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理解电商的库存1—七大库存分类

寂寞的高山
拉长的口红
2023-03-06 16:39:51

理解电商的库存1—七大库存分类

最佳答案
寒冷的红酒
温暖的保温杯
2025-09-21 21:46:52

最近思考唯品会的购物车的设计,顺势就学习了库存管理的相关知识,整理给大家~

一、七大库存分类

首先得学习什么是库存,库存的分类吧,OK,Let'go。

库存,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指库房中的存货,也就是库房中的货品总和。

但库房中的库存却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一个SKU,也会分属不同的状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实物的流转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损伤,这些发生损伤的产品也就不能正常销售了,在系统管理时,也必须加以区分。电子商务操作中,由于购买和发货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异步进行的,客户下订单到发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时间间隔,也因此必须将库存结构区分开来。

为了适应这种异步销售过程,电子商务企业的库存,在系统结构中,一般会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可销售库存(S)

可销售库存(sellable inventory)是即网站前台显示的库存,也是库存的最大组成部分。

当“可销售库存>0”时,这一商品可供购买,前台网站则会显示产品可销售;而一旦“可销售库存<0”时,前台网站则会显示商品缺货。一般所说的缺货并不等于库房中没有库存了,而只是没有可销售库存(例如存在订单占用库存)。

大部分的公司只会在前台显示是否有库存,但这实际上可以做到更细致。

在卓越亚马逊的系统中,当可用库存数量很少时,会在前台提示客户数量很少,请客户加紧购买,提高转化率。

顾客选购完商品,确认订单时,前台网站会首先向后台系统发出要求,检查订单产品数量与当前可销售库存数量。若可销售库存数量>订单产品数量,则通知前台网站成功,否则会通知前台库存不足,提醒客户。

生成一张新的订单后,该客户购买的库存则会被预留下来,用于后续的发货,系统中可用库存数量减少,而减少的可用库存到哪里去了呢?这就变成了下一部分。

2、订单占用库存(O)

当生成订单时,可用库存数量减少,订单占用库存(Order Occupied Inventory)数量增多,变化的数量即订单中的产品数量,这个很容易理解。

设立订单占用库存的原因在于:订单的生成和库房的发货在时间上是异步的。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保证已经生成订单的库存,这部分客户可以顺利收货;而且客户在下订单时,能够保证有产品发货。若不设立订单占用库存,则会产生客户下订单后,库存发现无货可发的尴尬情况。

而处理订单时,针对的只是已经被订单所占用的库存,与前台的销售无关。订单出库后,系统中扣减的也只是订单所占用库存。

3、不可销售库存(U)

前面举的例子当中,产品由于破损无法销售,在系统中也必须有相应的状态。实际操作中,无法作正常销售的原因很多,例如包装破损、性能故障、型号标错等等。为了理论符合实际,在系统中也会定义出这一部分的库存为不可销售状态(Unsellable Inventory)。

不可销售库存在系统中的标注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使用不同的SKU代号来区别,例如某一正常商品的SKU编码是351038,它所对应的不可销售库存的SKU编码则是351038U;另外一种方式是使用同一种SKU,但是专门开辟一个不可销售库存区,所有不可销售的库存统一管理。

4、锁定库存(L)

电商经常要降价促销参加平台方举行的活动,在一些情况下,销售方并不希望这么快就将所有的库存都售出。有的时候是因为所有库存全部作降价促销的成本很高,有的时候是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采购,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希望将这一产品的降价作为引子,带动网站的流量和整体销售,这就需要将促销分批次进行。(并不想真的降价卖,只是想以这个为噱头吸引用户)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会采用锁定库存(Locked Inventory)的方式。库存被锁定后,无法直接销售。促销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用库存为0,无法继续销售,必须在解除锁定后才能转化为可销售库存,继续进行销售。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会采用锁定库存(Locked Inventory)的方式。库存被锁定后,无法直接销售。促销进行一段时间后,可用库存为0,无法继续销售,必须在解除锁定后才能转化为可销售库存,继续进行销售。

5、虚库存(V)

以上所说的,都是指在实物在库房中的库存。但库房的总容积量是一定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展。而依据长尾理论,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则是几乎无限的商品展示和销售能力。如何将有限的库房处理能力和无限的可销售商品联系赶来呢?方法早就有了,虚库存(Virtual Inventory)。

有一些产品,虽然库房中并没有,或者并没有很多,但是供应渠道非常通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送到库房中,变为库存;另外一些产品,销售量少,库存的管理难度大,只有当产生订单后,才向供应商采购。这部分不在实际的库存中,但是可以很快采购到的货品就叫做虚库存。

虚库存的存在,是为了使前台网站的可销售数量大于实际可销售数量。当存在虚库存时,电商库存公式会变成:

S=I-O-U-L+V

(S-可销售库存    I-总库存    O-订单占用库存    U-不可销售库存    L-锁定库存    V-虚库存)

6、调拨占用库存(T)

很多B2C企业有着超过一个以上的库房。多个库房的设置,各个库房之间,必然存在着库存的分派和调拨(帮助非洲黑人兄弟)。当产生调拨计划后,调出地库房的某一部分库存就会被占用,这部分库存被称为调拨占用库存(Transport Inventory)。调拨占用库存和订单占用库存的性质相似。当存在调拨占用库存后,电商库存公式变成:

S=I-O-U-L+V-T

(S-可销售库存    I-总库存    O-订单占用库存    U-不可销售库存    L-锁定库存    V-虚库存    T-调拨占用库存)

7、调拨中用库存(A)

库存的调拨,必然会存在一段时间, 库存既不存在于调拨出库房,也不存在于调拨入库房 ,这一部分库存就像漂在空中一样,称为调拨中库存(Air Inventory)。

假设1号库房为调拨出库房,2号库房为调拨出库房,在调拨发货前,这两个库房的库存结构为:

I1=S1+O1+U1+L1-V1+T1

I2=S2+O2+U2+L2-V2+T2

I=S+O+U+L-V+T

(S-可销售库存 I-总库存 O-订单占用库存 U-不可销售库存 L-锁定库存 V-虚库存 T-调拨占用库存)

若从1号库房调拨出量为A的库存到B库房,在1号库房调拨发出后,2号库房收到调拨前,两库房的库存结构为:

I1=S1+O1+U1+L1-V1+T1-A

I2=S2+O2+U2+L2-V2+T2

I=S+O+U+L-V+T-A

(S-可销售库存 I-总库存 O-订单占用库存 U-不可销售库存 L-锁定库存 V-虚库存 T-调拨占用库存 A-调拨中库存)

可以看到,两个库房的总库存减少了,调拨中库存在路上,只能计在财务库存中,而并不能计入实物库存。只有当调拨完成后,库存进入2号库房,总库存才会恢复。

I1=S1+O1+U1+L1-V1+T1-A

I2=S2+O2+U2+L2-V2+T2+A

I=S+O+U+L-V+T

(S-可销售库存 I-总库存 O-订单占用库存 U-不可销售库存 L-锁定库存 V-虚库存 T-调拨占用库存 A-调拨中库存)

只要记住调拨中的库存,不计入实物库存,即不属于A也不属于B,只计入财务库存,像没爹的孩子一样

第一天学习完毕~

最新回答
大力的翅膀
美满的酸奶
2025-09-21 21:46:52

每天逛淘宝和京东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都是品类繁多的商品,但是当我们选择分类或者直接搜索的时候,按条件筛选时,系统却往往能从千万商品中提供心中想要的商品;在浏览商品时,商品主图、详情图、规格等信息让我们感觉比在超市拿着实物获得更多信息,电商系统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对于电商产品经理来说,商品中心的合理设计能够满足前端商品的多样化展示,支撑订单商品信息在系统中的流转。

简单粗暴的讲, 商品中心 是用来管理核心的商品数据。对于 使用的维度 :从前端来讲,是给商品展示、订单、营销活动提供商品数据支撑,从后端来讲,商品中心给订单发货、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了更清晰的描述商品中心这项重量级工程,打算写两篇文章从上述两个维度来阐述,本文主要从后端的维度介绍商品中心。

一.商品常用概念介绍

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SKU、SPU、属性、类目。

SKU :stock keeping uint(库存量单位),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例如Iphone 7plus  128G 银色就是一个SKU,仓库管理、采购进货、库存显示的都是SKU。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的SKU编码规则,如果有自己的仓库,在商品入库时一般会打上自己的SKU码,这样整一套库存体系就会自上而下打通,当然还有另一种处理方式,设置自有SKU码与供应商条码的对应关系,将订单转化为发货单时,将自有SKU码转化为供应商的条码。对大公司来说,推荐前一种做法,后一种由于供应商编码规则不同,或者管理规范,在实际操作往往会增加出错率。

SKU编码

SPU :standard product unit(标准化产品单元),是一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例如Iphone 7plus就是一个SPU。SPU与SKU的关系有许多种,可以一对多,一对一,如下图所示。SPU信息中应该包含SPU属性、产品图片、产品描述、产品标签。SPU和SKU之间是通过规格来链接的。SPU(Iphone 7plus)通过颜色、内容关联到SKU(Iphone 7plus  128G 银色)。SPU的库存是由其对应的SKU库存共同决定的。

SPU与SKU

属性 :分为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关键属性是指能够唯一确定产品的属性,是必填项。例如手机的品牌、型号属于关键属性;销售属性组成SKU的特殊属性,或称为规格属性,如手机的"颜色"、"内存";非关键属性指的是除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外的其他属性,如手机的手机接口类型,非关键属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项,有时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会设为必填项。属性定义对于良好的消费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对搜索、索引、筛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类目 :分类树,电商常用的有两层类目,前台展示类目,后端商品类目。前台类目指的是展示给消费者的类目,会根据季节、销售策略、活动进行变动;后台类目属于基础数据,不可随意变动,添加SKU时都需要选择类目,进行绑定。需要注意的是,类目树的层次不能太深,一般三层或四层,如果太深,不论对于管理还是技术性能来说,都是不利的。前台类目与后台类目可随意搭配,设置前台类目关联时,对前台类目树最深层进行设置,可让其关联后台类目任一层,可一对一、一对多。前台类目还可以对应品牌。

京东前台类目

二.商品基础资料设计

在介绍商品常用概念时,也透露了很多在产品设计时关联的信息。在添加SKU时,需要选择品牌、填写一些属性,以及关于仓库管理的基础数据(长宽高、重量、供应商等)。商品中心基础资料结构图主要如下,首先是品类管理,主要包括品牌管理(中英文名、可供品类、产地(跨境电商比较重要))、属性管理(针对类目添加相关属性和属性值)、类目管理(后端类目树重中之重,确定时要考虑全面,属于基础数据,后续更改比较麻烦。),大致产品框架如图所示。

商品中心框架图

在添加SKU时,通过供应商去关联采购,进而影响仓库中SKU的库存。供应商在添加SKU时亦可不选择,可以在采购系统中添加关联。通过销售属性去关联SPU与SKU,同一SPU在前台显示时可以共用同一商品详情,只是通过规格属性映射到具体的SKU;针对商品的关键属性和属性值,可以在商品搜索和筛选时用上,良好的属性定义对于顾客决策树的缩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KU使用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组合SKU,主要是解决出售组合商品的问题,组合SKU的属性都继承主SKU。组合SKU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添加赠品、组合售卖,与前台的商品套餐有所区别。在订单解析成发货单时,组合SKU需解析成单一SKU,方便仓库发货,更新库存。

三.复盘

商品中心后端属于基础数据,会被许多子系统调用,对于电商公司来说重中之重。商品中心提供接口数据进行仓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可扩展的商品中心结构将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很大益处。

文后扩展,很多电商公司业务定位都是B2B2C,为了扩充SKU,增加用户量,或者构建平台体系,都会允许第三方来平台管理商品,类似京东、有赞,这类平台的商品结构更加复杂,SKU需要增加所属商家,商品详情、属性值、库存都需要相互独立,在SKU、SPU纬度上增加一个商家纬度。这里不做过多扩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思考。

实物商品

以上文章从后端角度介绍了商品中心用到的一些基础数据设计,接下来,我们主要从商品前端显示来说后台设计的那些事儿。用户平常购物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商品显示页,商品列表、商品详情页的基础信息都是从商品中心获取。目前对于商品设计有着成熟的产品方案,电商网站的商品产品结构大同小异,淘宝上的商品以SPU形态显示,京东上以SKU形态显示,两种处理方式各有优劣势(表达可能不太准确,但认真研究过两者商品结构应该理解我说的不同点,下文解释)。 其实我更倾向于淘宝的商品结构,能够支持更加灵活的商品方案。

京东与淘宝的商品详情页

商品信息主要由类目、标题、品牌、商品属性、规格(京东定义为销售属性)、价格、库存、SKU信息(毛重、长宽高等)、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等组成。至于经常看到的服务标签(白条、极速退款)、商品标签(热销)、活动标签(满减、优惠券)、价格标签(拼团价、活动价)、同类商品等都是在商品信息上的包装层,不在本文的阐述范围。

1.商品类目、商品基本信息

商品类目分为两层,基础数据类目层、前台展示类目层,在添加和管理商品时,都是在基础数据类目层对商品进行管理(如下图)。商品属性、销售属性及品牌等很多数据都是在基础类目上进行管理,所以类目管理属于较为核心的工作,一定要从长远角度考虑。

在添加商品时,需选择对应的类目。前台类目在展示时,有两种处理方式:

前台类目对应后台类目,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自由组合,动态调整。现在大部分自营电商都是用的这种类型。

前台类目直接对应商品,适合商品较少的小商家,主要是一些电商平台提供给平台上商家的类目服务,添加商品时直接选择前台展示的类目。

另外,类目一般是分为三层,类目树不要太深,否则将影响产品效率。

JD商品类目

设置商品信息、副标题(一般介绍产品卖点、促销),选择商品对应的品牌。在品牌管理中,有两种方案:

品牌统一管理,小公司商品丰富度较少时的方案。

品牌关联类目,商品丰富度高的选择。

基本信息编辑

2.商品属性

商品属性包括属性名、属性值,一般都是挂在具体类目子叶下,设置必填和非必填。在设置属性值时,须保留一定的扩展性,部分允许自定义属性。商品属性管理要求强大的类目运营能力,在中小型电商平台一般会提供基础属性值,再开放自定义属性编辑,让用户来完善属性库数据。

商品搜索能力,除了标题、类目,很大部分依赖于商品属性,条件筛选的基础数据也是商品属性和规格属性。完善商品属性对于良好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淘宝的商品属性(男装>风衣)

3.规格、价格、库存、SKU信息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会经常选择规格(销售属性),主要包括颜色、尺寸,为了支持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选择之后可以编辑规格。规格一对一确定之后,可单独设置价格、库存、商家SKU,淘宝上亦可添加条形码(69码)。也可以设置统一价、统一库存。填写商家SKU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应到具体的实物,上文亦讲过,仓库和采购管理的都是具体的SKU。

仔细观察会发现,京东的商品标题是加上具体的规格,在选择规格时会跳转SKU,对于落单数据有效率提升,但是对于页面效率和体验是不如淘宝的SPU结构的。现在大部分电商都采用的是淘宝的SPU结构,亦是优质选择。

JD规格、价格、库存、SKU设置

在淘宝上选择具体的规格后,会发现商品缩略图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在管理商品时,针对某规格单独上传图片。这里有个设计很巧妙的地方,只是不同颜色需要上传对应的商品缩略图,而尺码不需要。

淘宝不同颜色上传具体的缩略图,京东可上传多图

针对商品设置平台价和市场价,主要是为了商品在列表展示商品、未选择具体规格时展示,相当于商品的均价。毛重、长宽高等数据主要是为了物流而设置的,自建仓库的自营电商一般在SKU数据层就会录入这些数据,直接调用。货号即商品编码,在商城购物时会扫描的条形码就是货号。货号不等同于SKU编码,同一商品编码的商品可能是不同SKU,有着不同的规格,所以不能直接拿货号来管理SKU。

JD商品信息填写

4.商品图、商品详情描述、物流信息

除了不同规格对应的商品缩略图,商品图还包括商品主图,一般要求图片质量较高,包括整体图和细节图。商品主图是吸引顾客眼球的必要利器,不论是列表页,还是活动页,顾客除了关注价格,主要就是商品主图,运营上架时需对商品主图较为慎重。

商品详情页现在一般会区分电脑版和手机版,由于两者的使用场景和设备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展示产品特点,可提供不同的产品详情模板,亦可支持不同的富文本编辑。

商品详情描述

选择运费服务时,要选择对应的物流模板(包邮、按重量、按件数等),在订单处理是按照具体的物流模板计算运费。运费模板计算较为多样复杂,下篇文章详细描述讲解物流运费相关的细节。

商品物流选择

5.其他商品信息

主要包括售后服务(发票、保修服务、退换货)、包装清单等相关说明。

6.上下架管理

设置完商品基本信息之后,设置上下架时间,亦可直接上架发布。和商品相关的活动,一旦商品下架,活动将失效,无法购买。搜索、筛选的商品范围都是在上架的商品范围进行。

上下架设置

自营与平台电商的商品区别

在商品管理层面,平台电商提供给平台商户的商品服务与自营电商自己的商品服务有着很大不同。最大区别在于自营电商比平台电商多SKU管理,库存和属性都是基于SKU进行管理,在添加商品时,如果还要重新填写,就会造成数据冗余。所以一般会共用数据。

总结

闪闪的河马
过时的水杯
2025-09-21 21:46:52

传统仓储通过静态存储保证生产的持续性需求,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产业链快速流动性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对于其他电视购物、传统零售、生产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仓储中心的特征是:库存周转快、进出库效率要求高、品类丰富(基数量大)、商品规格差异大、出库订单基数数少。针对这种情况,大管家仓储对于库存准确率的高标准成为一种保证业务正常运作的必然要求。

1.组织架构设置的不合理,会让仓储内部的责任与分工不明确。进而导致架构内人员对库存质量控制责任心的变化。常见案例,如果让平级的两位经理级去管理均会发生碰触货位的不同团队,例如分拣与上架,往往会发生在讨论库存准确性责任的时候,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2、人员影响:这里主要指的是人员本身性格是否具备认真、负责、仔细的特质。再好的管理制度、技术设备如果由不负责任的人去操作均无法达到预期的设置目标。

3、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宣导的方向,必须强调团队、责任、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让团队成员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逐步向管理者要求的行为特质方面改善。

   二、如何设计高效流程          

1、监督:仓储最高负责人不可过分的相信直属下属给出的结果。肉眼可以直观发现的问题点由该管理者自身去监督检查。对于隐性的大量数据必须要求公司安排第三方部门进行监督,而自身则作为辅助监督存在。

2、下游监督上游:往往一个企业是根据业务流程环节中的功能完备性进行部门的划分。通过下游向上监督,对于整体部门负责人全局把控力得到增强。

冷静的大碗
伶俐的哈密瓜
2025-09-21 21:46:52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商品中心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前端商品的多样化展示,还能支撑在复杂环境下,商品信息在订单中的系统流转。

SKU:中文译为最小存货单位,英文全称为Stock Keeping Unit,简称SKU,定义为保存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

SPU:英文standard product unit,标准化产品单元,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就可以成为一个SPU。

SKU和SPU的区别:一个SPU可能对应多个SKU,以iphone7为例,iphone7就是一个SPU;iphone7有四种颜色(黑色、金色、玫瑰金、银色),两种规格(32G、128G),颜色与规格之间可以形成4*2=8种组合,每种组合就称之为一个SKU(iphone7黑色32G、iphone7黑色128G)。

类目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类目可分为前台类目和后台类目,前台类目是用户所看到的分类,后台类目是商家在发布商品时候所选的分类, 前台类目和后台类目之间需要设置一个映射关系 ,将二者关联起来。

类目需要前后台分开设置,而不共用,是因为后台类目主要用户商家发布商品,管理商品,包括库存管理,商品销售统计等,而且商家所需的类目管理更加专业细致,且需要遵循行业规范,类目不能随意变更。前台类目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寻找商品,促进销售,可能会随季节、节日的变动频繁修改类目。所以需要前后台类目分开设置。

后台类目

后台类目主要面向商家,主要用户商品管理。一般设置3-4级,层级不宜设置过多,最小层级的类目称之为叶子类目,商品必须挂在叶子类目下。

前台类目

前台类目主要用于用户查找商品,可以由商家随意设置,可在不同的渠道设置不同的类目用于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查找需求。

品管管理设置比较简单,设置好品牌元素即可:logo、中文名、英文名、产地、备注、状态(启用、未启用)

每个商品都有自身的属性,如尺寸、规格、颜色、重量等等,都属于商品属性。

属性设置

属性的继承

属性可以根据类目关系进行继承,假设总共有三级类目,一级类目有属性A、B、C,二级类目有属性D、E、F,三级类目有属性G、H,那么该商品就有属性ABCDEFGH,需要全部设置。

再添加商品时,通过销售属性去关联SPU和SKU,同一SPU可以共用一个商品详情,通过规格属性映射到具体的SKU上,商品详情可以以SPU去展示,也可以以SKU去展示,淘宝是以SPU展示,京东是以SKU展示的(淘宝切换规格的时候标题和详情不变,京东切换规格,标题和详情也会改变)。

商品主要由类目、标题、品牌、商品属性、商品图、规格、标签、价格、库存、SKU信息、项品详情描述等构成。每个SKU都需要可单独设置价格和库存,也可以支持商品图标以及标题等设置。

用户可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

用户搜索商品会讲过几个步骤:

商品推荐

商品推荐分为5大模块

需要注意推荐的准确度与推荐广度的协调,一般来说推荐越精确,那么给用户推荐的范围广度就越窄,比如一个用户经常听古典音乐,那么推荐系统就会一直给他推荐古典类的音乐,就丧失掉了用户听其他音乐的可能性,所以要有一定的机制去尝试推荐比如流行音乐或者其他类型音乐,尝试扩展用户的推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