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制品结构设计要素有哪些
塑料制品结构设计要素1.形状塑料制品的形状应易于成形,即在开模取出塑件时尽量避免采用复杂的分型与侧面抽芯。2.壁厚:制作壁厚是塑料产品最重要的结构要素,是设计塑料产品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注意的问题:壁厚的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壁厚的大小,另一方面要遵循壁厚均一的原则,壁与壁的连接处尽量用圆弧连模,从而避免壁厚的突然剧变。同时遵循以下原则:(1)同一个塑料零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一致。(2)在满足制品结构和使用条件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小壁厚。产品设计中塑料制品的壁厚一般为:电子工程类壳体:2.5~3mm,日常生活用品壳体:1.5~2mm,薄壁类产品壳体:0.5~0.8mm,大型制品:3.2~9.5mm。3)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时能经受脱模机构的冲击与震动;装配时能承受紧固力。3.脱模斜度:由于塑料制剑的成型是通过磨具实现的,制作冷却后,产生收缩,会紧紧包住模具型芯或型腔中凸出的部分,为了使制作易于从模具中脱出,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制件能容易脱模。注意的原则:(1)在满足制件尺寸公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2)所用塑料材料收缩率越大,其脱模斜度也越大;(3)制件壁厚较厚时,其成型时制品的收缩量大,所选用的脱模斜度也较大;(4)制件高度很小时可允许不设计脱模斜度;(5)制件形状越复杂,选用的脱模斜度也越大;(6)增强塑料宜选较大脱模斜度,含有自润滑剂的塑料可用较小脱模斜度。4.圆角:早塑料制件的设计中,圆角的设计还可以使塑料物件圆润流畅,表面过度自然。
一.符合国家规范.
二.内力计算正确.用软件计算时务必荷载加得正确.
三.一定要有另一人复核,不可自己复核,以免发现不了错误.
四.适当留有安全余地,但是不可造成浪费.
五.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新规范,关注规范的修订.
六.抗震设计首先要注意概念设计.然后才是具体计算.
七.对平面复杂,不利于抗震者,要及时与建筑设计人员构通修改.结构设计有很大度者,同样如此做.
二、模具的出模角度:塑胶件的出模角度直接影响着塑胶件从模腔中取出的难易程度,且与胶料性能、收缩率的大小、塑胶件的结构形式有关;
三、加强筋:是玩具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可改变料流的方向,使其流动更加均衡,提高胶料分子的结合能力并使应力分布均匀,增加注塑件的强度;
四、圆角:是注塑件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圆角可避免应力集中,增加注塑件的强度,改善注塑件的流动情况以及便于脱模,注塑件各连接处的圆角半径应不小于0.5~1mm。资料来源:环球塑化
到豆丁网搜索下载《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这篇文章,你关心的问题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是一篇52页的文章。。
用“豆丁文章下载器”不注册也能完整下载。
这儿百度没法贴网址给你,自己去看就是了。
你好,这个有点像瓶盖,这个模具简单,做个一模四腔,可以做推板顶出,也可以做顶针顶出,通常是做细水口进胶
B. 求一份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C.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材料 ABS 零件尺寸如图 给我画装配图
大哥你只有一个零件,和啥子装配啊!
D.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问题解答
1. 本组课程设计各部分名称? 1)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3)浇注系统的设计 4)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5)推出机构的选择 6)排气结构设计 7)冷却系统的设计 8)标准模架的选择 2. 本组设计模架如何选择? 通过对成型零件的的相关计算,根据设计手册选择250×250规格中的A2型。模架规格如下:①定模座板厚25mm,定模板A取50mm,动模板厚度B取25mm,支承板厚度取30mm,垫块厚度取70mm②顶件杆顶出出制件。③动模座板厚25mm。模具厚度M=25+50+25+30+70+25=225mm。 3. 分型面选择、分型面的位置和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按塑件结构,有两种分型面方案: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 方案2:型芯设在定模 方案1与方案2相比,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塑件包在型芯上留在动模,符合分型面设计原则,简化了模具结构,且缩短了流道,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故采用方案1设计。 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的脱模 2)应有利于侧向分型与抽芯 3)应保证塑件的质量 4)应有利于防止溢料 5)应有利于排气 6)应尽量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 7)应尽量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异 4. 各部分零件的作用?定位圈的作用?浇口套的作用?拉极钉、复位杆的作用?等高块的作用? 1)导向装置作用: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得侧向压力(导柱、导套) 2)支撑零件:包括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支撑板、垫块(等高块) 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它是动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膜与成型设备连接的模板。 动模板、定模板: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所以又称固定板。 支撑板:是垫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他的作用是防止型芯或凸模、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脱出,增强这些零件的稳固性并承受型芯与凹模等传递而来的成型压力。 垫块(等高块):作用是使动模支撑板与动模座板之间形成用于推出机构运动的空间、或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的要求。 复位杆:复位作用,有一定得导向作用,支撑作用 5. 浇注系统的四个部分位置?浇口的作用?浇口的类型?1)一般浇注系统由1.主流道、2.分流道、3.进料口(也称浇口)、4.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2)浇口的作用:熔料经狭小的浇口增速、增温,利于填充型腔。注射保压补缩后浇口处首先凝固封闭型腔,减小塑件的变形和破裂,狭小浇口便于浇道凝料下塑件分离,修整方便。3)浇口类型:
直接浇口 直接浇口广泛应用于单型腔模具
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适合于一模多腔,浇口去除方便,但压力损失大、壳形件排气不便、易产生熔接痕。(本设计用侧浇口)
圆盘浇口 此类型浇口适用同心。且尺寸的要求严格。及不容许有熔接痕生成的塑料制品。
轮辐式浇口轮辐浇口双称为四点浇口或是十字浇口。此种浇口适用于管状塑料制品,且浇口容易去除和节省材料。
薄膜浇口 薄膜浇口适用于既平坦又大面积、且翘曲要保持最小的设计。
护耳浇口 通常应用于平板状且薄的成型品,以降低型腔内的剪应力
点浇口 适合于多型腔模。塑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采用
环形浇口 用于型芯装在两侧的管状塑件
扇形浇口 应用于多型腔模,进料边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
针点浇口 应用于成型中小型塑件的一模多腔模具中,也可用于单型腔模 6. 浇注系统的类型?平衡式分布和非平衡式分布有何区别?在应用上有什么不同?7. 推出机构的类型?本组设计属于那一类推出机构?本组用推杆推出机构 8. 本组模具的开合模步骤动作和分析?
嘉文~~~我有啊~~~
E. 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及模具结构图
我只告诉你的一是模架!二是芯模!
模架是标准的,
芯模就是你的成绩了,好好想,实在不懂再请教!这种模具最简单了,要这都不会你的专业就白读了!
F. 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文库中有不少
//wenku./search?word=%CB%DC%C1%CF%C4%A3%BE%DF%C9%E8%BC%C6&lm=0&od=0
看看那个适合你,下载困回难可以hi我答
G.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受益非浅。在刚拿到这个课题时,的确心里很没底,经过几天的认真分析和查有关资料才有了点头绪。随着对零件图的全面理解,设计工作也全面展开,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也大量查阅了与此次设计的有关课程书:如机械制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等。在设计过程中只凭教科书是不够的,我还大量查看一些有关设计的参考书和资料。本次设计的在部分零件的加工工序中,采用了自动加工,从而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中也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自动编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塑料模具的设计流程和模具结构,塑料的特性和成型原理、掌握模具的合模和开模动作、塑料件模具结构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塑料的基本概念、热塑料的成形加工性能、热塑料制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注射成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注射成型模具零部件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知识,能够完成塑料模具的设计任务以及维护等。
这次设计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懂得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0 0
H. 求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设计,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
可以来找我
I.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资料
组立图绘制流程笔记
一.审查报行单
客户的需求﹕模穴个数﹑塑料材质﹑缩水率﹑模座类型﹑水管接头规格﹐进胶位置(是否影响成品的外观及熔接痕的强度)及浇口形式。有些客户提供斜梢的形式等。
二. 解成品的形状及外观
1.成品上的结构
成品的外形尺寸(长﹑宽﹑高)﹑有无卡钩﹑BOSS及检查平均肉厚﹐拔模角(当内部结构较复杂时有3D来检查)﹐当无拔模角而需拔模时一定要与客户讨论是否需要拔模及拔模角的大小﹐以决定是否需要跑滑块﹑大致确定成品的分模面等。肋厚一般不能超过肉厚的0.8倍﹐否则有可能在成型时缩水﹐影响成品的质量。
2.分模面的确定
对于规则的成品来说﹐分模面的选取较为容易﹐但当成品的外观面不规则时或为斜面时﹐应以BOSS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来确定模具的平面。
三.放缩水及镜射
将由3D传过来的成品2D剖面按的客户的要求放缩水﹐再全部进行镜射(立体除外)。而不是用一个剖面镜射一次﹐以免在使用中而遗忘这步骤﹐导致出现错误。
四.成品的布置
模具的穴数以客户的要求为准﹐若不提供进胶位置应以平时的经验来决定﹐或由CAE分析来决定﹐但应注意在满足成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具结构不复杂化。
当为一模多穴时﹐进胶位置一般选在成品的同一侧﹐因此在放置成品时常使用COPY ROTATE而不使用COPY MIRROR﹐以防止成品不是完全对称的变成不同的成品。对于较大较长的成品﹐其浇品位置应开在成品长度的1/3处﹐以减小成型时的应力﹐防止成品较大的变形。对于浇道的设计一般直径不小于3mm﹐常根据塑料的材质﹑成品的大小﹑等来选取(常用的是直径为8mm﹑6mm﹑5mm﹑4mm几种)。在设计时料头越短越好﹐这样可以减小注射时的压力损失﹐也可以节约用料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冷料穴的长度一般为1.5D—2D﹐烧口长度一般在0.5—2mm间。
成品参考点的选择最好成品的中心或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特征的中心上﹐如BOSS的轴线﹐矩形的中心等。
1.模仁的大小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五.模架的选择
在选模座时﹐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标准的模座。
由于成品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压力非常的大﹐这就要求模具要有足够的强度﹔模具在设计过程中﹐同时也应考虑到成型机的最大开模距离﹑夹模要求(注射压力﹑注射体积﹑锁模力)等能否满足等。当成品一边有滑块时﹐应尽量将滑块布置在地侧﹐这样由于滑块自重的作用﹐有时可以不使用限位弹簧﹐只有限位块既可。
模板长度﹑宽度﹑厚度的选择最好是通过计算﹐也可以按平时的经验值来选取﹐一定要满足强度﹑刚度﹐使滑块的安放有足够的空间。
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
冷却系统与成品的成型周期﹐成型质量(应力变形及产生成型有缺陷等)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故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冷却系统的布置﹐再考虑顶出系统﹐两者在设计时不能发生干涉﹐泠却系统最好要通过CAE分析。
顶针的选择应首先考虑使用面积较大的﹐这样在相同顶出力的作用下﹐顶出压强会小一些﹐避免在顶出时损伤成品﹐在平面图上表达其位置﹔而对于斜梢﹐一般要从侧视图上表达﹐之后再投影到主视图上。在成品较大的情况下﹐在 排布顶出系统时也应考虑到缩水的影响。
六.其它零部件的布置
RP
1. 模具需自动生产时一般要在RP下装弹簧:弹簧规格为 TR 型。
弹簧安装要求:
A. 在作动前状态下,弹簧预压量取5~10MM。
B. 如需先回位情况下,弹簧预压量取10MM以上。
2.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无靠破时,RP下可不装弹簧,以防止成品被斜销拉回。
3.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有靠破时,RP底部装弹簧以保护斜销靠破面。
4. 模具装有顶板导柱(EGP)时,RP在各板之间均逃料﹐其下面应有STP。
EGP
导向顶出板运动,防止顶出板受力不均而顶出不平衡。EGP直径大小与RP直径大小一致。
GP﹑定位块﹑螺钉的选取都要经过计算选取﹐SP在选择时一定不要和顶出系统发生干涉,其不与水路产生干涉。
最后是各个零部件的编号(入子﹐斜梢﹐滑块等)﹐放置成品立体图和组立图的标注﹐模具总重量﹐标题栏的填写等。
一种有侧抽芯挤压模具的脱模机构,是在原装置的基础上改变了产品的顶出机构;将现有技术中顶杆板的加长板及打料棒去除,而在模具上方的固定板上设置一液压缸,该液压缸穿过压机工作台板,置于模具顶上,将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模具的顶杆板相联接,这样顶杆不与压机工作台板连动,而单独由设置的液压缸控制。本发明用于挤压模具的脱模,解决了以采用浇口在产品中心,从下面进料的压铸方式所出现的产品脱模难的问题,为实现连续生产和程序控制提供可能,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顶杆板不会变形,安装侧抽芯模具顺当、无阻碍,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而且同样能适用于无侧抽芯挤压模具的脱模。
塑料模具之侧抽芯机构的设计(YC)专业只为做好模具
通过前几次对塑料模具结构、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大家可能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将重点说一下模具侧抽芯机构即滑块、斜顶等方面的知识。
塑料模具一般情况下只有前模、后模,这也是较简单的模具,当塑料产品的侧面有凸出、凹入的特征时,只有前后模是无法正常开模的,而且不能用常用的顶出方式顶出,在产品侧面的凸出、凹进、字及各种符号等特征就叫倒扣,这样的产品结构必须要出滑块、斜顶等侧抽芯机构,除材料较软有弹性的塑料可以用强制脱模外。常用的侧抽芯机构分为内抽和外抽两种形式,即我们常见的斜顶、滑块、油缸、旋转马达等。
(1) 斜顶,主要用在产品上较小的倒扣位置,在顶出时随着产品的顶出,沿着一定的角度斜顶同时移动,脱离产品的倒扣,实现脱模。
(2) 滑块,当塑料产品的结构不适合出斜顶时,就要用滑块了。开模时,斜导柱随着前模、后模的分开,滑块在斜导柱的带动下向外抽,慢慢的脱离产品的倒扣。通过改变滑块斜导柱把侧抽芯结构改变为拔块侧抽滑块、弹簧侧抽滑块和前模侧抽滑块等等。
(3) 油缸侧抽芯,当塑料产品的倒扣长度较长,不能用斜导柱抽芯,在不适合用滑块侧抽的方式时使用。
(4) 液压马达,产品上存在内螺纹的倒扣时,脱模时,随着马达的旋转,螺纹处的倒扣不断退出,从而实现产品处倒扣的脱离。
以上就是塑料模具侧抽芯结构的一些常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