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空鼓是什么情况?
造成瓷砖空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施工工艺造成的。
湿铺瓷砖很容易出现空鼓现象。湿铺时,由于水泥砂浆中水分较高,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水分渗透到基层,干燥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空洞,地砖与基层之间不能充分粘结,就会出现空鼓。
2、施工技术问题。
瓷砖铺设在装修施工中是最常见的施工方法,对工人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技术不熟练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人为原因,也会形成空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层清理不干净。基层没有经过彻底打扫,上面还留有浮土或沙粒等,水泥砂浆铺上后实际上是与浮土沙粒粘在一起的,并没有与基层结成一体,日久则容易出现鼓现象。
(2)基层浇水湿润不够。水泥的凝固过程中少不了水,所以如果基层不湿润,就很难与水泥砂浆牢固地凝固在一起。
(3)垫层砂浆铺设太厚或加水过多,或者没有完全压实。
(4)瓷砖背面浮灰未刷净,或用水湿润的不够,影响粘结。
(5)铺贴后瓷砖与基层没有完全干燥(一般需要1~2天)就收到外力作用,如在上面走动、敲击等而使瓷砖松动、脱落。
3、偷工减料。
一般装修队伍为了省时省料,往往只在瓷砖的四角抹上砂灰,然后把瓷砖铺上。刚铺上,由于四角固定,所以瓷砖看起来也很牢固,但瓷砖下方中间并没有砂灰,日久天长就会因为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起鼓。
4、环境及季节原因。
由于季节的变化,铺贴后的瓷砖在水泥砂浆还没有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如果温度骤然下降,就会致使砂浆里的水分不能完全渗干。当温度上升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瓷砖与基层之间就会出现空洞,继而松动、脱落,形成空鼓。
在家居装修时,瓷砖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而很多业主在验收瓷砖铺贴这个阶段时,看的仅仅是它外观效果与平整度,把最重要的一点的忽视了,就是瓷砖空鼓检验。那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瓷砖空鼓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贴砖需要注意什么。
瓷砖空鼓的原因是什么
瓷砖空鼓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施工错误、瓷砖未留缝隙、地面质量差、材料问题以及水泥标号过低等等都会造成瓷砖空鼓。其中施工错误造成的空鼓,指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粘结层的水泥不够饱满,使得瓷砖粘结层与瓷砖面出现空鼓,或在瓷砖铺贴后没有及时进行保护。
贴砖注意事项
1、 在铺贴瓷砖的过程中,瓷砖与墙面的贴合度必须要大于它自身所产生的重力。由于瓷砖本身就带有许多小孔,所以在吸水性能方面会比较强,若是使用干燥的瓷砖来铺贴,那么它就会将水泥中的水分给吸干,从而使它的贴合度降低,造成瓷砖空鼓和脱落等现象。
2、在铺设地砖之前要对地面进行处理,测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地面的坡度,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地砖的铺贴效果,测水平后再根据地面的面积与地砖的尺寸将每行每列需要用到的瓷砖数量确定好。
3、若是使用组合式铺贴的配套产品,需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方式。例如波打线一般采用深色的瓷砖来铺贴,但仿古砖也有专门配套的波打线,它主要用于地面周边或过道玄关处。
文章总结:以上就关于瓷砖空鼓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贴砖需要注意什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齐家网。
2、偷工减料:通常装修人员为了省时省料,通常会在瓷砖的四周抹上砂灰,接着将瓷砖铺上。刚铺好,因为四周固定,因此瓷砖看上去十分牢固,不过瓷砖下方中间并无砂灰,时间长了便会由于膨胀系数不一样而导致起鼓。
3、施工技术问题:非专业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因为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也会造成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