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我国桥梁的设计程序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桥可采用一阶段没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以扩大的初步设计来包含两阶段设计的丰要内容。对于技术复杂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没计。两阶段设计时桥梁设计的第一阶段是编制初步设汁文件。在这一阶段设计中,主要是选择桥位,拟定桥梁结构形式和初步尺寸,进行方案比较,编制最佳方案的材料用量和造价,然后报请上级单位审批。在初步设计的技术文件中,应提供必要的文宁说明、图表资料、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数量、主要建筑材料指标以及设计概算。这些资料作为控制建设项日投资和以后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桥梁设计的第二阶段是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是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中所规定的修建原则、技术方案、总投资额等进一步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
按桥梁规模,可以分为两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中小桥一般按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桥、特大桥按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根据标准化的要求所作的各种桥涵及其附属结构的整套设计文件,在经过审批后,被规定为全国或地方通行的设计,这就是桥梁标准设计。
矩形板式桥是按桥宽布置不同数目的行车道预制块,间距为1米,块件安装后,将钢筋接好,灌填缝混凝土。
标准图的板跨按1.5~8米设计,桥面净宽有净-7、净-9两种(见桥梁建筑限界),具有0.25米安全带(人行道窄至0.25米时,称安全带)或0.75~1.0米宽的人行道;按荷载及跨度不同,板厚0.16~0.36米;荷载标准分为汽车-10、履带-50,汽车-15、挂车-80和汽车-20、挂车-100等数种(见桥梁荷载)。
除正交矩形板梁外,还有斜交板梁的标准设计,其跨度为3~6米,斜度为25°~60°。T形截面梁是按行车道宽布置不同数目的梁片,片宽1.58米,间距1.6米,标准跨度是10、13、16、20米,行车道有净-7和净-9,附0.25米安全带或0.75~1.50米人行道,按跨度及荷载不同,梁具有0.9~1.3米的不同高度。
二、如果没有工程可行性研究及没有指定桥位,那么需要在设计文件中提出桥位必选方案,并提供桥位处的地质报告以便确定桥梁基础的结构形式及埋置深度。
三、每个桥位均需要做桥型比较方案,便于综合初步设计的情况考虑下一步设计采用的桥型。
四、每个桥位及桥型提出初步设计概算,便于造价比选。
五、如果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和第二条如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复中明确由水文资料、地质资料及桥位确定则只要进行第三和第四步并在初步设计文件中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当绕设计文件中也要附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具体的内容:
对文本来说,主要是工程概况、建设条件、交通量预测及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及标准、总体设计、桥梁结构设计、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环保、结构耐久性、结构计算、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概算、问题与建议。
对于图纸要求:桥位平面图、总体布置图、桩位布置图、上下部结构图,如果为预应力结构的话要有预应力布置图,附属工程、工程数量表。基本就这些内容了。
桥梁建设基本流程包括:
立项阶段、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验收阶段。同时,各个阶段之间又是息息相关的。
扩展资料
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桥梁墩台施工:整体式墩台施工,有石砌墩台、混凝土墩台;装配式墩台施工;砌块式墩台施工;柱式墩台施工
墩台基础施工:明挖扩大基础施工;桩与管柱基础施工;沉井基础施工;
2、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桥梁承载结构施工:支架现浇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顶推施工法;移动模架主孔施工法;横移法;提升与浮运法
3、梁式桥施工
简支梁桥,等截面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钢梁桥
一、分为前期工作及设计阶段。前期工作包括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设计阶段按“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初勘应该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进行,详勘在初步设计前,复杂的,施工图设计或技术设计前,还需要做详勘。
地勘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