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地形处理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因此,要结合类型和范围来进行合适的地形处理。
1、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
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而背后的树林为平地的宽阔基面作了垂直形态上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了背景的衬托作用。
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平地内部空间最突显的景观要素对景观有决定性作用,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强烈的垂直形态作对比,可使景观效果显著增加。
平坦的地形中,远处以绿树作为背景及鲜花作镶边,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弥补了平坦地形的单调性,使平地与垂直低挖形态的景观要素相互结合。
2、在园林中一些需创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的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
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假山泉水的布置有动态效果,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3、在园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过地形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块,因其功能不同,地形的处理也有所变化。
娱乐休闲及休息集一体的园林用地以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地上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而坡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4、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
园林地形的处理的原则
1、因地制宜,随势生机。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2、因景得宜。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
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3、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因此,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4、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景观设计的地形处理讲究:①功能优先,造景并重;②利用为主,改造为辅;③因地制宜,顺应自然;④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其中,等高线是主要的规划因素,主要原因在于:车与人沿等高线行进(坡道和踏步)时最省力;坡地具有动态的景观特性(眺台、挑台);斜坡可以创造很好的水景(瀑布、溪涧等)。
地形的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三种:1利用台阶、挡土墙和景观墙 利用台阶解决高差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台阶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形状的。
挡土墙也很常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和功能需求选择混凝土、石墙或其他材质。
利用景观墙解决高差问题,适用于有足够的空间时进行分隔,使分割后的空间不至于拥挤,其材质的选择也比较多样。
2利用台阶地缘进行过渡 台阶地缘的设计既有现代感,又能带来很多方便,竖向上可打造多重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景观美感。
3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 创造起伏的景观地形,既可以解决高差地形,又可以形成丰富景观,深受人们喜爱。
园林中的地形形态从大范围上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5种类型。
从景观的大小形态上延伸的话,还可以分为山地,森林,江河,高山,峡谷,丘陵,盆地,土丘,平原,高原,台地,斜坡,平地等多种多样的复杂形态。
这些地形的作用分别是首先是具有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首先园林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地形上来完成的。所以地形是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不可缺少,它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是构成整个园林设计中景观的骨架。
其次,地形还可以建造各种空间。地形当中可以通过在其基础上进行土方挖掘,以降低其的地平面高度,可以在地面上增加各种土石建筑,或者山丘,土丘等,通过改变其的海拔高低或者水平面,制造出各种凹凸的地面,以增加他的空间感。
地形还可以改变小气候。地面的凹凸变化对于气候是有一定的影响,从大环境来说,山体或者是丘陵对于遮挡各种方向的季风,从小环境上来说人工设计的地形是非常容易变化的,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范围内的气候,从而改变园林的气候。
地形还具有审美和情感的作用。通过地形的形态变化和地面的凹凸变化,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地形可以通过改变其面貌,作为布局和视觉的要素,可以利用其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对地形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
地形的形态直接影响景观效果,所以要根据地形中各种建筑和运活动项目的需求来对地形进行设计。如排水,灌溉,防火,防灾,娱乐,休息等需求,来对地形进行不同形态的改造和空间设计。以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随着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长,之前和现在读这本书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感触和理解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应该就是我此次阅读对于自身专业方面的主要目的。
这本书包含七大内容,分别为 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 。
一 地形 (包含表现方式、地形类型、实用功能、小结)——P1-65
二 植物材料 (包含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美学功能、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小结)——P66-126
三 建筑物 (建造群体和空间限制、建筑群体和空间类型、建筑群体的设计原则、单体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小结)——P127-168
四 铺装 (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基本的铺装材料、小结)——P169-209
五 园林构筑物 (台阶、坡道、墙与栅栏、挡土墙、设计原则、墙与栅栏的材料、座椅、小结)——P212-253
六 水 (水的一般特性、水的一般用途、水的美学观赏功能、小结)——P254-281
七 设计程序 (承担设计任务、研究与分析、设计、结构设计图、施工、工程的评价与养护管理、小结)——P282-306
以上七个景观设计要素都遵循了最本质的原则:先功能再美观,以造价为基准,落地为目的。接下来分别对7个设计要素进行工作7年以来的分析与总结,融入实践,让专业的痕迹有迹可循。
【地形】
地形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之首,这么多年对地形的感触:地形是任何一个风景园林项目的载体。
从景观规划到景观设计,地形涵盖的领域大小都影响着景观项目的设计前期到最后项目落地完成。对地形的分析及使用不合理,就意味着项目本身的不合理。“善待地形、让它游刃有余”。
地形的平、起伏形成了地形的空间感,起到控制视线的作用,表现方式通常用到的为等高线表示法、高程点等,也是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地形的变化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不同的项目去分析地形的类型。
有了对地形的基本认识后,地形在景观中对初始的空间起着很重要的分隔作用、控制视线、导游路线和速度及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拿来一张现状地形图,我们对地形在平面上的认识,再到三维空间的思考,再到空间的变化,是需要我们在项目中不断练习的。
对比图4与图5,在原地形图上对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推敲,最高处等高线为32,最低处等高线为6,原地形图中一目了然,东北方向最高,西南方向最低,因此排水方向确定,然后根据等高线的变化,找到地形的起伏变化(山脊和山谷,平缓地块),分析地块周边的环境,确定该地块的功能分区和位置,基本得出图5的空间布局关系,这样为之后其他要素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工作这么多年,做了上百个项目,自身仍然需要加强并全面的对项目现状地形进行分析,加强尊重现状引导设计。这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太原龙城南部项目《太原市桥东街地块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10号(东)地块小区景观绿化工程》。
在这之前的好几年工作当中也做过总图、竖向等内容,但这个项目的地形竖向设计经过不下10次反复推敲、修改、找土建专业牛工指点请教,让自己的竖向设计有很大提高。
之后陆陆续续做了很多的总图、竖向等内容的施工图,感触颇深。尤其是2019年文旅项目《华夏文明文化产业园区——青龙古镇区域建设(三期)园林绿化工程》中游客中心和风子坡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去现场较多,和同事卢姐和施工方的学习让设计更加具有落地属性,当然施工过程中不可抗拒因素,方案必须作出适当让步,让设计更加朴实。施工完成之后随卢姐去工地核检,有些地方由于设计的不合适、施工方不沟通,导致地形竖向上有瑕疵,这也是我需要自身进行复盘的地方。
这几张图片为青龙古镇部分区域的施工过程,后续补发施工完成后的图片做对比。
再次看这本书让自己回归使然,不忘初心。
接下一篇文章{读《风景园林设计要素》—2植物材料},敬请期待...........
晟景文旅:新场古镇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1、地形。
它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场所,因为其余的要素都要在它的基础上建立。可以分为山地、盆地、平原与丘陵这4类。地形设计必须具有整体的连续性,用地边缘必须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设计的土方填挖量应保持内部平衡,并尽量利用原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对于较高的土山,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原有地形的承载能力,需要时进行特殊施工和加固措施。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减少开发成本。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2、植物。
它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一所园林一半以上都是植物。设计时要巧妙的把草坪、树木和花结合在一起,要显得相得益彰。所种植的植物也不能是有毒的,因为园林景观里的人流量都很大。在植物设计这方面,应该表现园林的时序景观,,形成一定的空间变化,形成地域景观特点,创造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3、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园林水体具有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可以溶解有害气体。在设计水景的时候,要注意观赏性和功能性。前者最典型的就是池塘,后者最典型的就是地面灌溉系统。这两个的设计都不容小觑,一个关系着园林的风格,一个关系着园林的地下系统。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4、道路。
就是园林里所有的人行道与车行道,人行道一般是由鹅暖石镶嵌的可以按摩石子路,车行道一般是有地标线的沥青路。另外,需要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进行设计。例如人行道设置应考虑车辆的爬坡能力,园林道路应该主次分明,曲折有度,既应该方便旅客,也应该起到美观的作用。
四川晟景文旅,专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的思维,致力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农业旅游目的地”提供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