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的设计流量一般在什么范围内最好
生活污水一般1.5-2.0。
该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率高、动力消耗小、无噪音、耐腐蚀性能好,在无 人看管的情况下可保证连续稳定工作。
设置了过载安全保护装置,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会自动停机,可以避免设备超负荷工作。本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任意调节设备运行间隔,实现周期性运转;可以根据格栅前后液位差自动控制;并且有手动控制功能,以方便检修。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任意选用。
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格栅是由一种独特的耙齿厂装配成一组回转格栅链。在电机减速器的驱动下,耙齿链进行逆水流方向回转运动。
耙齿链运转到设备的上部时,由于槽轮和弯轨的导向,使每组耙齿之间产生相对自清运动,绝大部分固体物质靠重力落下。另一部分则依靠清扫器的反向运动把粘在耙齿上的杂物清扫干净。
按水流方向耙齿链类同于格栅,在耙齿链轴上装配的耙齿间隙可以根据使用条件进行选择。当耙齿把流体中的固态悬浮物分离后可以保证水流畅通流过。整个工作过程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这个问题,提问的知识面和回答面比较多,这里一般很难给你满意的回答。但能帮你给你提出一些污水厂常规设施和设备的参数,建议你多去参考相关图册去完成这些问题。
按你的最大流量,一般的城市污水厂,从进水的粗格栅一般最少要安装2台,一般1用1备,或2用1备,你的粗格栅应该在进水端,按你的流量建议你使用高链式或反捞式,格栅渠道建议在1.5-2米之间,池深在10-13米之间,格栅角度75度,栅条间隙20-30mm,你没有提出水泵类型这里就不说了,细格栅要看你后续工艺情况,但一般城市污水厂建议你采用反捞式或转鼓式细格栅,使用1用1备或2用1备,格栅渠道一般在1.5-2米,转鼓式渠道深在1.5-2米之间,反捞式渠道深4-6米,栅条间隙建议在5-7mm,这些设计都是为了保证你的过水流量及水力负荷。
曝气沉砂池建议建成长50米,宽20米,深5米,一分为2的两个曝气沉砂池,采用1用1备或2用1备的1000方每小时的罗茨鼓风机进行曝气,还需要设计吸沙车及砂水分离器。
你提出的平流沉淀池可能说明你是南方人,我们北方一般多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北方的泥沙量及悬浮污染物量比较大,平流沉淀池应该根据你的后续工艺设计大小来确定停留时间和排泥方式,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应该和曝气沉砂池大小相近。
① 确定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计算得:
(1-1)
所以栅前槽宽约0.283m。栅前水深h≈0.142m。
说明:由于水量小的缘故,计算数据偏小,这里为了设计的需要、施工的方便以及设备选型的准确,取栅槽宽度0.60m,栅前水深0.30m。
② 格栅计算
(1-2)
n—格栅间隙数
代入数据得: =36(条)
栅槽有效宽度(B), 设计采用ø10圆钢为栅条,即S=0.01m,=0.494m,取格栅宽度B=0.8m。
扩展资料:
先确定格栅间隙数,得出你应该选用几台格栅, 再确定栅前水深(一般0.4左右)以及栅前流速(取0.9),根据最大设计流量Qmax=0.4*0.9*B1算出进水渠道宽度。再用所得的B1除以格栅数量。就是每座格栅的进水渠道宽度。
应该用远期最大设计流量设计,用近期平均流量校核,若水深过浅,应减少栅宽,增大水深重新计算。过栅流速建议不超过1.0
这个一般都是一米五到两米。选择水深主要是控制水流速度,水流速度以一米五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拦污排
1、设计依据
·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J15-18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
·室外排放设计规范(GBJ14-87);
·环境噪声标准(GB5096-9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22-2007);
·我公司所完成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法律、法规;
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要求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
5)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6)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周期变化。采用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7)采用污泥前置回流硝解工艺,以降低污泥产生量;
8)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地利用空间。
3、设计范围
医疗污水处理设备系统从调节池出水口至排放出水口内的工艺、结构、设备、电气与自控等。不包括土建工程的施工、处理站外输送管道、装饰工程、暖通和消防等。我厂提供土建基础设计方案图纸资料。
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及处置两大部分。
a)污水处理
调查研究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运行灵活、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方案。
b)污泥处理与处置
通常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污泥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二是污泥干化处理。考虑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业主投资大,而污泥浓缩干化处理对周围卫生有影响。由于本工艺中设有污泥消化系统,产生污泥量极少,为此,本工程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只作简单的浓缩处理后,采用粪车抽吸外运。
第三章 污水来源、性质、水量、水质排放标准及设计规模
1、污水来源
本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主要来源医疗废水及生活废水。该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到城市管网。
2、污水性质
典型的医院综合医疗和生活污水。
3、污水水量
根据院方提供的资料,最大污水排放量大于等于30T/D,处理能力按1.5 m3 / h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