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方案
一、实验名称:探究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二、实验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电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对于刚刚接触到电学的学生来说,
应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生
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电,
陌生的是电是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
太抽象了。
所以这个实验的思路就是让学生能直接地感受到电的真实存在。
而书
上的实验是用的纸屑做的实验,
这个实验好是好,
但是纸屑被吸引到
带电体后,又会掉落飞散开来,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吸引”的意思。
所以我设计了的这个实验即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吸引的实验情况,
又
能用在后面的电荷间的相互关系上,一举两得。
三、实验目的:探究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四、
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摩擦过的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
物体。
五、实验操作步骤:
1
、将两片小纸片穿在细线上,吊在铁架台上,让其静止;
2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带电;
3
、
用带电的玻璃棒靠近纸片,
让学生府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
此时不能让玻璃棒破到小纸片,以免让小纸片带电)
4
、由此得出结论:通电的物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六、实验装置的图片:
七、实验所需器材:
铁架台一个、
丝绸一块、
玻璃棒一根,
细线一根、
小纸片、
剪刀。
八、实验效果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
该实验我已经在教学中运用了五六年了,
效果相当的
好,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吸引”的含义,
消除
书上纸屑乱飞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的问题,
还能够为后面的研究电荷
间的相互关系做好理论及实验准备。且该实验的实验器材简单易找,
所以我个人觉得值得推广。
新科教学设备为您解答:
物理实验仪器上创新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针对课本已有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具有简洁性
繁琐的实验比简单的概念更让人迷惑。因此,实验装置要简洁,实验操作要简便,实验原理要简明。我们应针对课本中某些繁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具有简洁性,只有“简”的实验才能突出重点,才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装置的原理和进行实验操作。如:在学习到自由落体时,用牛顿管来演示实验自由落体,能很好地说明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纸片和铁片(金属片)是同时落地。从而可得: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为重力加速度。仔细观察分析,感到美中不足之处:一是在倒转过程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注意力放在玻璃管的转动上,不利于观察。对此将实验改进为:设计时先将电磁线圈固定在铁架台的上方,并在小羽毛的根部绕上1-2匝的细铁丝,接通电源,再将抽为真空的牛顿管水平放置,使铁片、纸片吸在管的顶部,再缓慢转动牛顿管并将它固定在竖直方向上,然后再切断电源,便能清楚地看到铁片和纸片同时开始下落,同时落“地”。这样改进该实验便克服了前面提到的美中不足,突出了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 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验仪器制作简洁的实验装置,由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由单纯的观察学习转为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成功地得出结论,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等。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创造出自己的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在讲解“动量定理”这一节课时,有一个对“缓冲”的理解,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来演示“瓦碎蛋全”这个小实验,使学生能看到实验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个实验,只需器材:一个鸡蛋和一块海绵,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这样的话,学生的印象该会很深吧。
三、就地取材,自制实验装置,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物理中的概念、规律、法则、定律等往往枯燥无味,其本身并不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属性,学生往往毫无兴趣,但对奇异的物理现象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一个成功的实验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物理知识,更增加了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体会颇深。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其次,我已经学会了独立作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我也深深感受到做实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认真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下面就我所做的实验我作了一些总结和体会。
自从我第一次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我每次上课都能全身心地听课,比如说第一次的不确定度等我就比班上其他同学学的要好一点,基本上学会了不确定度的每一步计算、回归直线的绘制以及有效数字的保留等,这也为我以后的实验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时我虽然用心听讲,但是再我做时候却极为不顺利,因为我调节仪器时怎么也调不出干涉条纹,转动微调手轮也不怎么会用,最后调出干涉条纹了却掌握不了干涉条纹“涌出”或“陷入个数、速度与调节微调手轮的关系。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实验仪器用的非常不熟悉,这一切都给我做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当我回去做实验报告的时候又发现实验的误差偏大,可庆幸的是计算还顺利。总而言之,第一个实验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从中总结了实验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实验前做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说,上网做提前预习、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弄懂实验原理等。因此我从做第二个实验起就在各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仪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实验仪器的读数也更加精确了,仪器的调节也更加的符合实验的要求。就拿夫-赫实验/双光栅微振实验来说,我能够熟练调节ZKY-FH-2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达到实验的目的和测得所需的实验数据,并且在实验后顺利地处理了数据和精确地画出了实验所要求的实验曲线。在实验后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和个人体会,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列表法、图解法、函数表示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以及创造性地改进实验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认真提前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第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会,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学的,否则,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总而言之,大学物理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依赖于物理实验,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是由物理实验予以确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说、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如果正确就予以确定,如果不正确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确就予以修正。例如,爱因斯坦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有四个卫星后,否定了地心说;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假说的正确性。可以说,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实验。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来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大学物理理论课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希望我能更加努力,在下个学期顺利完成所有的实验,圆满结束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
赵新梅 学号:0120509330327 信息学院电子0503班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里,我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上)这门课程的学习。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但这一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研究分子和物质变化的科学研究中的物理实验是一致的。在物理实验中,影响物理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学期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做大学物理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课前认真地预习,首先是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然后还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实验中的各项操作。在写预习报告的时候,我们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测量内容,数据表,预习思考题等。数据表与操作步骤密切相关,数据表中的栏目排列顺序应与操作步骤的顺序合理配合。这样就可以随时将数据按顺序填入表中,也可以随时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规律性。刚开始时我们不注意预习报告里的数据表格,将数据随便的记录在一张纸上,结果发现整理数据时会出现很多混乱和错误,尤其是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比如在做《用动力学共振法测固体材料的样式弹性模量》实验时,由于实验前未提前设计好表格,数据记录得很随便,很乱,处理时很困难。后来汲取了教训,在实验前根据所要测的物理量和实验步骤设计好数据表格,在实验记录时和处理数据时轻松了不少。实验教会了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实验习惯。预习思考题,是加深实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开发视野的一些问题,在实验前认真地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或实验原理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自己的同学讨论一下或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带到课堂上问老师,只有把实验中所有的地方都弄通弄透彻,才能达到实验应有的效果。
预习是做实验前必须的工作,但是做实验的主要工作还是课堂操作。
课堂操作需要我们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比如象高压电源的输出端钮应该远离操作者。经常需要操纵或调节的器件,应该放在便于操纵的位置上。一些电学实验仪器部件较多,首先要把这些仪器部件一一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再连线。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在安装和调整仪器时还不能使用书本这些本身就不稳定的物品做垫块,否则容易造成测量数据的分散性,影响实验质量,并且容易在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进行改正,若自己不能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切不可敷衍过关,草草了事。还有读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对于数据的纪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纪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如实的记录。如果发现实验现象与实验理论不符合,或者测试结果出现异常,就应该认真检查原因,并细心重做实验。实验完成后,应把所有的实验仪器恢复到原位,并认真清理实验台。
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应认真地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在系统误差一定的情况下,实验数据处理得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偶然误差的大小。所以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学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有:
1. 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
2. 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3. 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这学期我们还学习了用电脑处理数据。用电脑处理数据方便快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而且也比较清晰明了。但是用电脑处理的前提依然是我们对理论知识比较熟悉,而且实验操作过程必须认真地完成,记录的数据准确,有效。
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问题讨论等也是大学物理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对我们的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种锻炼,实验报告也促进我们对实验过程以及所得结论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我们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及对数据进行计算并求得最终的结果,验证跟理论值是否相符,误差的大小,最终得出的结论,对实验思考题进的讨论以及讨论的结果和对实验进行的总结。一份认真的,高水平的实验报告才算是为本次实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是大学物理试验的指导思想;“加深学生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学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锻炼,它不但锻炼了我们的细心、耐心,而且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一学期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但我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比如做实验速度很慢,下学期我们还将学习这门课程,我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一定要 注意慢慢改进。
方案:
找一个可以在竖直方向前后摆动的镜子
首先将一个长一点的铁丝(越长变化越明显,一米上下)
首先在铁丝底端挂一个轻一点的重物假设一公斤,然后将镜子放在接近铁丝底端的位置并将镜子倾向铁丝,将镜子顶端和铁丝固定在一起,也就是说让镜子在铁丝上下移动时倾角发生变化
最后在距离镜子一定距离比如3米的地方让一束细光照射镜子,这样会在墙上有观点
然后增加重物
铁丝被拉长
镜子倾角增大
光线就会有很明显的偏移
思路:
提示:①把这个形变放大
②如:利用一个省距离的杠杆,当它的一端移动较小的距离时,另一端就会移动较大的距离。
“回滚易拉罐”设计、制作和实验过程 取两只大小一样的易拉罐,把一只易拉罐上口盖剪掉,然后剪下另一只易拉罐的底(侧面留下整个罐长的五分之一左右) ,作为第一只易拉罐的上口盖。用钉子或小钻,小心地在罐子的上下两端面约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直径的位置, 分别钻一个小孔。在易拉罐的底部每一个小孔处穿一根橡皮筋,用牙签来保持每根橡皮筋不被滑下来。把每根橡皮筋的另一端穿过易拉罐上盖的两个小孔,并用牙签把它们分别固定在那儿。在罐内的中间处, 用线把两根橡皮筋系在一起, 并在此系上重物。橡皮筋在罐内中心处会成为X状,并带有重物。盖上盖子,如果盖子盖不紧,可用502 胶水粘牢,不让它打滑。在光滑的地面上试用手滚动罐子,它将会向前滚动几步,停下, 返回来。整个装置如图1 所示。你或许要试换一下不同的橡皮筋和重物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把组装后的回滚平衡桶放在地面上,用手推动,使它具有动能并滚动一段距离, 橡皮筋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扭转,使滚桶的动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 当滚桶不动时, 动能全部转化为势能。之后,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滚桶的动能使它回滚。 。
1.树立创新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与目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以往高中老师只会分配有限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实验原理、过程、结果演示与讲解,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时候会解相关题目就可以,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大多以解题技巧为主,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实验过程以及涉及的器具,但对其中的关键考点却了如指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应该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起来,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物理教学总目标以及各阶段实验教学具体目标,明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推动老师合理展开实验教学工作。开放实验室,完善实验室器具与管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物理本身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物理实验的发现与总结,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像物理学家一样通过实验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验过程,掌握问题的影响因素,最终通过分析、总结数据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每个物理实验都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与学习物理知识与规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过程,巩固与强化知识,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养成学生系统创新性的思维。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物理知识的温故知新,合理安排实验课程,重视实验过程教学。
2.运用多种创新性物理教学手段
2.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现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学校,高中物理老师在安排实验课程的时候,应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图像、声音、视频,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物理实验又很难在学校实验室实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知识更直观,并且通过实验动画的制作,让无法完成的物理实验呈现在实验课堂上,比如说,原子物理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可以将实验中难以完成的α粒子散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个知识点,为后面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2小组化教学
老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一方面因为实验教学时间、某些器具有限,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同时大班化实验教学也无法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小组化教学,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实验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2.3趣味性教学
相较于其他学科,物理知识由于其抽象、枯燥等原因,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物理老师在安排实验课程的时候要精心研究知识,准备教学内容与实验器具,在实验设计时注重其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比如说,运用可乐瓶制作“水火箭”,其物理原理是利用水和空气的质量之比,水的密度要比空气要大得多。当气体进入密闭的火箭体内,使得容器里空气的气压不断增大。待到气压增强到一定程度后,“水火箭”中的“燃料”就会突破密瓶塞,高速喷射而出。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很简单,只用到身边的可乐瓶、水即可,但效果却很好,而且趣味性强,很受学生欢迎。这样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关注身边事物,提高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2.4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物理实验、家庭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有限,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后时间以及资源进行实验,这里主要举两个方案。其一,学校设立物理实验兴趣班,开放实验室,配备专业老师,可以实时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组织物理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一起在课后完成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兴趣班可以一起学习、探索知识;其二,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庭作为学生生活最多的场所,而且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来完成小实验,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实验,有助于培养亲子感情,同时也可以普及物理小知识到各个家庭。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组织学生参加发明竞赛,让学生可以充分学习与发挥自身特长,进而增强学生物理实验学习信心与决心。
3.结束语
学校以及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重视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实验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习惯,充分运用多媒体、小组教学、趣味性教学以及课后实验等多种创新教学手段,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积极性、创新能力,最终让学生在新课程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物理实验学习、动手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