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封面设计步骤
现在每年上市的书有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本,如果能够想要第一时间吸引到读者目光的话,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就好比是人的脸蛋一样,漂亮的话肯定人会多看两眼,而要设计漂亮书籍装帧封面的话,遵守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一品威客网小编就给你介绍下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流程.
首先,处理好封面和内容的关系:不管用何种方式来体现书的立体形态,万变不离其宗,“体现书籍的内涵”始终应是书籍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不能为设计而设计、为出新而出新。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终究是要用来读的。所以书籍装帧的形式一定要服从内容,这就如同建筑房屋,不论外观如何,首先要具有房屋的功能性。
封面设计的色彩设计: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封面设计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以间色互相配置为宜,使对比色统一于协调之中。书名的色彩运用在封面上要有一定的分量,纯度如不够,封面设计就不能产生显著夺目的效果。
书籍封面的构思设计。书籍的封面设计整体来说要做到构思新颖、切题,有感染力。一般的都要在封面设计想象,封面设计舍弃,封面设计象征,封面设计探索创新等方面入手。
封面设计的图片设计:面的图片以其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易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重要部分。封面设计图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人物、动物、植物、自然风光,以及一切人类活动的产物。图片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在画面中占很大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片设计尤为重要。
书籍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于书名的字体分书法体、美术休、印刷体三种。书法体笔划间追求无穷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到的个性,且字迹多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受到广泛的喜爱。如《求实》、《娃娃画报》等书刊均采用书法体作为封面设计书名字体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点划变化统一,具有便于阅读便于设计的特点,但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在这方面有所不同。
封面设计它强调自由变形,无论从点划处理或字体外形均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变化丰富、个性突出、设计空间充分、适应性强、富有装饰性的特点。不规则美术体与规则美术体及书法体比较,封面设计既具有个性又具有适应性,所以许多书刊均选用这类字体,如:《知音》、国外的《NEWYORK》等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吸纳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规则,封面设计大大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力,而且借助电脑使印刷体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弥补了其个性上的不足。如《译林》、《TIME》等刊物均采用印刷体作为书名字体。在封面设计中出了书名之外,其他文字都采用印刷体。
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流程就是这样,其实是很简单的,难的是做出个好的设计,而目前市面上的书籍装帧封面设计大多存在这雷同的情况,在书籍装帧封面设计时要重点考虑这一情况,最好能够避免雷同情况出现。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由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看似简单的装帧设计却包含着无数的构思、创意、艺术的系统体系化工作。
构成原理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灵魂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逐渐形成一种审美性的书籍文化,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书籍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是一门既反映作品内容又展示装帧设计的艺术。不同民族、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文化阶层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观,所以现在书籍装帧形式是各式各样,越来越丰富多彩。研究、梳理书籍设计的美学规律,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设计理念,已成为时代需要。
点、线、面、色彩在书籍设计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态与个性,它们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构成方式,最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设计。如何在遵循形式美基本规律下发挥各自的个性,成为书籍设计者智慧的表现所在。
“点”在几何学中只表明位置并不具备面积和方向。而在平面构成中,“点”作为造型要素之一,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代的设计家运用 “点”的多种变异和排列组合,来展现着“点”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也是两线的相交处。巧妙地利用点,可以在书籍设计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向往》一书的封面装饰效果简明扼要、清晰,采用点的等间距排列法,与此同时,蓝底印红“点”,也巧妙地揭示了这一构思的来源,使设计者感到这种“点”的等间距排列法用于此书的装饰十分贴切,且在前后环衬的设计中再现了这一装饰主题。其表现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重复,而是采用了封面装饰颜色的对调,这种一蓝一红的反复变化,产生了节奏和韵律,给读者带来鲜明的印象。“点”的外形并不局限于圆形一种,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矩形及不规则形等等,但其面积的大小,当然要限制在呈现“点”的视觉效应范围之内。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将线作为主要语言,既要了解不同线的特性,还应掌握形式美的法则,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设计,这样才能使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创造。“线”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曲折线等类型,直线,主要以垂直、水平、倾斜三种不同的方向展现不同的构成表现,直线具有坚持、刚强的表现力;垂直线具有严竣之感;水平线具有平稳感;倾斜线具有动态的趋向。小说《音乐旋律》封面是运用曲线的一个例子,画面由音符图案变化而来,以曲线构成一个柔和而具有旋律感,以及音乐运动的速度感、动力和弹性的视觉感受,设计家利用“基本音符”组构出美妙的乐章。曲线的这种特性,在与直线的对比下显得更加流畅、柔美。线还可以分成粗线和细线来表现力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粗线具有面的特质,显得阳刚、有力。细线则无面的性质,具有锐利、灵巧、快速之感。
“面”是相对于“点”而存在的面积较大的形态要素。自然界中面所具有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面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面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形成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封面设计中,面的分割应用得最多。在设计中如果将面处理恰当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整体对比美。我们可以将书籍封面看作是一个长方形,假如把封面上的插图归纳为圆的形状,而将书名、作者归纳成两个长条方形。这就充分利用了面的不同形态,圆的图形与由字组成的两个长方形形成了方圆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同形态面的结构性设计,既丰富了书籍的形式,又使读者在阅读中多了解一种解读方式。
色彩是书籍装帧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主张色相、色度、明暗、冷暖、面积等颜色的对比调和与变化。书籍设计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身,决定了它的色彩简练、概括、含蓄、夸张的装饰特性。由于书籍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文化涵养、年龄、民族职业等密切相关。设计师通常要对书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而后根据自己的整体创意来设计色彩在书籍上的使用。例如鲜丽的色彩多用于儿童的读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韵读物。另外书的内容对色彩也有特定的要求,暖色给人以兴奋、冷色给人以沉静、黑白色给人以紧张感。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色彩的感情、色彩的联想极为重要,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敏感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绪反映,并使人产生联想,颜色的“感情”也会直接地暗示读者。看见色彩,我们常常会想起与“色相”关联的事物,如:白色联想起纯洁神圣、红色联想起热情奔放、绿色联想起青春活力等等。
书籍设计需要设计者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与设计基础,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将图形图像、文字按美学构成原理进行再创造,用相互呼应的图文、丰富多彩的文字来表达书籍的内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书籍从内到外,从编排到色彩,从材料到工艺,都有严谨的考虑,才能创造出美的产品,所以说构成原理的运用是书装设计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3.
[2]王朝闻.美学概论[M].人民出版社,1981.6.
[3]夏镜湖.平面构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类别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
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
从书籍装帧设计的流程上看,书籍装帧设计是指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完整的设计过程。
【设计历史】:
中国古代书籍并没有“装帧”一词,而是装订,即艺术设计和工艺制作的总称。清代藏书家孙庆增[1] 在《藏书纪要》中论述了装订艺术:“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应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即书籍装帧的原则是保护书籍完好,使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辩证地统一起来,而绝不是单纯的装饰华丽。这一原则对于现代的书籍装帧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设计要素】:文字、图形、色彩、构图。
【装帧形式】:
1.卷轴装,这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装帧形式,特点是长篇卷起来后方便保存,比如隋唐时期的经卷。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的,特点是一反一正的翻阅,方便了翻阅。
3.旋风装,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改进的,特点是像贴瓦片那样叠加纸张,也需要卷起来收存。
4.蝴蝶装,是将书籍页面对折后粘连在一起,像蝴蝶的翅膀一样,不用线却很牢固。
书籍装帧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
目录
基本介绍设计
正文
封面
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
基本介绍 设计
正文
封面
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
正文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著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封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书籍封面。 2.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 3.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爱书之人,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若此时书中缺少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书中扉页犹如门面里的屏风,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这些对于爱书的人无疑是一份难以言辞的喜悦,从而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的购买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编辑本段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作者: 杨永德 ISBN: 9787102035666 页数: 424 页 定价: 69.0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04-01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字的承载物及相关的笔、墨、纸、印刷和有关的发明创造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介绍。从远古的结绳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线装书,作者力图将多年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涵盖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的、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专著。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填补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
《书籍装帧设计》
作 者: 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 编著 I S B N : 9787560943039 页 数: 92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 装帧: 平装 本书是一本介绍书籍装帧设计的教材,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和现状的回顾,总结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特征和属性,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构成元素,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流程,书籍封面、护封的视觉传达设计,版式设计,附件设计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本书侧重于书籍封面的视觉传达设计,既有基础理论,又有经典案例和创意理念,图文并茂,对学生研究书籍装帧艺术,提高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本书创造性地加入了书籍设计的形态和材料一章,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未来走向、专业训练、创意开发做了系统的思考。 书的形态,在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是六面体,这是牢固根植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但当我们沉浸在一成不变的六面体的书籍形态的时候,是否意识到当今信息时代所面临的多媒体传播对六面体的书籍形态有何种冲击。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六面体的书籍形态也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唯一的书籍形态,它有待于出版社、作家和设计家共同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内在与外在、文字传达与图像传播、形态的构成等一系列新的课程。
A、也可以。不过要看你的设计基本需求。
B1、书籍装帧设计不单单是封面和插页哦!
书籍装帧是什么概念呢?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
书籍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以及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只有从事整体设计的才能称之为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
B2、书籍装帧构成
封套——外包装,保护书册的作用。
护封——装饰与保护封面。
封面——书的面子,分封面和封底。
书脊——封面和封底当中书的脊柱。
环衬——连接封面与书心的衬页。
空白页——签名页——装饰页。
资料页——与书籍有关的图形资料,文字资料。
扉页——书名页——正文从此开始。
前言——包括序、编者的话、出版说明。
后语——跋、编后记。
目录页——具有索引功能,大多安排在前言之后正文之前的篇、章、节的标题和页码等文字。
版权页——包括书名、出版单位、编著者、开本、印刷数量、价格等有关版权的页面。
书心——包括环衬、扉页、内页、插图页、目录页、版权页等.
参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