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平压印刷机设计心得体会

贪玩的大树
受伤的大山
2023-03-08 10:11:4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平压印刷机设计心得体会

最佳答案
执着的月饼
现代的香烟
2025-07-21 07:07:43

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最新回答
忧郁的纸鹤
忧虑的小鸽子
2025-07-21 07:07:43

印刷机滚筒走肩铁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印刷机滚筒走肩铁的设计可以起到缓冲印刷滚筒缺口部位的压力冲击.确保印刷压力的稳定,防止印刷品中出的条纹和重影.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印刷机滚筒的走肩铁之间要要保证有接触压力.方可起到应有的作用.

斯文的月饼
缓慢的果汁
2025-07-21 07:07:43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

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版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版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

图 3-7 图 3-8

如图3-7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滚筒与嵌有铅板的版台之间进行的。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运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 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当板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

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区段(如图3-9所示)。在第一区段时,送纸、着墨机构(未画出)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第二区段,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行收纸作业。

本题目所要设计的主传动机构就是指版台的传动机构Ⅰ及滚筒的传动机构Ⅱ。

二、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或间歇转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保证整个印刷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不同类型的平台印刷机所要求实现的生产率(即每小时印刷张数)、板台往复运动的行程长度及其它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参数

类型 生产率

(张/小时) 版台行程长度

(mm) 压印区段长度

(mm) 滚筒直径

(mm) 电机功率

(kW) 电机转速

(rpm)

低速型 1920-2000 730 440 232 1.5 940

高速型 4000-4500 795 415 360 3.0 1450

5、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三、设计方案及讨论

根据前述设计要求,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这些运动要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但一定要保证版台和滚筒在压印段内保持纯滚动关系,即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相等,这可在运动链中加入运动补偿机构,使两者运动达到良好的配合。由此出发构思方案。

1、版台传动机构方案

1.1六杆机构。图3-9所示六杆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加工制造比较容易;作住复移动的构件5(即版台)的速度是变化的,有急回特性。有扩大行程的作用;但由于构件数较多,故机构刚性差,不宜用于高速;此外,此机构的分析计算比较复杂。

图 3-9 图 3-10

1.2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组合。图3-10所示机构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串联组合而成。其中下齿条为固定齿条,上齿条与版台固连在一起。此组合机构最重要的特点是版台行程比铰链中心点 的行程大一些。此外,由于齿轮中心 (相当于滑块的铰链中心)的轨迹对于点 偏置。所以上齿条的往复运动有急回运动。

1.3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串联组合 图3-11所示组合机构的下齿条也是可移动的齿条。故可由下齿条输入另一运动,以得到所需的合成运动;当不考虑下齿条的移动时,上齿条(即版台)运动的行程也是转动副中心点 的行程的2倍。这里用两个连杆机构串联主要是考虑到用曲柄滑块机构满足版台的行程要求,而用双曲柄机构满足版台在压印区中近似匀速的要求和回程时的急回特性要求。

图 3-11 图 3-12

1.4齿轮可作轴向移动的齿轮齿条机构。图3-12所示齿轮齿条机构的上、下齿条均为可移动的齿条.且都与版台固接在一起。当采用凸轮机构(图中未示出)拨动齿轮沿其轴向滑动时,可使齿轮时而和上齿条啮合.时而和下齿条啮合,从而实现版台的往复移动。若齿轮作匀速转动,则版台作匀速往复移动。这将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使整个印刷幅面的印痕浓淡一致。但由于齿轮的拨动机构较复杂,故只在印刷幅面较大(如 ),对印痕浓淡均匀性要求较高时采用。

2、滚筒传动机构方案

图 3-13 图 3-14

2.1齿轮齿条机构(转停式滚筒的传动机构)。图3-13所示的滚筒是由版台上的齿条带动滚筒上的齿轮转动的,因而可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等的要求.

此种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保证速度同步的要求。但当版台空回时,滚筒应停止转动,因而应设置滚筒与版台运动的脱离装置(如滚筒与齿轮间装单向离合器等单向运动装置)及滚筒的定位装置(如图3-14)。由于滚筒时转时停,惯性力矩校大,不宜用于高速。

2.2齿轮机构。图3-15所示的滚筒是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及齿轮减速后,由齿轮机构直接带动的。因而其运动速度是常量。当与其配合的版台由非匀速机构(如前述版台传动机构方案1、2、3带动时,很难满足速度同步的要求,因而此种机构方案一般只和版台传动机构方案4(图3-12)配合使用。

图 3-15 图 3-16

2.3双曲柄机构。图3-16所示为双曲柄机构与齿轮机构串联组成的滚筒传动机构。此传动机构为非匀速运动机构,但当设计合适时,可使滚筒在压印区段的转速变化平缓,这样既可保证印刷质量,又可减小滚筒直径。因为这种机构的滚筒作连续转动,所以其动态性能比转停式性能简好。

值得指出的是:(1)印刷机主传动机构方案Ⅰ、Ⅱ中应加设滚筒与版台的运动脱离机构及滚筒定位机构;(2)在按主传动机构方案IV设计时,为了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往复运动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一致,一般应加设运动补偿机构。如图3-17所示凸轮补偿机构。其它设计方案可由学生自行构思。

图 3-17

四、设计步骤

1、设计和选择方案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可根据原始数据和没计要求,并充分考虑各种方案的特点进行。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要求的生产率;

1.2刷纸张幅面大小(幅面大,版台运动的匀速要求较高);

1.3机构的结构实现的可能性;

1.4传力特性。

2、确定设计路线

以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方案Ⅳ为例,来说明设计路线。

首先根据生产率及压印区的速度变化较小的要求,设计滚筒的双曲柄机构;然后,根据版台的往复运动行程并考虑有急回特性的要求,设计实现版台运动的曲柄滑块机构;再根据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运动速度在压印区尽可能接近的原则,设计串联在曲柄滑决机构前的双曲柄机构;最后,对已设计出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并根据压印区接近匀速的要求,确定该区间位置,再求出在该区间内运动时滚筒表面上的点转过的弧长及版台上与之相接触的一点的位移之间的差值,从而可得出凸轮机构从动件(图3-17的下齿条)的位移曲线,并据此设计出该凸轮轮廓曲线。

由于此方案比较复杂,建议只要学生设计版台的传动机构(即包括版台传动机构中的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用于运动补偿的凸轮机构)

3、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根据版台往复运动的行程,求得滑块铰接点的行程;选定连杆长 与曲柄长 之比 (一般可在2.8-4之间选取)、偏距 与曲柄长度 之比 (-般在0.3~0.4之间);据此,可求出 、 、 。

4、设计版台的双曲柄机构

根据已知的滚筒速度曲线(由教师给出,或给出滚筒双曲柄机构尺寸.由学生作运动分析得到)。初定压印区段后,即可着手设计版台的双曲柄机构。

4.1首先根据压印区段的滚筒表面点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的要求或纯滚动的要

求,确定版台的双曲柄机构中两连架杆若干对应位置关系(用插值法或图解法以取3-4对位置;用优化方法则以取六至十个对应位置为宜);

4.2用图解法、插值法或函数平方逼近法或其它优化方法设计出该机构。

5、用于运动补偿的凸轮机构设计

5.1在假设版台传动机构系统未安装运动补偿的凸轮机构,且下齿条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对主传动系统进行运动分析。求出版台及滚筒表面点的位移曲线及速度曲线;

5.2根据上述曲线,调整压印区。压印区的始点一般应为同速点(即版台运动速度与滚筒表面点的速度相同的位置);压印区段的速度变化相对较小且两条速度曲线相当接近;

5.3将压印区分成几段,得到 个分点,并依次求出滚筒表面点转过的弧长与版台位移之间的各个差值 ,画出以曲柄(或凸轮)转角为横坐标的曲线,即为凸轮机构从动件在压印区的位移曲线;

5.4确定凸轮机构从动件位移曲线中的过渡曲线段,并用图解法求出凸轮的理论轮廓;

5.5检验压力角和最小曲率半径,确定滚子半径,求出凸轮实际廓线。

6、整理设计说明书

五、建议完成工作量

建议对版台主传动机构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为此,要求学生在熟悉各子程序功能、标识符的意义及调用方法的情况下,编制并调试主程序,然后用自己调试好的程序系统算出结果;凸轮轮廓可用图解法,亦可用解析法求出。

学生应完成:

1、3种主传动机构的运动方案选择,运动循环图。

2、绘制3种主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其中1种方案的运动线图;

3、对执行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完成主程序的编写,其中包括主程序流程图;绘制执行机构的运动线图;

4、设计说明书1份。

1、,2、绘于1张1号图纸上。

完成上述任务需1.5周,其中上机机时约为8~10小时。

若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可以考虑再作凸轮位移曲线及凸轮廓线图,3号图纸1张。

饱满的世界
苗条的柜子
2025-07-21 07:07:43

裕同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机、奥瑞金印刷公司印刷机、美盈森印刷公司印刷机、劲嘉股份印刷公司印刷机、长荣包装股份印刷公司的印刷机均是口碑良好的印刷公司。

1、裕同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机:

裕同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机性能优越,使用便捷,用户使用广泛。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及精细化生产管理,为客户提供彩盒、说明书、礼盒、烟酒包装、纸箱、不干胶贴纸、缓冲材等的印刷包装产品 。公司是国内产销量较高的印刷生产上市企业之一,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实力较为雄厚,印刷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

2、奥瑞金印刷公司印刷机

奥瑞金印刷公司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和效率较高,是一个实力超强大的中国印刷品牌,可以说是中国境内最大、最优秀的印刷生产厂家,凭借产品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食品、饮料、罐头、调味品、啤酒、乳制品等产品的包装制品生产,同时可提供包括高科技包装设计、印刷、制造及全方位客户服务等一体的综合包装解决方案。

3、美盈森印刷公司印刷机:

美盈森印刷公司印刷机的设计性能较高,机器结构简便,使印刷变得更加地流畅。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管理和技术团队;通过持续的管理提升,将美盈森企业文化融合到企业运营中。

4、劲嘉股份印刷公司印刷机:

劲嘉股份印刷公司印刷机在结构上做出了改变,减少了在印刷过程中的卡顿现象。劲嘉股份印刷厂是一家专业的彩色印刷厂。

提供书刊杂志、手提袋、医药标签、激光防伪标签、精品礼盒、金银卡纸、台历挂历、不干胶、丝网、标牌、各种包装等印刷服务。公司多年来秉乘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谋发展、以服务树形象、以信誉创品牌的承诺,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服务。

5、长荣包装股份印刷公司印刷机:

长荣包装股份印刷公司印刷机的印刷技术在行业内属于领先地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和生产,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公司现已拥有一支有较强的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技术队伍以及一大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

公司每年均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改进以及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关注国际国内印后设备发展动态,及时收集新技术、新工艺信息,消化和吸收其先进技术;

同时对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方便性进行研究,力求在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公司将秉承不断创新、永续发展的经营方针,朝着制度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力争用5年的时间达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印后设备制造企业。

慈祥的黑米
腼腆的嚓茶
2025-07-21 07:07:43
印刷机的发展历史

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1439年,德国的谷腾堡制造出木制凸版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虽然结构简单,但却沿用了300年之久;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1847年,美国的霍伊发明轮转印刷机;1900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04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传统的凸版印刷工艺在印刷业中占据统治地位,印刷机的发展也以凸版印刷机为主。

但铅合金凸版印刷工艺存在劳动强度高、生产周期长和污染环境的缺点。从60年代起,具有周期短、生产率高等特点的平版胶印工艺开始兴起和发展,铅合金凸版印刷逐渐被平版胶印印刷所代替。

软凸版印刷、孔版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等,在包装印刷、广告印刷方面也得到发展。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

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自动收纸、自动清洗、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外,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7000—18000印/小时,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

在印刷机械自动化方面,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链接等技术成为开发的重点。海德堡公司的CP2000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全机从给纸、输纸及导纸、输墨、输水、换版、套准、清洗、干燥、上光涂布、喷粉及收纸等每个工作环节进行预置、调控及故障诊断之外,还具有实现印刷企业全部生产工序网络化、在线传输印前图像处理数据(CIP3/PPF或CIP4/JDF数据)等功能。

进入新世纪,多数胶印机制造厂家都开发了相应的DI数字印刷机。此外,为了适应人们对高档彩色印刷品的需求,8色组甚至10色组的多色组双面印刷、附加联线印后加工功能成为各类单张纸胶印机(包括小胶印机、DI直接制版机以及大型胶印机)的开发趋势,而且技术日臻成熟,该类型印刷机已经开始挤占原本属于卷筒纸印刷机的一部分市场。

包装印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人们为了记载事件、传播经验和知识,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载这些字符的媒介。由于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

例如,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因此,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

大多数人的经验,只能靠口头进行传播,这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印zhang图片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面貌,人们积累的经验可以写成文字,进行大批量的复制、传播,这就是社会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机会。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例如:印刷术印章和拓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第一台印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在工业、农业和国防工业生产中,也离不开纸.今天,如果没有纸,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纸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方面,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回顾历史,这种重要物质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火 药、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最初的纸是作为新型的书写记事材料而出现的.在纸没有发明以前,我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实物资料,本世纪以来不断出土;战国到秦汉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近年来也有大量出土实物.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使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植物纤维纸.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是沿用公元五世纪的历史家范晔(398 —445)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的宦官蔡伦(62—121)于汉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但是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蔡伦发明纸的说法.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麻纸,比蔡伦早了一个多世纪.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古纸.经笔者对这纸的分析化验,确认它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继这之后,1973年在甘肃省居延的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中颜村的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值得指出的是,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更出土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1990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三十多张麻纸,其中三张纸上写有文字.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 但是早期的西汉麻纸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到了公元二世纪,在东汉宫廷中任尚方令的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监制并且组织生产了一批良纸,于永元十七年献给朝廷,从此造纸术在国内推广起来.同时,东汉还进而用树皮特别是楮皮造纸,扩大了原料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蔡伦在历史上是作为良纸的监制者和推广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对造纸术的发展有利,因此他的作用不应该完全抹杀. 汉代麻纸制造过程,根据我们的实验研究,大体上是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润胀,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洗涤.然后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浸透并且蒸煮,这可以说是后世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通过碱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进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后,就加以舂捣.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经脱水、干燥后就成纸张.如果纸表皱涩,还要砑光,方能书写. 汉代劳动人民用简单平常的设备,从纺织废料中用化学和机械加工方法使纤维原料更生,制成植物纤维纸,在化学史和工艺史上的确是件值得大书的一项成就.这里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用化学方法把纤维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分去掉,再用强力舂捣使纯纤维素大分子被切短和分丝.二是设计出一种多孔的平面筛,使纸浆能在筛面上滞流,把大部分水滤出后,含少量水的纤维便留在筛面上,再经干燥脱水,就构成一张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纸.这种平面筛就是抄纸器,是现代长网和圆网造纸机的原始雏型.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

以时间为顺序简述印刷的发展史

约在1300年前,我国发明了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祖先智慧的结晶,有着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 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二、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活字版印刷术是宋朝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N发明胶泥活字的情况,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之后又一伟大发明。 毕?N发明的活字版印刷,采用泥活字排版,从造字、排版到印刷都有明确的方法,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毕?N的发明难免粗糙,但它的基本原理和现在的活字版印刷十分相近,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版印刷术既经济又方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逐渐取代了雕版印刷术的地位。

作者:冯瑞乾·:《印刷概论》·印刷术发展史详细可参阅 。

传统印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呢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最早发 明的,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石;宋代毕升发明 了泥活字,使用泥活字排版,这是我国继雕版印刷术之后的又一重大 发明。德国人谷登堡(J。

Gutenberg)于15世纪40年代发明的铅活字 印刷,开创了印刷技术的新时代;1845年诞生于德国的第一台快速印 刷机标志着印刷技术机械化进程的开始。 北京人民机器厂于1958年 生产出我国第一台高速双色胶印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 术伴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进入 现代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感光树脂凸版、PS版开始普及, 使印刷实现了多色、高速;20世纪80年代电子分色扫描机和激光照排 机的应用,使排版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彩色桌面 出版系统的使用,标志着印刷在技术与工艺方面的实质性变革。 而20世纪70年代点阵式打印机的使用标志着数字印刷的诞生。

印刷的发展简史(关于印刷)

印刷业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而中国的印刷术,不是由某人独力发明,也不是在某一年代突然发明的;而是千百位先贤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的集体创作。 中国的印刷术,导源极早;自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斑文布,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玺印封泥,秦代的石刻碑文、模印传瓦,汉代的石经、到东晋的木板雕印符咒,皆为其先期的历程。

古代印玺,用於印布、印帛、印木、印陶、印泥,皆印刷术之先河。 印字之主要意义有二:一是印章,一是印刷。

中国在周代,用印章已多,至秦汉,广及民间。印章印於纸上,便与雕版印刷之作业过程相同。

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的发展,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

图画印刷,其内容由简而繁;文字印刷,其字数由少而多。进而文字与图画混合印刷,形成了我中国的印刷文化。

汉代印章制度普及於民间。佛教徒及道教徒仿印章之法,刻印佛像与符咒。

汉和帝元兴元年,宦官中常侍蔡伦,利用树皮、麻头、鱼网、破布,发明造纸新方法,对印刷术之推广,居功至伟。汉灵帝时,发明拓印之法。

梁武帝曾在其父萧顺之墓前立表,石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是与印章一样的左反书刻法。唐初贞观十年,印行「女则」十篇,是为雕版印书之始,可惜无实物可证。

现存的最早雕版印刷书籍,是在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据考证,约雕印於唐武则天长安四年至玄宗天宝十年间,比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由王玠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早一百多年。宋仁宗时,毕升首创胶泥瓦活字版印刷法。

南宋绍兴年间, *** 用铜版印刷钞票「会子」。在「会子」以前的钞票「交子」、「钱引」、「关子」,也是印刷品。

中国发明的印刷术经宋朝时蒙古人西征,元朝马可孛罗东游中国与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传入西方。 元朝王桢设计木刻活字,并创韵轮字盘检字排版法印书。

到了十五世纪初,朝鲜(今韩国)创用铜质活字,刊印「大学衍义」、「详定礼文」及「十八史略」等书,是为最古之金属活字版印刷品。西方印刷术的发展可追溯到十四世纪时,欧洲开始用雕板印刷,著名之板印古籍为「贫民圣经」及「圣克利斯多福图」等。

明英宗时,德国人顾登堡和荷兰人柯斯特创合金活字版。 后於清嘉庆年问传入中国。

一四六O年,意大利人菲尼格拉创雕刻凹版印刷法。后於清光绪年间传入中国。

十八世纪未,奥国人塞纳菲雨德创石版印刷术,即现在的平版印刷术。后於清道光十一年传入中国。

台湾地区的印刷业,往台湾光愎初期,仅有小型印刷厂一百八十家,而且绝大多数是活字凸版印刷;平版方面,最多也只能印刷套色的线条印件。由於民国四十二年的美援贷款更新印刷设备,又因民国五十七年起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大量印制彩色教科书,使印刷业欣欣向荣,不仅新厂纷纷成立、产量大增、品质提高,而且由单色印刷进入了平版彩色印刷的时代。

目前印刷工厂巳超过七千八百家。其中台湾省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八,台北市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二八,高雄市占百分之四点九四。

民国六十二年前后,中小学教科书之印制,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二十。目前教科书及习作,每年产量将近一亿册,印数较二十年前又大为增加,惟教科书之印制,仅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四点五。

直言之,由於设备的扩充和自动化,印刷生产能量大为提高。 印刷产品类别比率,约可分为二大类:(1) *** 机关的印件,包括教科书在内,约占百分之二十。

(2)文化出版书刊,包括书籍、杂志及儿童读物,约占百分之三十。(3)工商业印刷品,包括电路板、纺织品、建材、贴纸、玻璃、陶瓷及宣传品、外销包装材料等,约估百分之五十。

台湾区的印刷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厂为家族化组织,优点是全家同甘共苦,为巳定目标努力,极容易达成良好的业绩,但缺乏整体性的经营管理制度,现在正进行调整,以期转型升级。由於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印刷相关的各项制造,遂逐渐分离为专业化的单独作业。

目前可分为: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网版印刷、特殊印刷、照相分色(电子分色)、制版、装订、上光、制盒,及其他特殊加工行业,业别分类虽细,但各业间均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大型工厂,多采综合性一贯作业生产。

而网版印刷在配合工业生产需要之下,十年以来,成长甚乌快速,是为一枝新秀。

中国印刷术发展史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

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即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

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

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2: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3:唐朝就有印刷,宋代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造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出现,再到油印,发展到现在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技术从古到今的历史: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史,利用印刷术形成的产业源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

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

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

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元朝末年(14世纪中后期)已有朱墨两色套印的《无闻和尚注金钢经》。

1974年在山西应县佛宫寺内发现了三幅彩刷的《南无释迦尼佛》,据与同时发现的其它文物相印证,其印刷年代应在辽代统和(983—1012年)年间。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 “卷十八”记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人毕升,时间是公元1041—143年。

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

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是在1590年中国澳门排印拉丁文《日本派赴罗马之使节》一书时才得见。

值得一提的是木活字的使用,元代王桢在任安徽旌德县县官时曾著有一部学术巨著《农书》,因字数较多,使用雕版印刷不仅耗资高,而且还费时费力。 后请木匠刻木活字3万,先行试印6万余字的《大德旌德县县志》,获得了成功。

为方便排版,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排字从完全手动转为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效率。他还把木活字制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整理,写成《造活字法》一书。

刻书是继沈括记载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又一部记载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主要历史文献。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早于西方近400年。

而且,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具有省时,省料之优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的铅字印刷也是活字印刷的一种。

自动排字铸字机。需要铸造的字由打字机一样的键盘输入,每打完一行字,机器会自动将那些字的字模放下,随即射出合金铅自动铸造出输入的字。

其操作与自动排字同样依靠键盘输入,但得到的是单个字的,比手工排字进一步。 油印技术———油印又叫孔版印刷。

这种印刷方法是用铁笔在纸、布或金属薄铁上刻划出微孔,以此作版置于纸或其它类承印物上、加油墨后,用辊和刮片使油墨从刻版上的微孔漏印到纸上。中国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出现过类似于今天油印技术的镂空纸版印刷和丝网漏印方法。

用来在丝织物上印制花卉和图案,称之为“夹缬”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

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 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虽然这处方法当时未得以广泛重视,未能投入实用,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

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

由于用这种印刷方法印刷出来的成品表面墨迹微微凸起,易于辨别,难以模仿,所以多用于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证券。 凹版印刷的印版可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

雕刻铜凹版印刷是意大利人腓纳求赖发明的,1477年,曾有人用此方法印制过地图。到19世纪初叶,欧洲开始用此方法复制名画,印有价证券,使凹版印刷术逐渐地发展一种独具特色的印刷方法。

现代胶版印刷与照相凹版印刷:胶版的画线具有亲油性,可吸附油墨;湿滚筒供应水分的非画线部分则不附沾油墨。版上所沾。

打印机的历史发展是什么

打印机是由约翰·沃特(JohnVaught)、戴夫·唐纳德发明的(他们两个合作发明了打印机) 。

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人所能识别的数字、字母、符号和图形等,依照规定的格式印在纸上的设备。打印机正向轻、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有人预言无纸时代即将来临,打印机的末日已到。然而全球纸张消费量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长,打印机的销量以平均接近8%的速度在增加。

这一切都预示着打印机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发展越来越来快,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从1885年全球第一台打印机的出现,到后来各种各样的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它们在不同的年代各领 *** ,今天让我们寻觅历史的足迹,从技术、品牌与产品、应用市场及目标消费者三个方面,回顾喷墨打印机的光辉历史,同时对喷打未来的发展趋势作简单分析。

甜美的诺言
曾经的月光
2025-07-21 07:07:43
高考填报志愿时,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怎么样、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印刷材料、印刷机结构、印刷质量检测等基本知识,具备印刷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能力、印刷工艺设计及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数据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国内与国际印刷业务的推广组织与优化能力,从事印刷包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的生产、管理、服务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印刷包装行业,在印刷生产、印后加工、印刷设备维修与保养、印刷工艺设计与质量管理、印刷设备及耗材的销售与服务、印前操作等岗位群,从事印刷机操作、工艺设计、质量检测、客户服务、产品销售、图文制作与排版、采购与物流、装订、印品整饰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3、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掌握印刷材料知识,具备辨别印刷材料种类和适性测试的能力;

3.掌握印刷工艺设计、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按照生产工艺单完成各项印刷前准备工作的能力;

4.掌握印刷材料、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印版颜色鉴别、准确调配色墨的能力;

5.掌握印刷机结构、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熟练操作平版胶印机的能力;

6.掌握印品整饰技术、软包装印刷等知识,具备辨别各类印后加工品的能力;

7.掌握印刷质量检测、印刷过程与控制等知识,具备熟练使用印刷品质量检测仪器的能力。

4、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1.专业课程

印刷材料、印刷机结构、印刷过程与控制、印品整饰技术、印刷质量检测、软包装印刷、印刷工艺设计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职业认知、印刷材料适性实验、印刷质量检测实验、印刷工艺实验、印刷标准化与环保实验等实训。

在包装印刷公司、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印刷公司、广告公司进行实习。

5、印刷媒体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平版印刷工、凹版印刷工、柔版印刷工、网版印刷工、印品整饰工

美满的棒球
羞涩的战斗机
2025-07-21 07:07:43
1 海德堡MO系列的机器规格为650*480mm,单倍径滚筒,适合印刷70-300克的纸张,最高机械速度12000转/小时,于1993年停产。

2 海德堡SM系列的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专印薄纸,Speed Master缩写,就是速霸。最早的SM机型是SM72和SM102,93年MO停产后出现第一代SM74系列,同时SM72系列停产,有单色,双色,四色等,规格分别是720*520mm、740*520mm和1020*720mm,也是单倍径滚筒,适合印刷70-300克的纸张。

3 GTO是海德堡公司的小规格印刷机的一种型号,最早是GTO46,纸张适用规格:460*330mm,于80年代初停产,后推出GTO52系列印刷机,规格520*360mm,于94年左右又推出SM52系列,配置更高,速度更快。

4 海德堡CD系列,专印卡纸,有CD74、CD102等型号。

5 海德堡高端XL75、XL105等系列是适合印刷厚纸的双倍径滚筒的商用印刷机器。

超级的小鸽子
美丽的热狗
2025-07-21 07:07:43
四种颜色

印刷色就是由不同的C、M、Y和K的百分比组成的颜色,所以称为混合色更为合理。C、M、Y、K就是通常采用的印刷四原色。在印刷原色时,这四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色版,在色版上记录了这种颜色的网点,这些网点是由半色调网屏生成的,把四种色版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所定义的原色。调整色版上网点的大小和间距就能形成其他的原色。实际上,在纸张上面的四种印刷颜色是分开的,只是相很近,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我们得到的视觉印象就是各种颜色的混合效果,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原色。

Y、M、C可以合成几乎所有颜色,但还需黑色,因为通过Y、M、C产生的黑色是不纯的,在印刷时需更纯的黑色,且若用Y、M、C来产生黑色会出现局部油墨过多问题。

C、M、Y、K :

代表印刷上用的四种颜色。

C代表青色,M代表洋红色,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因为在实际引用中,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很难叠加形成真正的黑色,最多不过是褐色而已。因此才引入了K——黑色。

黑色的作用是强化暗调,加深暗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