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设计历史
1、摩托罗拉DynaTAC
1983年,摩托罗拉在美国推出了首款手机DynaTAC。
这款体型庞大的设备与当代手机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自那时以来,手机的外观美学和内在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2、摩托罗拉StarTAC
除缩小体积之外,手机的第一次设计创新是翻盖手机的出现。
摩托罗拉是这种设计背后的创新者,该公司于1996年推出了第一款翻盖手机StarTAC。
与DynaTAC一样,StarTAC也成为了一款标志性产品。
而摩托罗拉随后推出的翻盖手机RAZR V3也获得了极大成功。
触摸屏,
3、IBM推出的Simo Personal municator是全球首款触摸屏手机
无论你相信与否,手机中触摸屏的出现时间比其他设计创新都更早。
1994年,IBM(微博)推出了Simo Personal municator,采用了压力传感黑白屏,以替代物理按键。
这款手机配备了触摸笔,用于记录文字。
这款手机甚至还可以发送传真。
尽管IBM这款产品拥有与当代智能手机类似的功能,但并没有被认为是第一款智能手机。
目前业内公认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2000年面市的爱立信R380。
4、滑盖手机(西门子SL10)
1999年,西门子(微博)在SL10手机中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设计创新,即滑盖手机。
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这类手机的键盘可以滑动至屏幕下方。
滑盖设计随后被其他厂商采用,能够将完整的QWERTY键盘隐藏在屏幕下方,例如Danger Hiptop。
5、iPhone到来
2007年面市的苹果iPhone推动了当代触摸屏智能手机的发展。
iPhone为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设定了标准,例如采用大尺寸触摸屏,以及手机前面板上很少的物理按键等。
iPhone前面板只有1颗按键,而其他一些智能手机也只有3或4颗按键。
iPhone也推动了纤薄手机的发展。
内在功能加强。
6、Galaxy S III
在iPhone推出之后,智能手机厂商开始专注于扁平而纤薄的设计美学,因此更强调手机屏幕。
这样的理念推动了三星Galaxy Nexus和Galaxy S III等扁平大屏幕手机的诞生。
其中后者采用近5英寸大小的屏幕,但厚度只有0.38英寸。
此外,手机厂商的创新重点也逐渐从外观设计转向内在功能。
这推动了摄像头质量的改进、下载速度的提升,以及处理器性能的增强。
软件的创新,例如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不断改进,也在加速。
目前,屏幕尺寸似乎是设计者的主要关注点,三星Galaxy S III充分利用了4.8英寸屏幕。
有传闻称,此类手机的发展已迫使苹果在下一代iPhone中考虑引入更大尺寸的屏幕。
(维金)
作者简介:兰迪·内尔森(Randy Nelson)是科技博客Tecca作者。
过去14年中,他主要从事游戏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报道。
手机史上诞生过的奇葩的创新设计有在正面屏的背后设置了一个后屏,这样的一个后天只会显示时间和天气,并且还是非常的容易摔碎的那样一种模样,这就非常的奇葩了,因为正面的屏幕那么大,不是使用,而在背面设置了一个小屏幕,专门的去显示这样一种东西,是一种没有用处的设计。
苹果又一首席设计师将离职,就我个人认为苹果近几年的创新设计并没有什么亮点。虽然这位设计师推出了苹果12一直到苹果14机型,但是观众并不买账,觉得这些机型毫无新意,没有什么改变。这位设计师在苹果公司任职三年,如今他即将离职,也让果粉们欣喜不已。这件事情在网上有着很高的热度,网友纷纷前去评论。
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这些年,苹果手机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即使这个设计师离开工作岗位,对苹果并没有任何的影响。还有的网友在网上吐槽称,这些年也不知道设计师都在设计什么,苹果手机外观大致相同,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师。购买过苹果手机的消费者应该可以理解,从苹果6这部手机开始,一套模子大概用了三年,手机并没有什么出处。
每当出现新款手机的时候,果粉们会连夜排队购买,甚至在黄牛那里购买高价手机。但是他们将手机拿到手中之后,才发现手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配置做了升级。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苹果手机,更注重的是性能以及稳定发展,不需要设计的花里胡哨。苹果手机在刚上市的时候有许多创新,但是现在大家已经都麻木了。
这些年苹果手机的外观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这个设计师走了,也不会影响到该品牌,有可能还会给该品牌带来新的生机。起了新的设计师设计灵感不同,手机可能会出现变化。苹果手机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是因为苹果手机性能稳定,运行较为流畅,在玩游戏的时候也不会卡。也有一部分人购买苹果手机是为了彰显身份,觉得苹果手机更高端。但是大部分人购买苹果手机,是因为苹果手机的实力摆在那。
随着网络的发展,颈椎病呈现出了越来越严重的高发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长时间对着电脑,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头部重约5公斤。当你的头前倾60°看手机时,由于重力和杠杆作用,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公斤以上的重量。手机支架能够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更有利于当代人的生活,因此创新手机支架设计很有可行性。
手机支架主要就是利用力学的原理,使手机有了一个支撑点,能够直立或者是斜着放置在水平的物体之上。
iPhone14的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创新之处,甚至很多人会认为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一个只会吃老本的公司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苹果手机的很多系列基本上跟苹果最初的设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在苹果10推出以后,我们会发现苹果10后面的系列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之处。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苹果手机的售价本身非常贵,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购买苹果手机是一种交智商税的行为,甚至包括三星在内的很多手机厂商都会嘲讽苹果公司的设计能力。
iPhone14的设计遭到了三星手机的嘲讽。
对于苹果公司所推出来的iPhone14,三星手机表示iPhone14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同时也表示苹果手机的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小。至于iPhone14的所谓的刘海屏的设计,三星手机更是直接嘲讽苹果手机的设计存在诸多缺陷。虽然三星手机并没有苹果手机那么高端,但三星手机至少不会在没有任何设计创新的情况下卖出高价,所以三星手机完全有底气这样说。
iPhone14的设计相对没有什么创新之处。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很多手机厂商确实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当整个手机行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用户不仅不会主动购买新手机,同时也会对很多手机品牌的设计能力非常失望。特别是对于苹果手机来说,因为苹果手机的售价本身并不便宜,如果没有大的创新的话,大家自然不愿意去购买苹果的最新系列的手机,这也会导致苹果手机的业务因此而受到影响。
三星手机在设计方面非常出色,当初第一个做出曲面屏幕手机的时候惊艳全市场,就智能手机创新设计方面,最近两年甚至超过了苹果的iphone,比如目前发布的三星s8,超高的屏占比加上圆润的手感,这款手机整体的外观颜值是要比iPhone更高的。从华为手机的旗舰机配置上来说,很少有低于40W快充的,所以华为手机充电快也算是华为手机的优点。很多都说华为手机的性能不如苹果手机,但是大家应该知道麒麟990虽然不敌仿生A13,但是也成功登顶了第一纵队处理器,完全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的需求,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看,不要看网络上的评论,在两家的高端机中性能绝对是够用的,其他的侧重点不一样。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年,华为公司的总收入为6368亿元,净利润达到1137亿元。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截止2020年3月华为手机最新款“mate30”系列还是很好用的。2015年华为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2018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19年7月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3C认证)上,有8款5G手机获得了3C认证,其中包括华为Mate 20 X 5G、Mate X 5G等四款手机。
扩展资料:
创新设计
1、新一代 Mate 延续经典超跑车灯设计,背部以独特光亮圆环重构格局。
2、从自然中萃取光谱色泽,将之融入流光玻璃,提供星河银、罗兰紫、翡冷翠、亮黑色四种奇妙配色。
3、6.53 英寸 88° 超曲面环幕屏。
4、环幕屏侧边新增更多玩法,滑动就可调节音量,更可模拟游戏手柄体验。
5、1/1.54 英寸型传感器,支持超高清夜摄,4K 超广角超暗态延时摄影,超高速摄影等电影级摄影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华为商城官网-创新设计
当年的智能机多个性!
考虑到个性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智趣狗今天就为大家梳理出了10条智能手机的创新之路,如果你想找一款差异化十足的产品,那就从符合下面创新之路的新品里找一找吧。
玩出花样的曲面屏
自从三星于2014年发布Galaxy Note Edge后,曲面屏幕这个概念就在智能手机领流传开来。随后,Galaxy S6/S7 Edge、Note7将双曲屏玩到成熟,而vivo、小米、华为、金立等品牌也在旗下高端产品上引入了双曲屏概念,曲屏手机普及将至。
曲面屏刚出现时的确算是新鲜的玩意儿,但用的人多了也就没啥意思的了。还好,手机厂商在曲屏的基础上还是搞出了不少微创新。
比如,将屏幕表面玻璃的上下两端也弄出弧度,美其名曰“四曲面”。如果手机背面也是玻璃,并将四边削出弧度,那就是“八曲面”,既提升了颜值又能改善手感,玩的不亦乐乎。
视觉惊艳的全面屏
如今屏占比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当屏占比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全面屏”概念也就顺势出炉了。
夏普Aquos Crystal和小米MIX算是全面屏手机的代表,随后ZUK Edge、三星Galaxy S8、LG G6等手机也都向全面屏发起了冲击。不过,后面几款产品距离全面屏还有一点距离,它们都只是通过压缩屏幕上下边框,大幅提升了屏占比。
屏幕边角的小创新
继续前面的话题,LG G6在向全面屏发起冲击之余,改用了18:9长宽比的FullVision屏幕,同时屏幕边角还采用了圆角矩形。该设计的好处是能保护屏幕四角不容易受外力破碎,而且使得屏幕看上去更加美观。
18:9长宽比的FullVision屏幕可以轻松地分成左右两个正方形区域,分屏显示时的效果更完美。
对了,不出意外的话三星Galaxy S8的屏幕也将是圆角矩形设计,看来这种屏幕将会成为今年旗舰机型的标配。
1+1的双屏幕设计
无论是曲屏还是圆角矩形,都是在一整块屏幕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无非是利用OLED柔性屏技术将它卷曲、削边而已。如果在一块屏幕的基础上,再塞进一个屏幕怎么样?
LG V10/V20就是双屏幕设计的代表,它们都在屏幕的右上角塞进了一个长条形的副幕,可以用来显示通知、快捷按钮等,从而提升获取信息和操作的效率。
如果你觉得这种双屏幕不过瘾,现在还有在手机背面加入电子墨水屏的。以海信A2为例,它的正面配备的是一块5.5英寸FHD级别的AMOLED显示屏,背部则是一块5.17英寸qHD分辨率有电子墨水屏,这块屏幕在阅读、浏览新闻等场景下使用更有利于省电以及保护视力。
实际上,海信A2的电子墨水副屏的设计是参考了俄罗斯Yota Devices早前推出过的YotaPhone,它才是世界首款双屏智能手机。
面向未来的折叠屏
接下来的还是屏幕,这是在曲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出了柔性屏幕的潜力,让屏幕可以折叠,从而帮助智能手机从直板机再度回归到翻盖机时代。可惜,这种折叠屏还处于概念机阶段,啥时可以量产普及,就不是小编说了算的了。
玻璃后盖的那道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中高端手机不再玩全金属设计了,而是回归到了双玻璃材质的结构。原因很简单,金属材质可发挥的空间太小,无非是拉丝金属的纹理、表面镀膜的手感、天线条的粗细位置,很难有所差异化。而玻璃材质后盖就有得玩了,比如可以引入更多颜色,在光线照耀下可以闪出不同形态的光泽,提升辨识度。
解放双手的虹膜识别
这年头指纹识别已经不是啥新鲜技术了,而且每次都得用手,好不麻烦。于是,一种更高大上的虹膜识别技术便出现了。以三星Galaxy Note 7为例,这款手机屏幕上方除了前置摄像头以外还有2个“窟窿”,里面分别嵌入了一枚红外IR LED和虹膜摄像头,它们协同配合实现了眼睛一眨就解锁的便捷。
虽然Note 7因爆炸门而退市,但它却让我们看到了虹膜识别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前景,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产品因突出差异化而引入类似的技术。如果你对虹膜识别背后的原理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个眼神就能解锁!虹膜识别到底是什么鬼?》这篇文章哦。
玻璃下面的指纹控
如今指纹识别模块大都位于手机Home键,或是被移到了手机背面/侧面,而我们的耳朵也被哪个位置用着更顺手的讨论磨出了糨子。
随着声波和射频式指纹识别方案的成熟,很多手机已经将指纹识别模块隐藏到了玻璃盖板之下,让指纹模块和屏幕玻璃结合为一个整体,只要手指移到特定的位置就能透过玻璃实现指纹验证。
这还不是结束哦,未来,整块屏幕都能用于指纹识别(无需找到指纹识别的指定点)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到时我们才能看到真正完美的全面屏手机。感兴趣的童鞋欢迎点击《隐藏式指纹设计要干掉Home键?5图揭露手机指纹识别的黑历史》查看指纹那些事儿。
无限可能的模块化设计
虽然曾被寄予厚望的Google ARA项目(原Project Ara)搁浅,手机DIY的梦想宣告破碎。但是,模块化手机还是在摸索中继续前行着。无论是LG G5还是MOTO Z,都通过独特的机身结构,可以加装不同功能的附件。可惜,模块化设计要想取得成功,除了需要降低价格门槛,还需一整套生态系统的配合,比如有更多厂商介入研发实惠好用的功能组件,有软件厂商针对这些组件开发有趣的APP。
希望模块化设计不要成为绝唱,这应该是最能体现品牌技术实力和影响力的差异化创新点。
源于系统层面的智慧
都是Android系统,但不同品牌手机用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背后就取决于厂商对用户的需求和心理的把脉,对原生Android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开发和优化。而这种源于系统层面的自定义,也是体现差异化的关键环节。
目前在系统层面最具争议的就是荣耀Magic,其预装的Magic Live系统号称可以用超强的感知力开启了手机智慧之门。其原理是通过大数据功能的检索和分析加以实现,需要始终联网,随时获取你的习惯、通话记录、位置等个人信息,从而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推送给你所需要的服务。如果你对个人隐私非常看重,那类似Magic Live的智慧引擎旧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