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东北大炕是怎样一种体验?
火炕看上去其实和床差不多,但是面积大,一铺炕能睡个七八个人。火炕是用土坯垒的,外面看起来象个土台子,里面空的,通着厨房的锅灶和烟囟。灶里烧火,热气经过火炕从烟囟排出去,火炕就热了起来。
冬天能睡上热呼呼的火炕,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老年人,躺在火热的炕上,能缓解风湿,腰酸腿疼。如今还有很多老年人不习惯睡床。
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旅馆,设有火炕,并且当成招揽顾客的卖点。
睡火炕会感觉嘴巴很干,但是不象睡电褥子(电热毯)一样上火。夏天睡起来也热(东北土话:烙得慌),不烧火又太凉。所以会有人在院子里另盘一个简单的灶做饭,厨房的锅灶只用来烧点开水,让炕不太热又不太凉。
东北说人身体好,有一句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以前一个房间两铺大炕,南北相对,又是客厅又是卧室。大冬天的,有客人来了,主人赶紧让客人脱了鞋上炕,坐在热炕头(最接近锅灶的地方)上。端来瓜子茶水烟笸箩,小炉子加几块柈子或者苞米穰子。屁股下一热,喝点热腾腾的茶水(没啥好茶,以前东北就喝茉莉花),炉子热气一烤,全身冒汗,哪里还管外面的西北风。
吃饭也在炕上,四方炕桌一摆,盘腿一坐。一喝就是一下午,土烧酒,杀猪菜,加上火炕的热度,人人脸红脖子粗,全身冒汗。这个情节电视上应该常见,清宫剧中也会有。
广东这边有很多东北菜馆也弄了些看起来象火炕的位子,和日本料理差不多。而东北有一些粗粮馆会设几个火炕雅间,用的是真正的火炕,冬天时生意很火。
平时,家务活(主要是棉活,主妇做全家人的棉衣棉裤棉鞋,一年忙四季)都是在炕上做的。冬天农闲时,邻家大嫂拿些鞋底麻绳过来,就坐在坑上,一边纳鞋底,一边东家长西家短的唠闲嗑儿。小孩子就在炕上玩,俺小时候就常趴在炕上写作业,看书。时间长了胸口比较疼。
晚上,火炕自然是用来睡觉。要是以前的时候,一般分南北炕的,中间有根长长的幔杆,上面挂着一大块布(即炕幔,作用相当于屏风),晚上睡觉时把南北炕就分成了两个空间。一代人一个炕,小孩子或随父母或跟爷爷奶奶。炕头自然是给一家之主或客人,以示尊敬,而老年人也确实需要热一点。半大小子就睡炕梢(炕的尾端),太热了怕上火。
白天,被子褥子就叠起来放炕稍或者炕里。有的是有个炕琴(就是炕上的柜子),被子就放在炕琴上面。我家当初把东西屋之间的夹壁墙凿了个窟窿,做成个柜厨,被子就放里面,我爸很创意。
外行人盘的炕,冬天不暖夏天热死人。一烧火就憋烟,满屋都是烟气,开门放放风呢,热气全跑了,一家人在屋里哆嗦。还有的不保温,上半夜滚烫下半夜冰凉。
有的人盘炕功夫好,那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俺就认识两个人称炕仙的)。一到夏天扒炕(每年一次的清理烟灰工程)时,那就非常的抢手。没几天闲着,总是有人请去帮忙,每餐饭居然都有酒,还有四个菜。
以前的炕都比较大,用土坯垒,上面铺的是草席(有钱人铺竹席),一般都是用高粱秆的皮编的,很容易伤到手脚。再好点是苇席。
现在大多数的炕都改小了,能睡三四个人,做得也漂亮,看起来和仿古的大床差不多。床帘拉起来,看不到那里有铺炕。炕面上铺的是炕革(比地板革要软,厚,比较耐磨)或者炕被。一个房间也只盘一铺炕,空地上可以放沙发,还可以放地桌,吃饭基本改在地桌上吃。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会盘腿坐着吃饭了。
俺也有十几年不常睡火炕了,偶尔回家睡几天,已经不习惯了。很热,踢了被子又冷;睡前总要放一瓶水在枕头边,要不半夜要爬起来喝水,很麻烦。不喝点水又干得不舒服。
如今,家已搬走,想再睡火炕,似乎已经是件奢侈的事情。
卧室是人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休息的地方.更何况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床上睡过的.所以睡的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第二天的体能与精神状况. 从风水上来说.门是气口.也是风口.卧室的床如果正对着门.你想想.那就是对着风口.风必然会吹到睡在床上的人.如果风力过大.就会得病. 如果卧室中的床摆放在门和其他风口的位置的话.那么就无法在睡眠这段时间补充到应有的能量.绝对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而无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完成下一天的工作.去面对来临的拼搏.这样就会影响你的工作与事业.所以营造一个好的风水.对身心健康以及休息环境.以保证你在睡眠过程中保存能量.补充能量. 好的风水卧室布局是把床摆放在卧室的核心部位.床与房门对冲.是犯大忌的.床不宜露.不能对着门与风口. 我们也可以从现实中的角度想想.如果房门对着床.人的私密性将毫无保障.不但会引起情绪紧张.难以放松.还会提心吊胆. 当然如果卧室面积有限.而无法避免.避免的办法也就是两者的中间加上屏风或者挡板即可.这样就能避开房门与床对冲了.
在大东北到了冬季,天气特别的冷,如果有一个火炕的话,还是可以温暖度过冬天的,在东北家家户户都有火炕,但是有的人因为比较怕冷,也想在自己家里弄一个这样的火炕,因为它的设计还是很科学的,不仅仅好烧,还特别的暖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盘。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东北火炕的盘法图纸?睡火炕有什么讲究?
东北火炕的盘法图纸
东北火炕的盘法图纸首先我们要盘好基本的结构,再炕里面放进去一些材料,耐火的材料,比如一些石头或者在市面上买其他的耐火材料。然后我们盖上方坯,在方坯的缝隙处我们是用专门的稀泥给它抹平,弄好这些之后,在炕面上面盖上保温土,保温土是可以使用沙子来代替的。
之后就可以烧炕了,在烧炕的时候需要自己调整,如果感觉炕热的时候太快,就再到炕面上加保温土或者沙子,如果是热得慢就减保温土或者沙子。在弄灶门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铁片来做,这样可以阻隔灶里面和空气的流通,使得火炕的热量不会很快从烟囱出去。
睡火炕有什么讲究
头朝外的方向,北方农村的火炕,大都是在 卧室 的南面搭炕,“炕沿”在北面,睡觉时,头朝北方。如果火炕搭在卧室北面,炕沿在南面,睡觉时,头朝南面。东西厢房的火炕,也是头在炕沿的那一面。如果反过来睡觉,就叫做“头朝里”。
以上是我介绍的东北火炕的盘法图纸?睡火炕有什么讲究?我们通过介绍知道了火炕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果你也享有一个火炕,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一下,但是并不是所有师傅的手艺都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甚至有的人一样的盘法,使用的效果却不是很好。
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秆、树枝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经过火炕烟道时将热量散发给土坯,土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土炕被烧热后其温度会持久的。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烟囱是砌筑的炕体排烟道。炕体有直洞式、横洞式、花洞式等。
火炕是一种宽约一米七到两米三左右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扩展资料东北大炕不仅是睡觉的,还是取暖的。冬天时炕面上很少放东西的,被褥什么的都要卷上垛起来放到炕柜里,以便大炕散热,而散热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铺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梁秸子编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纸开始进入生活后,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上面刷上清油,这样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普遍也有铺上地板革的。越来越讲究了。)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炕
北方农村的火炕,大都是在卧室的南面搭炕,“炕沿” 在北面 ,睡觉时,头朝北方 。
如果火炕搭在卧室北面,炕沿在南面,睡觉时,头朝南面。
东西厢房的火炕,也是头在炕沿的那一面 。
如果反过来睡觉,就叫做 “头朝里” 。
每次做饭的时候,烧大锅的热量直接通到大炕上,让大炕成天都热乎乎的。
大炕有很多功能,是会客室,是餐桌,是暖炉,是床榻。
早上起床后,人们会把床铺收好,卷在最里边,然后抻平床单,下床做饭。这就是一个开放的会客室。
做好饭,一个小方桌拿到炕上摆上,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餐桌吃饭。一日三餐皆是如此。大炕就是胶东人固定的餐桌。
吃完饭,收拾好,有客人来访,胶东人会很热情的招呼“脱鞋上炕站(玩)啊。”
大家在炕上聊天说话。姥姥姥爷那一辈人,尤其喜欢吃饭的时候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在炕里边的铺盖卷儿上。一方面坐得高,吃饭更容易够到餐桌上的食物,另一方面小孩子坐炕上,就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碍事儿。还有,能够让炕上坐,也被认为是家里待客的最高殊荣。
北方的大冬天,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盖一床小薄被子,嗑瓜子说话,感觉也是莫名的亲近。火热的大炕就是暖炉,不仅温暖着人的身体,能够盖一床被子聊天说话,也温暖着人心。
尤其是女孩子那几天肚子冰凉,腰疼什么的,从炕头上躺会儿,那种暖心的热量不霸道确有丝丝入扣的魔力,让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每个毛孔都打开,上下循环,洋溢着温暖,熨帖呀。秒杀暖宝宝、热水袋等一切取暖装置。
晚上,偌大的大炕,可以同时睡五六口人。一家人各盖一床被子,钻进暖呼呼的被窝儿,哪里有失眠的毛病,秒睡着。第二天一早起来,通体舒畅,仿佛浑身上下都放松下来,那种热度远不是电褥子可比拟的。就算前一天干活累了什么的,在大炕上睡一晚,第二天周身轻松,解乏程度比全身按摩还有效。床榻自带加热功能,春秋冬都舒适无比,当然夏天的时候恐怕要辛苦些,但那一辈人哪里听过什么寒气重、空调病之类的,大炕一烘,百病尽处。
大炕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承载了很多情怀。
我从姥爷家的炕头上长大,不仅是我,还有我的表哥表姐他们。姥爷说,我的太姥姥,他的丈母娘就是从他家的炕头上老了,他伺候老人至终了。大炕上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但因为不时髦(炕土),不便利(占地儿),不够卫生(上大锅容易有灰),为年轻人所不喜。
我的家乡九几年的第一批商品房还带着大炕与大锅,可因为使用不便利而且计划生育后家里的人也少了,用不着大锅,也没那么些人吃饭睡觉。年轻人装修前都先砸大锅砸大炕,然后渐渐的,县城里的新房子再也没有那种装备了。
现在怕也只有农村还能找到大火炕,每当我回老家的时候,只要有空待会儿,是一定要脱鞋炕上坐坐、躺躺。暖和暖和,放松放松我的身体。
儿时长大的大炕啊,姥爷在,老家在,大炕在。
大炕的热度是电褥子、电暖器、空调人为调控温度不能相比的。
近几年,有说法说电褥子会导致人发干,对人体有辐射、不安全之类的,胶东人对大炕的喜爱回暖。很多住楼的业主纷纷摒弃家中的大床,取而代之的是盘炕。在一个卧室里,占大半个卧室,垒一个炕,占去三分之二的空间。没有大锅,靠电发热,或接上暖气管道依靠冬天的供暖热量取暖。虽然不能同传统的火炕热度相比,但好在干净、便捷,聊胜于无,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有些东西也许就是这样,走着走着你觉得没用就丢掉了,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惊醒发现了它的好,一旦找回来就再也离不开了。
真好,过年了,又可以回老家睡大炕啦。
大炕,是过去用土坯盘的老式土炕,下面有许多火道,天冷的时候,可以生火取暖,没有隐喻。
东北冬季生活与火炕的介绍。“六零七零后,生在平民窝。土坯砌平房,火炕小方桌。全家一铺炕,被窝挨被窝。卫生不太好,虱子比较多”。
当时东北农村的生活条件甚至,要比顺口溜中说的还要恶劣。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农村人基本上都住平房,而且每家每户都会在正房中搭一铺大炕。家中的男女老少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挤在这铺暖烘烘的大炕上入眠。相比较于现代人睡的床来说虽然质地比较硬,但是却像一个天然的大暖床一样让人好眠。
火盆、火墙、火炉也都与火炕有很大关系,因为火盆一般都要放在炕上以供人取暖,而火墙和火炉也必须与火炕相连才能发挥散热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金属盆然后再里面放上木炭,点燃之后就可以散发出热量。
由于东北地区的冬天不仅特别寒冷而且还很漫长,普通的取暖方法根本无法抵御严寒。所以东北农村各家各户都会配置火盆,将火盆放在炕上之后可以围着火盆烤火。屁股底下坐着烧得热乎的火炕,这感觉不仅特别温暖而且还倍爽。
屋子里还会有一面或两面火墙,厨房或卧室内还会有一个铸铁火炉。取暖“四大法宝”一起上阵,整个人仿佛都置身于暖箱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冬天没有任何活计的时候,都会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火盆烤地瓜或土豆。
不过,你可以找一个硬板床(或直接在地上)铺上电热膜做地暖的,有火炕的优点无烟熏火燎之忧。对你的风湿或有好处,友情提示注意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