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壳分为红色和白色是怎么回事?
蛋壳颜色有白、浅褐、褐、深褐和青色之分。
有人偏爱红壳蛋,有人喜欢青壳蛋,认为营养价值更高。
其实,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与蛋壳颜色并无必然联系。
就蛋的营养价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决於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
与蛋壳的颜色无多大关系。一般产蛋初期壳色最深,然后逐渐变浅,
产蛋量高的母鸡其蛋壳颜色较浅。
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称卵卟啉),它是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于蛋壳形成的最后5小时,色素沉积于蛋壳外层和壳上膜,因此蛋的色泽是蛋壳和壳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综合结果。一些影响蛋壳着色因素和外观的视觉因素均影响蛋壳颜色的变化。
一、影响蛋壳颜色的遗传因素
1、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且仅限于带颜色羽毛或皮肤的鸡种。因此,蛋壳颜色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对一只母鸡来说,蛋壳颜色深浅是比较固定的。天然食物或商品饲料中获得的色素,并不能被沉积到蛋壳中,如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只能影响蛋黄的颜色。
2、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遗传能力的影响,因个体不同而有差异,商品鸡群是有一个主要遗传品系以上的杂交品种。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个体之间存在着与遗传相关的细微差别,即使相同品种的鸡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别。在实践生产中,偶尔我们可以看到一只产白壳蛋的褐壳蛋鸡。
二、年龄因素
母鸡壳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当母鸡随着年龄增长而蛋重亦增大时,有限的壳上膜就会分布到扩大的蛋壳上,因此蛋壳颜色变浅。
商品鸡群在40周以后,所产蛋蛋壳变薄,目视色素含量较少。另外,40周以后的蛋重增加,蛋壳的表面积增大,色素的分布面积增加,总的结果使蛋颜色变淡。生产实践中,开产蛋鸡所产的蛋和老鸡所产的蛋有明显的区别,老鸡所产的蛋更大,但颜色更暗淡些。
三、疾病与应激因素
壳上膜是蛋壳的最外层,其内所含的色素与壳上膜的量有关,这一含量也最终决定蛋壳的颜色。发生环境造成的应激或疾病时,壳上膜的分泌会减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鸡在生理应激的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非必须代谢活动如壳上膜的生成等转而用于急需的代谢活动上。
1、疾病:
一些传染病引起诱发免疫应激反应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许多小型的饲料厂在产蛋鸡浓缩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壳颜色变浅发生后,应该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必要时可进行NDⅣ系、H52加强免疫。
2、应激:
母鸡在遭受应激,尤其热应激时,壳上膜的色素分泌会减少。在母鸡蛋形成的最后5小时期间造成的应激,尤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理或人为应激因素,都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鸡。
四、影响蛋壳颜色的营养因素
普遍性的蛋壳变白发生在气温炎热的夏季,冬季很少发生。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不够,而是因为采食量的因素。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蛋鸡可以通过调整采食量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但在气温很高的夏季,这种调节机制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出现每天蛋鸡采食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
1、钙: 饲料中缺乏钙,蛋壳质量变差。钙添加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2、磷: 饲料中磷过多,破蛋率会增多。磷过少,产蛋率下降。
3、锰: 锰与粘多糖的形成有关,饲料中锰缺乏,蛋壳变薄易碎。
4、维生素D3、A、E不足和日粮供应不足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夏季给蛋鸡在基础日粮外适当添加多维素,有助于减少浅色蛋的发生。
五、药物因素
少量的尼卡巴嗪会影响蛋壳色泽,使其变差。原因可能是它干扰这些色素的合成,导致正常产棕色蛋的品种产白色蛋。在实际生产中,因尼卡巴嗪常用于抗球虫药添加于饲料中,机械设备的残留都会导致这种原因的发生。磺胺类药物也有这种效果。
过量饲喂高水平的一些药物也可导致这些抗菌素的沉积,产生黄色蛋壳。
六、电解质平衡
家禽电解质平衡是日粮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平衡,通常是调节日粮中Na+K-Cl的平衡性,平衡指标多用毫克当量来表示,每公斤日粮毫克当量250为正常。当偏离太远时,会影响家禽的蛋壳质量以及全面的健康和代谢.
在鸡蛋形成过程中,影响蛋壳颜色的色素主要是原卟啉(也称为鸡蛋卟啉),它是由母鸡的蛋壳腺合成的。这些色素沉积在蛋壳的外层和外膜上,使我们看到鸡蛋的颜色。因此,色素分泌的差异是使鸡蛋具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合成原卟啉的能力由遗传因素决定,所以蛋壳颜色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对于同一只母鸡,蛋壳的颜色是相对固定的。从天然食物或商业饲料中获得的色素不能沉积在蛋壳中。在鸡饲料中添加核黄素和β-胡萝卜素会使蛋黄变黑,但不会使蛋壳变黑。
此外,由于母鸡合成原卟啉的遗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即使同一品种的蛋壳颜色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尤其是商品鸡,一般都是由多个遗传品系杂交而成,其差异更为明显。鸡蛋的重量随着母鸡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蛋壳上分泌的膜色素的数量是固定的,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当母鸡的鸡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重时,有限的色素被分配到蛋壳上,蛋壳的表面积扩大,导致蛋壳变浅。
蛋壳的颜色与周围蛋白和蛋黄的形成没有什么关系,而蛋白和蛋黄提供了我们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因此,不要过于关注蛋壳的颜色。仅仅从颜色上很难判断哪个鸡蛋更有营养。因此,在选择鸡蛋的时候,还是以新鲜的为好。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2、品种:鸡蛋壳颜色是由不同基因的母鸡品种决定的,影响蛋壳颜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称卵卟啉),它是由母鸡蛋壳腺中的氨基乙酰丙酸合成。不同品种的母鸡,基因存在差异化,而遗传基因的不同,其合成棕色原卟啉的能力也会不同,所以产下的蛋有深有浅。但有时候并不排除个例,比如生白色蛋壳的母鸡,有可能偶尔生一个褐色蛋。
3、产蛋年龄:母鸡蛋壳上膜的分泌量,也就是色素沉积量,并不会因产蛋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但母鸡随着年龄增长,生下的蛋却会越来越大,而有限的壳上膜分泌量需要更大面积的蛋壳来分摊,色素的分布面积增加,因此其结果蛋壳颜色变浅。老母鸡所产的蛋颜色光泽度会降低,变得更加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