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家具 > 正文

学习美术史与设计的关系

平常的寒风
自然的毛衣
2023-03-07 10:15:31

学习美术史与设计的关系

最佳答案
强健的蛋挞
疯狂的硬币
2025-09-12 08:53:53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艺术,是反映当地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在古希腊,艺术与技艺并无区分,人们把有一定记忆的人统称为艺术家。艺术通常被看作记忆的表现,并以技艺为标准来定义“艺术”,而“技艺性”统摄一切艺术。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虽然设计活动一直伴随着人们的历史,但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以来,它才成为一个突出性的问题。技术和艺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分属不同层面,但它门又作为设计活动的构成要素共同的融入产品的创制活动中。艺术作为术,在根本上是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活动。随着20世纪欧美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设计开始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从艺术领域中独立出来。新的工具、设备和机器不打断北方发明和制造出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给生活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些新发明的产品无论在功能、形式、安全和使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都无法解决。因此,必须思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促使了现代设计的诞生。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成为现代设计的前奏,因为此次运动明确提出“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主张以及提出设计为大众服务,而不是少数权贵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些主张的提出直指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并将产品造型丑陋的源头指向了工业化大生产。虽然拉斯金、莫里斯等人所倡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可取,但揭示出现代设计所面临的的问题,即工业化大生产与人们审美需求之间的矛盾。现代设计的成熟得益于现代艺术,可以说没有现代艺术的出现,就不会产生现代设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相继出现了德国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意大利未来主义等众多的现代艺术流派。这些众多的现代艺术对现代设计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影响。众多的现代艺术流派为现代设计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理念和方法,反之工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设计活动也为现代艺术验证其理念提供了实践场所。随着艺术介入到工业化大生产活动过程中,使用新型材料呈几何外形的建筑、外形简洁而又实用的家具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器皿被创制出来,这都是现代艺术投入到工业化大生产中所应运而生的,成为艺术与设计结合的典范。千百年以来,室内设计的历史与风格固然有它自己内部的发展机制,但同时,它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基本保持同步的发展,以欧洲为例,古希腊盛期为城邦保护神的建筑群及庙宇室内,古罗马为纯消费性大型公共建筑,中世纪为宗教建筑等等,因此,历史上也形成了室内设计特有的艺术流派与风格。现代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创作观念的形成和新的美学思想的产生。例如现代艺术中的拼贴法,它作为创作手法和形式语言的建构方式具有三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美学追求:第一阶段是立体主义时期,艺术家们用拼贴法探讨再现和现实之间的差异;第二阶段是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时期,艺术家们把拼贴法的意义扩大,使用立体的现成物作为表现的手段;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艺术家们把拼贴本身作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独立的艺术品。20世纪的艺术家们以其令人想象不到的灵感进行他们的艺术形式乃至观念的革命。现代艺术或是在创造意识上给予现代设计以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既受时代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总结而形成新的美学思想。设计与艺术的关系需要避免为艺术而设计的倾向,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只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这样,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材料等均成了概念。同时还需要避免为技术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这样非常明显地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等成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言语。最后,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是一种联系,两者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设计只被当作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图案,艺术仍是苏联式的素描和水彩,尤其是设计在学习中发扬光大的时候,不可能只注重传统或只注重国外的文化,还需要注重设计的本土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最新回答
满意的康乃馨
狂野的保温杯
2025-09-12 08:53:53

我是做计算机软件应用培训的,近两年来接触的学员,尤其是搞室内装修转岗的学员,有很多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 明确要求对中式装潢风格建模进行重点学习。这也印证了现在中式风格装修的流行潮流。

传统中式与新中式的区别

现在所谓的中式装修风格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些厚重、繁复花纹,红木家具浮夸装饰的传统中式风格。而是在传统中式风格基础上,融入现代感很强的新元素,经过现代科技、人文的演绎,将繁琐变为简洁,以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来打造,又不失传统中式那种风韵的新中式风格。虽然没有了传统中式风格的厚重底蕴,但与现代风格重新改良搭配的古风装饰,更能体现新中式风格的独特魅力。

传统中式风格从简约的明式到奢华的清式,色彩都以深色系为主,一般使用黑色,棕色和深红色为主,虽然优雅,沉稳,大气,但对于现代的年轻来说,色彩过于厚重,略显压抑,新中式风格打破了传统色彩的深色系,加入了白,灰,以及红黄绿蓝等活泼色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新中式风格文化背景

新中式是以传统古典文化作为基奠,营造浓郁的东方之美,体现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这既是传承,又是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的新产物。它不仅不会显得陈旧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是长久愈是会散发出积淀下来的独特魅力。

新中式风格特点和实用性

新中式设计讲究线性流畅、精雕细琢,虽有传统中式风格元素的神韵,却又有独特的创新。以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作为参照,用简洁流畅的外形设计与复杂的雕刻图案巧妙的结合,自然而又不显得过于沉稳,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感。

传统的家具虽然庄重,严谨,好看,但大多都以横平竖直的线条为基础,四四方方,坐起来硬板板,特别是腰部与椅背难以贴合,特别不舒服。但是新中式家具,将扶手,靠背,座板等融入了科学的人体人工学设计,坐垫部分填加缓冲,柔软的填充物,将靠背与腰线贴合,虽然保留了腰部硬板风格,但加上柔软的腰枕,更具人性化,而又不失传统神韵。

新中式风格将传统的中式元素和现代设计的优势有机的结合,其特点精华之处在于以内敛沉稳,庄重大气,对称美为基奠,体现了传统风格神韵,深厚文化底蕴,又不乏现代感设计风格,理念等,从而使家具和装饰兼备古典与现代的新东方之美。整体的色调搭配,又让人感到温馨,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家应该体现的魔力。这大概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新中式风格的原因吧!

虚幻的鞋子
漂亮的乌龟
2025-09-12 08:53:53
早在1845年,瑞典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的工业设计协会,从事技术形工业生产的公司聘请艺术家来进行创作,提高了设计水平。斯堪的纳维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设计首先在瑞典和丹麦发展起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简单实用的传统设计观念,以功能主义为第一要素,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设计简单、大方、实用,针对普通大众,突出功能、没有太多繁琐装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典和丹麦等现代派民族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完全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克制对于形式和装饰的过分追求,尊重功能主义和传统,在形式与功能上一致且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他们没有一味地模仿所谓的国际流行风格,而是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材料,带有民族的文化底蕴,是设计发展成熟的标志。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取得较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早在1930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年的纽约国际博览会上,又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20世纪40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在1954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展览从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因此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在斯堪的纳维亚现代功能设计运动中,各国设计组织在全国或地方层次上举行了大量展览,这些活动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轮流在各国举办,影响十分广泛。它们与出版物和期刊一道为设计界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设计组织不仅举办展览,它们也是设计这一领域的重要倡导者,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品开发,说服当局在其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它们还启发公众意识到好的设计和日常使用中更美的东西,这对于20世纪50—60年代早期的设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早期功能主义所推崇的原色也为20世纪40年代渐次调和的色彩所取代,更为粗糙的质感和天然的材料受到设计师们的喜爱。同时它也开辟了人机工程学的先河。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何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这不仅是设计上的成功也是文化上的成功。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我国的设计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国和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一样正在模仿学习的阶段,虽说如此,我们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成就不胜枚举,然而我们后人却没有继承,更不用说好好加以利用了。而维纳在研究了明式家具后,设计的“中国椅”等大获成功。如果我国的设计能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设计。

同时,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影响下的设计的大胆用材,大胆创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此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组织举办巡回展,鼓励厂家投资于有创见的产品开发,说服当局在其设计政策中支持优秀设计等这一系列对自己设计作品的推销,扩大了其影响力,从而使其获得了世界声誉,也将其文化推广到了世界。

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没有达到如此程度呢,这是值得深思的。再好的东西也是需要宣传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宣传不意味着就是做广告,宣传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

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我们可以受到很多启示,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它的套路去走,我们要有自己合适的方式,自己的路自己来走。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因而在设计上也有所差异,形成了“瑞典现代风格”、“丹麦现代风格”等流派。但总体来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它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上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