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关于3的倍数特征教案设计

稳重的乌龟
坦率的玉米
2023-03-07 07:22:04

关于3的倍数特征教案设计

最佳答案
无辜的月光
冷静的悟空
2025-09-14 07:16:09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教学的。在教学时,也是先圈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进行观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中关于3的倍数特征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使学生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 方法 ,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3、在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用2、3、5这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一个2的倍数吗?

学生摆,摆好后交流。(有两种摆法:352、532)

教师追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你能用这三张数字卡片再摆出一个5的倍数吗?

学生摆,摆好后交流。(有两种摆法:235、325)

【设计意图:用数字卡片摆数,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的“设疑”环节作了铺垫。】

(二)设疑

1、这节课我们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用2、3、5这三张卡片能摆出一个3的倍数吗?

(学生受前面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可能会摆出253、523这两个数来)

2、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摆呢?你猜想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

(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3、这两个数是3的倍数吗?请你检验一下。

(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

4、换一种摆法,看看能不能摆出3的倍数来。

学生操作,结果发现无论怎样摆都摆不出3的倍数来。教师追问:为什么呢?

5、老师把三张卡片换成3、4、5三个数字,让学生摆3的倍数。

学生操作,结果发现无论怎样排列,组成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教师追问:为什么呢?

6、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探究呢?

【设计意图:学生肯定会受2、5的倍数的特征的干扰,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因此设计了用2、3、5这三张卡片摆数,发现摆出的253、523不是3的倍数,让学生初步消除看个位的思维定势。经过再一次排列,发现2、5、3这三个数无论怎样摆,都摆不出3的倍数,然后把数字换成3、4、5再排列,发现无论怎样摆,摆出的三位数都是3的倍数,由此产生疑问,引发探索的愿望。】

(三)探究

1、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

2、分小组实验。

实验要求:(1)同桌一组,共同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摆出来,看看各用了几颗珠。

(2)填好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3、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1)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2)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 交流、归纳: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4、第二次实验:

(1)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

(2)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

不是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用实验的方法来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改变了以往由教师采用列举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从而归纳特征的教法。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学会一些研究方法,开发智力。】

(四)、概括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颗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29、45、351、67、284、96、132、256……

(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

2、教师故意追问: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

3、不用计数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54、49、114、163、2031

4、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

学生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数器拨数的实验,学生初步发现凡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这只是初步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采用教师报一个数,学生再用计数器拨数的方法,每拨一个数就建立一个表象,当这些表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的外部感知就逐步内化。当教师报到后来,学生不用计数器,也知道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了。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不动手拨,而在脑子里想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通过大量的表象积累,思维产生了飞跃,自然就慨括出结论。】

(五)巩固

1、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 57÷3 342÷3 567÷3 802÷3

2、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 20□ □12 3□5

3、想想做做4。

4、 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六)拓展什么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5的倍数?(30)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二

【教学设计】一、活动激趣,引发思考

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

1.用5、6、7,设计一个三位数。

(1)使这个三位数一定是2的倍数。

(2)使这个三位数一定是5的倍数。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特征这个契机,让学生用5、6、7组数,这样既复习了前两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与后续要学习的3的倍数特征相互呼应。】

2.设计一个三位数,使它一定是3的倍数。看谁的设计有创意?

预设:学生除了用计算的方法外,还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如果不出现,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自己的设计来展示,并让学生猜猜老师是怎么想的):

(1)利用各位上都是3 的倍数来设计数。(2)利用数字和是3的倍数来设计数。首先让学生 说说 自己的想法,第一种方法结合竖式很容易想明白,而第二种方法需要实际验证。接着引导学生发现:3 的倍数并不一定各个数位都是3 的倍数。最后围绕第二种关于利用数字和来设计3的倍数的情况,开始追根溯源,使学生明理。

【设计意图:一般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猜想。如此,孩子们很容易受刚学过的2、5 的倍数特征的影响进行负迁移。而这种第一印象的错误烙印,往往不会收到我们想要的“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再者,这个猜想已经在课前调研的时候做过了,如果这里再重复出现,会让学生感觉老生常谈、枯燥乏味。第三,班里已有一半多的孩子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这个特征已不再是秘密了,此时也就没有什么猜想的必要了。这时,还不如选择用事实来说话,而且会应用比仅仅知道结论重要得多。】

二、借助直观,探究明理

1. 出示百数表:观察圈出的3的倍数的分布情况,感受与2、5的倍数特征的差异。

2.观察下面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变中有没有不变的?(每一斜行的数的数字和都不变,而且都是3的倍数。

3. 分组检验:出示不是3 的倍数的数,观察数字和是否一定不是3的倍数。

4. 100 以内3 的倍数的数字和有规律,那么100以上的3 的倍数是否依然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逐一研究太麻烦,数也举不尽,可以借用研究2、5 的倍数时所用的小方格来研究。

5. 揭示“数字和”的秘密。

(1)选取三个数:“12、48、123”,引导学生利用小方格探究明理。

①出示“12”,初步明理,让学生说说想法或自己的发现。

②围绕“48”,深入明理,有层次地展示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筛选优化、分析归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用弃3 法弃尽,也可能不弃尽,但最终都会把剩余的个数加起来除以3,也就是直至弃到不能弃为止。

③ 对于“123”,可先让学生闭眼想象各位所余,然后再实际验证。

(2)引导学生逐步发现。

① 在方格图上不一定要3 个3个地圈,十位上可以9个一圈,百位上可以99个一圈……

②可以把每位剩余的方格合起来再弃3,直到不能弃为止,看最后余下几个。

③ 各位数字恰好是各位上弃9、弃99 后所余下的格数(如下图),数字和也就是此时余下小方块的总和,之所以把数字和去除以3,就是要看看余下的这些小方格再3个3 个地分,最终是否会有余。

6.小结3的倍数特征。

【设计意图:揭示3的倍数特征是看数字和并不

难,难的是数字和的真正含义,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也正在于此。】

三、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1.观察刚上课时,用5、6、7所组的2的倍数:576、756,以及5 的倍数:765。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一个数是3 的倍数,那么交换各位数字的顺序,所组成的数依然是3的倍数,因为数字和不变(5+6+7=18)。

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连续的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因为5+6+7=18,即6×3=18。

2. 369为什么一定是3的倍数,能否联系小方格来说明?

四、全课 总结

为了检验这次教学效果,我对学生进行了后测:

(1) 圈出下列各数中3的倍数:53、69、72、95、108、264。

(2) 417 是3 的倍数吗?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从中可见,学生不仅能应用3 的倍数特征进行判断,而且能借助小方格说明道理,真正明白了数字和的含义。

(本文节选自《新世纪小学数学》2012年第四期 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与 反思 陈丹萍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1. 五年级数学2和5倍数的特征的教案设计

2.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5.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6. 北师大版五年级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最新回答
寒冷的汉堡
多情的芹菜
2025-09-14 07:16:09

3的倍数优秀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内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五、解疑合探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六、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活力的雪碧
贪玩的大碗
2025-09-14 07:16:09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微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

1、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人手一张。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2、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利用p18的表。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光亮的曲奇
辛勤的吐司
2025-09-14 07:16:09
“3的倍数特征”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因数,倍数,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笔者为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发现规律,在教学设计中作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将学习材料由百数表换成组数。学生发现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过程中很难从正面发现规律,而更多地受2、5的倍数特征的负迁移。将组数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更能把学生的探索聚焦在数字特征上,从而发现和理解规律。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1、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 如a÷b=c,就是说,a是b的倍数。 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 3、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

唠叨的小蜜蜂
冷傲的飞鸟
2025-09-14 07:16:09
3的倍数特征试讲

1.题目:3的倍数的特征.师:好,同学们上课。在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有关2和5的倍数的特征,哪些同学还记得2和5倍数的特征?好,我们请这位举手的同学来说。

生: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数为偶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0或者是5。师:很好,请坐。看来大家对于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掌握地非常牢固。这里老师就有一个疑问,我们已经掌握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不可以去猜测一下?好,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生:我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上可能是3、6、9这些数。

师:很好,请坐。这里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3,我们来看一下1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去探讨的一个问题。

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3的倍数。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百数表,接下来前后同桌4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老师都会给大家发放一个百数表,接下来我们共同去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将百数表当中所有三的倍数圈起来,然后观察一下能否去找出相应的规律,我们能够找得越多越好。我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我们共同的去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重要的石头
刻苦的奇迹
2025-09-14 07:16:09
因数和倍数两个不同的概念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如何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络、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 *** 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 *** 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知识点总结

1.因数、倍数概念: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我们就说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2、3、5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质数和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30=2×3×5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7.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8.100以内质数:2、3、5、7、11、13、17、19、23、29、31、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3、97

9.13的倍数:26、39、52、65、78、91、104、117

17的倍数:34、51、68、85、102、119、136、153

19的倍数:38、57、76、95、114、133、152、171

坚强的方盒
典雅的咖啡
2025-09-14 07:16:09

一个数的各位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12个位和十位相为3,3是3的倍数,所以12也是三的倍数。105个位十位百位相加为6,6是3的倍数,所以105也是三的倍数。倍数的定义是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3 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从知识

体系上分析, 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毕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求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幸握 2、5、3的信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 概括出 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上通过逐步增加提示的方式, 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考难度。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2、5 的倍数的特征后再学 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 2、5 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

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面 3 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

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 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