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有哪些要求?
做品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心智预售”,是在潜在顾客大脑里完成的销售,具体一点就是顾客在出门之前或者在看到你的产品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要买你的品牌的产品。那么,你的销售其实已经完成了。虽然还没有真的付钱,但这个芳心暗许的人,已经是你的顾客了。接下来不过是相对简单的交付动作。目的是终点,也是起点,我们设计思考也应该围绕如何达到“心智预售”这个目的展开。
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潜在顾客的心智,但企业不能凭空改变潜在顾客的心智,企业只能在产品、渠道和媒介三大物理战场上构建某些事实,从而影响、操控顾客的心智,在心智战场上产生有利于企业的认知变化。
心智战场和三大物理战场,构成了商业竞争地图的大致轮廓。心智战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物理战场上所有行动的终极归宿,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物理战场行动和心智战场变化的因果关系,否则就会做出大量无效行动,浪费宝贵的机会和大量的资源。
因此中汇设计要求包装设计要有三大思维:爆品思维,货架思维,疯传思维
爆品思维:强化产品内在的竞争优势。
货架思维:视觉强化产品在渠道端货架上的优势。
疯传思维:发挥产品媒体属性,让产品像病毒一样传播。
找到品牌真正的差异化价值,这个差异化价值一定是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一定是简单的。史玉柱说“一个产品,如果从10个角度去说它好,即使每条都有理有据,但消费者过一会儿一条也记不住”。
要剥去层层外壳,直至核心议题,找到产品真正的价值,必须精通舍弃之道,必须毫不留情的区分主次。简单,并不是一味追求致简,甚至断章取义,而是努力提炼精要。必须让表达既简短又深刻。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具体清晰的信息很容易给人以信任感,从而带来行为上的改变,如果信息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即使结论听起来合理,也容易引起人们的疑惑导致不信任。
所以在寻找信任状的时候,具体的数据更被青睐,具体的销量、用户的数量、传承的历史年限、具体的制作工艺等等。因为这些具体的数字概念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人信服。我们发现信任状的原则是“越具体,越可信”。
当我们的定位确定之后,我们还要做的事是让消费者信任,原因在于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然具备不信任感,对于一个新品牌新产品的推广,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说的可信吗?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信任状,一个客观的“可靠的证明、公认的事实”,来帮助品牌把定位变得更加可信。中汇设计认为,定位推出的第一波就需要伴随着信任状来推动定位的信任度。因此我们要为我们传递的核心价值找到信任状。
寻找品牌信任状有两条路径。
1、直接路径,强调产品本身的价值,可感知,可自行验证。用户在买一些大型的消费品或者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家电、手机,甚至一些家用智能设备,比如智能门锁、智能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等的时候会更加的关注理性且详细的数据和描述,比如说产品成分、制作工艺、产品发明或者原创的事实等等。
2、间接路径,通过第三方来证明自己。生活中我们选择购买大部分快消品时,一般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仔细推敲这个品牌的定位是不是成立,所以对这些品类来说,直接路径中所说的那些信任状并不重要,比如我们在买牛奶的时候,决定我们选择的往往大部分是产品的人气和销售,而不是营养成分表。
1.美观
任何设计脱离了美观都算不上是优秀的设计,很多时候一款产品包装设计只要做到了好看这一点,就能让很多人喜欢,因为仅仅把设计做好看,就已经可以甩开市面上很多的包装了。
2.可识别性
识别性其实就是个性,一款优秀的产品包装设计应该跟其他品牌的包装都区别开,要有自己品牌的风格,最好是消费者一看到产品的包装,就知道是哪个品牌的产品。这一点跟做人很像,有个性的人才容易被别人记住。
3.原创性
原创性不管是对于设计师还是品牌都是非常重要的,抄袭别人的设计作品不仅有违设计师的职业素养,而且还会损害品牌的利益,让品牌有山寨、不正规之嫌,同时也缺失了个性。所以,原创的产品包装设计作品也有利于制造品牌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