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化剧场是什么样的?
现代化剧场的标志之一是电力能源的利用。进入20世纪以来,剧场的建筑设计是沿着不同道路发展的,其中部分剧场以镜框式舞台为基本形式,改进其功能和形式,有些专业的话剧剧场则向非镜框式舞台的方向进行探索。因此,一批适应新演出形式的试验性剧场应运而生,以不同平台、踏步组合而成的开放性舞台代替了镜框式舞台。
琴台大剧院
大剧院能满足国内外歌剧、舞剧、音乐剧、大型歌舞、戏曲、话剧等大型舞台演出的要求。大剧院观众厅面积1413平方米,共分为三层,其中二层和三层分成20个大小不等的露台式包厢。一层1213座(包括乐池114个加座,二层267座,三层322座,可同时容纳1802位观众观看演出。
大剧院观众厅选用最能表达激情的中国红为主体颜色,寓意热烈奔涌的楚人血脉。编钟作为楚文化的代表,剧场内墙壁是按照编钟的形状设计,舞台的两侧镶嵌着镏金的楚文化纹饰,高雅气派,代表着湖北悠久的楚文化历史。剧院的设计吸取了中国园林“步移景异”的手法,观众对建筑的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在远观、近看和进入建筑的过程中形成对建筑的不同印象,建筑的立体之美得以展现。
多功能厅舞台长26M、宽16M、高11M。
主持设计的是一名广州工程师,但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放眼看去,大剧院显现“琴键飞奔,水袖飞舞”的神韵。
琴台大剧院剧场舞台总进深50米,主舞台可任意升降、倾斜、平移,侧舞台可互换或与主舞台组合,后舞台可旋转、平移,舞台功能国际领先,可接纳世界所有大型舞台艺术剧目演出。
主舞台吊杆有63道,为剧院中的最高配置,承载一吨重量时,吊杆移动速度每秒1.8米,适应大型布景、快速换景。
舞台上下方设备联动,组合模式千变万化,给艺术创造巨大空间,能满足国内外各类歌剧、音乐剧、戏剧、戏曲、音乐会使用要求。大剧院演奏交响乐可不用扩音系统。歌唱家在这里用自然声演唱,后排观众也能听得清晰。
外观的琴键飞奔,水袖飞舞神韵,青铜幕板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剧场的红色主调,琴台大剧院让人体味浓郁楚文化。当初,一些专家担忧,大色块用红会让人发疯。
走进剧院大厅,迎面墙壁上一片斑驳的浅红,看上去如木材的纹路。剧场是整个大剧院的核心,一进剧场,鲜艳的红色和深沉的黑色立刻包围上来。相比造型的张扬和现代,大剧院内源自楚文化基色的装饰则显得热烈而不失沉稳,具有浓郁的荆楚文化风情。
二楼廊道演奏各种乐器的乐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构成了琴台大剧院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布景吊杆是现代剧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主要用于悬挂布景、道具、灯光、幕布以及表演杂技时可悬挂安全带道具。 第一世界大剧院是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场馆,主要承担世界休闲大会、歌舞演出、旅游实景演出。这是中国最大的室内水舞台,
观众座椅3000余座,水舞台区域4900㎡。
所面临的挑战
1、水舞台如何运用?大船、潜艇如何开行?
2、大型瀑布、水帘如何制作?
3、如何为火、水爆等效果留有空间?
4、水舞台和干台怎么巧妙的运用? 佳合充分利用水舞台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对艺术表演的神奇作用,在水舞台中制作了大量的舞台机械,解决空间的不同转换。
与“光速”同步的转台------经典剧目式舞台机械
背景介绍:
转台是为原创音乐剧《电影之歌》量身订做。此剧是为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年活动而创作,舞美设计叶锦添先生。双环转台直径9米和14米,要求今后全球巡回演出。
所面临的挑战:
1、活动拆装型,要求安装时间24小时以内。
2、含所有电机、钢架设备厚度为300mm。
3、旋转速度最快时2.2米/秒。
4、运动定位、同步精度10mm。
5、全自动化控制。
佳合技术 佳合解决方案:
1、技术的可行性决定整套系统的成熟度。利用公司成熟先进的双向挤压自滑动摩擦驱动形式,确定动力系统。
2、确定钢结构拆装形式和机械传动形式。
这是工程师们争论最激烈和最复杂的环节,当工程师们争论不定时,佳合最实际、传统的做法就是试样,这次是二个舞台按实样1∶1同时制作。供设计判断、思索。
这是钢制托轮和定位导向装置
正因为不断提高的设计和最合适、最灵巧的技术,才使得现在使用的转台更优秀。
现在搭建转台只要短短的八个小时。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2.8m/s,慢速旋转时噪音≤42db,高速时噪音≤55db。
3、自动化控制技术
这是整个转台技术的核心。也是真正意义的舞台自动化控制:
(1)控制台可以放在剧院任何位置,走台时放在导演旁边可迅速配合演出最新要求。因为控台与现场只需一根细线连接。
(2)全部内置场景,按序可任意选择场景运行。
(3)运动状态可实时监控,转台位置既时检测。防止累积误差。
(4)可任意设定运动角度,要求时间。在此时间内准确到达。
(5)新设、改编、添加任何场景只需短短的十秒即可完成。
(6)在演出中,会由于道具的摆放延误运动开始时间,自动运行后操作人员可以手动加速,利用加速保证最后的到达时间准确。
(7)运动回复快捷方便,保证排演时无停顿。
上海大剧院占地面积约为21000平方米,俯瞰上海大剧院建筑总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40米,分为地上8层,地下2层。
上海大剧院内设大、中、小三个剧场,拥有票务中心、芭蕾排练厅、乐队排练厅、贵宾厅、展示厅、艺术品商店、咖啡吧、宴会厅和停车库等附属设施。
上海大剧院顶部以钢结构减轻自重,用6根透明的柱子撑起它向天空反翘的顶盖;下部以混凝土结构组合成不同的板块,中间留有空隙,便于钢结构的插入.建筑特色编辑上海大剧院的设计方案来自法国建筑设计师夏邦杰。
上海大剧院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联合设计,由美国史迪奥和天舍文公司负责室内设计,按照中国古典建筑亭的外形设计。
屋顶采用两边反翘和天空拥抱的白色弧形,寓意天圆地方之说,象征各国灿烂文化的巨大“聚宝盆” 。 [3] 上海大剧院外立面由玻璃和大理石组成,从上至下晶莹透亮。
是现代化与民族风的结合,夜晚通过光线照射,晶体的立面、屋顶组合的光幕与喷水池的水光反射相映,把整个建筑物幻变成一个水晶宫殿。上海大剧院的玻璃幕墙选用第三代玻璃幕墙“钢索玻璃幕墙”,特点是不需要用金属框架固定。
而是采用不锈钢索和不锈钢爪组成悬挂支承体系,使剧院达到白天朦胧、夜晚在灯光下通体透明似水晶宫殿的效果,幕墙玻璃还采用了欧洲高科技的彩釉印刷工艺,即自上而下、由疏到密地印了淡淡的白小方格花纹,白小格花纹覆盖率达到95%,可反射30%的紫外线,减少光污染和暖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