部分直接变成了冷负荷,谐波反应中辐射扰热量转化为冷负荷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辐射扰热量投到板壁上,相当于引起板壁表面空气边界层温度升高,板壁吸热后温度升高会以对流的形式向房间放热,所放出的热量即为冷负荷。
冷负荷系数法:冷负荷系数法是建立在Z传递函数基础上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把得热计算和负荷计算两步合并成一步,通过冷负荷系数直接从各种扰量源求得分项逐时冷负荷。
1、冷负荷系数法确定空调房间各项冷负荷。
(1)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内墙、楼板等室内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2)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3)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ƒ设备和用具的散热量引起的冷负荷;空调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如果空调系统中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处理(新风不承担室内空气负荷时),则空调房间冷负荷还应包括新风负荷。
扩展资料:冷负荷指为了维持室内设定的温度,在某一时刻必须由空调系统从房间带走的热量,或者某一时刻需要向房间供应的冷量。房间的得热量是指通过维护结构进入房间的,以及房间内部散出的各种热量。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太阳辐射进入房间的热量和室内外空气温差经维护结构传人房间的热量;另一部分是人体、照明、各种工艺设备和电器设备散入房间的热量。根据性质的不同,房间得热量可以分为潜热和显热两类,而显热又包括对流热和辐射热两种成分。
空调系统依靠送风带走室内的热量,只能是对流热。这就是负荷。而上述得热量含有辐射成分不能被送风所吸收。这部分辐射通过被辐射的围护结构的蓄热一放热效应才能转化为对流成分。
这种转化必然产生峰值的削减和时间的延迟,其结果使的得热曲线变成负荷曲线时被延迟被削平。负荷峰值小于得热峰值。也就是说得热和负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得热含有辐射成分。
对于不同的类型的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运行状态的能耗分布都是不同的。
比如说,离心式冷水机组在ARI工况下的工作曲线是一个U型,是低负荷和高负荷效率较差,中间负荷效率较高的;而在冷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其负荷曲线是一个二次曲线,就是负荷越低效率越差。
一般来说,变频空调在10%-75%左右负荷时是比较节能的,而高效机组在60%-100%负荷比较节能。
对于家用机来说,自然是温度调得越接近环境温度,越会大大节能。
至于风量不同的情况下,在高风档风机的能耗会是低风档的2倍。不过由于风机在整个家用空调电耗的比例并不大,所以对于家用影响并非那么明显。
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太阳辐射进进房间的热量和室内外空气温差经维护结构传人房间的热量;另一部分是人体、照明、各种工艺设备和电气设备散进房间的热量。
冬季需要供冷房间的设计计算温度,办公类用房可取24℃,商场类用房可取22℃,即可较冬季供暖房间的设计温度高5~6℃。即使是对于外区,由于提高了室内计算温度,外围护结构散热增大,与太阳辐射得热量和内部发热量比较的差额减少,仍可降低所需供冷量。
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
空调区冷负荷是确定建筑空调送风处理过程和空调设备容量的依据之一,也是计算各个环节冷负荷的基础。各个环节计算冷负荷中包括:空调区的计算冷负荷、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和空调冷源的计算冷负荷。
空调区计算冷负荷的确定方法是:将此空调区的各分项冷负荷按各计算时刻累加,得出空调区总冷负荷逐时值的时间序列,之后找出序列中的最大值,即作为该空调区的计算冷负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冷负荷
空调能效比=制冷量/输入功率。
当部分负荷的时候,虽然制冷量降低,但是由于热交换器面积不变,因此冷媒交换更加充分,而且一般风冷系统的风速不变,因此相对热交换效率提高。
同时变频机一般都是在部分符合是的相对效率较高。
综上,空调部分负荷的能效比比满负荷高,但是具体是不是50%,还需要看一下测试条件和压缩机的效率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