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风格装修该如何设计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人们对藏式风格的装修也极为有兴趣,很多的人有热情将自己的家装成藏式风格。
藏式家具的形式比较单调、而且品种也不多。因为藏族人都喜欢盘坐在地上,没有凳子、坐椅,只有箱子、柜子和桌子。藏式家具的形态不拐弯抹角,只有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藏族固定居民中,室内陈设中置主次分明,重点也很突出,主要部分是主居室和经堂,其他部分都比较简陋和朴实。主居室即是餐厅,又是卧室,也是待人接客的厅堂。藏式家具的材质多为雪松或者是普通的松木,需要雕刻的家具要选用稀有的高原硬木。由于都是实木,故藏式家具的重量比选用三合板制作的现代家具重很多。
一、多运用藏族的装饰
转金筒、金刚杵、还有神圣的哈达等。从挂饰上来说,以藏族特有的花纹布料为装饰品,悬挂在门厅即出入口处。让路过餐厅门口的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多运用藏族色彩
朱红色、金色和藏青色,这是基本的颜色基调,来源于布达拉宫的宝石:红珊瑚、绿松石,还有黄金。会为藏式餐厅增加神圣感,能够让顾客在用餐的同时有一种洒脱、被洗礼的轻松感。
三、多元化风格互相结合
藏式餐厅设计风格是与汉式风格相结合的,可以在就餐的时候看到别致的藏式风格,而且又可以感觉到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就是藏式餐厅的特色表现,想要装修一家中式餐厅,一定要注重其民族色彩,但是也要讲究设计,不能杂乱无章,让人眼花缭乱。
他们国家的餐厅里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椅子,因为他们在吃饭时都是盘坐在地上的。在藏式餐
厅里面只有桌子,柜子和箱子。藏式风格的家具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它们都是长方形的或者正方形的也都没有脚,暗盒称为桌子,没有腿的称作为箱子。这也是藏式餐厅风格的不同之处藏式餐厅风格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藏式餐厅所使用的家具材质都是松木和雪松.如果有要精雕的家具都是选择用的高原硬木。由于材质的原因。藏式家具很重。十分不方便搬运和移动。这种家具质量有保障,而且它也有很在的升值空间。藏式餐厅设计风格是与汉式风格相结合的。即可以在就餐的时候看到别致的藏式风格,而且又可以感觉到自己民族的特色。
藏式餐厅装修风格特点还有很多,在这里说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藏式特色。
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
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鲜明的基本特点。
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栱,再用柱子支起斗栱,连续使用几个柱栱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º右,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二是加厚墙体。由于历史上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增加建筑高度,采用了加厚墙体的做法,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有3公分,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有4公分,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三是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对藏式传统建筑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定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形式多样
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虽然藏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门窗套型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共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每一栋建筑,又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从空间上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等;从结构形式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类型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等;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由于各地民俗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西藏七城市的不同区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如民居,拉萨有石墙围成的碉房,林芝有圆木做墙的木屋,昌都有实木筑起的土楼,那曲有生土夯垒的平房。窗是建筑立面的主要部分。窗的大小和窗在墙面的位置,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而定。居室的窗比较大,而附属用房的窗就比较小,而且窗的排列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建筑立面上窗的大小和排列的高低所具有的不规则性和随意性,突出表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的特点。
其实我对川藏线上这些传统民居的热情毫不亚于风景和人文,只有这三者结合才能让一个地方散发魅力。
越往西走,越能体味川藏线上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藏区民居建筑给人最大的直观感受就是,与我们的传统民居天差地别。
在这个钢筋混泥土的时代,西藏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多种原始建筑风格。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宗教和地域文化是脱不开关系的。
帐房
藏区有很多游牧民族,他们住在草原上,以放牧为生,而游牧需逐水草而生,所以他们都居住在帐篷里,这种帐篷结构简单,支架和拆分灵活,很适合“游”的状态。
在冬季,牧民们制作帐篷时,先用牦牛毛编织成毡条,然后根据尺寸规格制成帐篷,用支架撑起,四周多用草皮和石块垒起矮墙,这种帐篷能防御高原上的暴雨风雪和高寒气候。
夏季多采用由简单白帆布、藏布织成的帐篷。
碉房
和帐房不同,碉房已经有了房子的基本结构。在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城镇地区就可以看见这种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墙体的厚度在50厘米左右,冬暖夏凉,很适合藏区的高原气候吧。
这种民居一般在2—3层左右,一楼用来养牲畜,二楼用来住人。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在于厕所的设置!在二楼挖一个洞,粪便就直接掉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
窑洞
窑洞是藏区比较少见的一种民居,在喜马拉雅山北坡等环境恶劣的地方,土山和土林比较发达,居民们就用就地取材修建窑洞。这种窑洞在冬季的时候特别耐寒和防风。
崩空
崩空民居主要分布在林木丰盛地区,它本是单纯以“崩空”为主体,但后来和“碉房”相结合,形成了主要是以夯土为主的土木结构和砌石为主的石木结构,其上点缀地架设一两间“崩空”,
川藏线上的特色民居
道孚民居
道孚民居是藏式民居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去往道孚的路上,鳞次栉比的藏式民居呈现在人眼前,一道道风景线令本地褶褶生辉。
当地民居用料主要是木材,然后染上棕色和白色,棕色的主墙白色的屋顶,从远处看就像妙趣横生的积木图案。
室内装修过于豪华了吧!就像走进宫殿一样。
新都桥木雅民居
被称为摄影家天堂的新都桥,这里的民居依山傍水,以石砌墙,屋顶是传统的古风设计。房屋一般有2—3层,底层养牲畜,楼上堆物和住人,每一层墙面四周都凿开十多个尺寸相同的正方形窗户,通风和阳光都得到了良好保证。
屋门前就可以放马。
丹巴甲居藏寨
这里的民居都建在山腰上,和四周的绿地结合,同样以白色和红棕色为基调。从外形上看既有碉房的形态又和寨房相似。
这种小楼大多3—4层,门前挂着经幡,楼顶有一个小塔,上面插着玛尼旗。
和一般的碉房民居一样,同样是底楼养牲畜,二三楼设置客堂、厨房、居室,在顶楼布置为经堂。
昌都康巴民居
昌都康巴地处川、藏、青、滇文化交汇处,吸收和融合了多元文化,那么它的居民建筑也是多元文化的物质结晶。
将传统“崩空”结构和碉房融合和进化,以石做地基,以土做墙面,墙的厚度可以达到1.2米。
德格崩科式民居
德格地处深谷,当地的民居是依据山势而建,虽然地势有所限制,但让当地民居在空间上的布局更加自由。可以建两三层。通常以红棕色作为主色调。红色在西藏就是“佛”的颜色。
德格民居的二楼一般会在中间或者置边设置一个空间比较大阳台。他们喜欢在窗框上雕刻两至三道图案,然后着上彩色,为房子增添生活气息。
如果你只是沿途观景,很可能会错过这些特色民居,我建议去了解一些专业、品质和口碑尚佳,并且熟悉川藏线路的自驾游俱乐部,他们可以带你深入领略当地人的生活和习俗。
(波密藏装)
(藏式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