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厕所蹲位正对一整面落地窗,该医院为何会把厕所设计成这样?
在美丽的山东青岛,有一位网友爆料说,某医院的厕所蹲位后有一整面落地窗,在厕所内可清晰看到对面的人,厕所对面也可以清晰看到自己在厕所里干了什么,这时有网友表示,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医院厕所蹲位正对一整面落地窗也是一个反人类的设计了,一定是该医院的设计师当时糊涂了。
厕所本来是指人类建造专供人类进行生理排泄和放置排泄物的地方,并且大有男女厕之分,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男女共用的厕所也问世了,厕所的名称还有很多,比如说有的地方叫茅房,有的地方叫叫文雅一点的地方,叫洗手间雨洗室,不得不说的是在潮汕地区则继续延续着唐朝的叫法,叫做东司。厕所一般分为蹲厕和坐便两种形式端侧与亚洲人居多,所以延伸出了一个词叫亚洲蹲。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图中的厕所正是用的蹲厕,这种厕所私密性还不如坐便器,如果再加上一个落地窗那就更尴尬了,如果。不小心对面有人看到一定会报警了,这样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医院环境的问题,也关系到旅游环境的国际问题,同时还和广大人民工作生活的环境的改善,国民素质的提升,社会文明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不得不说的是在农村里的厕所改革,走进农村时,经常都是汉特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固,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的推进,要弄一个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养成上厕所的好习惯。
厕所经常被用来制作衡量文明的标志之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方面是厕所硬件建设和入厕文化,不仅对应着一个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关系到公共健康,另一方面围绕着现代厕所文化所做的努力,同样是地方公共治理是否现代文明的体现,像医院这种已经算是反人类的设计了。
由于各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服务对象、装修档次、舒适程度存在差异,其配套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原则有所不同,所以关于“卫生间面积”,很难算出统一而精确的数据。
在建筑设计中,卫生间平面是否适用、厕位洁具的数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视线干扰等问题是关键所在,面积的大小不是决定因素。
以下是常规情况下,卫生间设计的必要尺寸,请君参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6.5.2 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表6.5.2的规定。(数据如下)
外开门的厕所隔间 0.90米x1.20米
内开门的厕所隔间 0.90米x1.40米
医院患者专用厕所隔间 1.10米x1.40米
无障碍厕所隔间1.40米x1.80米(改建用1.00米x2.00米)
外开门淋浴隔间1.00米x1.20米
内设更衣凳的淋浴隔间 1.00米x(1.00+0.60)米
无障碍专用浴室隔间盆浴(门扇向外开启)2.00米x2.25米
淋浴(门扇向外开启)1.50米x2.35米
6.5.3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
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
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5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
2m;
6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
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
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8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
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
在山东的一家医院中,它的厕所可以说是反人类设计的,因为它在厕所后面放置了一个玻璃窗,这个玻璃窗可以让外面的人看见里面上厕所的人。这种厕所是没有人敢去上的,他这种反人类的行为,让不少的人都为此吐槽。在上厕所的时候,其实最注重的就是隐私了。如果设计厕所的人不将厕所的隐私弄好或者是给人带不了一种安全感的话,就会让那些人觉得非常的尴尬,而且还会暴露一个人的隐私。
虽然有的时候医院里面会没有人,但是还是会让大家觉得不安全,像是在大庭广众上厕所一样。那些开发商在设计厕所的时候,一定要规规矩矩的,不要设计那些花里胡哨的厕所。这种没有考虑到上厕所的人,反而会有一种弄巧成拙的感觉,因此会受到不少人员的吐槽。
不知道这家医院的设计师究竟是怎么想的,直接将玻璃搞成透明状,一点都不贴窗户,而且还将玻璃直接对在外面路过的人一下子就看见了里面的人究竟在干什么?这种设计让人们觉得实在是有一点不合理。在任何场合,大多都是会有厕所的厕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方便。
在商场,如果有厕所的话,也会有很多的人前来购买,但是如果没有厕所的话,就会给他人带来极其不方便的影响。在设计厕所的时候,其实最应该注重的就是隐私安全了,一定要保证个人隐私不受侵害。即使为了能够让厕所有一定的美感,也不应该做的花里胡哨,让人们缺乏安全感。
从别人拍摄的视频中就可以看到这个厕所正对着外面,而且走廊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如果是为了能够通风的话,也应该在玻璃窗上贴不透明的纸,让外面的人不能够看到里面的人,这样的设计无疑是非常不合理的。
卫生间装饰设计必须以合乎实际使用情况的依据作为设计的前提。医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应当根据门诊病人中男女病人的数量和比例来确定规模、分配洁具,这是共识。现行的1988年版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2.9条原文是: “厕所按日诊量计算,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6:4小便器2个,男厕所每1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女厕每75人设大便器1个。”所提出男女病人比例为6:4,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提高。
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并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询问,笔者得知医院门急诊病人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为5:5,但独自就诊的病人中,男性多于女性,也就是说,包括陪同人员在内,男女就厕人员比例高于5:5,约为6:4。另外一项对于病人小便时间的统计表明:
男性平均用时33秒,而女性平均用时63秒。
这意味着如果要满足相同数量男女病人的需要,女厕所大便器应是男厕小便器数量的2倍,考虑到女厕大小便可以合用大便器,这个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应不低于相同人数时男厕小便器的数量。如果男厕的计算标准不变(每人1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那么女厕的标准应改为:每120人设大便器2个,即60人设大便器1 个。此外,现行规范未提出及洗手盆数量的设置依据。统计的数字表明:
男性洗手的时间平均为8秒,女性约15秒。
笔者建议按1个洗手盆/2个洁具的标准设置(小便斗按0.5个洁具计算)。
由此看来,在实际设计中,可参考如下标准: “厕所按日诊量计算,男女病人比例一般为5:5,但考虑陪同人员,则使用厕所人员男女比例一般为6:4,男厕所每120人设大便器1个,小便器2个,洗手盆1个;女厕每120人设大便器2个,洗手盆1个。”
卫生间装饰设计首先应遵循《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第3.1.14条:
一.病人使用的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1.10m1.40m,门朝外开,门闩应能里--外开启。
二.病人使用的坐式大便器坐圈宜采用“马蹄式”,蹲式大便器宜采用“下卧式”,大便器旁应装置“助立拉手”。
三.厕所装饰应设前室,并应设非手动开关的洗手盆。 -四.如果用室外厕所,宜用连廊与门诊病房楼相连接。
此外,医院公共卫生间的使用者中,病、残、弱人群为大多数.而其中以残障人士为最不利的使用群体,所以医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也应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应当遵循2001年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公共厕所无障碍设计规范。
如果有条件,应尽可能设置残疾人专用厕所。专用厕所更方便残疾人使用,对于异性亲友陪同的病人来说,可陪同进入专用厕所,防止意外发生。残疾人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
此外,应考虑在没有无障碍厕位的厕所内解决乘轮椅者的转弯、转身的问题。
一.残疾人厕位前应有不小于1.35m1.35m的空间,以便90。转弯进入厕位
二.厕所内应至少有一处面积≥p1.50m的区域,以便乘轮椅360。转身
三.残疾人应使用悬挂式台盆,台盆前应留有至少1.35m1.35m的净空间,以便转身。
除无障碍设计之外,医院公共卫生间的洁具选择也应予足够的重视。宜采用节水型挂厕(后入水、挂盆、挂式小便斗,而不宜采用传统的座厕,立式台盆、立式小便斗。这样能够减少洁具下部空间的卫生死角,利用清洁。
挂厕的坐垫宜采用马蹄型,不宜采用传统的环形垫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阴部接触感染的机会。由于传统的抽水坐厕的水箱易损坏,采用冲水阀式坐厕也将成为很好的选择
医院公共卫生间装饰设计应是人性化的设计,应当以人的行为作为设计之源。人的行为如果因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设计的发展。举个例子,如果有最小旋转360。直径为1.10m的新式轮椅(当前常见轮椅最小旋转360。直径为1.50m)出现,那么无障碍设计的规范必将有所改动。可以预见,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将会促使医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将更加自由。
综上所述,医院公共卫生间的装饰 设计应立足于为病人创造更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将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部,而不必拘泥于成规。应当大胆采用新式洁具、材料、设备,并且勇于探索因为采用这些新式洁具、材料、设备所带来的结构和结构问题,从而推动医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医院公共卫生间的发展将是基于医院整体建筑设计和洁具水平的提高之上。这种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在于新型的易清洁的抑菌材料的问世和不断改良,也不限于运用灯光和色彩营造温馨健康的氛围。
这是在网上找的不是手写的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