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四线三格怎么写
心应该是写在田字格,汉语拼音写在四线三格上。
心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心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xīn 四角码:33000
部首:心 总笔画:4 部首外:0
98五笔:nyny 86五笔:nyny 郑码:wz
统一码:5FC3 仓颉:p 笔顺:4544
心组词
十指连心
[shí zhǐ lián xīn]
十个指头的感觉都同心相通连。比喻骨肉情深。
三心二意
[sān xīn èr yì]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也作“三心两意”。
可心
[kě xīn]
(形)顺心如意:~的人。
多心
[duō xīn]
(动)胡乱猜疑;为不必要的事操心。
动心
[dòng xīn]
(动)思想、感情起波动:见到大家都去,他也~了。
心字好看的写法如下:
1、书写汉字心时,左右点不要前倾。
2、卧钩弯曲度要小且均匀。一定不能写右斜,也不能写纵弯钩。
3、三点钟位置依次写左低右高,最后一点应该在卧钩钩画上,不要太远,也不要太低。
4、心字的卧钩主要有两种变化,一是像摇摇椅底座,另一种像一个躺卧的人。前者在唐以后逐渐成为主流,卧钩要写得迅捷短小有力,忌写长。
写字的注意事项。
写好字必须从临帖开始。临帖,就是照着写。想写好字,必须临帖。不临帖自己乱写乱画,是没有功效的。临帖不是抄范本,临帖是要把字帖上的字形、结构、点画所在的位置,记在大脑里。也就是说,临帖是用大脑记住字形,用大脑来写字。
我们写的字越像字帖上面的,那么说明你临帖越认真,你的悟性也很好。如果说你不认真的照着字帖写,那说明你模仿能力不强,你没有认真静下心来去临。
心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心的释义
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
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
3、中心;中央的部分。
4、二十八宿之一。
5、姓。
二、说文解字
心,人心,在身之中。象形。
译文:心,人的心脏,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
三、组词
热心、心得、爱心、关心、放心等。
扩展资料:
一、热心 [ rè xīn ]
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
二、心得 [ xīn dé ]
在工作和学习等活动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术、思想认识等。
三、爱心 [ ài xīn ]
指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四、关心 [ guān xīn ]
(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五、放心 [ fàng xīn ]
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心”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作品——花气薰人帖。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祝允明,作品——行草归田赋。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3、第三种:书家——孙过庭,作品——书谱。
孙过庭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著名。最具有特点的是横划、长点捺,先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使一笔中陡然出现两种变化。右环转下作弧笔时,笔画末端由精转而出细锋。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心”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李邕,作品——云麾将军碑。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2、第二种:书家——唐寅,作品——落花诗册。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3、第三种:书家——王羲之,作品——丧乱得示二谢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