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买荣威550还是本田锋范

包容的冬日
爱笑的心情
2023-03-06 22:50:04

买荣威550还是本田锋范?

最佳答案
要减肥的毛衣
矮小的裙子
2025-09-18 20:47:03

不推荐荣威550 1.8T 对比车型为1.8 DVVT

分析如下

一.仪表

1.荣威:全数字仪表,不知道全数字到底是什么,仔细观察该表,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四表头仪表,带CAN,属于中端产品,和普通仪表的区别是使用点阵式LCD显示某些数据,例如车速(普通仪表使用指针)

2.锋范:普通四表头仪表,带CAN,属于一般的仪表,使用MCU和荣威相同(非品牌相同),不过表达方式为3表头,水温断点显示。

荣威胜,但鄙视荣威的华而不实,制造噱头,实际上荣威的仪表要次于思域(定制LCD)和蒙迪欧(全彩液晶显示)

二.发动机

1.荣威:KAVACHI 1.8t 发动机,其实就是罗孚K4发动机,1988年首次应用,是个老掉牙的玩意,并且由于涡轮增压的车辆使用麻烦,维护费用高,比普通发动机费油,因此应被1.8 dvvt发动机取代,DVVT不知是否和君越使用的技术相同,我不相信国内有能力单独开发发动机,但有媒体表示是上汽开发的,是真是假我想业内的同仁应该很清楚的,比较数据吧,这里列出数据:功率98/6000 马力 170/4800,油耗不知

2.锋范:1.8 i-vtec 发动机,应用成熟,被评论为达到"近似"完美的可变气门引擎,数据如下,功率103/6300 马力 174/4800,实际油耗预计在7升左右

锋范小胜 数据完胜,并且油耗本身就是本田一个很强的竞争力

三.悬挂

1.荣威:来自官网原话:赛车级城市调校四轮独立悬挂,这是什么概念,我直接晕倒,绞牙避震城市版????经过仔细研究,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和明锐马自达3一样,问题来了,第一为什么这样普通的组合是叫赛车级城市调校四轮独立悬挂???第二,荣威真的有功力调校到马3,明锐的水平吗?而且荣威的后悬挂也是普通的多连杆,咋么就说是赛车级别,华而不实。

2.锋范: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架

荣威小胜

四.平台

1.荣威:罗孚曾经和本田深度合作,因此大量吸收了本田的技术,可以说虽然荣威是改自罗孚75的平台,但一定还是和本田的技术不无关系

2.锋范: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车平台(GCS)MM理念,新飞度也用的这样的平台。

锋范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GSC完胜改版75

五.内饰

锋范胜,日本车的内饰技术连欧美车都望尘莫及,更不用说国产车了

六.安全配置-两车对比最高配置

1.荣威:高刚度加固型USD(Ultimate Stiffness Design)车身,大家自己翻译下英文,说实话,我不理解荣威到底是什么设计,笼车身?双H?不知道,我的真不知道,仅就荣威乱玩概念,扣一分;SCS六位一体主动安全系统,这个意思就是标准ESC系统,宝马叫DSC,丰田叫VSA,上汽吗,自己的英文是SAIC 所以叫SCS,这个玩意国内做不出来的,有媒体说是日本爱信的货,注意了,爱国愤青们,大名鼎鼎的日本爱信。

2.锋范:ACE高级兼容性车身结构,这是新技术,在G-CON技术基础上革新的“高级兼容性设计(ACE)”车身结构技术。具体介绍请大家自己参照ACE技术简介,总而言之,碰撞时基本要3个方面,本车安全,降低对相撞车辆的攻击,降低对行人的伤害,所以在这里提示大家,一辆车是否安全,不要看车体变形,注意驾驶舱的变形度。锋范装备ABS+EBD,ESP,气囊总数多于荣威,锋范具有放侧撞保护杆。

加上合资品牌的严格测试程序,锋范完胜荣威,荣威的测试是否够好,不知道,通常国内车辆都很难做到合资车的水平

七.钣金

不在一个级别上,看接缝的细致程度就知,多对比几辆车,锋范胜

八.舒适配置

大家直接对比厂方给的数据吧,喜好看自己,真的鄙视荣威,空调分3种,手动,电动和自动,不知道数字是什么高科技,会变频吗???还有全车窗One-touch-down功能,不就是一键上下吗?我靠,不会好好说话啊,本来还觉得荣威有点优势在这里,现在鄙视下,不评价了

九.变速箱

1.荣威:手动手动,1。8T的是Tiptronic 5挡手自一体,这是爱信的产品,日本货,不过严重不推荐1.8T,除非你觉得你有很多闲钱可以去养涡轮增压,建议买前问问涡轮增压的养护和维修费用。

2.锋范:自动的,不过还是手动的好修好养啊

一句话 我觉得都没什么亮点

不想说了 累了 关于价格 没事就去4杀杀价格,可以杀下来的。能杀多少看各位本事,当然还要地利,比如北京买就会比兰州买便宜吧,我听说的

最新回答
成就的美女
热情的紫菜
2025-09-18 20:47:03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

一、保护多样性原则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原则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北京、天津、合肥、南京和深圳等城市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三、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例如水杉为中国特产,原产地很窄,但引种地区可以很宽,而且在某些引种地区比原产地长的还要好。

四、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

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安排各林种的布局。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应该发展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山区及江河沿岸的城市应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干旱缺水的城市要建水源涵养林;干燥炎热地区的城市应建设用于气候调节的林地。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17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园林植物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值等几种。

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它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它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和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

列植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

群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它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经过设计的植物空间,通常都有主景,而且大多以观赏价值高的乔木或灌木为主景。以乔木作主景时,一般为孤植、丛植或列植;以灌木作主景时,一般为群植或丛植。也有以自然式花坛与建筑物、山石结合为主景的。植物空间里,以草皮铺地,可统一整个空间的色调。在局部地区或树下,可铺植耐荫的地被植物。

植物空间边缘的植物配置宜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可使冬夏景色皆有可观。当需要形成安静、封闭的空间时,则以常绿的乔木和灌木作多层配置,紧密栽植,起隔离作用。面积较大的植物空间,为了增添植物情趣,可适当设置各类园林小品。如在地形略有起伏的草坪上,半埋石块或立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在色彩平淡的季节,可摆设盆花,构成各种图纹等。

实例中国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中的一个园林植物空间,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凋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景和植物配置分述如下:

水景植物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水体如湖泊、河川、池泉、溪涧、港汊的植物配置,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要求,水景创造要注意堤和岛划分水面和增加景深的作用。水边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或构成主景,或同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要选用花木或色叶木以丰富水景。在较大的水体旁种高大乔木时,要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建筑物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路旁植物配置要注意创造不同的园路景观,如山道、竹径、花径、野趣之路等。在自然式园路中,应打破一般行道树的栽植格局,两侧不一定栽植同一树种,但必须取得均衡效果。株行距应与路旁景物结合,留出透景线,为"步移景异"创造条件。路口可种植色彩鲜明的孤植树或树丛,或作对景,或作标志,起导游作用。在次要园路或小路路面,可镶嵌草皮,丰富园路景观。规则式的园路,亦宜有二至三种乔木或灌木相间搭配,形成起伏节奏感。

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在杭州"平湖秋月"碑亭旁,栽植一株树冠如盖的较大的秋色树;"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环绕等。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再次,要加强建筑物的基础种植,墙基种花草或灌木,使建筑物与地面之间有一个过渡空间,或起稳定基础的作用。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墙面可配植攀缘植物,雕像旁宜密植有适当高度的常绿树作背景。坐椅旁宜种庇荫的、有香味的花木等。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假山石旁植物配置假山一般以表现石的形态、质地为主,不宜过多地配置植物。有时可在石旁配置一二株小乔木或灌木。在需要遮掩时,可种攀缘植物。半埋于地面的石块旁,则常常以书带草或低矮花卉相配。溪涧旁石块,常植以各类水草,以助自然之趣。

中国古代园林的植物配置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从这些文字记述和保留至今的园林、古树名木来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有如下特点:

对园林植物题材的认识比较深刻,能得乎性情,从植物的生态习性、外部形态深入到植物的内在性格,加以"拟人化",因而有"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之说,喻为"四君子"。或将松、竹、梅配置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或以牡丹比喻富贵,紫薇比喻和睦等。往往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表现形态,赋予一种人格化的比拟。因此,在园林中着重欣赏植物的个体美,以孤植方式多,且极少修剪。

师法自然,仿真大自然植物景观入园。即使是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也仿真"三五成林",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甚至按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述,在园林中创造"武陵春色";或者把田园风光搬进园林,设置"稻香村"等。

喜好集中种植某一种具有特色,或为群众所喜爱的植物,成为专类花园。如西汉上林苑中的扶荔宫,宋代洛阳的牡丹园,明清时代园林中的枇杷园、竹园、梨香院、芭蕉坞等。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

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无论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都以植物衬托,甚至以植物命名,如万松岭、樱桃沟、桃花溪、海棠坞、梅影坡、芙蓉石等,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藕香榭、玉兰堂、万菊亭、十八曼陀罗馆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这就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桐剪秋风、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在漫长的园林建设史中,形成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程序,如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等,都反映出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特有风格。

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外国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

西欧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城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日本日本庭园的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苏联苏联园林比较重视植物配置,苏联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作者: 施贝遐 2006-3-22 21:23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技巧

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

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

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塔柏。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 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见图7。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 的园艺变种。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英国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珠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幸树金黄的秋色叶与浓绿的拷树,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一明一暗的对比,见图8。而远处玉龙雪山尖峭的山峰与近处测柏的树形非常协调出图9。这种处理手法在北欧及美国也常来用。上海西郊公园大草坪上一株榉树与一株银杏相配植。秋季楼树叶色紫红,枝条细柔斜出,而银杏秋叶金黄,枝条粗壮斜上,二者对比鲜明。浙江自然风景林中常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属中叶片质地硬,且具光泽的照叶树种,与红、紫、黄三色均有的枫香。乌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感,致使秋色极为突出,见图10。公园的人口及主要景点常采用色彩对比进行强调。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为之增色不少。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人产生神秘和胆怯感,不敢深入。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似一片红云的凤凰木都可应用。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侗、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

柔弱的冬日
魔幻的音响
2025-09-18 20:47:03
荣威550 1.8T手动(品逸版)的油耗情况及看法

现在说说这台荣威550手动挡(品逸) 1.8T的使用情况。

目前,已经跑了六千多公里,3450公里时作了第一次首保。没有出过任何机械和技术故障,没有发生产品本身质量工艺所造成的问题,也没有出现坛子上一些荣威550车主所说的那些故障如:玻璃窗升降失灵,车子某些部位及底盘有异响等问题。

这6000多公里的各种路况下(主要是城里)平均油耗为9.3L/百公里(仪表显示),比较满意。因为怎样驾驶的,我心里清楚(想咋开,该咋开,就咋开,并不刻意考虑节油)。

关于本车(荣威550 1.8T,手动品逸版)的油耗,目前为止,曾进行过三次精确的人工计算(方法前已述及):

第一次,是首保之前,行驶里程3000在公里左右时,拉过一次高速。

路线:北京至平谷金海湖、黄崖关(经机场高速路,上京平高速路)。按照网上的关于新车拉高速的贴子上讲的方法,在百公里以上时速的各个时速段反复进行。京平高速路奥运期间刚开通,车行数量很少,很空旷,视野开阔。车速上百后,逐渐上到130…150…160 …170 …180…190…200…,在各段均持续数分钟。车速最高时,达到203公里/每小时,时间约1-2分钟,此刻发动机极为咆哮,但车行状态仍较稳,估计还可提高,考虑到是新车,想留点余地,将来再冲击吧。

车内为全家4位成人(包括司机),行驶里程214公里,耗油22升,算得百公里油耗为10.3升。因为是拉高速,驾驶激烈,这个油耗我是很满意的。

第二次,首保之后,春节长假,初四那天,由儿子开车,全家4人京郊出行。

路线:蒋宅口中石油加油站(加满油,表回零)→安德里北街→北二环→机场高速→三环路(长虹桥)→姚家园路→苹果派小区→平房桥→五环路→上清桥(五环路)→八达岭高速公路→延庆县城→永宁→白河堡水库→汤河口→111国道→怀柔城区→京承高速路→五环路→平房桥→姚家园路→苹果派小区→京通快速路→三环路→安华桥→总政黄寺大院→中轴路→北二环→西直门→首体→甘家口→西外大街→鼓楼桥→黄寺→出发时的加油站。全程400.9公里,耗油37.5升,平均油耗:9.36升/百公里。全部行程,各种路段都有(特别是有很多山区盘山路段),驾驶为尽兴所致,为了检测本车的油耗,使超车提速更敏捷,在80公里时速以上时,以4挡行驶的情形较多,是较为费油的开法。这个结果与车上仪表显示的本车平均油耗(9.3L/百公里)很接近。

第三次,时间为2009年2月。主要行程是两个星期的双休日,从城里去怀柔青龙峡和夹板楼各一次。耗油49.91升,跑了574.3公里,平均油耗为8.7升/百公里,这次计算的行驶里程中,有约3/5是高速路,其余为普通路,路况尚可。对这个结果我也是很满意的。

我的看法是,这辆1.8T的荣威550手动挡品逸版,还是较为省油的。上汽对此车发动机的调校,是从中国的国情考虑出发的,是成功的。

550品逸 1.8T的在驾驶和动力性方面的体验

荣威550 1.8T迎进家门前,只开过我家的1.6L的手豪伊兰特及1.6L的捷达,没有开过带T的车,无这方面对比的实际感受。我相信有些网友讲的与速腾1.8TSI手动冠军版比,推背感没有后者强烈的说法。因为速腾手动冠军版,技术更为先进,不仅涡轮增压,而且采用缸内直喷,发动机调校得更为劲猛,最大扭矩达到250牛米,且最大扭矩输出范围为1500-4200转/每分钟,“扭矩平台”更加宽广,自重比荣威550轻80公斤,推背感更明显也是意料中的,然而必须明白,加速凌厉的推背感,必然是以高油耗为代价的。从另一个角度说速腾手动冠军版费油也是确实的。

那么荣威550品逸1.8T动力性如何?从实际个人驾驶感受来讲,动力输出也是非常强劲的,中后段发力的特点很突出,当转速表到2500转之后,因涡轮增压介入,动力十分丰沛,兴许心理因素使然,非常喜欢聆听此时,发动机在涡轮增压介入后发出的美妙而独特的声音,真个是非常悦耳。路况允许的条件下,在超车加速方面,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路上1.6-2.0L排量的车占了大多数,的确有一种想超谁就超谁的惬意。脚下轻轻一点油门,速度就向上窜。荣威550的优势不是在低速,而是在中速之后,绝对能让你体验到提速超车的快感。与伊兰特和捷达比真是两个世界两重天。根据排量决定动力的原则,就别在奥迪A6 2.8 或2.0T及宝马5系列以上的车面前“飙”了,那是在冒“傻气”。

“汽车之家”关于荣威550 1.8T的评价:优点是,外形很漂亮,数字系统有创新。缺点是,动力没激情,可惜了1.8T发动机。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也只是与速腾的1.8TSI的手动冠军版相比而言。从网上关于荣威发动机的介绍看,上汽对对荣威550 1.8T发动机的动力调校是针对我国的城市路况进行的,兼顾了燃油消耗,是有保留的,所以其动力表现相对于速腾1.8T是比较保守和温和的,汽车之家编辑的评价,说是“缺乏激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与那些排量为2.0L乃至2.4L的非涡轮增压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型相比,其动力加速性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应该说荣威550 1.8T“不差劲”。

就以当今热门的B级车广丰凯美瑞240G和广本雅阁2.4EX这两款车为例,前者的发动机最大功率167马力/6000转,最大扭矩为224牛顿米/4000转;后者为180马力/6500转,最大扭矩为225牛顿米/4500转。而荣威550品逸1.8T发动机最大功率161马力/5500转,最大扭矩215牛顿米/2500-4500转。这三款车车身的自重相差不大,荣威品逸1486kg ,凯美瑞1520kg,雅阁1515kg。但从对汽车加速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最大扭矩输出的具体情况看,由于荣威550 1.8T使用的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在2500-4500转的区域内都能输出最大的215牛顿米的扭矩,即得到持续的最大加速度,因此优势明显。而丰田凯美瑞240G和本田雅阁2.4EX,却分别只能在4000转和4500转时,才能输出224牛顿米和225牛顿米的最大扭矩,而在这之前,比如发动机在2500转或3000转时,显然不能达到最大扭矩,因而不能实现最大的加速度。换句话说,普通自然吸气方式工作的发动机在扭矩输出的特性上,没有象涡轮增压发动机那样的宽阔的“扭矩平台”,而这正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势所在,所以这两款自然吸气发动机的B级汽车,在加速性能的表现上,要稍逊于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荣威550,也是合乎逻辑的。

由于荣威550内置的数字升级模块具有类似对计算机CPU进行超频加速的功能,可通过向其输入新的工作编程(据说上汽技术部门已准备好了几十种这样的方案),从而达到调整改变发动机工作特性与状态的目的,因此对于追求激烈驾驶体验的人来说,荣威550的功率输出和加速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当然性能及工作状态的改进,必然会导致更多的油耗,这也是一定的。

关于荣威550 1.8T(品逸)的“不足、瑕疵”

金无足赤,车无完车。何况象荣威550这样市场崛起的新锐呢? 说到不足和瑕疵,从本车的情况看,主要有:

1.是网上车主们反映比较强烈的起步易熄火现象。

本车最初上路,也多次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路口,红灯变绿,起步时,稍不留意就容易熄火,很是尴尬,给后车印象,这小子是个刚从驾校出来的技术糙楞的新手。这是在开伊兰特时从没碰到的情况,好歹也是4年驾龄了,我儿子那样的有十几年驾龄的老手,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只是少点而已,给4S店的技术顾问打电话,告诉说适应一下就行了。还真是这样,随着在实践中细心体验,加强对其油离结合的操控,情况好多了,现在,对我来说,这已不再是问题了。但这一现象的存在毕竟也是事实,怎样看待呢?

我的看法,这一情况可能是本车在油离配合的设计、调校上,欧系车的风格过强,离合点较高,而常开日韩系车的人,初上手一时不能适应导致的。网上还有的车主说,此车怠速时,不能实现不用油门,用控制离合器起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只是你的离合器控制要仔细点吧了。我的体会是,荣威550 1.8T手动品逸版,要避免起步熄火这一情况,在起步松离合时,必须要先缓抬起寸余,且脚下离合器要扪住,油门及时跟进,就可顺利起步。仔细一想,在开伊兰特时,不会起步熄火,是因其离合点低,抬脚就有,点火后左脚轻抬,右脚(油门)同步跟进,起步完成。不过话说回来,日韩系车离合点低,点火后几乎同步,左抬脚(离合),右踩油就走,说明其油离配合的调校比较松驰,适应性较强、很宽容,起步操控更容易,哪怕是家庭主妇都能轻易上手,所以应该说,这还是日韩系车在操控的人性化考虑方面的优点呢。

而现在荣威550 1.8T品逸版手动款车,让这么多的驾车人感到油离配合设计、调校得偏紧,适应的宽容度较窄 ,不能轻松驾驭,再怎么说也不是什么优点吧。当然,对那些有娴熟的车技,对运动型轿跑车有狂热追求的少数的驾车人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根本就不成为问题,但是你卖车是给大众用户的,而不是只给少数的飙车族的。

据我从网上观察,大量的想要追求运动风格,体验驾驶乐趣,喜爱荣威550的潜在顾客,就因这个所谓起步易熄火的情况,望而却步,转向其它品牌了,在当今如此激烈竞争的国内轿车市场,对于想建立自己的高端自主品牌形象的上汽公司来讲,应该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呀。其实以上汽的技术实力和管理优势,在这方面做出改进绝非什么难事。也许上汽在荣威550的产品系列中,更为期待的是其品臻、品仕等自动挡车型,但从汽车网站上荣威论坛网友们的大量贴文中,可以看出对那些追求运动驾驶乐趣,注重性价比的荣威“粉丝”来说,品逸这样的手动档才更是他们心中的Best buy。可以预料,上汽若能越早在这方面做出有效的令人满意的改进,那么也一定会越早的带来荣威550更好的市场销售表现。

2.是GPS的工作效果较差,经常怠工。

网上的一些车主们的反映,语言就更尖刻了,说这个GPS是什么“鸡肋”啦,“垃圾”啦等等。

本车的GPS也有这一问题。俗话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形容不勤劳,不好好干活的懒人,我看荣威车上的GPS ,也是如此。不是它不能工作,而是它不好好工作。但是它偶一发挥作用的时候,也还非常令人欣慰的,这时你会心里窃喜:啊,收到卫星信号啦,有地图指示啦!可是细想一下,这多么悲哀呀,它本来应该是一直忠诚工作,为驾车人提供方便的呀。有一次,开车到怀柔,走京承高速。可一路上就是不工作,因为收不到信号。回来的路上它才开始工作,导航路况。按说在高速路上,四周开阔,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最有利于GPS发挥作用了。4S店的技术顾问说,很可能是前挡风玻璃贴膜,影响了卫星信号的接受强度,所以GPS工作不好。当初买车贴膜时,为什么不向顾客强调这方面可能的后果呢?而是说给我们贴的是不影响GPS信号接收的膜。4S店是不是有点忽悠顾客,推销搭售汽车装饰美容材料的嫌疑呢?前挡风玻璃的车膜,近千元,价格高于全部其他车窗上的贴膜,你说现在叫我撕还是不撕。让人不明白的是,同样情况下,原先自己在中关村买的掌中宝(PDA)加装凯立德地图软件的GPS,却工作的很好。对于象荣威550这样的以数字技术为其卖点和亮点的汽车来说,车上原装的GPS不能很好工作,是很栽面子的一件事,对塑造荣威的产品形象来讲,也是很不利的,往深了想一想,也是会影响荣威汽车的销售的前景的。

有时就感到很不理解,为了打造荣威这一品牌,那么多的工作都做了,那么多资金技术都投入了,那么多营销的努力都付出了,却因为这些小小的产品缺点、不足和工作的失误,而坐失市场,伤及了产品形象,使热爱荣威汽车并已成为这一产品的用户们,在用车时每每为之郁闷黯然,这是一件多么不划算的事情呀。上汽公司的相关部门及其管理层咋就算不过来这个账呢?

作为用户,我也知道,荣威车的GPS的这一情况,并不是什么根本的缺陷,我也相信,只要有心,这一问题也并不是没有补救和解决的办法,这对于上汽公司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当然,我也知道,这GPS本来就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在城里行车,我也不指着它,即使不能用,也不会影响我驾车,但既然提供了这一功能,还是让它发挥作用为好。否则,有时副驾驶座上的朋友说起来,这数字化汽车的GPS怎么就这水平,咱这荣威车的推崇者脸上还真没面子。

我个人的想法是只要能解决这一问题,上汽哪怕给我们指出一个方法,提出措施,自己再花点钱也行呀!谁让我们已把荣威娶进了家门呢。不知上汽公司是咋想的。

六、结语

荣威550是上汽走国际化道路熔铸自主品牌的重要成果,确立市场地位的呕心之作,寄托着上汽人对自己品牌的追求与梦想,见证着上汽人对汽车的理念、抱负与眼界。它风流倜傥,武功强劲,朝气勃勃,充满进取的锐意。是外观与性能,科技与美学,传统与时尚,流畅与力量,优美与典雅,内容与形式,学习借鉴、融会贯通与创新的统一。它的上世量产,证明中国人不仅可以“攒”汽车,而且可以“造”汽车,不仅可以制造一般的家庭轿车,而且可以制造同国外著名厂家(公司)在设计、外观、工艺、性能、技术含量不相上下的好车、精品车。

象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荣威550既有令人激赏的突出优点,也同样带有难以避免的不足和瑕疵,更需要精心呵护养育,不断完善与改进。我们不应苛求其完美,但可以期待,不久的未来,上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产品质量工艺更多的提高及售后服务方面更大的改进,这就是我对荣威550“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的初衷。

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但是可以有完善体贴的服务。品牌的生命力与地位,不是销售数字、市场份额在时间中的堆积,而是由产品与服务铸成的用户口碑所确立和延伸的。

作为荣威车的拥趸,衷心祝愿上海汽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再创辉煌,设计并造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更多更好的车。

过时的火龙果
直率的自行车
2025-09-18 20:47:03
荣威550是中英珠联璧合工作的结晶,由上海总部高卫民博士统领的中方团队,与上汽英国设计总监Anthony Williams和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David Lindley率领的英方团队共同合作完成。 荣威550作为荣威品牌全新打造的“数字智能高性能中级轿车”,以在行车管理、信息显示、娱乐互动等全方位的数字科技诠释“数字智能”,而对英系车追求动力、操控等传统核心价值的传承,则体现出荣威550的“高性能”。“D5全时数字轿车”是荣威550最大卖点,开启数字轿车时代,确立其在中级车中全面领先地位。 它的上层部分借鉴Rover的风格来描述荣威品牌特征。下层部分,设计师将动感的设计加入其中,两旁的进气口被“无情”的拉大,同时两列造型夸张的雾灯很好的点缀了前脸的设计。 “D5全时数字轿车”是这款北京车展全球首发新车的产品标签和最大卖点,也是数字化轿车时代突袭而来的号角之一。荣威550之所以被命名为“D5全时数字轿车”,是因为它符合了一部数字智能轿车的五大标准:Databased-Control System (数据集成控制系统)、Digitized-Interface (数字化界面)、Multi-MeDia (多媒体应用)、Constant-UpgraDing (持续升级)、Tech-frienDly (人本科技)。 除“D5全时数字轿车”外,炫雅的外形设计、高达五星的安全品质、应有尽有的人性化配置以及强劲的动力,都将大大提升荣威550在中级车市场的竞争力。荣威750所搭载的KAVACHI 1.8T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将在荣威550上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二.外形特点 在外观与内饰方面,超低风阻“豚跃”式车顶设计、锋锐雅致的高腰线设计,展现了荣威550外型动感时尚的魅力;而双圆晶钻前大灯与焰炬式立体尾灯,以及17寸时尚精铸全铝轮毂等,整车呈现鲜明的现代审美风尚;冷暖色调的内饰档次感十足,配以镀铬装饰的航空式中控台,承继荣威品牌高贵气质的同时更富有现代动感。 荣威550的外观设计抓住了当代年轻消费者的潮流脉搏,英伦风格的融合,前低后高的楔形前冲式车体、高腰线设计再配合上十分出位的前脸,给人一种异常强烈的贴地运动感,跑味十足。虽然整车设计紧靠轿跑车,不过仍然侧向于家用。消费者对外观的认可程度,自然不必多说。 荣威 550 金属中网饱满的前脸效果,让550运动感变得更强, 金属抛光的表面做工精细,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车辆的品质感。 专车订制,为的是造型风格同原车的完美统一,在细节中体现不一般的追求。 所表现的就是一种造型上的极致感,用硬朗的线条勾勒出550对于运动感、科技感的追求,相对于原先黑色塑料材质的下网和雾灯下片,金属质感更加符合550整体车身设计的风格,再加上金属网面特有的色彩光芒,荣威550完美的工业造型设计更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外轮廓的表现上,精心设计的网面曲线与整体车身造型更服帖,更为整体、流畅,仿佛与车身融为一体,运动感,数字科技感全部融汇在其中。

疯狂的小蚂蚁
贪玩的鱼
2025-09-18 20:47:03
基本参数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

基本参数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

基本参数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

车型名称: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车型名称: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车型名称: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厂商指导价(元):12.68万13.88万12.68万13.88万厂商指导价(元):13.88万14.98万15.48万16.68万厂商指导价(元):18.98万12.78万13.98万厂商:上海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汽车厂商:上海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汽车厂商:上海汽车上海汽车上海汽车级别: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级别: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级别:紧凑型车紧凑型车紧凑型车发动机:1.8L 133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发动机:1.8L 133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1.8T 160马力 L41.8T 160马力 L4发动机:1.8T 160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1.8L 133马力 L4变速箱: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动变速箱:5挡手自一体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变速箱: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长×宽×高(mm):4624*1827*14804624*1827*14804624*1827*14804624*1827*1480长×宽×高(mm):4624*1827*14804624*1827*14804624*1827*14804624*1827*1480长×宽×高(mm):4624*1827*14804624*1827*14804624*1827*1480车体结构: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车体结构: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车体结构: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4门5座三厢车最高车速(km/h):188188188188最高车速(km/h):188188205205最高车速(km/h):205188188官方0-100加速(s):13.2-13.213.2官方0-100加速(s):----官方0-100加速(s):---实测0-100加速(s):----实测0-100加速(s):----实测0-100加速(s):---实测100-0制动(m):----实测100-0制动(m):----实测100-0制动(m):---实测油耗(L):----实测油耗(L):----实测油耗(L):---工信部综合油耗(L):8.39.58.39.5工信部综合油耗(L):9.59.58.59工信部综合油耗(L):9工信部未公布工信部未公布整车质保: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整车质保: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整车质保: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三年或8万公里车身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

车身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

车身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

长度(mm):4624462446244624长度(mm):4624462446244624长度(mm):462446244624宽度(mm):1827182718271827宽度(mm):1827182718271827宽度(mm):182718271827高度(mm):1480148014801480高度(mm):1480148014801480高度(mm):148014801480轴距(mm):2705270527052705轴距(mm):2705270527052705轴距(mm):270527052705前轮距(mm):----前轮距(mm):----前轮距(mm):---后轮距(mm):----后轮距(mm):----后轮距(mm):---最小离地间隙(mm):----最小离地间隙(mm):----最小离地间隙(mm):---整备质量(Kg):----整备质量(Kg):----整备质量(Kg):---车身结构:三厢车三厢车三厢车三厢车车身结构:三厢车三厢车三厢车三厢车车身结构:三厢车三厢车三厢车车门数(个):4444车门数(个):4444车门数(个):444座位数(个):5555座位数(个):5555座位数(个):555油箱容积(L):62626262油箱容积(L):62626262油箱容积(L):626262行李箱容积(L):452452452452行李箱容积(L):452452452452行李箱容积(L):452452452发动机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

发动机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

发动机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

发动机型号:18K4G18K4G18K4G18K4G发动机型号:18K4G18K4G18K4G18K4G发动机型号:18K4G18K4G18K4G汽缸容积(cc):1795179517951795汽缸容积(cc):1795179517961796汽缸容积(cc):179617951795排量(L):1.81.81.81.8排量(L):1.81.81.81.8排量(L):1.81.81.8工作方式:自然吸气自然吸气自然吸气自然吸气工作方式:自然吸气自然吸气涡轮增压涡轮增压工作方式:涡轮增压自然吸气自然吸气汽缸排列形式:LLLL汽缸排列形式:LLLL汽缸排列形式:LLL汽缸数(个):4444汽缸数(个):4444汽缸数(个):444每缸气门数(个):4444每缸气门数(个):4444每缸气门数(个):444压缩比:10.510.510.510.5压缩比:10.510.5--压缩比:-10.510.5气门结构:DOHCDOHCDOHCDOHC气门结构:DOHCDOHCDOHCDOHC气门结构:DOHCDOHCDOHC缸径:80808080缸径:8080--缸径:-8080冲程:89.389.389.389.3冲程:89.389.3--冲程:-89.389.3最大马力(Ps):133133133133最大马力(Ps):133133160160最大马力(Ps):160133133最大功率(kW):98989898最大功率(kW):9898118118最大功率(kW):1189898最大功率转速(rpm):6000600060006000最大功率转速(rpm):6000600055005500最大功率转速(rpm):550060006000最大扭矩(N·m):170170170170最大扭矩(N·m):170170215215最大扭矩(N·m):215170170最大扭矩转速(rpm):4800480048004800最大扭矩转速(rpm):480048002500-45002500-4500最大扭矩转速(rpm):2500-450048004800发动机特有技术:DVVTDVVTDVVTDVVT发动机特有技术:DVVTDVVTDVVTDVVT发动机特有技术:DVVTDVVTDVVT燃料形式:汽油汽油汽油汽油燃料形式:汽油汽油汽油汽油燃料形式:汽油汽油汽油燃油标号:93号93号93号93号燃油标号:93号93号93号93号燃油标号:93号93号93号供油方式:多点电喷多点电喷多点电喷多点电喷供油方式:多点电喷多点电喷多点电喷多点电喷供油方式:多点电喷多点电喷多点电喷缸盖材料:铝铝铝铝缸盖材料:铝铝铝铝缸盖材料:铝铝铝缸体材料:铝铝铝铝缸体材料:铝铝铝铝缸体材料:铝铝铝环保标准:国IV+OBD国IV+OBD国IV+OBD国IV+OBD环保标准:国IV+OBD国IV+OBD国IV+OBD国IV+OBD环保标准:国IV+OBD国IV+OBD国IV+OBD变速箱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

变速箱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

变速箱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

简称: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动简称:5挡手自一体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简称:5挡手自一体5挡手动5挡手自一体挡位个数:5555挡位个数:5555挡位个数:555变速箱类型:手动变速箱(MT)自动变速箱(AT)手动变速箱(MT)手动变速箱(MT)变速箱类型:自动变速箱(AT)自动变速箱(AT)手动变速箱(MT)自动变速箱(AT)变速箱类型:自动变速箱(AT)手动变速箱(MT)自动变速箱(AT)底盘转向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贺岁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启悦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MT启逸版

底盘转向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启智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S 1.8 AT启臻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MT品逸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D 1.8T AT品臻版

底盘转向荣威550 2010款 550G 1.8T AT品仕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MT世博风尚版

荣威550 2010款 550 1.8 AT世博风尚版

驱动方式: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置前驱驱动方式: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置前驱驱动方式: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置前驱前悬挂类型: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前悬挂类型: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前悬挂类型: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挂类型: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后悬挂类型: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后悬挂类型: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五连杆独立悬架助力类型: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助力类型: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助力类型: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电子液压助力底盘结构: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底盘结构: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底盘结构:承载式承载式承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