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圆子怎么做
用料
小圆子 一包
酒酿 一碗
白砂糖 三大勺
藕粉 三包
枸杞 适量
步骤 1
锅中水煮开,倒入小圆子,轻轻搅拌,防止圆子粘底,大火煮
步骤 2
见有小圆子开始上浮,转中火,加入酒酿、枸杞
步骤 3
等圆子全部浮起,转小火加入砂糖并搅拌
步骤 4
藕粉冷水调开,缓缓倒入锅中,同时不断搅拌
步骤 5
转大火,煮滚,关火即成。
小贴士
关于原料:
(1)我喜欢用桂冠或是龙凤的小圆子,这两个牌子的小圆子口感很好,比自家做的好吃。
(2)酒酿建议自己做,我家从来都是。下厨房里@夏天 有一个酒酿菜谱,应该很靠谱。若要超市买,建议买那种软塑料盒装的,酒酿中间有个洞的那种;千万别买玻璃瓶装(一大罐水的那种)难吃死了!各位厨子要是用这种酒酿,还是不要用我这个菜谱做了吧!
(3)辅料中最重要的是藕粉。没有藕粉用玉米淀粉也行。酒酿圆子不勾芡就是坑爹。
(4)装饰的话,桂花、枸杞都可以,若用桂花的话是最后放,不然一煮,香气全没了。打个蛋也可以,但我觉得会有蛋腥气,破坏了酒酿圆子小姐的清新之感。
关于步骤:
(1)很多菜谱都说等小圆子全部浮起来以后才加酒酿,其实这样一来,酒酿的香气就不能全部散发出来,所以步骤2是整道甜品好吃与否的关键所在。
(2)最后一步调入藕粉后要大火煮开的原因是,藕粉煮开后颜色才会清亮。
用料
古法手工红糖 适量
小汤圆 适量
酒酿 适量
水 适量
枸杞(可不加) 适量
老红糖酒酿小汤圆的做法
准备好材料
小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后加入小汤圆,小汤圆浮上来后加入红糖,轻轻搅拌使其融化。
红糖完全融化后,出锅前加入酒酿,一碗清香补血的滋补甜品做好了。
小贴士
1、小汤圆可买成品,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平时空闲时间做好冰冻,需要时拿出来方便快捷。
2、酒酿可买成品,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下厨房有菜谱。
2、这款甜品还可以加鸡蛋(水波蛋或者鸡蛋打散成蛋花),或者你喜欢的各种水果。
原料配方:上等江米5000克酒曲50克
制作方法:
1.把糯米500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泡1小时后,倒入筲箕(南方淘米洗菜用的竹器形似北方的簸箕)内沥干。
2.在蒸笼内铺好纱布,把沥干的江米倒在上面,用旺火蒸1小时后,倒入盆内,用电扇把米温吹降到20℃-40℃时(根据酒曲的种不同,糯米的产地不同,甚至纬度不同温度都会有差异),再将适量的凉开水倒入盆内,用手拌匀。将酒曲研成粉末放入盆内,再一次拌习。
3.将拌匀的糯米倒入缸内,用手在中间掏一个小窝,再将余下的酒曲粉末加少许凉白开水,洒在江米表面。然后用木盖把缸盖紧,用棉絮包好,放入草窝里面,3天即成醪糟。
产品特点:此品汁多,颗粒饱满,味甘甜中透出来的醇香。
自己在家制作醪糟!
前提条件:
1、 做酒酿的前提是你要买到酒曲。
2、米酒要在30摄氏度(华氏大约80度)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发酵,所以制作酒酿要选择夏天或冬天(暖气旁)的季节。
步骤:
1、将糯米蒸熟成米饭(不要太硬)后凉至不烫手的温度(利用中温发酵,米饭太热或太凉,都会影响酒曲发酵的);
2、 将米饭铲出一些到用来发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盖的陶瓷汤盆),平铺一层;
3、 将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匀地撒一些在那层米饭上
4、再铲出一些米饭平铺在刚才的酒曲粉上,再铺上一层米饭……就这样,一层米饭、一层酒曲的铺上,大约4层(随意,看您的米饭和酒曲的多少);
5、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
6、大约发酵36小时,将容器盖打开(此时已经是酒香四溢啦),加满凉开水(为的是终止发酵),再盖上盖后,放入冰箱(尽快停止发酵,早日吃到)
心得:
1、做醪糟(酒酿|甜酒)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您要先把蒸米饭的容器、铲米饭的铲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
2、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盖拿到厨房的火上加热,然后再盖上,使其中的米饭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
3、酒酿的制作过程很干净,所以,如果偶尔发现有一些长毛的现象(有时是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除去毛毛,酒酿还是可以吃的。如果您每次做出的酒酿都长满了长毛,又是五颜六色的,估计是哪个制作环节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净了,我劝您还是别吃了,就当这回交学费了。
4、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过酒酿,效果也不错。
主料:甜香酒酿60g
调料:冰糖适量、红枣适量、银耳适量、鸡蛋适量
1、把银耳放在清水里浸泡。
2、醪糟备用。
3、蛋液备用。
4、大枣放在碗里泡一会.
5、冰糖备用。
6、把水烧开,放入醪糟.银耳.煮一会打入鸡蛋液,最后最入冰糖和大枣.
7、醪糟银耳汤就出锅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专业厨师从业有12年,为什么在网上学的菜很多都不好吃,今天我给大家分析:
1、其实问题很简单,首先一道菜好不好吃讲究,色、香、味、形、而网上很多教做菜只有色和形,说白了就是好看不好吃,大家都是看到视频觉得好看,漂亮吸引住了,要想把一道菜做好没有点功夫是做不好的。
2、首先配菜原则是条配条,丁配丁,圆配圆,这个讲究刀功,不能乱切乱配,其次一个菜的颜色最好是3种颜色 ,突出主料的颜色再搭配其他颜色比如小炒肉,肉炒出来是酱色,青椒绿色 ,在配点红椒搭色,肉可以和青椒一样多,但是你的红椒不能和青椒一样多,这样就好看 不然会主次不分,就是这个道理。
3、关于火候和调味,一般我们家庭用调味无非就是盐,鸡精,味精,耗油,生抽,白糖,胡椒粉这个是最基本的,调味的使用行内有句话叫咸鱼淡肉,为什么这么说,焖鱼或者清蒸鱼基本放的调料比较少,因为鱼够鲜味,所以基本很少放提鲜的调料,肉没有鱼有鲜味,所以要放调料提鲜,煲汤一般都是最后才放调味,焖菜提前放调味,炒素菜提前放盐入味出锅前才放提鲜味;
关于火候,家里的火都比较小,炒出来没有酒店香那是理所当然的,所以炒菜首先必须把水滤干,量不能多,锅要烧够热才下油,保存大火炒才香,家里比较适合焖菜,今天就分享大家这么多。
最后为什么网上学做的菜,自己做不好吃,别人是有团队拍摄的,有些菜本来做出来是没有卖相的,经过后期处理就变成 美食 了,学做菜还是找些接地气的来学比较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我老用下厨房了,觉得照着菜单做的菜都还挺好吃的[我想静静]
不要对各种食材配料的量太苛刻,随心所欲一点,咱们做家常菜就随意一点才更适合自己口味,更有家的味道啦~而且咱们也不一定有和分享者一样的所有调料呀,可能不同牌子调料味道会有差别哒。
我一般就记个食材/调料种类,然后做的时候根据日常的口感有些调料多一点有些少一点。
有一回我严格按照菜单做了一个炒方便面,做的时候就觉得可能这个酱油和盐之类的放得会咸,然后弄好,果然咸了[捂脸]下回就长记性了,心里有个量,走个大概,可能会有惊喜[灵光一闪]
作为一个 美食 爱好者我来告诉你,下厨房的菜谱不一定靠谱,只有自己会做菜,才能分辨出来那些菜谱是可行的,中餐没有一个标准,很多都是要靠个人的经验,比如火候的把握,根据菜量多少自己的口味爱好来调整调味以及烹饪的时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次次失败才能一次次进步。红烧肉这款下饭菜网上教程很多,很多人也很喜欢吃,我的口味比较清淡,虽然爱吃红烧肉拌米饭,但吃多了还是稍嫌油腻,外面吃不到好吃的就决定自己做,不过我们北方地区家庭不怎么做,只能参考网上的菜谱,我也做过很多版本的菜谱,也失败过很多次,最后总结的经验是,红烧肉一定要有酒,这个酒可以是绍兴黄酒,啤酒,或者米酒,白酒不可以,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米酒,米酒会带有酸甜味,肉一定要凉水下锅焯水,煮出血沫后再凉水洗净,因为我们平时买的肉没有足够新鲜,那种刚杀完,肉上还冒着热气的肉才可以不用焯水,焯完水洗去血沫将肉放到无油的锅里,全程小火,将肉煸出油,表面煸的微黄,再把编出的油倒出来,留一点点的油就可以,加冰糖炒糖色,炒出琥珀色加肉,翻炒均匀,加入米酒,不是醪糟,是单纯的黄米酒,之后再加酱油,盐,蚝油,加适量的水,没过猪肉,最好用砂锅或铸铁锅做,如果没有,调好味道煮开后全部倒入高压锅或者电压力锅,大火煮个十几分钟,再焖一会,最后再倒回炒锅里大火收汤,如果喜欢还可以加入土豆,笋干,芋头,香芋这些。我这样的这个菜谱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的特色,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做的,不喜欢油腻就把五花肉的油煸出来一些,全程不用额外的油,再加上一些配菜,搭配米饭刚刚好。总之,适合自己口味的菜才能称之为“ 美食 ”![灵光一闪]
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 历史 ,地大物博,各地饮食文化不同,造就了在饮食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厨艺也是源远流长,有些看似简单的烹饪手法一般人做出来的问道却差之千里!同样一道菜在不同厨师做出来的味道也有着差别!给西方国家还不一样,比方说麦当劳,全世界应该都一个味道!在我国各个地方饮食文化不同,做的味道也不同!所以说,我感觉一是你的厨艺是否有待提高,二是作者发布的 美食 作品是否适合你的饮食口味!
下厨房我一直在用,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做一道菜一定要多看几个做法,因为每个人的作法都不一样,不要看这道菜多少人做过,那个不作为主要参考,把各种做法看完后挑一个居中一点的也就是相对简单一些的作法,因为做的是家常菜,过程不要太复杂,越复杂就越容易错,控制中间环节,做菜是一方面,火候是一方面,放调料顺序对火候不对也是不行滴,这个就要平时多做多积累经验了,老话说熟能生巧嘛,相信你能成功
这是中餐跟西餐的巨大差别。
西餐可以照着配料表和操作步骤完成,做出来的东西差别不大。所有M和K的厨师只需要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口味和风格出来都无差别。所以以后西式快餐的厨师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替代。
而中餐则完全不同,这就是很多厨师一生也只能做几个拿手菜。除了配料、配方,还讲究火候,这是目前为止智能机器人都无可取代的。但是中餐厨艺除了千锤百炼之外,对 美食 之道的感悟也至关重要,悟出大道,每个菜都可以做成拿手菜。
比如这个竹荪炖土鸡,配料、制作过程都非常简单,但是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仔细品鉴,还是有细微差别。不信你试试。
笔者正在感悟中,欢迎大家关注切磋交流!
下厨房,用了好多年。基本只是看看上面的一些做法,和大概放那些调料。中餐不是西餐,所有的菜品都会有一个固定的克数。个人建议,第一相同的菜品多看几个,第二,根据自己的口味做点微微的调整,不需要一定要套搬他上面的做法跟调料比例。
其实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不过对于做饭来说,一个业余的人想要做好,首先得有那个爱好,从里面能够体会出成就与快乐,那样才会有有更多的心思去琢磨它,简单的看着视频学做,对于有一定烹饪基础的人还可以,能够了解原料的特性和所需要的烹饪技巧那样学做起来就简单的多了。如果一点基础都没有,只是照着视频按部就班的投料,估计能做出好的味道也是懵上的!!真想自己做出一手好菜,那就多关注一些简单易学的吧,调料,原料太复杂的尽量还是别动手了,因为其中各种东西的火候你都掌握不好,做出来的菜品也就可想而知!!
一样的调料用的多少火候的掌控都要影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