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大炕
睡大炕的在国内大概也就只有东北人和胶东人吧。我们胶东的大炕一般由黄土垒成,位于正屋中间,横跨整个屋子,将两面墙连在一起,上面会铺上席子,其中一端下端是同厨房的大锅连在一起。
每次做饭的时候,烧大锅的热量直接通到大炕上,让大炕成天都热乎乎的。
大炕有很多功能,是会客室,是餐桌,是暖炉,是床榻。
早上起床后,人们会把床铺收好,卷在最里边,然后抻平床单,下床做饭。这就是一个开放的会客室。
做好饭,一个小方桌拿到炕上摆上,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餐桌吃饭。一日三餐皆是如此。大炕就是胶东人固定的餐桌。
吃完饭,收拾好,有客人来访,胶东人会很热情的招呼“脱鞋上炕站(玩)啊。”
大家在炕上聊天说话。姥姥姥爷那一辈人,尤其喜欢吃饭的时候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在炕里边的铺盖卷儿上。一方面坐得高,吃饭更容易够到餐桌上的食物,另一方面小孩子坐炕上,就不会跑来跑去,也不碍事儿。还有,能够让炕上坐,也被认为是家里待客的最高殊荣。
北方的大冬天,人们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盖一床小薄被子,嗑瓜子说话,感觉也是莫名的亲近。火热的大炕就是暖炉,不仅温暖着人的身体,能够盖一床被子聊天说话,也温暖着人心。
尤其是女孩子那几天肚子冰凉,腰疼什么的,从炕头上躺会儿,那种暖心的热量不霸道确有丝丝入扣的魔力,让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每个毛孔都打开,上下循环,洋溢着温暖,熨帖呀。秒杀暖宝宝、热水袋等一切取暖装置。
晚上,偌大的大炕,可以同时睡五六口人。一家人各盖一床被子,钻进暖呼呼的被窝儿,哪里有失眠的毛病,秒睡着。第二天一早起来,通体舒畅,仿佛浑身上下都放松下来,那种热度远不是电褥子可比拟的。就算前一天干活累了什么的,在大炕上睡一晚,第二天周身轻松,解乏程度比全身按摩还有效。床榻自带加热功能,春秋冬都舒适无比,当然夏天的时候恐怕要辛苦些,但那一辈人哪里听过什么寒气重、空调病之类的,大炕一烘,百病尽处。
大炕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承载了很多情怀。
我从姥爷家的炕头上长大,不仅是我,还有我的表哥表姐他们。姥爷说,我的太姥姥,他的丈母娘就是从他家的炕头上老了,他伺候老人至终了。大炕上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但因为不时髦(炕土),不便利(占地儿),不够卫生(上大锅容易有灰),为年轻人所不喜。
我的家乡九几年的第一批商品房还带着大炕与大锅,可因为使用不便利而且计划生育后家里的人也少了,用不着大锅,也没那么些人吃饭睡觉。年轻人装修前都先砸大锅砸大炕,然后渐渐的,县城里的新房子再也没有那种装备了。
现在怕也只有农村还能找到大火炕,每当我回老家的时候,只要有空待会儿,是一定要脱鞋炕上坐坐、躺躺。暖和暖和,放松放松我的身体。
儿时长大的大炕啊,姥爷在,老家在,大炕在。
大炕的热度是电褥子、电暖器、空调人为调控温度不能相比的。
近几年,有说法说电褥子会导致人发干,对人体有辐射、不安全之类的,胶东人对大炕的喜爱回暖。很多住楼的业主纷纷摒弃家中的大床,取而代之的是盘炕。在一个卧室里,占大半个卧室,垒一个炕,占去三分之二的空间。没有大锅,靠电发热,或接上暖气管道依靠冬天的供暖热量取暖。虽然不能同传统的火炕热度相比,但好在干净、便捷,聊胜于无,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有些东西也许就是这样,走着走着你觉得没用就丢掉了,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惊醒发现了它的好,一旦找回来就再也离不开了。
真好,过年了,又可以回老家睡大炕啦。
这种受欢迎程度与人们的想法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当今的年轻人特别注意这种形式。那么,为什么他们喜欢“ 炕”?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 炕”。
一是它很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在“床”上可以有一个柜子,在“床”下可以有一个柜子,它可以代替床头柜,代替椅子,而小卧室也可以有桌子和梳妆台……。现代年轻人喜欢这种“不打扰自己的存储方法”,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伸出手或躺下时存放。传统的康周围有储物盒。如今,许多小型卧室在休息区和睡眠区都设有大型储藏空间,并且还有床头区域可以触手可及。
二是进入卧室后您就可以入睡。看着卧室到处都是可以躺下的地方,这确实是现代年轻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第三是空间的局限性如今的年轻人并不是所有的都有钱。许多人受到年轻的影响,很难购买很大的房间或空间。因此,在较小的空间中,如果要实现多种功能的全面应用,此方法会更好。
如果是没有卧室或者大型开放式房间,则可以使用自制的“ 炕”制作卧室。划分空间后,它似乎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当您进入卧室时,还能邀请朋友一起“上炕唠嗑”,没有床垫的区域是“聊天区”。占地面积很小,并且考虑到了存储和休闲区域,这不仅仅是放床!
学习和工作后,您可以爬到“最舒适的地方”。除了床垫之外,还有大面积的空余空间供您免费玩耍:随意扔掉衣服,随意放书......``炕''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很大,不要克制。除了区分区域外,工作区还起到增加卧室私密性的作用。
四,促进沟通年轻人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交往的空间,还有这种新的模式方式就是最好的一种体现。作为一种特别的装修模式 ,它的各种功能都非常特别,既满足了年轻人的审美兴趣,也能够满足各种生活的需求,还能够便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样的建筑模式为什么不受他们喜欢呢?从古代到现在,“康”一直是增强情感的重要媒介。如果一间小公寓卧室看起来像个房子,那肯定会让每个人结交很多朋友并带来家庭和睦。
写在后面所以,现在的东北人的卧室流行起来是有很大原因的。主要原因是它迎合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得人们的喜爱。任何事物流行起来都是有很多原因的,这原因最终就促使某一行为的产生。你还在为这种卧式流行起来而震惊吗?也许,如果让你在这样一种卧室里面生活一段时间,你也会爱上这种形式,不信你试试?
火炕看上去其实和床差不多,但是面积大,一铺炕能睡个七八个人。火炕是用土坯垒的,外面看起来象个土台子,里面空的,通着厨房的锅灶和烟囟。灶里烧火,热气经过火炕从烟囟排出去,火炕就热了起来。
冬天能睡上热呼呼的火炕,那是一种享受。尤其是老年人,躺在火热的炕上,能缓解风湿,腰酸腿疼。如今还有很多老年人不习惯睡床。
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的旅馆,设有火炕,并且当成招揽顾客的卖点。
睡火炕会感觉嘴巴很干,但是不象睡电褥子(电热毯)一样上火。夏天睡起来也热(东北土话:烙得慌),不烧火又太凉。所以会有人在院子里另盘一个简单的灶做饭,厨房的锅灶只用来烧点开水,让炕不太热又不太凉。
东北说人身体好,有一句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以前一个房间两铺大炕,南北相对,又是客厅又是卧室。大冬天的,有客人来了,主人赶紧让客人脱了鞋上炕,坐在热炕头(最接近锅灶的地方)上。端来瓜子茶水烟笸箩,小炉子加几块柈子或者苞米穰子。屁股下一热,喝点热腾腾的茶水(没啥好茶,以前东北就喝茉莉花),炉子热气一烤,全身冒汗,哪里还管外面的西北风。
吃饭也在炕上,四方炕桌一摆,盘腿一坐。一喝就是一下午,土烧酒,杀猪菜,加上火炕的热度,人人脸红脖子粗,全身冒汗。这个情节电视上应该常见,清宫剧中也会有。
广东这边有很多东北菜馆也弄了些看起来象火炕的位子,和日本料理差不多。而东北有一些粗粮馆会设几个火炕雅间,用的是真正的火炕,冬天时生意很火。
平时,家务活(主要是棉活,主妇做全家人的棉衣棉裤棉鞋,一年忙四季)都是在炕上做的。冬天农闲时,邻家大嫂拿些鞋底麻绳过来,就坐在坑上,一边纳鞋底,一边东家长西家短的唠闲嗑儿。小孩子就在炕上玩,俺小时候就常趴在炕上写作业,看书。时间长了胸口比较疼。
晚上,火炕自然是用来睡觉。要是以前的时候,一般分南北炕的,中间有根长长的幔杆,上面挂着一大块布(即炕幔,作用相当于屏风),晚上睡觉时把南北炕就分成了两个空间。一代人一个炕,小孩子或随父母或跟爷爷奶奶。炕头自然是给一家之主或客人,以示尊敬,而老年人也确实需要热一点。半大小子就睡炕梢(炕的尾端),太热了怕上火。
白天,被子褥子就叠起来放炕稍或者炕里。有的是有个炕琴(就是炕上的柜子),被子就放在炕琴上面。我家当初把东西屋之间的夹壁墙凿了个窟窿,做成个柜厨,被子就放里面,我爸很创意。
外行人盘的炕,冬天不暖夏天热死人。一烧火就憋烟,满屋都是烟气,开门放放风呢,热气全跑了,一家人在屋里哆嗦。还有的不保温,上半夜滚烫下半夜冰凉。
有的人盘炕功夫好,那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俺就认识两个人称炕仙的)。一到夏天扒炕(每年一次的清理烟灰工程)时,那就非常的抢手。没几天闲着,总是有人请去帮忙,每餐饭居然都有酒,还有四个菜。
以前的炕都比较大,用土坯垒,上面铺的是草席(有钱人铺竹席),一般都是用高粱秆的皮编的,很容易伤到手脚。再好点是苇席。
现在大多数的炕都改小了,能睡三四个人,做得也漂亮,看起来和仿古的大床差不多。床帘拉起来,看不到那里有铺炕。炕面上铺的是炕革(比地板革要软,厚,比较耐磨)或者炕被。一个房间也只盘一铺炕,空地上可以放沙发,还可以放地桌,吃饭基本改在地桌上吃。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不会盘腿坐着吃饭了。
俺也有十几年不常睡火炕了,偶尔回家睡几天,已经不习惯了。很热,踢了被子又冷;睡前总要放一瓶水在枕头边,要不半夜要爬起来喝水,很麻烦。不喝点水又干得不舒服。
如今,家已搬走,想再睡火炕,似乎已经是件奢侈的事情。
北方农村的火炕,大都是在卧室的南面搭炕,“炕沿” 在北面 ,睡觉时,头朝北方 。
如果火炕搭在卧室北面,炕沿在南面,睡觉时,头朝南面。
东西厢房的火炕,也是头在炕沿的那一面 。
如果反过来睡觉,就叫做 “头朝里” 。
为了丰富室内功能空间,房间设计电热炕和榻榻米有构造不同的区别。榻榻米一种折叠床,是人们在卧室里坐或躺的家具之一。它由灯心草制成,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电热炕是用电产生热量的炕。炕上铺有自动电热板,炕可以用电发热,电能对热能的转化率在90%以上。电热炕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地板和发热板。因为电热炕可以分好几种,比如可以铺复合地板、地毯、地板革等地板材料。不同的材料也会造成不同的硬度。
1.榻榻米集床、椅、书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防止家中家具过多而凌乱。而且榻榻米的设计也可以根据卧室格局进行定制,比如可以设置在卧室、书房等区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许多抽屉、储物柜等。经常被设计在榻榻米下面,可以用来放置很多衣服。而且榻榻米是中间软中间硬,防止长时间呆在软软的沙发上导致肌肉松弛,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大有好处。
2.榻榻米床是用布条把几块榻榻米连接起来,然后固定在地板上制成的。人赤脚走在上面,光滑不滑,干净舒适。榻榻米储物能力强,功能相对强大。榻榻米垫硬度中等,感觉基本一样。榻榻米应用广泛。可以用来做小面积的凳子,也可以做大面积的床。在空间较小的地方使用。起初,榻榻米在日本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榻榻米被使用的越来越多,像中国。现在榻榻米在中国的应用也非常广泛。3.榻榻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其出色的收纳功能满足了空间狭小的业主朋友的需求,将空间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相比小户型,小艺觉得最适合榻榻米的是大户型,小户型的卧室会挤满榻榻米。如果有多余的书房,可以做成榻榻米,亲戚朋友回家可以有床。通常情况下,没有人能把它当柜子存放。以上就是对为了丰富室内功能空间,房间设计电热炕和榻榻米有哪些区别呢这个问题的解答。
乡村的土炕在以前是用土坯搭的。土坯是什么呢?乡村人把草(一般专用麦秸铡碎)泥和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子,盖仓房,垒猪圈。当然,也垒火炕。
炕上一般都铺炕席,手工编制的,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换一次,一年用下来,因为热气烘烤加上人踩人卧,都会变成一种深红黄色。很小的时候,冬天里贪图炕的热乎劲儿,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会要求妈妈不给我铺褥子,而是直接睡光炕,早上起来,身上一片炕席花格儿的印子,摸上去鼓鼓楞楞的。冬日里为了驱寒,山乡人休息的卧室大都在向阳的一面盘一个土炕。土炕临窗而筑,三面靠墙,贯穿东西,炕宽两米左右。
土炕用土坯垒成,内部用竖起的土坯筑成一个一排排连通的烟道,这烟道一头连着外屋的锅台,一头连着屋顶的烟囱。连锅台的一头叫炕头,连烟囱的一头叫炕梢。炕上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炕沿。那时生活水平低,谁家有个好炕沿都成为别人羡慕的好东西。
儿时的乡村,都是一大家子睡在一铺大炕上的。一间房的炕能睡六七个人。有的人家男女老幼几代住在两间房的大炕上,为了适当地避讳,在里外屋房梁与炕之间隔起一层挡板。一炕的人,呼噜声、磨牙声、说梦话的此起彼伏,儿时的孩子总是在宽大的土炕上玩耍,可以翻跟头打把式,无拘无束,有利于小孩子成长。
冬天里,乡村的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手里拿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做着各种游戏。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家人幸福团圆。农闲时节,街坊四邻的互相串串门,坐在炕沿上,卷袋旱烟,唠点家长里短。更有那脾气相投的亲朋好友,放上炕桌,烫壶老白干,配俩下酒小菜,盘腿坐在热炕上,举杯对饮,其乐融融。
火炕的好处是御寒,火炕的保温效果好,是山乡民居的主要取暖手段。热炕暖被窝,保你一躺下就昏昏欲睡,一觉闷到大天亮,舒服至极,绝没有失眠的困惑,这是没睡过热炕的人想不到的。
土炕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农家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和这土炕结下了不解之缘。土炕是女人缝纫的作坊。女人坐在炕沿上,在如豆的油灯下纳鞋底,织毛衣,纺线,做衣,缝补……时而用针尖挑拨一下通红的灯芯,灯焰忽地窜出老高,女人便在这亮堂的土炕上继续穿云破雾,一直持续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