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国内有哪些优秀的海绵城市案例

贤惠的飞机
彪壮的牛排
2023-03-06 23:23:38

国内有哪些优秀的海绵城市案例?可以安利几个吗?

最佳答案
默默的花生
高兴的水蜜桃
2025-09-18 15:31:53

国内的优秀海绵城市案例还挺多的,以深圳为例,深圳自从被评为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后,着重开始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万都时代服务的海绵城市项目中,深圳万科云城、深湾街心公园等项目都是比较不错的,都是深圳市南山区的示范项目。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深圳市水务局

图片来源深圳市南山区水务局

最新回答
唠叨的大米
激情的曲奇
2025-09-18 15:31:53

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将逐渐变得可自由呼吸、自然吐纳。让城市生态水系统能够像海绵一样呼吸,告别“逢雨看海”的尬尴。佘年说,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他给记者打了个比喻,“这就像高速公路,车流一多,就塞车。雨水也是一样的道理。”\x0d\x0a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何伶俊告诉记者,从技术角度讲,江苏每年降雨量大概1100毫米,70%-85%要求被蓄滞,而不能被排出。今后规划上将对此加以控制,地块出让时径流量、透水路面等都将作为要件写进去,开发前后地块排水量须持平。如此一来,既不增加市政管道的压力,也会达到滞留洪峰的效果,还可避免马路的“开膛破肚”。\x0d\x0a何伶俊说,建设海绵城市,将对传统观念带来冲击和挑战。以往城市排水,靠的是管渠、泵站等设施,追求“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而海绵城市则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国很多城市跃跃欲试,都在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但真正建设好海绵城市,并非易事。\x0d\x0a雨水都去哪了?揭秘“城市样本”\x0d\x0a如何打造“海绵城市”?镇江已经进行了先行先试。5日,记者跟随专家组来到镇江市金山湖路。道路两旁,不见传统雨水管道,没有分隔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3.5米宽、0.2-0.3米深的植草沟和植被组成的自然排水系统。\x0d\x0a镇江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坚告诉记者,看似普通,实则植草沟下暗藏玄机,路面下,采用了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罐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胡坚说,雨水会通过路牙开口进入植草沟,下渗进入透水盲管,然后通过雨水过街管排入河道水系,超渗雨水通过雨水花园内的溢流井进入雨水管然后排入河道水系。排水、蓄水、净化,既排涝,又排污,一举多得。\x0d\x0a\x0d\x0a图为镇江的下凹式景观公园\x0d\x0a镇江此类“巧招”着实不少。周湾路人行道、江二社区都在改造中。而在观塘路,记者看到,此处景观公园是“塌陷”的下凹式,不像与道路平行或高于地面的普通公园,“它不仅仅是公园,还是应付超标暴雨区域防涝蓄洪和行洪设施,调蓄能力60万立方米。”。\x0d\x0a镇江市规划设计院市政分院院长赵江告诉记者,“它们可不能小瞧,透水材料、孔洞、凹陷的‘雨水花园’都能起到收集、净化雨水的作用。而去年几次大雨,我们现场考察,没发现任何积存。”雨水最终去哪儿了?赵江说,一部分下渗、补充、涵养地下水,一部分在“海绵体”饱和后依然排到水体,但经过层层渗透,水量减少、水质也得到净化。镇江市副市长雷志强说,目前,镇江因地制宜已做成十几公里生态道路。新路都按上述标准建造,对老路则进行改造。建生态道路比起原来的扩建管廊,投资节约30%—60%。到2017年底,镇江22平方公里试点区全面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以上,排水防涝标准达到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面源污染削减率达到60%。\x0d\x0a来自美国的景观建筑师协会执行董事肖恩?奥马利,给记者讲述了另一个鲜活案例。2009年,他曾在中国主持过顺德水乡改造项目,他认为公司能中标主要原因是“尊重现状,挖掘当地特色文化”。顺德是岭南著名水乡,水网密布,肖恩提供的方案是恢复顺德原来的河道水网,恢复它原来的生命力,水网打通后,不仅可以蓄水防洪,水网相连,恢复过往的生态、岭南水乡特色。项目建成后,市民都高兴地说:“岭南文化又回来了!”谨防“简单化”,也要防止“够不着”“海绵城市”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美国加州注册景观设计师,旧金山美院教授张志维告诉记者,美国花了近25年时间,投资20亿美元,在一步一步慢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单纯地挖几条水沟、建几个景观”。佘年担心国内很多城市做“海绵城市”时,陷入误区。\x0d\x0a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郑潇在中国宁波、顺德做过多个项目,她告诉记者,“实际上,建设海绵城市,渗透在诸多环节细节,既要防止过于简单化,也要防止够不着”。\x0d\x0a镇江市规划设计院院长赵江也有同感,他在论坛主讲时说,镇江做海绵城市,几乎没有大体量工程,有的都是细微之处的变化。“打造海绵城市,并不是推翻一切重来,而是与传统相结合,对现有资源重新调整。”\x0d\x0a郑潇感触地说,“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太快,一些地方丢了很多原有的文化特色,太可惜!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一个地方的‘魂’”。\x0d\x0a让蓝图变成真正的美景,还要靠落实。郑潇经手多个中国项目,最大遗憾是“前期规划设计都很好,但落到实处,施工过程,却因造价、施工单位而被‘腰斩’”,在她看来,想要将完美的海绵城市打造出来,还需要严格的监管,不留遗憾。肖恩?奥马利说,海绵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不仅仅是防涝排洪工程,还要增加城市的趣味性,让市民参与进来,给市民提供休闲新场所。\x0d\x0a上世纪九十年代,肖恩曾主持过美国休斯顿“海绵城市”项目。他掏出手机,给记者展示改造后的河道:两岸绿树依依,房屋林立,金发碧眼的姑娘在跑步,小孩子在玩耍,河渠里,床岸铺满了绿色的花草。谁能想到,项目改造前,“这里根本没人来,除了排污水,基本是废弃的。”\x0d\x0a该项目位于休斯顿三角洲地带,每年都饱受洪水之苦,休斯顿政府起初的设想,也是“简单”:将近500公里河道拓宽两倍。但肖恩所在的SWA设计师说,“不要拓宽,而是尊重它本来的样子。”\x0d\x0a“改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市中心开始改造,一路往郊区,近500公里河道由废变宝。沟渠由直变弯,减轻河流压力,河道两岸打造成了四季风景线。而河底种上净化植物,将河床变软,不仅吸水、美观,还减少污染问题。\x0d\x0a“如果只是从技术层面来做,当然能做到防洪、收集雨水功能做到,但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很难开发出来,这应该是一个综合体系,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佘年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建设,其实更需要“中医方法”,需要多部门协调,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价值综合考虑,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x0d\x0a记者发稿前获悉,与会的中、美、英、德等国500余专家,通过了《海绵城市工程技术实践镇江宣言》,达成包括加快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由灰色方案向绿色方案转型、加快实施城乡生态修复等六条共识。记者相信,强有力推进,未来的城市会像海绵一样“会呼吸”,真正建一座人与山水湖林相融的生态园。

爱听歌的砖头
贤惠的大神
2025-09-18 15:31:53

城市规划案例——英国:源头入手 一举两用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升伦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国政府积极鼓励在居民家中、社区和商业建筑设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两大问题。

当前英国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统多用于满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饮用水需要。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统多在家中设置1000升至7500升的储水罐,雨水直接从屋顶收集,并通过导水管简单过滤或者更为复杂的自净过滤系统后导入地下储水罐储存。

同时,英国也在大力推动大型市政建筑和商业建筑的雨水利用。当前大伦敦区最为典型的就是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园内主体建筑和林地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回收雨水和废水再利用等方式,这一占地225公顷的公园灌溉用水完全来自于雨水和经过处理的中水。此外,公园还将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给周边居民,使周边街区用水量较其他类似街区下降了40%。

城市规划案例——德国:高效集水 平衡生态

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近年来,德国开始广泛推广“洼地—渗渠系统”,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渗渠则能长期储存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管道的负担。

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另外他们还在探索其他方法:在城市市中心建设面积巨大的城市公园;鼓励市民参与建设“绿色屋顶”,专家评估认为,屋顶绿化工作如果能达到一定密度,未来至少可以留住60%的降雨。

怕孤单的大树
还单身的雪糕
2025-09-18 15:31:53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那么中国建设“海绵城市”到底有什么意义?

1、最主要的意义在于雨洪有效管理,也就是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细分了说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的海绵体,让降落的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

2、能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等作用。修复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体系。

3、增加城市美观。海绵城市建设手段中的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技术手段,还能增加城市美观度,提高城市品位。

现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为了让大家养成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思维模式,低影响开发理念要从小抓起,从底层开始落实。而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务实的冷风
体贴的秋天
2025-09-18 15:31:53
西雅图布利特中心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屋顶的综合利用有效的解决了雨水去除。西雅图布利特中心工作情况地下蓄水池中安装了收集和过滤废水的系统,绿色屋顶则可以过滤雨水通过有氧装置分解排泄物的厕所可供整座建筑一年电量的楼顶太阳能电池阵在楼外街道上铺设的绿植和强渗透性的路面材料能够让水浸透到土地中,减少流入到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