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性实验可以设计哪些实验
要是简单一点的么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软水,还有水的过滤等等。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还可以通过燃烧铁、磷等物质进行观察。还可以做酸、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或者做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探究性质实验。
第一步,将合金粉碎成粉末。随机取出若干份样品,称重并记录。
第二步,将金属粉末放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直到质量不再改变,结束后过滤,洗净干燥称重,前后差值即为合金中铝的质量。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剩余固体放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反应直到质量不再改变,结束后过滤,洗净干燥称重,得到合金中铜的质量。这个质量与第二步得到的质量的差值即为合金中锌的质量。
第四步,计算各样品中铜铝锌的百分比含量,取其平均值。
卤素单质置换,如氯气和碘化钾溶液反。
加热浓盐酸和MnO2,有黄绿色气体生成;气体通入NaBr溶液,液体变橙色;通过KI溶液变黄褐色。
还原性:I- >Br- >Cl-
方程式:
4HCl + MnO2 ==加热== MnCl2 + Cl2(气体) + 2H2O
Cl2 + 2NaBr == 2NaCl + Br2
Br2 + 2KI == 2KBr + I2
扩展资料:
卤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它们的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有取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八隅体结构的卤离子的倾向,因此卤素都有氧化性,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因此氟是单质中氧化性最强者。除F外,卤素的氧化态为+1、+3、+5、+7,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卤素与氢结合成卤化氢,溶于水生成氢卤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卤族元素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过量草酸铵溶液,生成草酸钙沉淀,防止一段时间,使草酸钙沉淀陈化.
用定性滤纸过滤草酸钙沉淀
将草酸钙沉淀连同滤纸放入一个烧杯内,加热至80-90℃的1:10硫酸溶液溶解沉淀,使滤纸上的CaC2O4沉淀全部溶解到烧杯中,
最后用用标准溶液KMnO4溶液滴定,通过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确定草酸根的量,同时确定钙离子的量.
在规划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具体有:
第一,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理论相一致。例如,验证氯酸钾(KClO3)中的存在氯元素,不应该采用将其溶于水再加AgNO3溶液的方法,因为KClO3中不存在Cl-。而应该先让固体与MnO2混合,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将固体溶于水,取上面的清夜滴入少量的AgNO3,看到白色现象,再加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溶解溶解,这样才能够证明存在氯元素。
第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例如,鉴别NaCl和Na2SO4,选用硝酸银溶液就不可行,因为尽管溶解性表标明AgCl难溶而Ag2SO4微溶,但事实上无法将它们区分。这是因为Ag2SO4容易分解为难溶的氧化银。再如,除去CO气体中的少量CO2气体,有学生选择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的方法,目的是想利用炭的还原性将CO2还原为CO气体。此方案原理上当然可以,但由于木炭还原CO2是吸热反应,需要很高的温度,中学实验条件下不易实现。因此,严格地说该方案不可行。简便易行、效果好的设计思路应该是:让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或碱石灰。
第三,简约性原则。是指化学实验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置或方法,用较少的步骤及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的原则。例如,除去铜表面的氧化铜杂质,初学者很容易想到用还原剂(H2、C或CO)还原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加热甚至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因而对装置及操作的要求就比较高,在实验设计中不宜采用。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作试剂,在常温下清洗铜片。
第四,安全性原则。这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如上例中涉及到的CO有毒,不宜采用。再如,鉴别稀溴水和稀碘水(均呈浅黄色溶液)时,就不能采取加热蒸发、通过观察蒸气颜色的方法来区分,因为溴、碘的蒸气均有剧毒,这样操作是很危险的,为不安全操作。而应采取加有机溶剂(如CCl4)萃取的方法。或者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很快便可区分清楚。由此看来,能构成环境污染的,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思路及操作均是不安全的,因而在实验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根据上述四个实验设计原则和实验操作实际,可以明确地知道,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优选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理恰当;(2)效果明显;(3)装置简单;(4)操作安全;(5)节约药品;(6)实验步骤简单;(7)误差较小,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注:“绿色化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以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减量、循环、重复使用;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物、甚至实现零排放;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满足价廉物美的传统标准)。以上几个方面不仅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同时这些标准也是实验设计优劣评价的相关要素。
1. 学会用已标定的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的含量
2. 熟悉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巩固滴定操作
一、提问
1. 碱式滴定管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2. 为什么能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来准确测定醋酸含量?
二、讲解
1. 原理
2. 在滴定过程中到接近滴定终点前要有去离子水淋洗锥形瓶内壁,但不要在滴定过程中经常这样做,否则,锥形瓶内液体的体积太大,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复习容量瓶的操作。
4. 操作注意
(1) 定容要准确,定容后一定要摇匀。摇匀后液面和刻度线不一致时不可再加水。
(2) 移液要准确,将溶液从移液管转移到容量瓶中时,溶液全放完后,要停靠15秒方可移开移液管。
三、 实验结果评判
从实验教师处领取未知溶液,由实验教师提供标准数据。
优 良 中及格 不及格
相对误差〈4mg 4mg-8mg8mg-12mg 12mg-20mg >20mg
找来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理论分析和预测,最好引用一些资料
三、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四、数据处理
1.实验测量数据
2.理论计算数据
3.比较和总结
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比例
有没有什么和理论不符合的,解释和推测原因
五、总结
针对实验目的,写一段总结性质的话。常常要回答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