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
京剧趣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语文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在课前预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是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的。其中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下面大家跟随杜du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预习吧。一、学习目标1.掌握“驰骋、尴尬、约定俗成、戛然而止”等词语。(重点)2.默读课文,细心体会作者是怎样论证马鞭等道具在京剧舞台上的作用的。(重点)3.看看京剧,初步了解京剧这种戏曲形式,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难点)二、作者介绍作者:徐城北,笔名:塞外,品戏斋。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肆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成就: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其主要作品有:《梅兰芳与二十世纪》《梅兰芳百年祭》《京剧架子与中国文化》《老字号春秋》,《老北京》三部曲及文化随笔集《紧拉慢唱》《沧海闲人》等等。三、字词的学习1.《马鞭》驰骋:(骑马)奔驰。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无穷无尽:穷、尽:止境,指没有止境。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认定或形成的,因而一直沿用。2.《亮相》风雨不透:风刮不进去,雨水透不过,形容极其紧密,风雨都透不过。不可开交:开交:结束、解决、摆脱,形容无法摆脱或无法结束。戛然而止:戛然:突然停止的样子,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四、课文解析1.关于《马鞭》一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马鞭使用的妙处。在这部分,作者写了马鞭出现的原因,仔细读文大家会发现演员起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也怕马在舞台上失去控制。这部分也写了如何解决,解决的无比漂亮。其中表现在四点,第一: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第二: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可以鲜明地显现。第三:演员可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第四:具备一种装饰的美。第二部分是二三自然段,从马鞭这个道具说起,举例论证其他道具的作用,又举例论证道具在京剧舞台上的妙用。2.关于《亮相》亮相就是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一个姿势。亮相的目的是突出角色的情绪,加强戏剧的气氛。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了静态的亮相。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介绍了动态的亮相。五、中心思想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两篇文字,阐述了京剧舞台如何处理一些没办法表现或不好解决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