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上的彩画是什么?是用什么类型的颜料画上去的?
前言
中国的古建筑一直是世界上的名品之一,无论是细节还是整体都是有讲究的,也都是根据风水来建造的,使得其风水好,寓意吉祥。那么中国古建筑中的彩画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彩画是在中国古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
古代建筑上的彩画主要绘于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栏杆等建筑的木结构上。
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六朝和隋唐时期的时候就到了彩画发展的高潮了,宋朝的宋式彩画在《营造法式》中有专门的记载。到了清朝时期,彩画发展到了高峰。清代的梁枋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几种。其中和玺彩画仅限于皇宫、宗庙和大型寺观建筑群的主要殿堂,是古代规制最高的一种彩画。旋子彩画的级别略低,可广泛见于宫廷、公卿或者王府之中。
彩画所代表的的寓意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彩画图案一般都是将几种自然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这样就有着几种吉祥的内涵了,比如将蝙蝠还有桃子组合在一起,寓意就是福寿延绵等等,这也充分的表现出了我国的故人对于幸福吉祥的追求。
彩画颜料的类型
由于古代的科技发展有限,不像是现在能够通过各种技术合成各种各样的颜料,故人所用的颜料一般都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矿物质或者植物颜料。比如说白垩土、朱砂、各种动物的血等等。在古代建筑中,古建筑才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丹青,而古建筑彩画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古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不仅有着美观的效果,还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够有效的增加建筑物的寿命。
明清之际,建筑彩画已趋规范,特别是清式彩画的制度性更加明显,各种彩画在构图、用色、用金和退晕层次上都有具体的规定,许多彩画已经形成了共有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和玺"、"旋子"和"苏式"三大类,另外还有一些杂式的类型。
和玺彩画是彩画等级最高的一种,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有的称为"合细彩画"。它仅用在宫殿、寝宫、离宫、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和少量的牌楼建筑中。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构图时,在梁、枋各部位都用曲折线分成段,其他主要线条一律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者同时加晕。各个构图部位内的花纹也沥粉贴金,并且用青、绿、红等底色来衬托金色图案,整体画面非常华贵。
根据各个部位所画的内容不同,和玺彩画的做法又分为金琢墨和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金凤和玺和草凤和玺等。
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它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一般官衙、庙宇的主殿,坛庙的配殿以及牌楼等建筑物都用这种彩画。
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和"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
苏式彩画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是另一种风格与形式的彩画,主要用于园林和住宅。各种图案和画题相互交错,从而形成了多变的画面。
在图案中一般画上各种回纹、万字、夔纹、汉瓦、连珠、卡子、锦纹等。绘画包括各种人物故事、山水、花鸟、鱼虫等,另外还有一些装饰画,比如折枝黑叶花、异兽、流云、博古、竹叶、梅花等。画题多含寓意,喻示美好和吉祥。
北京地坛皇祇室的内檐彩画采用了金凤和玺的做法。这种彩画样式在北京区的宫殿、坛庙之中仅此一例。这些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所有的枋心彩绘图案都是双凤,没有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现存的官式建筑物中是非常少见的。
在土地祭祀文化中,关于祭祀的场所、祭祀的礼器、祭祀的仪仗、礼仪、禁忌等,历朝历代都有严格规定。北京地坛是明、清朝廷进行最高规格的祭祀地祇神的专用场所,它的营建必须合乎"礼"。
为了合乎这个"礼",古代工匠们在营建地坛的过程中,从选址到规划,从整体布局到局部操作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建筑语言中,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两种观念和信仰,一是对承载、滋养普天之下万物生灵的大地的尊崇、敬畏和虔诚,二是象征国家社稷为天之所授的观念。
不必说地坛整体规划一律采用"制方"的设计,也不必细说唯独地坛建筑是"坐南朝北",更不必细数各组建筑的度量长度都是"偶数为基",单单是所有建筑枋心的彩绘图案都是"双凤",而无双龙和龙凤图案,这在我国官式建筑中就极为罕见,从而被称为"北京一绝"。
皇祇室内檐彩画是清中期的彩画风格,也就是早期"和玺彩画"的做法。彩画的题材以"凤"为主要形象,表明它的象外之意代表了"八卦"中的"坤"象,表示的是"后土"和"地示"神祇等内涵。以这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与地坛这组建筑在形象和使用功能上的一致性。
北京地坛皇祇室内檐彩画以其独特的立意、构图和具体描绘手法,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小花。
地坛是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内有大片空地,有树木、草坪。地坛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颇有特色,被称为"将军柏"。
地坛还有一批官窑礼器,是清光绪年间江西景德镇专为清朝宫廷祭祀所特制,是传世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后来,地坛先后修缮了斋宫、方泽坛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坛牌楼和钟楼,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月季园、银杏路等景点,还对地坛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修缮。
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 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形线。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2. 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旋子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三段。这种构图方式早在五代时虎丘云岩寺塔的阑额彩画中就已存在,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角叶”的做法更进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画三段式构图的产生。长廊拐角处梁枋上的彩画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 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三分之一,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藻头中心绘出花心(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岔口线和皮条线由明代的连贯曲线改为斜直线条。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3. 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其中以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作为人类历史绘画形式之始祖,壁画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为建筑物展现了不一样的美。在现代建筑中,墙壁装饰等建筑形态都大同小异而且简单枯燥,这时候加上一些壁画设计,顿时令人心旷神怡。壁画内容可以是山水虫鱼,也可以是卡通人物、抽象描绘等等,也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主题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相信每个人都喜欢看到这些美的事物,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介绍壁画设计的要点和种类,以及壁画的价格介绍供大家参考。
早在汉朝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观的墙壁,到了现在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文化气息,墙壁作画越来越多元、个性地发展,更多地被人们在装修时应用。其实壁画设计是墙纸产品的一个分支,墙纸是指用于墙面装饰的无图案或者是简单图案重复的装饰材料。墙纸是属于标准化产品,而壁画则是个性化产品,每一张画的大小,设计均是按照用户需求定制进行。壁画的最后呈现是一幅完成的画面,画面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
壁画设计两大要点:
一、壁画通常应设在一些较宽敞并且人多的地方,如门厅、接待室等。办公空间所用之壁面虽然无任何形式和画种的限制,但应以装饰坏境和有利于体现企业形象为目标。目前,办公空间较流行抽象的、韵律感强的装饰壁面,优点是装饰性强,内容意义少,适合一目了然的欣赏感受。
二、壁面只能在大空间中设置,但在办公空间中,还有许多不大的空间,可以设计一些装饰造型,对活跃空间气氛,提高坏境装饰的格调是很有效的。此类装饰,所占空间不大,但造型别致,有时还具有某种实用功能,如花架、报纸架、壁灯、宣传栏等。
现代壁画设计四大种类:
1.手工画
手工画是指纯手工绘画,将图案直接画在某种材料上,然后将其粘贴在墙上的画。这种手工画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高档类与普通类。高档类的有丝绸,金箔等,普通的有宣纸。
2.手绘画
手绘画是通过画工直接将图案描画在墙上的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代的街头涂鸦,它的做法和前面第一种有点像,只不过它的载体是墙,没有通过其它的材料介质。这种壁画有个小缺点,就是它的耐久度、色彩鲜艳度等比较低,不过它可以做为一种艺术的表现,但不会是现代建筑装饰的首选,所以至今的普及范围不甚广泛。
3.墙贴画
它是指通过先通过电脑作图,再由机器喷绘雕画,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喷画组合成图案的一种。它是现代工业的一种完美体现,通过机器作用,加强了生产效率。墙贴画与手工画也有它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通过一个的材料介质来做画,然后再把完整的作品图案粘贴至墙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唯一的不同点便是一个是人工绘画,另一个是由机器喷画,从而两者间的效率也能直接体现了出现,并且墙贴画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的进步,是时代的产物。
4.装饰画
装饰画通过绘制或者印刷出画心,然后用木条或者木板绷起,或者直接在木板上作画,而后直接挂墙上的画。
家庭墙壁画怎么样设计?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类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室内墙绘的要考虑家居摆设和色调搭配。墙面的基层处理比较重要,一般是在刷好乳胶漆的墙面上画画,所以墙面的找平、刷底漆、图案规划等要事先准备,如果要画出精美的作品,事先要根据所选图片内容在墙上画好底稿,用铅笔轻轻勾出草稿轮廓,直到自己满意。
如果要画出精美的作品,事先要根据所选图片内容在墙上画好底稿,用铅笔轻轻勾出草稿轮廓,直到自己满意。对照所选图案色彩购买所需颜料,有些色彩是不用购买的可以直接调出来,对于小面积非商业用途的用户来说,建议买铝管装丙烯颜料。推荐品牌:马利、温莎牛顿、明华、沪广、大卫。 在要涂鸦的墙壁下方地板铺满报纸或是其他隔离物,以免弄脏地面。按照选图在事先画好的图案轮廓的墙壁上涂颜料,一定要用力均匀。
室内壁画价格参考
欣唯现代简约客厅装饰画无框画壁画三联油画餐厅挂画沙发背景墙画
价格:¥278.00
晶典花韵客厅装饰画现代简约玄关壁画沙发背景墙画餐厅挂画3141
价格:¥237.00
天顶山 客厅装饰画现代田园风格单幅横版壁画挂画风景画欧式风景
价格:¥168.00
福雕家饰现代3d立体浮雕画餐厅挂画客厅装饰画背景墙画花卉无框画
价格:¥476.00
壁画设计在建筑物的装饰和美化方面起了不可估计的作用,相信我们每天在家中看到这些美丽的壁画,也能消除一整天的疲惫吧!壁画设计在现代追求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代中,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壁画设计,希望以上介绍能帮到大家了解壁画设计的点点滴滴。
古代用矿物或植物颜料,白垩土、朱砂、猪血等。
在古代建筑中,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而古建彩绘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绘制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筑物寿命。
扩展资料:
基本步骤
1、批灰打底
处理方法是先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满刷一道用三倍松香水稀释的生桐油,使其渗入一定深度起加固水泥基层的作用,干燥后打磨扫净,然后用较细的油灰腻子满批一遍,不要太厚,但要密实,平面用薄钢片刮,曲面用橡胶板刮。
干后满磨,要将板迹和接头磨平,扫清掸净。随后用更细的油灰加入少量光油和适量水调成的材料满批一道,厚度约2毫米。干后磨至表面平整不显接头,扫净浮灰,接着满刷没有加过稀料的原生桐油,并渗进油灰层中,达到加固油灰层的目的。表面如有浮油及时檫净,等干透细磨、扫清掸净。
2、绘图放样
基层处理完成后,即可测量尺寸绘制图样。先准确量出彩画绘制部位的长宽尺寸,然后配纸,以优质牛皮纸为好,长宽不够可以拼接。彩画图案一般上下左右对称,可将纸上下对折,先用炭条在纸上绘出所需纹样,再用墨笔勾勒,经过扎谱后展开即成完整图案。
大样绘完后用大针扎谱,针孔间距2、3毫米左右。扎孔时可在纸下垫毡或泡沫等,如遇枋心、藻头、盒子等有不对称纹样时,应将谱纸展开画。在对构件放样前,用砂纸将生油地仗满磨一遍,用水布擦净。
接着定出构件的横竖中线,将纸定位摊平,用粉袋逐孔拍打,使色粉透过针孔印在地仗上,则彩画的纹样便被准确的放印出来。
3、设色涂刷
传统彩画是程式化的图案,其设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以明间为基点、上青下绿、青绿相间为原则。水平方向是:明间上青下绿,次间上绿下青,再次间又是上青下绿,以此类推。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的设色规律基本相似,新式彩画则没有固定的设色规定。
彩画着色是一项关键的工序,不能有半点差错。工匠们为不同颜色设定了代号,一米色、二淡青、三香色、四硝红、五粉紫、六洋绿、七佛青、八石黄、九紫色、十黑烟、十一红等。
将代号直接写在地仗上,然后根据色号将各种色料对号入座,涂刷着色一、二遍,待干后再刷一遍光油罩光,以起保护作用。彩画所用色料一般均为各色成品油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建彩绘
古建筑彩画颜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图案大面积使用的颜料,彩画行业称之为大色;一部分是绘画部分用量较少的颜料,彩画行业中称之为小色。大色全是矿物质颜料,小色有矿物质颜料也有植物质颜料和其他化学颜料。
彩画在绘制前颜料分为若干层次,同一种颜色,分为深浅不同的几个层次,其中在原颜料中加白调和成的较浅的颜色称为晕色;加入白色较少,比晕色深的颜色称为二色。晕色、二色用量较大,但不称为大色,用在体量小的部位上则称为小色,同样是由矿物质颜料调成。
颜料种类
(一)白色
1、钛白,化学性能稳定,遮盖及着色力很强。由于质地优良,现在彩画中常作为主要白色运用。
2、铅白,不溶于水和稀酸,有良好的耐气候性。国产铅白粉具有很好的质量,为区别于立德粉,彩画中称为“中国粉”。传统彩画以这种白色用量最大。
3、立德粉,遮盖力比锌白强,次于钛白。
(二)红色
1、银朱,具有相当高的遮盖力和着色力及高度耐酸、碱性。彩画对银朱的用量较大,因其色彩纯正,是主要的红色颜料。国产银朱有上海银朱和佛山银朱及山东银朱。
2、章丹,又名红丹、铅丹,色泽鲜艳,遮盖力强,不怕日晒,经久不褪色,彩画中大量运用。
3、丹砂,又名朱砂。大者成块,小者成六角形的结晶体。彩画中做小色用,使用时研细,现有成品出售。
4、胭脂,红色颜料之一。现均用市场出售的成品。
(三)黄色
1、石黄,又名雄黄。彩画用石黄出产与我国广东、云南、甘肃等地,现在彩画中对一些色彩纯正、细腻、遮盖力强价格低廉的矿物质黄颜料称为石黄。
2、藤黄,植物质颜料,有毒,可以直接用水调和,耐光性差,彩画中做小色用。
(四)蓝色
1、群青,半透明鲜艳的蓝色颜料。彩画中对这种颜料使用量很大。市场出售的广告色群青,色彩灰暗,彩画中很少用。
2、石青,天然产铜的化合物,色彩鲜艳美丽,遮盖力强,经久不褪色,是古代彩画的主要蓝色颜料,现在彩画中做小色。国画颜料中的头青、二青均可。
3、普兰,又名铁蓝,色彩深重而艳丽,在彩画中做小色。
4、花青,植物质颜料,由靛蓝加工而成。颜色深艳,沉稳凝重。
(五)绿色
1、巴黎绿,又名洋绿,产于德国。色彩鲜艳,明度高,遮盖力强,用于室外经久不褪色。巴黎绿是目前彩画大量涂刷绿色的主要品种。
2、砂绿,比巴黎绿色彩发黑,耐日晒,价格便宜。彩画中一般不用原品种砂绿,多用洋绿或佛青调和替代砂绿。
3、石绿,又名孔雀石,颜色鲜艳。将石绿捣研成细末,用水漂之,分轻重取用。色淡的为绿华;稍深的为三绿;更深的为二绿;最重的为大绿。在彩画中做小色。
(六)黑色
黑色,又名乌烟、黑烟子。遮盖力强、耐气候性强、耐日晒,在彩画中运用有悠久的历史。
项目二、彩画颜料调配训练
一、大色的调配
彩画所用大色均用原单一颜料加胶调配。但因大色的性能不同,所以调配方法也各异。彩画在施工前首先调各种大色,其他色如二色、晕色、小色可用大色相互配对,调配彩画颜料的方法取决于颜料的相对密度,一般相对密度大的颜料为中国粉、章丹、洋绿、红土子、群青(佛青)等色,相对密度小的颜料主要指炭黑烟子、银朱两色,但有些相对密度较大的颜料也因颜料性能不同,在调用时可先进行某些处理。
1、群青调配
调群青方法极简单,将颜料放入容器加入适量胶液,由少至多逐渐搅拌成稠糊状,之后再加入足够的胶和少量的水稀化,即可使用。
2、洋绿调配
传统调洋绿色之前,都用开水将其冲解,之后静置数小时再将水澄出,加胶。目前调巴黎绿均不用水沏,直接加胶与颜料调和,方法同调群青。
3、章丹调配
传统认为章丹中含有某些有害成分,故加胶前也用开水沏,有时沏二至三遍,之后漂净浮水,再加入胶液,目前多直接加入胶液,开始量少,搅和均匀后,再加足量胶液。
4、中国铅粉调配
中国原箱铅粉,内为块状与粉状颜料混合体,所以事前需将其碾碎、过筛,再加胶调和。调中国粉有多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使颜料与胶能很好结合,细腻好用。传统方法为:将中国粉与少量胶液揉合均匀,如同和面,之后搓成条或团,放入清水中浸泡,在浸泡过程中胶水与颜料会进一步结合,使用时浮去部分清水,将颜料捣解、搅拌均匀。这种方法如果用热胶揉合中国粉,效果更好,揉成团后同样放人清水中浸泡。存水中浸泡时间约一日即可。用这种方法调和的颜料,有时表面浮起一层泡沫,影响使用,需用纸将浮起的泡沫刮、粘、滤掉。另一种方法,可不将中国粉块事先砸碎,而直接用入量的开水沏,粉块随即瘫解,静置数小时,水凉之后浮去清水再加胶即可使用。如果粉块纯正,其中无杂质,可全部化开,也不需过箩,可直接使用。
5、黑烟子调配
黑烟子体质极轻,极易飘散,而且不易与胶结合,故在加胶时应先少加,可从占黑烟子体积的5%~1 0%的胶量加起,之后轻轻用木棍搅和,也如同和面,使胶液将黑烟子全部粘裹其中,再加足胶液并加适量清水稀释之后使用。丌始时少入胶液为调配黑烟子的关键,否则黑烟子极轻,漂在胶液上面就很难与胶结合。
6、银朱调配
银朱加胶方法介于黑烟子与佛青之间,银朱多体松轻,所以入胶量也先由少到多。银朱加胶量的多少影响银朱的色彩,加胶多,色彩浓重,反之色淡而轻飘,所以彩画俗有“要想银朱红,必须入胶浓”的说法。
7、氧化铁红(红土、广红土) 调配
氧化铁红调法同佛青,直接加胶即可。
8、石黄调配
方法同氧化铁红。
9、香色调配
香色即上黄色,有深浅之分,彩画不直接用土黄色颜料加胶调制,而是用石黄加少许红、黑或蓝调成烧的香的颜色,因此无固定色标,常分深香色与浅香色两种。香色既可以作为大色用于大量的底色涂刷,也可做小色运用,浅香色也可以与深香色对照做为晕色运用。
10、石山青调配
即浅蓝、偏绿的蓝色,用绿加群青再加适量白调成,石山青不常做大色调配,只在某种彩画需要时调用。
二、晕色及小色的调配
晕色比人色浅若干层次,当然要与白色有明显的差别,晕色都是用已调好的大色加已调好的白配制,晕色包括三青、三绿、硝红、粉紫、浅香色等。
1、三青调配
与国画颜料(小色)中的三青不同,是用群青加白调成,三青晕色不宜偏重,否则彩画画面色调不明快。
2、三绿调配
也不是国画中的三绿,是用洋绿,现指巴黎绿加白调成,三绿晕色不宜太浅,否则发白,色略比三青重,涂上可使彩画更加艳丽,故彩画调晕色有“浅三青、深三绿”之说,但是晕色应与原绿有明显的色差。
3、硝红调配
即粉红色,用银朱加白调成,色不宜过重。
4、粉紫
有两种配法:一种用氧化铁红加白调制,一种用银朱加群青再加白调制,前者方法简单,但色彩不鲜艳,后者色彩鲜艳,近似俗称的藕荷色,后者由于其中红与群青的比例不同,有偏蓝与偏红两种紫的效果。
彩画中的二色实际也是晕色,但运用中不称晕色,称二色,比晕色深,所以加白要少,调法与晕色相同,常用的二色为二青二绿。其他绘画用的小色传统多用原颜料研制,如研毛蓝、研赭石、泡藤黄块、泡桃红等,由于费工费时,现已改用各种成品绘画颜料,如广告色和国画色中的赭石、藤黄、酞青蓝、朱砂、朱膘、胭脂等,主要用国画颜料。
颜料调配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彩画中的很多颜料含有毒性,有些甚至为剧毒品,如洋绿、藤黄、石黄、铅粉、章丹等,其中洋绿和藤黄毒性最大,从材料调配时就应注意,对于质量差的绿,传统需将其碾压,过箩之后再用。加工过程中,吸入粉尘会使人口鼻发干、流血,接触后,会对皮肤某些部位如汗腺产生过敏反应,红肿骚痒,因此要注意防护。如筛绿时将其放在特制的箱子里进行,必须带手套、口罩,穿防护服,并随时注意洗手等。一旦入口,严重者会致死。
2、彩画的胶传统多为骨胶,骨胶及其骨胶所调制的颜料在夏季炎热天会发霉变质,产生腐臭味,故在运用时应按需分阶段调用,不可一次调制过量,如有用不完的胶,每日均需重新熬沸。用不完的颜料需出胶,出胶方法是将颜料用开水沏,再使颜料沉淀将胶液澄出,使用时再重新入胶。另外,由于夏天天气炎热,胶的性能也随之改变,即黏性减弱。有时不出胶,材料也无腐味,使用前也需另补少量新胶液,以保证其黏度。
目前彩画大量使用乳液胶调各种大色,乳胶色不会霉腐变质,因此不需出胶,但剩余的乳胶色干后不能再用。这是因为干后的乳胶色用水泡不开,所以也应按需配制,以免浪费。
3、各种颜料入胶量按层次而定,一般底色胶量可大些,上层色的胶应小些,否则易出现起皮、崩裂。
彩画施工中的色彩标识
彩画图案由多种色彩间杂排列,彩画图案繁密复杂,种类较多,施工时什么地方涂什么色很容易出现差错,传统彩画施工无设计图纸,什么部位涂什么色不能照图“施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和表达设计人的色彩安排,传统常在构件的图案之间和谱子花纹之中标以色彩加以说明。人们使用中用文字、数字和偏旁来代替汉字表达各种色。彩画用的色有青、绿、香、紫、黑、白、红、黄、章丹、金色,分别用七、六、三、九、十、白、工、八、丹、金表示。对于较浅的色如三青、三绿,可用三七、三六表示,但彩画施工时遇这种情况多不标注,即使标注仍用六、七表示绿青,施工中根据图案的形式就可确认应涂(先涂或后涂)深色或浅色,标注浅色代号只在进行浅调子的彩画时运用,如“新式彩画”,多为浅调子,如用浅蓝可标三七、二七等。
装饰画的主要特点是:形似。
以下是装饰画的具体特点:
1、形似:照相形、客观形、具象形
2、抽象:抽象主义形,不违反规律,不失去本质,符合人们心中的常理,美学表达恰到好处。
3、装饰,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以达到美化的目的。装饰,也可是指对建筑物或室内按照一定的思路和风格进行美化的一种活动或行业。
扩展资料:
装饰画的艺术特色:
从艺术特点上看,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更程式化,强调节奏和韵律。另外,装饰画由于使用功能上有从属性,生产上有工艺性,而装饰部位、装饰面积对所画内容形式又有所要求,有所制约,有所规范,从而给装饰画规定了造型、布局、变化的规律,进而促成了装饰风格的产生。
由此看来,有制约不一定是坏事。歌德说过,在限制中才能显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正是这种制约才促使装饰风格在其特色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在人们思维中生根,逐渐形成民族独有的美学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饰画 (特殊艺术类型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饰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