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聪"字的艺术字体.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对我有帮助 68 回答时间:2008-12-17 20:20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wangjiachou123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3-29 关于艺术的小故事(简短点,最好50字左右) 33 2008-12-17 关于艺术的小故事 106 2009-8-4 一个关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小故事 48 2010-1-13 有关艺术的小故事 2009-4-15 艺术的小故事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然后从待选字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把这个字拆分成若干个部分,分析其意义,即可作答.比如,可选择“聪“字,这个字左边是一个“耳“表示倾听.右上是两只眼睛,表示观察,中间是一个口,表示请教他人,右下是一个“心“,表示用心去思考,这样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据此可作答.
答案:
聪---能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嘴巴去请教,用心去思考,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聪。
聪cōngㄘㄨㄥˉ。偏旁“悤”简化为“总”。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聪,察也。从耳、怱声。”。耳闻而心相通明事察意是聪之范式。
简介
《唐韵》、《正韵》:仓红切,《集韵》:麤丛切,并音骢。《说文》:察也。《广韵》:闻也,明也,通也,听也。《书·洪范》:聪作谋。
《史记·商君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管子·宙合篇》: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注:耳之所闻,既顺且审,故谓之聪。
又《韵补》:叶千刚切,音仓。陈琳《柳赋》:穆穆天子,亶听聪兮。德音允塞,民所望兮。宜尔嘉树,配甘棠兮。望平声。
聪,从耳,从囱,从心,耳闻而循心通上,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造字本义为耳听八方,听而能悟。古人称听觉敏锐为“聪”。称耳背迟听为“聩”,称完全
失去听力为“聋”。心能辨别其是真假。第三层是指聪明的意思,有才智。第四层含义为敏,可表性态。
“聪”字的演变和释义
“聪”从结构来看,它是由“耳”、“总”组成的。耳是听,也就是学习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之后能去分析总结的人,他是一个聪明的人。
聪的演变
聪字没有甲骨文。
一、聪的释义
1、听觉;听觉灵敏。
2、聪明。
二、组词
失聪、聪颖、聪慧、聪敏、聪悟等。
组词
一、失聪 [ shī cōng ]
失去听力;变聋。
二、聪颖 [ cōng yǐng ]
聪明。
三、聪慧 [ cōng huì ]
聪明;有智慧。
聪字写法:一、丨、丨、一、一、丶、ノ、丨、一、丶、㇂、丶、丶。
名称:横,竖,竖,横,横,提,点,撇,竖,横折,横,点,斜钩,点,点,基础释义:1、听觉;听觉灵敏:失~。耳~目明。2、聪明:~慧。
详细释义:〈形〉,(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同本义,聪,察也。——《说文》,听曰聪。——《书·洪范》,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耳彻为聪。——《庄子·外物》,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又如: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如:聪察(擅长审辨);聪察轩昂(明察真伪,仪态不凡);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聪明,有才智,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三国志·诸葛亮传》。
聪者不得用其诈。——《韩非子·有度》,不聪敬止。——《诗·周颂·敬之》,又如:聪哲(聪明多智);聪明自误(天资聪明的人,反被聪明所误);聪智(指聪明而有才智),〈名〉,听;听觉,如:左耳失聪。
优美散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但真正的聪明是什么?细细忖思,它是有度的。《论语》「君子九思」的「听思聪」,就直陈出,「听」要听得清楚,要听明话中之义,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可停留在话语的表象,应当完全了解其中的道理,这就是听而能「聪」之意。
尤其是「外听易为察,而内听难为聪。」不见得我们平常听到的就能明其义、通其理,进而审明其话语的曲直以及对内在的启示,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因误听而导致误会或对立。所以,「听」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会听与不会听,听明白与不明白,都可能造成天壤之别的后果。
故「听思聪」应用日常处事当中,是非常值得我们戒慎的。
古人云:「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一个聪明的人不仅可以洞察四方,彻听天下,还能观察到事情的细微处,即所谓的「见微知著」。
古往今来,聪明的人比比皆是,但仅有聪明没有智慧,一样不能圆满人生,故聪而能慧,才是真正具有高度智慧之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