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暖气用什么取暖
家庭取暖方式:
1、空调供暖
空调供暖可以分为单户和大型中央空调供暖,单户空调取暖多适用于没有集中供暖的家庭,空调最大优点就是方便、快捷,适合不大的房屋使用。大型中央空调供暖,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饭店等,花费较高,普通老百姓一般无法承受。
2、燃气壁挂炉采暖
家用燃气壁挂炉采暖,可以说是分户供暖的最佳选择,搭配暖气片使用可以便捷的控制室内温度,达到分区控制的效果。燃气壁挂炉采暖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城市煤气为能源,每户可供采暖面积在300平方米以内。
可以安装在厨房里、阳台上、地下室或阁楼上。通过室内管线与散热器连接,可以同时实现暖气与生活热水双路供应。随着目前能源的日益紧张,壁挂炉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上升,消费者要根据家庭需要,谨慎选择。
3、电热器取暖
电暖器、电热毯等电取暖方式更有针对性,简单来说就是哪冷暖哪,不过这种取暖方式过于直接,与人体接触较近,用电量也大。因此,无论在安全、环保,还是节能问题上都应加以注意。
购买电热产品一定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短时间局部加热可以选择红外线、电热管电热器长时间整体房间加热可以购买电热油汀散热器。
4、家庭冬天取暖方式—地热采暖
地热采暖是近几年最为流行的一种采暖方式,与其他取暖方式用热气或热风提升室内温度不同的是,地暖的管线铺装在地面饰材下面,温度由下而上提升,使用起来均匀舒适。不过,也正由于使用范围还不够广,消费者在地暖的购买、安全及使用上仍有许多疑问及误区。
扩展资料:家庭供暖的注意事项:
1、热负荷的计算。对于取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很重要,这是设计地暖系统的根本
2、地暖系统的选择。根据房间的情况以及整栋楼的取暖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地暖系统使用水地暖合适还是电地暖合适
3、根据房间的布置情况设计水暖盘管的布置间距以及电地暖的布置间距
4、根据选择地暖形式的特点进行规范铺设。防止传热不好的情况发生,比如尽量采用湿法铺设,如果使用的是地板,那么需要增加金属导热装置提高传热性能,从而保证地暖的取暖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家庭供暖方式的分类?家庭供暖的注意事项?
1,空调供暖灵活机动,想用就开,费用可控。常规供暖属于包季。
2,常规供暖效果好持久,门窗可以不必关紧,空调则不行。
3,空调供暖受室外温度影响,5度以上效果极佳是普通炙热电器效率的3倍,0-5度效果明显,-5-0度效果差,-5度以下不如电热器的效果。常规供暖无所谓。
4,常规供暖进门就扑脸,空调要有一个过程。
5,空调供暖所配电路要合格,否则火险。常规供暖年久有汛情。
6,空调有噪音,常规供暖环保。
现代的供暖系统可分为常规能源供暖和新能源供暖。常规能源供暖系统基本上可分为四种:电炉供暖、锅炉供暖、热电联产供暖和热泵供暖。新能源供暖包括核能供热、太阳能供热、地热采暖等。
电炉供暖,直接消耗二次能源转化为低品位能,而目前条件下,获取电能烟需使用复杂的发电设备,要消耗大约3倍于此的一次能源,与能质匹配原则不符,且就整个系统而言,能源转换效率低,从这一点上看,电炉供暖极不经济,仅适用于单栋楼房或密集的商业小区供热。
锅炉供暖,消耗一次高质能源转化为低品位热能。其中有分散小锅炉供暖、大型集中锅炉供暖及燃油燃气炉供暖。分散小锅炉供暖,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燃料运输和灰渣清除费用高,投资大,能源利用率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已在取消之列。
大型集中锅炉供暖,采用高效锅炉,能源转换效率较高,初投资相对较少,适应供暖负荷的变化,易调整,可基本上做到按需供热,兼顾节能与环保,对于公用建筑群,尤其是对热电联产不能顾及的住宅小区、大型工矿企业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适应性,大型集中锅炉还常用于热电联产供暖的调峰锅炉。
热电联产供暖,是燃料在高效热电联产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在汽轮机中作功发电后,再作供暖蒸汽或换热成热水输送给用户,是能源的梯级利用,在供暖这一环节基本做到了能质匹配,有着较高的供热指数,用于热负荷集中、量大均衡、稳定的城市住宅区域和工矿企业建筑,可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在大中城市,这是比较受推崇的供暖方案。
热泵供暖,有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它以少量的功或热量获取更多的热量,且所得热量品位越低,热泵的性能系数越高,而供暖热量正是一种低品位热量,故热泵供暖符合能质匹配的原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季节性强、地理位置远离电厂热负荷又不集中的场合将日显其优越性。但由于从一次能源的投人到用户得热,中间的能量转换环节太多,节能效果远低于理论值,大规模地采用并不经济。尤其是吸收式热泵的制热系数比压缩式热泵差很多,实际并不经济。
附空调使用常识:
1、保持空调内外的清洁干净,定期清洗过滤网,确保空调性能良好,从而使空调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达到节电,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这样也避免了空调内太脏而污染室内空气。
2、合理调节设置温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调得太大,夏季制冷工作时,室内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在26-28度之间为宜,只要不感觉热就可以了。冬季则相反,室内温度尽量调低一些,一般在16-22度之间。室内外温差每调大一度,耗电量就会增加5-8%,而且压缩机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易引发故障的发生,缩短其使用寿命。
3、风速应设置为自动风速,制冷工作时,室内机导风板应调节水平方向吹风,冬季制热时,导风板应往下吹风,这样不仅室内温度均匀,舒适性好,而且也相对比较省电,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4、尽量密封门窗,提高房间的密封保温效果。夏季如果窗户或室外机长时间被太阳照晒,可以加装加厚窗帘或遮阳板。
5、不能直接对着人吹,如果空调对着床吹,可以网购一个空调导风板改变风向即可。
空调耗电量的计算方法
一是要看该空调的制冷和制热输入功率分别是多少瓦,包括辅电的功率是多少瓦。功率越大耗电量就越大,功率越小耗电量就越少;二是房间面积大小及密封保温条件好坏。面积越大或密封保温条件越差耗电量就越大,面积越小或密封保温条件越好耗电量就越少。三是户外环境温度高低。夏季空调制冷时,环境温度越高耗电量就越大,而冬季空调制热时,户外环境温度越低耗电量就越大。四是室内温度设置的高低。夏季制冷时,室内温度调的越低耗电量就越大,室内温度调的越高耗电量就越少。冬季制热则相反,室内温度调的越高耗电量就越大,室内温度调的越低耗电量就越少。总之,室内外温差调的越大耗电量就越多,温差调的越小耗电量就越少。温差每调大一度,耗电量就会增加5-8%左右。
通常1匹的空调制冷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一般在0.4-0.8度之间;1.5匹的空调制冷工作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一般在0.6-1.2度之间。带辅电功能的空调制热时的耗电量通常要比制冷多一倍左右。
具体就要看上述的各种条件因素如何了。
冬天供暖会更合适,但通常南方用空调,北方以供暖为主。最好根据气候和地域来选择。空调在夏天和冬天都可以用,可以制冷制热,而制热只有制热的作用,所以夏天开空调显然是合适的。如果有条件安装暖气,自然推荐使用暖气,成本低,效果好,对身体影响小。你知道冬天用空调合适还是用暖气合适吗?那么空调和暖气哪个更划算一点呢?
你知道冬天用空调合适还是用暖气合适吗?那么空调和暖气哪个更划算一点呢?
1.暖气比空调更合适。原因其实很简单。暖气的使用成本比较低,取暖效果很好,不会让人觉得闷热。但是冬季空调的制热效果普遍较低。即使是一些好的空调,也还是很难有好的制热效果,制冷效果更加突出。所以大部分人在冬天开空调的时候还是会多穿点衣服。
2.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暖气。虽然暖气比较合适,但是很多地方冬天没有暖气,只能用暖气片或者电暖器。这些和北方的不一样。如果是暖气片或者电暖器,效果不一定比空调好,耗电量也比空调高。
空调和暖气哪个性价比高?
暖气更划算。一般北方供暖每个月只需要交几百元,而整个冬天的空调每个月大概要100-200元,比较贵。但是空调可以灵活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启,所以费用可以自己控制,而暖气费用弹性较小。
空调和暖气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舒适度、功耗和占用空间。从舒适度来说,暖气比空调更舒适,因为它没有空调风,不会造成室内空气太干燥。用电量方面,空调比电采暖省电,但比北方采暖耗电;从占地面积来说,空调的占地面积较小,而暖气的占地面积较大。
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
温度:供暖、空调的本来含义就是改变区域内空间中空气的温度。
湿度:在实现空气调节的同时,会或多或少的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或改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而有些具备加湿功能的产品还可以给房间内空气加湿。
洁净度:通风和空调实现基础功能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空气过滤净化作用。
风速:通风和空调工作过程中需要空气持续流动来实现基础功能,同时也就改变了室内空间中空气的流速。
参数调控简介: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室内外计算参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震等。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主要内容有,新增室内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以及对室内新风作了规定,新增有关采暖地区划分的规定,新增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的规定,新增有害和极毒、剧毒生产厂房布置的安全要求条文。
新增事故通风一节,取消防火防爆一节,其内容分别纳入通风的其他有关条文。新增对于设置集中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及民用建筑利用自然通风的要求,对空气调节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增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低温通风系统、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
热回收系统等内容以及对空气调节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对空气调节的冷热源进行全面修订,新增热泵、蓄冷、蓄热、换热装置的设计规定,对空气调节冷却水设计要求新增加了规定,新增关于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设计要求。
自动控制改为监测与控制,修订并新增对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和防排烟的监测与控制的要求,新增对振动控制设计的规定,以及对室外设备噪声的控制要求,取消室外气象参数表,另行出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气象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