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厨房中的科学问题

优秀的大米
细心的棒棒糖
2023-03-07 04:36:26

厨房中的科学问题

最佳答案
傻傻的饼干
懦弱的砖头
2025-09-16 00:03:04

二、煮饭烧菜的科学 煮饭烧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一堆生菜,经过烹、炸、炒、焖后,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除了离不开掌勺人的手艺外,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调味品的添加顺序。烹调时,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有先后的,而不是单凭操做者的兴趣,否则色、香、味都会有所影响。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以渗透力强北为尺度的。渗透力弱的先加,渗透力强的后加。炒菜时,应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顺序颠倒,先放了食盐,便会阻碍糖的扩散,用食盐有脱水作用,会促使蛋白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还有个别原则,是没有香味的调料(如糖、贸食盐等)可在烹调中长时间受热,而有香味的调料则不可以, 以香味散逸。好味精,其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受热易分解,而使味精失去鲜味,故味精只能在最后加入。 2、加调味品的时间。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某些食物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它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烹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使豆或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3、火候。烹调食物的火候也就是温度寺食物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100℃,(水的沸点),炒的温度约200~300℃(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些,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得多。锅中的温度与拌炒也有关系。拌炒可使食物受热均匀,但过分拌炒会使锅中温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与空气中氧化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多,食物中的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拌炒以后加锅盖是必要的,一则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

最新回答
清爽的大炮
威武的曲奇
2025-09-16 00:03:04

食用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维生素E,植物甾醇。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属于混合物),部分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酱的成分可概括如下:含氮物质有蛋白质、多肽、肽。醋是主要含乙酸2%~9%(质量分数)的水溶液,酿造醋除含乙酸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其他很多微量物质。

贪玩的耳机
忐忑的小虾米
2025-09-16 00:03:04
凡事皆有学问,打扫房间,清洁餐具,做一顿美食,倒满一壶开水……在厨房与卫生间里,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科学。主妇懂点科学,那就是融艺术与理性于一体的天使了。

写给煮妇看的科学

科学离我们从来不远,它无处不在, 比如,厨房以及厨娘辛勤的汗水中。

下面是一些厨房里的科学小贴士:

倾斜倒得快

吃薯条或牛扒的时候,往往会加入一些番茄汁。若把番茄汁垂直倒的话,会流得很慢。但如果把番茄汁倾斜倒,流出速度会快得多。

让我们先假想一瓶水。如果将水瓶翻转过来,垂直倒立,理论上,假如这瓶子足够长,外界的大气压强足够托住10米以上的水柱悬空——但前提必须是:完全没有扰动,水和空气的表面都非常平静——比你想象到的还要平静。

完全没有扰动?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何况,水和空气都是那么脆弱的东西,轻微的涟漪就会越过它们发生变形的临界点,噢,这个临界点也叫“稳定性阈值”,昵称“阈值”。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见到更多的则是,瓶口处“汩汩”向上冒着气泡——空气钻了空子进来到水柱上方,外界的气压被这些空气抵消,已经不足以担负水柱本身的重力,水流下来了。

现在换成浓浓的番茄汁。当瓶子竖直倒立起来,番茄汁会向下缓缓流动,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固执地要将它拽出瓶外,而它和瓶壁间欲说还休的粘滞力则拼命挽留。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重力终归占了上风,即使外界的大气压力也赶来试图托举一把,也阻挡不了番茄汁流出的命运,虽然它步履缓缓,似乎恋恋不舍地。

如果瓶子是倾斜的,又会怎样?重力一直都在,只是在倾斜的瓶壁上,分出了两个方向,其中一股垂直于瓶壁的分力,在液体表面产生了剪切的作用,就像撕开一张糖纸,破坏了原本平滑的表面——哗,番茄汁的表面崩溃了,流动的脚步也就加快了——别笑,是“崩溃”,物理学家也这么说。

好吧,我承认,去他的流体力学,事实上,直到现在,物理学界尚没有人可以建立一个计算模型来证明“倾斜一定倒得快”,更多还是日常经验的推测罢了。如此说来,如果番茄汁是袋装的话,还可以有更快的方法噢——倾斜倒,一边倒一边挤。

反式脂肪酸

这是个争议缠身的名字。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是:它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有潜在的危害,因此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摄入。

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大多缘于“植物油加氢”,这一化学处理过程本是为更好地保存植物油,结果好心却办了坏事。加氢后,虽然加工出的食品保存期更长,风味也更佳,但加氢过程中生成的反式脂肪酸,却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带来各种危害,比如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的日常食品有哪些?太多了!入围的有:方便面、炸薯条、冰琪淋、奶油蛋糕……不要太难过啊,都是眼熟的老朋友对吧。醇厚丰满的口感背后,却潜藏了很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因此还是少食为宜。德国营养医学协会负责人安德雷·菲格教授甚至打过这样的比方:看上去油油的浓汁肉排和人造脂肪炸出的薯条,哪一份更有利于健康?答案是……前者。

这说法其实并不严密,一份肉排和一包薯条中所含的油可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我猜,他其实是想说:吃同样多份量的话,哪怕历来遭我们鄙夷的动物油呢,也比氢化油好些。

鸡蛋不烫手

刚从开水里取出的熟鸡蛋,马上用手去拿,却不烫手——不信?你可以试试。

有个老故事:国王为了找出盗窃财宝的小偷,命令嫌疑人依次舔过烧红的神剑。说也奇怪,无辜的人伸出舌头,果然没有严重的灼伤,轮到真正的小偷了,他战战兢兢上前,“滋啦”,舌头被烫坏啦,人也被拿下了。

那位国王真的有神明相助么?不,他只是歪打正着罢了——在崇信神明的年代,小偷因为紧张,导致唾液分泌不正常,口干舌燥去舔高温的剑刃,不灼伤才怪;而无辜者因为心绪平静,唾液分泌正常,在舔剑的瞬间,唾液遇到高温蒸发成水汽,在舌头与剑身之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而且,唾液在变成水汽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无形中化解了“神剑”的灼热,所以他们的舌头基本上无恙。

好了,回到我们的厨房,回到我们煮蛋的锅子旁边吧。刚刚从开水里拿出来的鸡蛋,表面还沾着水——手-水-鸡蛋,就像故事里的舌头-唾液-神剑——同理,水分的蒸发会使蛋壳表面的温度降低,因此手不会感到很烫。神剑就算了,鸡蛋……不信你试试。

不过,神气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热量源源不断地从鸡蛋的内心深处散发出来,蛋壳上那点微不足道的水分很快便蒸发殆尽,待到蛋壳表面变得干燥,无水可以吸热,鸡蛋就会烫手了——不信,你再试试?

热水来煮饭

许多主妇习惯用生冷的自来水煮饭,其实用热水也许会好。

从江河湖泊里的原水,到登堂入室为水龙头里的清水,要走过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而添加氯气(或其他氯制剂,比如漂白粉)用以消毒,是这条路上的重要关卡之一。这些物质溶于水后会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虽是弱酸,却有高强的杀菌本领,能高效又广泛地被投入使用。因为分子量小,次氯酸根很容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到细菌的体内,使细菌因蛋白质氧化而死亡。

但是,如你所知,世上没有百分百。同样,化学反应的过程也从来不会进行到底,而是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后,氯气和产生的次氯酸的浓度便不再变化。因此,生冷的自来水中总是含有一定数量的氯气,刚出水龙头的水有时候带些刺激性的气味,就是这个缘故。

用这样的生水煮饭,生冷水慢慢煮沸的过程中,水中残留的氯气与大米接触时间过长,会大量破坏大米中所含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它是对人体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却易溶于水而流失,并且在加热时容易分解,所以,煮饭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越多的维生素B1将被分解。再比方说维生素C,有的花卉专家甚至建议用维生素C除掉水中的氯气,不难推知氯气多么容易消耗掉维生素C。

所以,我们建议还是先将生水煮沸后再用来煮饭,氯气是个极不安分的家伙,稍一加热便不愿在水里待着。让它自在地挥发、分解吧,我们想要更多的维生素!

土豆有点冤

“土豆淀粉含量高,吃土豆很易发胖?”未必。

据说,一个中等大小的土豆约148克,也就是我们的3两左右。这样一颗土豆中,含有大约3克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减少胆石症、便秘发作的几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总之,它奋力地把很多令人眼熟的危害摈至体外。

说到膳食纤维,众所周知的是它更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自然就会减少进食,有利于控制体重。而更让人振奋的是,和同等重量的大米相比,土豆蕴含的卡路里仅为后者的21%!

当然,膳食纤维是老话题了,现在食品工业的新宠是土豆里更有趣的“抗性淀粉”,它们可以不受各种消化酶的腐蚀。可惜生性不安,煮熟过程中纷纷叛变,只有7%可以坚持下来,而慢慢放凉,虽然又有一小拨会幡然悔悟,最后的总数也不过生土豆中的13%,活脱脱一群水性杨花的百变女郎。但凭着像纤维一样,不贡献热量又令人饱腹的资质,抗性淀粉依然受到大家的追捧。顺便提一下,作为主食,土豆还含有精米白面中没有的维生素C——土豆中维生素C的含量,甚至高过了著名的西红柿。

今年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土豆年”,勇敢安心地享用土豆美食吧!土豆可是一种很随和的食物,除了煮,花样还多得很:炒土豆丝、咖喱土豆、各种口味的膨化薯片,还有经典的炸薯条……慢着,后两个一般不鼓励多吃,其实说起来,吃土豆容不容易发胖,关键还是看你——把它当主食、副食还是零食 文-姜天坪

耍酷的大地
俏皮的汽车
2025-09-16 00:03:04
厨房里的科学知识

一、厨房里的力学知识

厨房里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菜刀,可以用到相关的知识来解释:1.刀口的锋利程度(钝与锐),可以使用压力、受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予以解释;2.刀身的锲形程度,可以使用力的分解,以小力产生大分力予以解释;3.刀柄的长短,则可以使用力矩平衡予以解释;4.刀口的平整和锯齿形,那就用摩擦、力的分解等解释;5.刀的平整程度,则用切割物体时的受力大小及功能不同予以解释,如切开易分割的物体,只要刀口锋利,一般做得较扁平,而剁骨头的刀,若如此,极易卷口,故一般都比较厚。

二、厨房里的化学知识

煮饭烧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堆生菜,经过烹、炸、炊、闷以后,变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除了离不开掌勺人的手艺外,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如烹调,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有先后的,而不是凭操作者的兴趣,否则,色、香、味都会有所影响。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以渗透力强弱为尺度的。渗透力强的后加。炒菜时,应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顺序颠倒,先放了食盐,便会阻碍糖的扩散,因食盐有脱水作用,会促使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还有个别是没有香味的调料(如食盐、糖等)可在烹调中长时间受热,而有香味的调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受不了烹调的高温,只能在最后加入。

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它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使豆或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烹煮食物的火候,也就是温度对食物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为100度(水的沸点),炒的温度约为200至300度(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些,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酥焖烂的时间要比炒、炸多几倍,锅中的温度与拌炒也有关系。拌炒可使食品受热均匀,但过分拌炒会使锅中温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多,食物中的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拌炒以后加锅盖是必要的,一则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

很多家庭在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死鱼中三甲胺较多,因此,鱼死得越久,腥味越浓。三甲胺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烧鱼时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鱼更好吃。酒可去掉鱼类的腥味,也可去掉肉类的腥味,酒的作用并不仅仅如此,食物中的脂肪在烧煮时,会发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当加入酒(含乙醇)、醋(含醋酸)等调味辅料时,酸和醇相互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

厨房中的化学是无处不在的,比如:液化气是一些低级烃类的混合物,而烃小分子

低聚糖、单糖。米、面等主食都含有大量淀粉,经过烧煮后,就容易被人体的消化系统吸收。

小厨房,有着大学问,厨房里的科学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约作者骆利青达志和

清脆的过客
温暖的中心
2025-09-16 00:03:04
1、油

油是使用最普遍的调味品,同时又是加热原料的介质,兼具调味和传热的作用。油的燃点很高,猪油、花生油可达340℃菜子油可达355℃。在烹调过程中,油温经常保持在120--220℃之间,可使原料在短时间内烹熟,从而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常用的食油有如下几种:

(1)猪油。猪油在烹调中应用量广,炸、炒、熘等都可使用。猪油所含色素少,烹制的菜肴色泽洁白。特别是炸裹蛋泡糊的原料非用猪油不可。但猪油炸的食品,凉后表面的油凝结成脂而泛白色,且容易回软去脆性。这是因为猪油是不干油脂,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低。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可事先用热水烫一下盘子再装。

(2)花生油。花生油呈鹅黄色,也是不干性油脂,其炸制品也容易回软。粗制的花生油,还有一股花生的生腥味,精炼或经过熬炼的则没有这种气味。如需除去粗制花生油的生腥味,可将油加热,熬至冒青烟时离火,将少量葱或花椒投入锅内,待油凉后,滤去白沫即可。

(3)芝麻油。此油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用来调拌凉菜,则香气四溢,能显著提高菜肴的风味。在一般汤菜中淋上几滴芝麻油,也有增香提鲜的效果。芝麻油以小麻油为最好,香味浓郁。芝麻油中含有一种叫“芝麻素”的物质(一种酯基化合物),它是有力的抗氧剂,故而芝麻油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变质。

(4)豆油。豆油属半干性油脂,含磷脂多,不宜做炸油用。磷脂受热,分解而生成黑色物质,使油和制品表面颜色变深。但豆油由于含磷脂多,用来同鱼或肉骨头熬汤,可熬成浓厚如奶的白汤。豆油色泽较深,有些用青豆或嫩黄豆生产的豆油,因含有叶绿素而呈青绿色,炒出来的菜色泽不佳。豆油大豆味较浓,虽可用加热后投入葱花或花椒的方法除去,但油的颜色却因此变深甚至变黑了。

(5)菜子油。菜子油是一种半干性油脂,色金黄。因含有芥酸而有“辣嗓子”的气味,但炸过一次食品可除去。

2、盐

食盐在调味上处于重要的地位,有“盐为百味之主”的说法。而且盐也是血液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可缺少的物质,有保持人体正常渗透压和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日常饮食中如果缺乏盐分,将引入一系列生理机能的不良变化。因此,每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数量的盐。盐又有脱水防腐作用,水产品、肉类、蛋类、蔬菜类等经过盐腌,便于保藏,而且有特殊的风味。

盐可使蛋白质凝固,因此烧煮含蛋白质丰富的原料(如鱼汤),不可以先放盐。先放盐,则蛋白质凝固,不能吸水膨松,那就烧不烂了。

3、酱油

酱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呈咸味的调味品。在调味品中,酱油的应用仅次于食盐,其作用是提味调色。酱油在加热时,最显著的变化是糖分减少,酸度增加,颜色加深。常用的酱油有两种。

(1)天然发酵酱油。天然发酵酱油即酿造酱油,系以大豆、小麦(或代用品)和食盐等为原料,加曲发酵制成。这种酱油味厚而鲜美,质量极佳。

(2)人工发酵酱油。这种酱油是以豆饼为原料,通过人工培养曲种,加温发酵制成的,质量不如天然发酵酱油。但因其价格较为低廉,目前使用最为普遍。

4、黄酒

黄酒又名料酒。在调味品中,黄酒应用范围极广。

黄酒含酒清浓度低,酯和氨基酸含量丰富,故香味浓郁,味道醇厚,在烹调菜肴时常用以去腥、调味、增香。特别是烹调水产类原料时,更少不了黄酒。这是因为肉、鱼等原料里含三甲胺、氨基戊醛、四氢化吡咯等物质,这些物质能被酒精溶解并与酒精一起挥发,因而可除去腥味;还因为黄酒除本身所含的酯具有芳香气味外,其中氨基酸还可与调味品中的糖结合成有诱人的香味的芳香醛。黄酒中,以浙江绍兴出产的绍酒为最好。

5、醋

供食用的醋一般含醋酸3%-6%,国内以山西及镇江产品最好。古医书记载:“醋,味酸苦、性温、无毒、开胃气,杀一切鱼肉菜毒。”醋在调味中用途很广,除能增加鲜味、解腻去腥外,还能使维生素少受或不受破坏,促使食物中的钙质分解,促进消化的作用。醋在祖国医籍中记载甚早,对其治疗和保健作用方面的记载很多。中医认为醋具有散瘀止血、杀虫解毒、可治吐血、衄血、便血、黄疸及瘢癜等症,也可外治诸虫咬伤,皮癣疮疡等病。醋含有高级醇类、甲醛、乙酸、琥珀酸、山梨糖、钙、磷、铁、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能增加胃酸,提高食欲、有帮助消化吸收等作用。根据历代医藉记载和近代的应用报道,醋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不容忽视,是完全可以深入研究,可以多方面开发成为保健调料的基础之品。如用醋与生姜、红糖调制的醋液治疗小儿食欲不良,治疗蒌缩性胃炎。用醋浸治疗高血压病。用醋栓剂或灌肠液治疗小儿蛲虫病,食醋内服治急性胆道炎、蛔虫、呕吐及腹痛。用醋与豆腐治疗慢性结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顽固难治的腹泻,用醋和鸡蛋煮食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痰饮病(即咳频、痰多、顽固难愈)都有很好的疗效。醋还可外用治疗皮肤的霉菌感染,如手足癣及灰指(趾)甲等。

6、糖

糖是一种高精纯碳水化合物,含有甜味,在调味品中亦居重要地位。糖除能调和滋味、增进菜肴色泽的美观外,还可以供给人体以丰富的热量。

南方做菜大都用糖。菜中加糖,能增加菜的风味;腌肉中加糖,能促进胶元蛋白质膨润,使肉组织柔软多汁。用来调味的糖,主要是白糖。但在制作烤鸭时常用饴糖。饴糖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与糊精,具有吸湿作用。麦芽糖受热即分解为糖,颜色深红光润,可使烤鸭皮发脆。

7、味精

味精是增加菜肴鲜味的主要调味品。使用最为普遍。其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又叫麸酸钠),系以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大豆、小麦等原料制成。味精有的是结晶状,有的是粉末状,其中除含有谷氨酸钠外,还有少量的氯化钠(食盐)。根据谷氨酸钠含量的多少,有99%、95%、80%、70%、60%等规格。

味精鲜度极高,但使用时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它在溶液中的离解度,而它的离解度又同溶液的酸碱和温度有关。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味精离解度最大。就溶液的温度说,则以在70--90℃时使用效果最好。菜肴起锅时的温度大致上就是这个温度,所以味精在常温条件下很难溶解,因此必须先用少许热水把味精化开,晾凉后浇入凉菜。

味精中的谷氨酸钠遇碱变为谷氨酸二钠,不但失去鲜味,而且会形成不良气味,因此味精不宜放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受高热会变成焦谷迄酸钠,这种物质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有轻度毒性。烹制菜肴时,放多了味精会产生一种似涩非涩的怪味。

8、葱、姜、蒜

葱、姜、蒜都是含辛辣芳香物质的调味品,不但可去腥起香,并有开胃,促进消化的作用。

葱、蒜的香味只有在酶的作用不才能表现出来。因为酶受高温即被破坏,故急速加热,则香味不大。

9、胡椒

胡椒味辛辣而芳香,可以去腥、起香、提鲜,并有除寒气、消积食的作用。

关于油温:

冷油温:油温约一二成热,锅中油面平静。适用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菜肴的烹制。原料下锅时无反应

低油温:油温三四成热,油面平静,面上有少许泡沫,略有响声,无青烟。适用于干熘,也适用干料涨发,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

中油温:油温五六成热,油面泡沫基本消失,搅动时有响声,有少量的青烟从锅四周向锅中间翻动,适用于炒、炝、炸等烹制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后,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

高油温:油温七八成热,油面平静,搅动时有响声,冒青烟。适用于爆和重油炸等方法。具有脆皮和凝结原料表面,使原料不易碎烂的作用。下料时见水即爆,水分蒸发迅速,原料容易脆化。

常用的葱、大蒜、葱头、胡椒、花椒、辣椒、茴香、生姜、食醋、酱油、黄油等。在菜肴中的作用是矫臭。作为辛香料其气味可以抑制肉类特有的不快气味,具有矫臭、矫味、赋予芳香的作用。它们在受热时散发香气,用以矫正腥、膻、臊、臭等异味。

冷油锅:油温约一二成热,锅中油面平静。适用酥炸花生、腰果等菜肴的烹制。原料下锅时无反应。制菜后具有酥脆、酥香、胀发饱满的特点。

温油锅 :

三至四成热,指油温在60℃~100℃之间,无青烟,油面上有泡法治,无响声,油面平静。适宜于熘或干料涨发,如放蹄筋、响皮的温油过程,有保鲜嫩或除水分的作用。

热油锅 :

五至六成热,指油温在110℃~160℃之间,有少量的青烟从四周向锅中间翻动,油面上泡沫基本消失,搅动时有微响声。适宜于“炒、炝、炸”和炸酥肉、丸子、炸鱼等,有酥皮增香,不易碎烂的作用

旺油锅 :

七至八成热 指油温在170℃~220℃之间,冒青烟,油面平静,搅动时不炸响声。 适宜于“爆、重油炸”,或煎鱼等,有脆皮和凝结原料表面,不易碎烂的作用。

聪明的刺猬
微笑的路灯
2025-09-16 00:03:04

厨房里的物理知识如下:

1、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2、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4、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5、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有魅力的鲜花
能干的香菇
2025-09-16 00:03:04
-6个醋的厨房科学小实验-

-01 小苏打喷泉-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NaHCO₃,俗称小苏打。

而白醋的主要成分醋酸 ,它的化学式是CH3COOH,他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H₃COOH+ NaHCO₃===CH₃COONa + CO₂↑(二氧化碳)+H₂O。

在本实验中小苏打和瓶子中的白醋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小塑料瓶盖着瓶盖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塑料瓶内气压较大,从而将瓶内粉色的液体往气压小的小洞口挤,最后形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粉色喷泉。

当然除了粉色喷泉,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在白醋中加上其他颜色,还可以倒人闪粉做装饰,制造色彩丰富的苏打喷泉。

-02白醋灭火器-

白醋和小苏打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杯口靠近火焰后,二氧化碳把氧气隔离开来,于是火就灭了。二氧化碳灭火器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03白醋电池-

铁的金属活泼性要高于铜,当把铜线和铁钉串联起来并浸泡在醋酸里,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去电子成为阳极;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子成为阴极;从而形成了闭合电路。

电子在铁钉、醋酸、铜丝、灯泡之间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点亮了小灯泡。

-04铁锈消失了-

醋里面的醋酸可以和铁锈发生反应,溶解铁锈。而醋酸是弱酸,和铁发生反应的速度很慢。于是醋就把铁锈除去了,还没有伤害到铁。

-05 荧光鸡蛋 -

白醋里的鸡蛋会软化甚至弹跳跟鸡蛋壳的性质有关系。

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鸡蛋放入白醋中后,碳酸钙和白醋里的乙酸发生发应产生二氧化碳,形成小气泡直到全部脱落,只剩下鸡蛋内的鸡蛋膜。

鸡蛋膜具有半渗透性,它允许一些小分子进入到鸡蛋内,荧光剂就是利用这种性质进入鸡蛋内,小分子进入鸡蛋后鸡蛋会变得更加饱满,也就可以弹跳了。

虽然荧光鸡蛋看上去很酷很Q,但不可食用哦~

利用鸡蛋膜的半渗透性,我们还可以把弹跳鸡蛋浸入糖浆或者蜂蜜中10个小时左右,它会变成一个瘪掉的鸡蛋,因为里面的部分水分被吸走了,把瘪掉的鸡蛋放到清水中,它会重新饱涨起来,变得和原来一样鸡蛋。

-06旧币换新-

五角硬币是镀铜的,长时间在空气中,加上汗水、水蒸气等帮助,表面的镀铜就会变成氧化铜,变得黯淡无光。

放入醋中浸泡,醋中含有醋酸,可以和硬币上的氧化铜反应,就可以把表面脏东西溶解掉。

利用盐的晶体结构,也可以清洗一些顽固污渍。

盐和醋这对超强搭档除了可以让旧硬币变新硬币,还可以去掉锅上的顽固油渍,让旧锅变新锅。

另外,冬天到了,在瘪菜里倒入盐和醋,还可以让瘪菜返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