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油烟的主要成分都有哪些?
根据餐饮油烟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 油烟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由气、固、液三相混合而成的气溶胶, 并且会随着食品种类和烹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5]。高温条件下, 食用油和食品中的脂质会进行热氧化分解,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或终产物之间也会因相互作用而发生二次反应。,通过加热食用油, 检测出包括42种烃、22种醛、11种脂肪酸、8种酮、8种醇、4种呋喃、2种酯和2种内酯的挥发性物质。由此可见,餐饮油烟成分极为复杂。
当食用油在烹调温度到达170℃时开始分解, 开始形成小油滴, 直径在10μm以上烹调温度到达270℃以上时开始气化, 形成微油滴, 直径为10~10μm。食品加入到油中以后, 食品中的水分最先膨胀形成雾,并与油烟形成的油雾以及燃料热分解形成的烟尘混合在一起, 构成了肉眼可见的油烟雾。因此一般来说, 所指的油烟主要是由直径为10μm以上的微小油滴组成的。
主要成分是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酯、内酯、杂环化合物等。
炒菜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
有关部门从居民家庭收集的经常煎炸食物的油烟样品进行分析,共测出220 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酯、内酯、杂环化合物等。在烹调油烟中还发现挥发性亚硝胺等已知突变致癌物。
扩展资料:
油烟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
炒菜温度在200-300℃之间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为有毒物质和致癌嫌疑物质。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已经确认,油烟是肺癌的风险因素。
在华人烹调圈中,无论是内地、台湾、香港还是新加坡的研究,都验证了油烟与烹调者健康损害之间的密切关系。
高温油烟产生的有毒烟雾,能损伤呼吸系统,从而诱发肺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油烟
厨房油烟中含有300多种有害物质,最主要的肺癌致癌物是DNP,家庭主妇在厨房里准备一餐时所吸入的DNP,竟然是室外新鲜空气中的188倍!更让人震惊的是,在通风系统差、燃烧效能极低的炊具上做饭,对健康造成的损害,等于每天吸两包烟!由此可见厨房油烟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有多大!
那么如何解决厨房油烟问题呢?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将这些油烟排出室外,可以大大的缓解油烟污染对家具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我们家中的抽油烟机没有及时清洗的话,那么它的排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厨房油烟一样会被滞留在室内,也一样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油烟净化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排出室内的油烟,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油垢也是会粘附在油烟机上,排烟管有时候也会沉积大量的油垢,这对油烟机的工作耗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除此之外,油烟机上的油垢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可能还会发生火灾,毕竟厨房也是一个会使用明火的地方,如果没及时处理,油垢与明火接触,那么火势蔓延的速度将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对儿童来说,油烟同样危害着他们的健康。据调查,厨房污染严重的家庭,儿童感冒咳嗽的发病率超过50%,父母呼吸系统的发病率也呈相同趋势,但变化不如儿童明显。儿童对室内空气污染比较敏感,相对于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厦门家居网)
厨房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油烟,高温烹调是我国独特的烹饪习惯,因而在高温烹调过程中形成的厨房油烟已成为我国室内生活环境中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食用油消耗量不断增加,烹调油烟对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受到重视。
厨房油烟的主要成分是醛、酮、烃、脂肪酸、醇、芳香族化合物、酮、内酯、杂环化合物等。厨房油烟的毒性主要有:
肺脏毒性,吸入烹调油烟气可引起大鼠肺部炎症和组织细胞损伤。大鼠吸入烹调油烟后肺组织细胞周期异常和凋亡率降低可能是导致大鼠肺癌作用机制之一。
免疫毒性,烹调油烟能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巨噬细胞功能、抗肿瘤效应、免疫监视功能,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致突变性,烹调油烟中存在着能引起基因突变、DNA损伤、染色体损伤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遗传毒性物质。
烹调油烟对人体具有潜在致癌危险性。烹调油烟对大鼠睾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病理变化,并有随染毒时间增加而逐渐加重的趋势。厨房油烟的冷凝物对雄性果蝇的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不育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烹调油烟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对机体具有遗传毒性、免疫毒性、肺脏毒性以及潜在致癌性。烹调油烟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健康损害效应是值得重视的室内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