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ps怎么制作花式艺术字

妩媚的大米
火星上的大叔
2023-03-08 05:40:49

ps怎么制作花式艺术字

最佳答案
稳重的大山
会撒娇的小笼包
2025-08-04 04:39:10

ps制作花式艺术字的步骤如下:

1、新建一个画布,然后右击页面左侧栏类似【T】的工具,就会出现一个下拉,我们点击下拉里的【横排文字工具】。

2、在画布上输入想要的字或词。

3、找到图层这块区域,鼠标右击那个文字图层,然后就会出现一个下拉,我们点击下拉里的【栅格化文字】。

4、双击这个图层,就会出现一个窗口,窗口的左侧栏有很多种修改文字的样式,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修改。

5、修改完了后就可以看到主页面的花样艺术字了。

艺术字是以普通文字为基础,经过专业的字体设计师艺术加工的变形字体。字体特点符合文字含义、具有美观有趣、易认易识、醒目张扬等特性,是一种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变形。

艺术字能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征出发,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作合理的变形装饰,书写出美观形象的变体字。艺术字经过变体后来突出和美化文字,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是一种字体艺术的创新,常用来创建旗帜鲜明的标志或标题。

最新回答
敏感的耳机
甜甜的老虎
2025-08-04 04:39:10

波斯地毯是伊朗著名的手工业之一,自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世人的喜爱。据考证,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从天然植物和矿石中提取,染色经久不褪不变,以抽象的植物、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案进行构图。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地毯博物馆,1978年3月建成开馆,展厅陈列着几百幅各个时期所编的地毯,多用纯羊毛、棉丝或棉线织成,图案优美,工艺精湛,地毯的图案多取材于阿拉伯人喜欢的玫瑰花、郁金香和波斯梨花等花果。不少地毯都已有一、二百年历史,至今仍色泽鲜艳,光彩灼灼。

木头的特性及选材

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

比较疏松的木质适合初学者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着色处理,以加强量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纹的流畅、木纹的肌理,作一些较抒情的作品。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柳条编

一种用杞柳条制成的工艺品。杞柳亦称“红皮柳”,丛生灌木,枝条韧性强,适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箱、盘、篮、玩具等。主要产地为河北固安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藤编

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利用山藤编织的各种器皿和家具。主要产地广东。历史悠久,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

玉米皮编

建国后北方新发展的一种工艺品。玉米皮质地柔韧,编织提篮、篓、筐、盒、门帘、门毯等各种生活用品,结实耐久。产品中以茶垫最为精美。玉米皮还可染色,能编出十字花、菱形花及文字等多种图案花样。主要产地山东。

草编

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术。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主要品种有河北、河南、山东的麦草编,上海嘉定,广东高要、东莞的黄草编,浙江的金丝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及台湾省的草席等。

竹编

一种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县,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龚扇子”,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中国刺绣

著名品种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各异。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刺绣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装,枕套、台布、靠垫等生活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特种工艺品之一。一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一说据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1426—1435)间,至景泰(1450—1456)间才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为最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复杂细致的是掐丝和点蓝的技艺。品种有瓶、碗、盘、烟草、台灯、糖罐、奖杯等。产于北京。

铁画

亦称“铁花”。特种工艺品之一。用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山水、花鸟画的形式,用成挂屏、挂灯。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鹏所创造,以后逐淅流传到北京、山东等地

唐三彩是在汉代铅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唐代一种低 温铅釉陶器的总称。南北朝时期这种釉陶又有所发展,以白釉或黄绿釉挂上了绿色彩带。唐代初期一般是黄彩或绿彩单彩釉,武则天当朝 后这种工艺出现了一个飞跃,即在同一器物的胎体上,同时使用多种 颜色,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三彩”器。所谓“三彩”也并不仅限 于三种颜色,除白色(微带黄色)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 蓝色、褐色、翠绿等多种颜色,其实是一种多彩。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颜色中的一种,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 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颜色的则称为“三彩” 。因这种彩釉陶器创制于唐朝,故后人称为“唐三彩”。

铁艺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铁艺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也有着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出现在17世纪初期的巴洛克建筑风格盛行时期,一直伴随着欧洲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欧洲工匠手工工艺制品,有着古朴、典雅、粗犷的艺术风格和辉煌历史,令人叹为观止,流传至今。

木艺,皮艺

木雕、宝石、绘画和民族服饰都是坦桑尼亚旅游纪念品的经典,价格从几美元到上万美元不等。

坦桑木雕分乌木雕(又称马孔德木雕)和油彩木雕(也称伊兰嘎木雕)两种。前者源于莫桑比克北部与坦桑尼亚接壤的林区,以世界上质地最密实的木材之一乌木为雕材,最出名的雕刻主题有家族树、马塞人以及非洲动物等。上乘的乌木雕必须是单材整雕,也就是雕材没有拼接。后者源于乌木雕,但以普通木头为雕材,再涂以重色油彩,主题为手指脚趾不足5个的夸张人物造型。在桑给巴尔还有用柚木雕成的首饰盒和微型门饰。

坦桑尼亚绘画可分为在画布、兽革和树皮上作画三大类。画布类以艾德瓦尔多-廷嘎廷嘎画派著称,此类作品在用白灰膏磨平的画布上用油漆作画,主题多为非洲人、动物或景观等。这种色彩亮丽无立体透视的绘画在东非和北欧西欧十分流行;兽革画系以烙铁在鞣制后的野牛皮光面上烙刻动物形象或几何图形;树皮画则是在椰子树极薄的内层纤维上绘制而成。

坦桑尼亚是蓝中透紫的坦桑蓝宝石的唯一产地。这种宝石1967年被发现,预计2020年将开采殆尽。目前发现的最大坦桑蓝宝石坯石(未经精细切割打磨的宝石)重16839克拉(超过3公斤)。坦桑蓝宝石的国际售价在1克(约5克拉)700到2000美元之间,具体价格视天然成色和切割打磨质量而定。在宝石的珍稀、质美、耐久和价高四大属性中,坦桑蓝仅在耐久性上差些。它在莫氏硬度计上测得的硬度读数为6.5-7,远不及钻石的硬度(莫氏硬度计上的最大刻度为14,钻石在11-13之间),因此坦桑蓝适合制作项链坠、胸针、手镯、耳环和耳钉等,不适合做戒指。

聪慧的酸奶
仁爱的酸奶
2025-08-04 04:39:10
鹿表示“禄” 桃表示寿 龙表示尊贵 鹤表示高洁 等等、

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识

2007-12-19 23:07:05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 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

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

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

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

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

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

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

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

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

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赓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曰“吉祥”图案。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及其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承露”,乃中国现存最早的吉祥图案。另,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①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时,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时的吉祥图案,除仍用于建筑、车舆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将应用的中心挪移到织物以及衣帽鞋履等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方面上来。我们对于吉祥图案有了概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便可以对吉祥图案作出一个描述性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续)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或曰“象德”、比喻或曰“比德”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罨画②或曰生色、球路、连锁、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并用于翡翠审美文化现象形态之上的,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下面我们便将传统吉祥图案所表达的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不同类型的题材,分作几个大类进行胪陈和探究。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无限的水蜜桃
欢喜的老虎
2025-08-04 04:39:10

汉字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研究汉字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问题,来探索服装设计在应用汉字装饰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推动作用。

1、汉字的渊源

汉字,是指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汉字至少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汉字在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有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为证。汉字发展至汉朝才被命名为“汉字”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时间最久的文字之一。

2、汉字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汉字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汉字经历了五千年的传承,是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汉字作为装饰图案,可以很好地传达出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强烈的视觉效果。装饰有汉字图案的服装作品在国际时装界中会显示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

2.2、汉字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设计元素

现代服装设计中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图案是服装设计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用汉字作为图案来进行装饰是一种新方法,在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的同时还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装饰语言。我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鲜活的设计元素是现代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

   2.3、汉字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用汉字来进行装饰,可以体现消费的文化品味,增加了对服装品牌的亲切感,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装饰有汉字图形的服装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的需要并凭借其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迎合了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文化需要。

3、汉字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1、直接以汉字作为图案装饰在现代服装中

直接使用汉字作为图案装饰在现代服装中就是指使用手绘或者印花等方式,将汉字直接书写、拓印在服装上使其有一定的装饰功能。中国的汉字有五千年的历史,后来还发展成了书法艺术。经过历代书法家的不懈努力,更赋予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书法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例如:篆书就包括大篆与小篆,篆书的主要特征:结构严谨、笔画圆转、古拙真率。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成的书体,隶书的主要特征:笔画横平竖直、浑厚质朴、端庄稳健。草书有小草、狂草之分,草书的主要特征:简练连贯、气势畅达痛快。楷书也称正书或真书,唐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楷书的主要特点:工整严谨、挺拔秀丽。行书其主要特征是:用笔多变、风驰电掣、实用性强。

汉字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形式和多样的装饰手法。服装设计可以根据服装的主题需要选择相应的汉字、字体和书写形式,也可直接把著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印染在服装上,来体现服装的设计主题。

   3.2、利用汉字的寓意性来体现服装的特征

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字,所以就可以借助汉字谐音的特征来表达吉祥的寓意,例如:“鱼”与 “余”读音相同,“芦”与“禄” 读音相同。服装设计师就可以利用汉字的谐音来表达吉祥的寓意,另外汉字还有很优美的线条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因此直接将这些寓意吉祥的文字装饰在现代服装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如“福”、“禄”、“寿”、“喜”等寓意吉祥的文字就经常装饰在一些中老年的服装中。巧妙的利用汉字本身具有吉祥寓意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功能还具有了特殊的吉祥寓意。

3.3、汉字的图案化

汉字的图案化是由字形到图案的设计,根据汉字的内容含义,把汉字进行加工、夸张、变形,或者在原来笔画的基础上进行装饰使文字图案化。夸张变形后的字体在外形和结构上会稍有改变,但汉字必须容易辨认。汉字的图案化很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变形后的汉字装饰在服装中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装饰功能又增添了艺术性和欣赏性,使人过目不忘。

3.4、汉字和其他图案的组合运用

使用汉字装饰服装时,还可和其他的图案组合,这样使整个图案更加的丰满,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龙象征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在设计服装的时候就可以把龙的文字和图案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图案装饰在服装中。这种文字与图案的组合可以利用冷暖色彩的组合造成视觉上强烈的对比。汉字与其他图案的组合运用在现代服装中不仅可以体现服装的个性而且更受现代消费者的青睐。

4、结语

总之,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绚丽多姿的汉字为我们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设计元素。我们相信装饰有中国汉字的服装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T型台上,一定会迷倒众多的消费者。

虚幻的金针菇
疯狂的小熊猫
2025-08-04 04:39:10

广告设计中文字的创意表现

文字是传达信息最直接的元素,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文字不只是广告语的表现字体,它丰富的表现性已经演变成为广告设计的图形化语言。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关于广告设计的互动创意,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文字表现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广告中的文字不但能够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还可以成为广告画面中的主体图形元素。通过这个主体形象,不但可以对消费者展示其广告商品的自身性格,而且也可以体现出广告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字本身在结构和变化上具有独特的形式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采用纯文字的画面形式来进行创作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创作方式同样可以取得独特的视觉传达效果。

广告设计的文字表现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在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化表现,这种表现着意于文字视觉形象的提升,能够以文字为要素进行图形化的表现,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字体带给人们的艺术美感。利用文字本身的形式特点加以夸张变形,使文字图案化处理,赋予文字想象的空间,直观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广告设计中文字的创意表现可以从抽象到具象的变化,也可以从形到意的变化。变化时可以从文字的造型开始,进行变形、添加、装饰、寓意等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表现手法充分发挥设计者思维的想象力。所以在广告中文字的运用,不再只是对字形进行笔画上简单的变形与装饰,而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以及视觉要素的设计法则,用现代设计理念来探索文字的个体或组合形态。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的变形来进行创意。

由于每一个字体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字体浑厚坚实,有的字体娟秀雅致,有的字体天真烂漫。所以在对文字进行变形的时候,要根据文字的个性特征,使文字的变形能够更具特色。这种根据文字的特征变形的手法被叫做字形图形,尽管字形图形有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但它的创意方法也是有据可循的.。比如将某些文字的部分结构进行夸张或紧缩、删减,使之更具形式感,但又能保持字体的辨认度。使得文字在视觉上能够给人带来新颖而刺激的感官享受。还可以把字体结构进行几何化处理,几何化的字体图形造型干净、颇具现代主义的简约时尚风格,很适合科技类的设计主题。也可以将字体部分的笔画进行粗细、拉伸、压缩、变形、重叠等处理,创造字体的形式感。群组的字体也要根据笔画走向来变形,以保持字体整体的协调美。并且运用点、线等抽象元素来构成文字,用点、线、面图形来激发字体内涵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平面视幻图形,使人们产生新的视觉感受。

其次,字体笔画的连用与共用关系,这种创意方法讲究笔画与笔画的有机连接。

设计时应该根据字体笔画的位置、形态、走向等特点,打破原有文字结构,选择比较容易连接的部位或者可以共用的笔画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同时辅以局部笔画的夸张,使之产生均衡与对称、对比统一、充满韵律美感的字体。在文字设计时,也可以把文字归纳成抽象符号进行有机地组合,构成一种传达理性的、逻辑严谨的冷静信息,使字体抽象化组合。这种形式是将文字本身的造型作为吸引观者注意力的手段,加强文字视觉传达效果,使文字图形化。还可以用笔画与部首偏旁的多与少、大与小、有无增减等及空间结构的配合进行灵活变化,通过这些直观的手法来挖掘文字的深刻含义。在文字字形的变化过程中,一定要对文字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使变形的文字与其含义有机的结合,产生更加具有新意的创意文字。这种创意文字是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进行浓缩的变化形式,设计时在保持文字一定的识别性的前提下,仔细品味与挖掘属于每个字潜在的视觉张力。

再次,为了塑造单字或组字的整体视觉氛围,可以根据字体的外形结构造型特征加入装饰图形。

可以对文字进行装饰美化,根据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对整个文字或者某一笔画做表象上的装饰变化,也可以利用联想,把图画形式嫁接于广告文字之上,使文字形象化,给文字整体或局部加上装饰性图形。比如添加背景。在字体笔画以外的背景部分添加线条、色块、肌理等,衬托出字形或笔画的特征,以形成一种符合视觉审美的形式气氛。也可以在保持文字笔画、结构基本形态的前提下,在文字笔画图形上或笔画内外增加各种简练的图形作为装饰。这类表现手法必须要注意文字字形整体黑、白、灰的关系,颜色的对比与调和关系的处理。这种装饰能够给人以活泼、有趣、有时又感觉陌生、奇特,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得广告效应最大化。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很多设计初学者,他们喜欢把文字元素处理的极具装饰效果,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甚至影响了文字的识别性。这样就会导致广告作品主题不突出,反而失去了广告设计的整体感染力。

最后,字意图形是以简洁的创作方法将文字的意义加以突出和加强,使视觉传播的寓意进一步强化的字体形式。

它也是将文字的抽象性转化为具象性的有效手段。在字意图形中,文字笔画的空间或结构均要做巧妙的视觉展现,从而达到视觉传播的目的。文字的字意图形渗透了现代的设计思想,它既可以通过“形似”来传达文字的语意。又可以将具体的“形”提炼成抽象的“意”,从而获得传神的表达,赋予视觉表现以某种心理意义。在创作时要发挥足够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充分挖掘字体造型外在与内在的表现力,使文字改变原有的矜持,尽情展现图形与文字互渗的视觉魅力。比如可以将字形加以拟人化的处理,能创造出更生动、亲切、鲜活的字体形象。此外也可以将字体或笔画堆叠在一起,让重叠的局部做反白或相异的处理,再加以色彩的对比运用,在组字中要打破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加强图底构成的巧妙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在文字中以局部具象的图形与笔画穿插配合,或通过字体构成物形的方式来传达文字的意义。

文字在广告设计中具有传播信息、说服对象、加深记忆等作用。因此,文字所拥有的形式美感和表现力,使得文字具有不同的形象、情感、气势、意境和艺术魅力。选择运用恰当的文字表现,可以增强广告的整体视觉效果,能够使文字达到更好地传播目的。在现代的广告设计中,文字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表现在广告文案的创作上,在越来越丰富的广告形式中,文字已经能够运用在广告的中心位置,转变成图形化语言。文字的创意设计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是文字表形表意功能的强烈发挥。对一幅广告作品来说,文字以优美的造型及装饰效果准确地作用于视觉,给字体更多更新的表现力,那么它一定会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文字所传达的含义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