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暗梁
暗梁:承担竖向荷载的受弯构件。
我们可以从以下属性中认识暗梁:
1、暗梁的位置是它完全隐藏在板类构件或者混凝土墙类构件中,这是它被称为暗梁的原因。
2、暗梁的钢筋设置方式与单梁和框架梁类构件非常近似。
3、暗梁总是配合板或者墙类构件共同工作。
4、板中的暗梁可以提高板的抗弯能力,因而仍然具备梁的通用受力特征。
5、混凝土墙中的暗梁作用比较复杂,已不属于简单的受弯构件,它一方面强化墙体与顶板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为横向受力的墙体提供边缘约束。强化墙体与顶板的刚性连接。
扩展资料:
暗梁与剪力墙垂直筋、水平筋的位置关系:
剪力墙垂直钢筋应在暗梁纵筋外侧连续贯通,楼层上下层的垂直分布钢筋不考虑在暗梁内锚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暗梁箍筋外侧连续设置,与暗梁纵筋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一道水平分布筋可不设;
当设计人员对暗梁单独配置了侧面纵筋时,则剪力墙水平钢筋仅布置到暗梁底部位置,暗梁箍筋外侧布置暗梁的侧面纵筋。
在实际施工时,在同一道墙上即存在暗梁同时也存在剪力墙洞口连梁时,常见的做法如下:
1、将连梁的上部纵筋贯穿暗梁上部,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的内侧后水平弯折15d,替换暗梁的上部纵筋;
连梁的下部纵筋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水平15d,另一端从连梁纵筋的端头开始,与连梁纵筋搭接llE。
此种做法主要是考虑在洞口两侧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同时会增大钢筋用量从而导致建设方的工程投资成本增加。
2、暗梁的所有纵筋与连梁的纵筋互相搭接通过:连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上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15d。
3、当设计在洞口边设置有暗柱时,则连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上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15d;
另一端伸至洞口边暗柱内锚固lae。暗梁的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布置;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暗梁
图纸上有任何问题应该去问原设计,不可以自己猜测。
原则上,纯剪力墙结构应该是不需要暗梁的。
只是地下室外墙顶,以及基础底板与剪力墙对应的位置习惯上设计暗梁,以强化其抗弯或形成边框约束。
砼C20,下部:沿5m方向用10mm的钢筋,沿6m方向用8mm的钢筋,间距都是130布置;上部:沿周边墙上放8mm钢筋间距200,伸入板中长度1500。如果周边还有板相连,那就钢筋间距和下面的钢筋一样。
没有必要放置20的钢筋,按你所说的也可以这样处理,增加四根暗梁均匀布置,主筋还是按我说的去做,楼板厚度100,箍筋按你说的处理
板上部一定要加负弯矩筋,也叫盖筋,可用与板筋同型号,间距150毫米,长度1200到1500均匀分布
按照JGJ1101图集。剪力墙上面的布置:直接定义“暗梁”构件“点”画在墙上即可;暗梁和剪力墙的砼标号:一般情况是相同的,否则,就不方便施工;
如果不同可在“表格输入”里变相处理;是定义成普通梁 还是 定义成板下梁:图形算量中是没有“暗梁”的,暗梁是剪力墙的加强带暗梁 既然叫梁,就必有支座,梁的支座当然是墙柱。
扩展资料:
暗梁总是配合板或者墙类构件共同工作。板中的暗梁可以提高板的抗弯能力,因而仍然具备梁的通用受力特征。
混凝土墙中的暗梁作用比较复杂,已不属于简单的受弯构件,它一方面强化墙体与顶板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为横向受力的墙体提供边缘约束。强化墙体与顶板的刚性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暗梁
一般我接触的施工图纸,如果板上有墙的部分,一般在板底筋上额外附加3~4根12或者14的钢筋,这是这个加强带,并非暗梁。
暗梁的更多用途是当板太大又不想设计梁时,或者在剪力墙的阳角板位置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开裂,在这些部位进行设置。暗梁最多的情况是无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