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庄规划设计要点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生态农庄,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宗旨,在不损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城郊农家庄园。
生态农庄游是一种新兴的家庭 旅游 方式,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在生态农庄中长期或短期租赁一个院落后,可于闲暇时光携家人居住于此院落中,亲手养花、种菜、种植谷物、体验田间劳作的快乐,近距离的感受大自然。
生态农庄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现场踏勘
在进行生态农庄规划设计前,应对该项目所在的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仔细而全面的现场踏勘。详细了解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地形状况、气候变化、水文状况、现状建筑位置及现状植物生长情况等资料。
2、与甲方深入沟通
在进行生态农庄规划前,应与甲方深入而细致的勾通,详细了解甲方的意图,并将规划师的规划理念向甲方深入阐述。良好的沟通,将为之后的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农庄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
1、对现场踏勘所得的资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
规划设计时,首先应对规划设计前期阶段中现场踏勘所取得的各种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2、进行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定位
根据农庄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定位,如某生态农庄规划设计项目的项目定位为:生态休闲体验型农庄。其功能定位为:该生态农庄具有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生态休闲体验功能。
在规划工作中,应按照规划设计定位进行规划设计,不可偏离。
3、明确生态农庄的建设目标
在进行规划设计定位后,要围绕其定位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庄的建设目标,如某生态农庄规划设计项目的建设目标为:选用优良的果树、蔬菜、农作物品种,采用有机栽培技术,建成具有示范性的集生态、休闲、 娱乐 、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绿色生态观光体验农园。
4、明确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理念
在明确了生态农庄的建设目标后,要进一步明确规划设计理念,按照规划设计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如某生态农庄规划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理念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相结合,打造风格独特、景色优美的休闲体验型生态农庄,实现生态、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5、分区进行生态农庄规划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对项目现场状况的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游客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的功能分区,划分出不同的空间,使这些空间和区域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6、进行生态农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生态农庄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 生态农庄的道路系统应便于生态农庄开发建设,观光游览和 旅游 管理。
第二, 生态农庄的道路系统应突出特色,发扬长处,使游人感受到生态农庄景观的独特和自然环境的优美。
第三, 生态农庄的道路系统应使各景点相互联系,形成生动鲜明的景观序列。
第四, 生态农庄的道路系统应根据各景点容量的大小,地形变化的不同,以及游客体力的消耗程序,安排节奏变化。
第五, 生态农庄的道路系统应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游客的游览需求。
第六, 生态农庄内的游览路线不仅应该便捷,还应与景观紧密结合,并富有趣味。
第七, 生态农庄的道路规划设计应做到艺术上的意境性,功能上的目的性,以及建设上的经济性。
第八, 生态农庄内,道路的路网要有明确的分级,务必使生态农庄中所有景点都组织到各级路网中。
(2)生态农庄内道路的分级
一级道路: 一级道路是连接各个功能分区的主要骨架,满足生产交通以及生态农庄内部的人流、车流通行的需求。
二级道路: 二级道路是各功能分区内部的道路,可以更好地引导游客 旅游 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级道路: 三级道路是各功能分区内部的步行小径。
7、生态农庄种植规划设计
(1)生态农庄种植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 因为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有自己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又与其所位于的生境间有着密切的生态关系,所以在进行种植规划设计时,应以植物自身的特性及其与所处生境的生态关系,作为基础来考虑。
第二, 在重视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又应做到创造性的考虑,以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第三, 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及景观的需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规划设计才能取得长期而稳定的效果。
(2)生态农庄植物配植的方式:孤植(又称独植或单植)对植列植丛植。
做好定位在生态农庄设计中十分重要,它是后期工作的风向标,而定位又是包含多方面的,一个生态农庄的定位中,比较关键的有主题定位、功能和功能分区定位及市场定位。
(一)生态农庄主题定位
生态农庄设计,首先要以突出的主题展现规划区域风貌,使之与周边 旅游 风景资源有明显异质性。主题的选择线索主要有:最重要、最突出的资源所体现的内涵最多的、体量最大的资源景物所体现的内涵由景区资源引导、延伸出的主题以生态文化为线索重新塑造主题以传统或现代文化为线索重新塑造主题等。
(二)功能和功能分区定位
生态农庄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观光功能。主要是进行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开展各种农业观光的活动。例如展示果品、花卉、蔬菜、茶叶等的栽培技术和生产过程,同时开放让游客摘果、拔菜、赏花、采茶等。生产观光是农业 旅游 项目的最基本功能。
依据农业生产而开发的一些简单轻松的农业劳作活动和民俗活动,为游客提供诸如水稻种植、果蔬采摘、养蜂酿蜜、田园织耕、药圃采药等体验功能,让游客体验具有趣味性的农事活动,满足人们的猎奇心。农事体验功能一般是附加在生产观光项目中所体现的功能。
农庄为游客提供运动健身、 娱乐 休憩、修身养性的场所及相关服务。例如突显乡间宁静淡泊生活的河畔下棋、潭边垂钓、竹溪品茗等活动满足游客渔业 旅游 乐趣的泛舟、采莲、踏浪等活动。此外还可以提供各类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所有 旅游 项目都具有此类功能。
主要指的是农庄为游客提供各种餐饮和住宿服务,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这也是生态农庄的一项基本功能。
农庄向游人传递农业和当地民俗知识。游客可以了解各种作物、劳作工具及使用方法,了解到无公害蔬菜的好处、怎样辨别水果或蔬菜是否用了催熟剂、怎样清洗才能减少维生素的流失、如何搭配才有营养等生活常识。此外,有的生态农庄还具有品尝、购物、疗养或综合等功能。
根据农庄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人文环境等方面,对其进行主体功能定位,进而再进行功能分区定位,比如依据功能分为生产观光区、农事体验区、 娱乐 休闲区、科普教育区、健身疗养区等,以为其项目选择提供导向作用。
(三)市场定位
生态农庄设计要进行准确细化的市场定位,以客源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去挖掘和开发 旅游 资源,规划和组合 旅游 产品,推向 旅游 市场进而引导市场、开拓市场。
在国内,生态农庄是以农业为载体,为 旅游 者提供休闲 娱乐 等功能,这就决定了它的客源市场是有别于乡村的大中城市,客源是对农村及农村景观不太了解的城市居民。要进一步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如根据客源的成分可分为家庭型、情侣型、聚友型、老幼型等,农庄产品应满足高、中、低档游客的不同层次需求,还要加强对理智型、习惯型、冲动型、经济型、不定型和全面型游客的差异营销。目标人群不同,设计的 旅游 项目也应该不同。
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生态农庄未来经营的成败,所以在做生态农庄设计前,要充分的做好调研、考察工作,根据当地及周边的 社会 、自然、经济环境来进行准确定位。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园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农业园区规划可以分为:
一、农业产业园区规划
农业产业园区主要是指以规模化农业生产为主导功能的农业园区,既涵盖单一产业类型的园区,又有多产业相互叠加的园区。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二、农业科技园区规划
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类以农业高科技示范、辐射推广、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园区,将新技术、新成果、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应用到园区并进行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科技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三、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都市农业园区一般是以一种或几种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利用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资源,依托都市的经济辐射和市场需求,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多功能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都市农业服务半径与需求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四、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一类以服务于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为市场导向,以农业资源、农村特色、农村自然景观和天然风光为依托,开展观赏、体验农作、品尝、购物、休闲、娱乐、度假、健身等各种旅游活动,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五、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是一类拥有完善的物流设施、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专业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主导农业产业链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加工工艺指导、主导产业商品内容、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六、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是一类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构建种养加循环发展产业链条的现代农业园区,注重生态技术和新能源的引进应用。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主导农业产业链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生态循环容量计算、生态循环链条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七、畜牧水产园区规划
畜牧水产园区是一类以畜牧、畜禽、水产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区。畜牧水产园区规划深度一般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主要包括园区发展条件研究及SWOT分析、生态环境分析、园区发展定位和总体目标策略、园区空间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养殖工艺流程、园区基础设施工程专项、组织架构和运营、投资时序及实施建议等。
◆ 案例可以参考:
安徽省宣城市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发展规划
安徽省涡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概念性规划
安吉县笔架山农业高新区规划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详细规划
农庄的主题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与当地乡土文化充分结合
将自然之美、乡土气息、农业文化与娱乐休闲等元素的充分结合
注意季节性因素
农庄规划设计案例:四川绵阳香草庄园规划
1.生产区
生产区通常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有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土地上,大概占农庄总规划面积的35%左右,生产区内主要的经营项目可为:农作物生产、果树、蔬菜、花卉园艺生产,畜牧业,森林经营,渔业生产等。生产区主要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让游人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2.农业科技展示区
和生产区一样,农业科技展示区也应该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并且有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地段,大概占农庄总面积的10%左右,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通过浓缩的典型科技农业和农业传统知识的推广,来向游人展示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增强游人的农业意识,加深对农业的了解。可配备义工解说员。
3、产品销售区
产品销售区在园区的位置要在交通的便利、位置明显之处,一般要坐落在主干道两侧,如有条件,最好能够临近园区外道路,这样既可以争取农庄内游客消费又可以兼顾农庄外过客的采购需要。产品销售区大概占总面积的5%左右,在经营项目上不仅包括特色农产品,还可以包括民间工艺品、特色民俗纪念品、园区旅游纪念品等。通过产品销售区的建立,可以提高农庄效益,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可以通过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达到宣传农庄、提高知名度的目的。
4.景观区
景观区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原有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是休闲农庄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大概占总面积的35%左右,景观区内可以设置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景观区可以使游人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是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的理想场所。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美观的观景台,如四川绵阳香草庄园规划设计中的求爱台。
5.休闲区
位于地形丰富、气候良好的地段,占地约为全园的15%左右,休闲区内可设置的项目有:农家风情建筑,乡村风情活动场所,渔家垂钓区等等。休闲区的开发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的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在进行休闲农庄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各个地段的特点,进行最适宜的规划安排,尊重自然风貌,减少基础建设,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保持农庄的清水芙蓉般的风情。
首先,庄园得由块地,这“地”的选择就大有讲究,得考虑到庄园的类型、气候、土壤、地形等许多条件,选中了地,要么买,要不就租下,在国外,私人庄园较多,一般都是土地所有者的一种个人行为,但在中国,私人庄园较少,一般的庄园都是企业行为,土地大多作为商业庄园使用。
有了土地,就是给庄园确定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理念,包括主题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功能定位等等。最后是结合地形对庄园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和具体产品的设计。像山合水易设计的秦皇岛‘绿色酒庄’,原来就是一个废弃的酒厂,‘绿色’理念不仅体现在它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设计这个庄园时的酿造方式。正常情况下1-2年的时间就能让一个庄主的庄园梦得以实现,期间充斥着设计团队无数次的实地考察,与庄主的来回榷商,以及N次的方案修改,最后才会化梦想为现实。
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自行设计,或照搬照抄先进地区代表作,建筑外观雷同,内部布局失当,功能单一而接近,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审美疲劳,回头率低。为走出这一怪圈,在规划中,亟待导入以下理论:
(一)、植物群落学理论。
植被是休闲农业存在的条件。在休闲农庄内,植被往往担负着生产、娱乐、观赏、生态等诸多功能,因此,对植被分布、组成结构及演替理论应有相当了解,避免植被单一、林相乏味。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
利用斑块与廊道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廊道与内部交通结合,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而参与了人为活动的休闲农庄生态系统则往往比较脆弱。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指导规划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演替理论。
休闲农庄区内的植被,应被视作一种永续利用的资源。因此,须利用顶级理论创造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级植物群落。这一理论对休闲农庄的建设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环境规划理论。
规划人员须具备生态伦理观和规划知识。景观规划就是一种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能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生存所依赖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生境或存在的位置,就是协调人的利用与自然存在的关系。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园林美的民族,也是最早开始用培植花草、栽种树木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增加美感、欢愉和舒适度的民族。
(五)、度假住房设施设计理论。
主要是度假饭店设计、活动、功能组合问题。休闲农庄住宿设施普遍设计不到位,消费者普遍反映入住经历存在旺季供应不足、设计不人性化、卫生状况不如意、与城市酒店严重趋同等缺陷。原因有:一则设计之初许多农庄主低估市场容量。正在扩建客房设施的农庄不在少数,多位近郊的农庄主提到“原本想着距离这么近,开车个把小时就回城了,应该没有多少人愿意住到乡下,可是现在住房实在太少了,看着生意上门都做不了”,可见一开始客房设计就没有成为规划重点。二则可能设计师缺少休闲农庄设计实践经验,缺乏基本的休闲体验。自己没有到休闲农庄度假的丰富经历,以星级酒店设计为出发点结合主观臆想完成设计,谈不上充分了解、顺应、预测休闲农业旅游者的需求。三是施工质量的问题。一些农庄的经营者自身文化素养很高,也见多识广,富于休闲农业消闲经验,从景观的创意、设计、布局、命名等都可看出其独具匠心,可是呈现在眼前的景观却十分粗糙,造型失真,投入使用并不久的建筑就到处漆皮翻起,接口翘起,一片陈旧破败的景象。这是施工方的问题。在乡村的人情社会里,工程往往由当地建筑队承包,而当地工程队由于专业素养、施工经验、见识等的天然欠缺,总与设计方的设想相去甚远。
二、主题创新原则
休闲农庄的设计,首先要有富有特色的主题。以鲜明特色展现规划区域风貌,使之与周边旅游风景资源有明显异质性,利用原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造独特的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主题是表达规划设计中心思想的名片,主题的确定,要突出特色,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氛围。整个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要时刻呼应主题,体现主题,突出特色农业文化内涵。
目前,国内休闲农业普遍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休闲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蔬果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许多“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棋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反观台湾休闲农业三十余年的发展中涌现了大批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休闲农庄,主题涉及新奇水果采摘、竹、香草、奶羊、奶牛、螃蟹收藏、昆虫、鳄鱼、茶叶、本草、鸵鸟等,创新不断,游客始终充满新奇感,回客率和好评指数大幅增加。
三、乡土文化展示原则
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当地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文化来支撑旅游脉络。规划中,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分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闲农庄的主题必须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
台湾许多休闲农庄主有很强的传承和展示乡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挖掘和整理乡土文化,供养特殊技艺的传人,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参与表演,能做到将特定的乡土文化或贯穿于整个庄园中,或在庄园中专门的区域中呈现,甚至有为此建立私人博物馆、收藏馆,免费向游人开放,积极推介乡土文化。受限于我省休闲农庄经营者素质、视野、入行动因等的限制,这一原则多未得到重视,一方面是文化内涵的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大量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或被漠视,或被遗弃、破坏,着实令人痛心。
四、生态优先原则
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乡村景观园林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近郊农庄也已不闻蛙鸣声了。亟需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变现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控制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生产绿色食品。这样才能保证休闲农庄的可持续发展。一部分农庄经营者已在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放养家禽、不再以饲料饲养生猪和鱼等方面作出有益尝试,但受观念、技术、资金限制,一些经营者从当地农户中收购普通农林产品充作“有机食品”高价售卖的短期行为屡见不鲜,引发市场质疑,而效仿欧、美、日、台湾地区等在农庄整体建筑规划设计中全程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以之为卖点的少之又少。
2008年底,受北京森禾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邀请,我们对朝阳区的1100亩土地进行了概念性的规划及设计。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休闲农庄项目。根据项目地位置,我们将消费群体定位为中高端。这从本质上决定了,蓝调庄园区别去其它的农业生态园和郊野观光园,而是一种以身心的愉悦、放松、享受、高端消费为特征的田园会所。故此,项目中的温泉也朝着高端的方向发展,“私密园”温泉,便采用独立空间的设置,营造生态的环境,尽显高端的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