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物』扇子,在日本玩出了“花样”做出了“高度”
?夏风是蒸腾的暑气,蝉的嘶鸣容易引起人们的烦躁,此时宜摇扇而卧,一扇一酒度浮生一日。
和扇在日本不但是纳凉的工具,也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扇与腰带、提袋、木屐一样,是正规和服的一部分;
▲和扇,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日本和扇的花样玩法
在不同场合和用途扇子也有不同的名称。
“持扇”是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分男士用与女士用。相对男士,女士用扇子要略小略轻少许。
▲“持扇”
“舞扇”顾名思义是日本舞踊和歌舞伎等使用的舞扇,因为在舞台上使用,通常描绘装饰都稍显夸张,尺寸也要大许多。
日本的浮世绘中,身着华服的歌伎舞姬,把弄一把精巧的和扇,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露半遮的含蓄体现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
▲“歌伎舞姬”
仕舞扇”是传统戏剧“能乐、狂言”中使用的扇子,大小、模样和装饰都会因流派不同而相异,剧中人物不同,使用的扇子也有相当细致规定。
“茶扇”茶扇在室町时代后,和茶道一起发扬光大,通常使用在茶座的纸扇。
▲“茶扇”
茶道中,如果对方在你的面前横放一柄折扇,代表的就是一扇屏风,那是提醒「茶还没好,不要伸手过屏风来取」。
“装饰扇”就是字面之意,作为工艺品起装饰作用。通常装饰在玄关处,多数为日本传统图案,正反施以不同图案。
▲“装饰扇”
如今日本还有以扇比喻人生的说法,从出生初次去神社参拜要用扇奉纳开始,3岁、5岁、7岁的“三五七”庆祝去神社是必须手持扇子的。
到了7岁,即可使用儿童用扇子,在京都倒是13岁参加“十三参拜”的时候就可以用和父辈们等同的成人扇。
▲“祝仪扇”
扇子改革,日本做出新高度
汉代的班婕妤有“秋扇见弃”诗,但中国早期的扇子为羽毛、娟等制作的团扇,在唐代、日本奈良时代传入日本。
奈良团扇将绚丽的和纸精巧地附于细竹之上,扇面上多为鹿、藤花等最具奈良特色的图纹,声名远扬。
▲“团扇”
然而因为日本的空间狭小,文化上又精于工巧,经过工匠的改造,日本于平安时代初期发展出末端为桧木片,可以一片片组合起来的折扇雏形,并被称为桧扇,是最早的日本和扇。
▲“桧扇”
蝙蝠扇是继桧扇之后,从平安时代起就开始制作的纸扇,使用竹子作为扇骨,贴上带有绘画的纸。
最初,扇骨的数量只有五根,后来将金银箔加入彩色颜料中作画,再将诗歌写在色纸上,来展现风流俊俏,扇骨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蝙蝠扇”
日本和扇(折扇)制作工艺
扇看似简单只有扇面与扇骨构成,其实大学问就隐藏其中。扇面扇骨的制作相当繁琐复杂,道道工序规制严格。
扇面加工时长纸、芯纸和长纸3枚相粘接,将事先裁切好的和纸浸湿,用称为“姬糊”的自制米糊作黏合剂,均匀轻薄的涂抹粘合。
▲“扇面”
穿扇骨的部分是芯纸,在染色、描面之后,使用专用金属薄片,将芯纸从中分层,并留出穿扇骨的开口。
粘接好的扇面,用表里两层有折痕的型纸,将扇面插在其中正反相折,折好后,再用木片敲击整理整齐。
▲“粘接扇面”
再在折痕与折痕间制作开口,这里要是倾斜弯曲将会前功尽弃。调整扇面大小之后,上下裁去多余的和纸,扇端处上染金色颜料。
向穿扇骨处吹气的目的是为了扩张开口,便于插骨筋,按照开孔大小整理整齐。每根扇骨“要”的部分要重叠开孔的缘故,一根一根涂抹“姬糊”认真的顺序穿进开口。
▲“折扇制作工艺”
糊的薄厚浓度,扇面、扇骨的材质,都会因气温和湿度不同而做相应变化。扇面通常由长纸、芯纸与长纸三层和纸相叠构成,描绘各色花卉与和歌纹样。
最近设计风格浓厚的新扇也开始展露头角,顺应现代生活。在不同场合和用途扇子也有不同的名称。
刘哥胡(壶)论
扇文化发展到了今天,美丽的扇子早就不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装饰物。现代手工扇也承袭了古早的制作技艺,各种高质量又美丽的扇子层出不穷。
以手工镂空竹木为扇骨,以纸为扇面,描绘各色花卉与和歌纹样。平时可以用来扇风、遮阳、出去玩时的摆拍道具,可见审美视角决定价值。
?END?
本期关键词:扇子、扇子工艺
是折扇。
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扇尾可缀以玉佩或绳穗做装饰。主要用途是消暑和装饰。
自古以来,扇子的品种很多,有羽毛扇、宫扇、竹扇、麦秆扇、苇扇、藤扇、檀香扇、绢扇、团扇、纸扇、折扇、芭蕉扇(蒲扇)等多种。
1、宣扇
“宣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产地命名的一种折扇,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
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竹之乡,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
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宣扇因此孕育而生。
2、舞蹈扇
浙江是舞蹈扇的最大产业基地,虽然扇子作为舞蹈道具就历史不是很长,之前一直是北方垄断舞蹈扇的生产基地,但限制于,北方竹子产量,做工不精细,产品创新力不强。
加之,网络的发展,限制浙江制作的‘舞蹈扇’获得全国一致肯定,夕阳下也许你还能看到一群大妈,飞舞着舞蹈扇子,飘逸的舞姿让人忘返。
浙江舞蹈扇,以‘女雅工艺’制作的扇子尤为具有性价比,也是戏剧 舞台广场舞的标配,市场份额是最大的一家,女雅工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扇子B2B平台,深的经销商喜爱,也是浙江乃至全国扇子企业转型互联网最早的一家工厂。
3、檀香扇
檀香扇是苏州的一大特产,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
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经锯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组成。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扩展资料:
扇子始于殷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晋代的《古今注》中已有记载。扇,又名箑,《最早的扇子,多为羽毛所制。“扇”字户字下面就是羽字,古代扇子亦称“羽扇”。
扇子因南北地区不同,权贵富人、书香门第、平民百姓男女的身份各异,使用的扇子也不相同。从最初的羽毛扇,到宫廷内的装饰,从周昭王聚丹鹊毛羽为扇以示尊贵,到诸葛亮被人视为智慧象征的羽毛扇以及大家闺秀使用的团扇、绢扇,再到现代人常用的文雅折扇、大众的蒲扇,均受到人们格外的青睐。
老北京的扇骨以竹为主,也有兽骨或檀香木等做的。讲究的扇骨由名家进行镂刻,在扇骨上多刻有山水、花卉和人物。扇面多用精致的桑皮纸、高丽纸等制作,扇面除印有山水、花卉、戏曲人物、脸谱以及诗文外,也有净面的,以供名家题字题诗和作画。
老北京时的名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名家和戏曲界的名人,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有些扇子现在已成为珍贵文物被收藏,偶尔出现在书画拍卖会上,价格也颇高。
扇子,已经不仅是纳凉的工具,制作精美加上名人题诗作画,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供国人赏玩珍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扇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闲话扇子
1、诸葛亮羽扇
每当遇到难解之事,诸葛亮只要轻摇羽扇,便会想出高明的对策。据说当年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拜别岳父黄承彦时,岳父让人宰了两只大白鹅,给女婿饯行,还特意用鹅毛做了把扇子,叮嘱他,鹅最机警,稍有动静就知晓,愿鹅毛扇提醒诸葛亮不忘“机警”二字。
此后,诸葛亮扇子不离手,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得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的崇高评价。想来,这把扇子还是有些功劳的。
2、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芭蕉扇是一把神扇,不仅可大可小,而且法力超群,就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被其一扇,也扇到千万里外。想当年,熊熊燃烧的火焰山,阻断了唐僧师徒西行的路途,只有此扇才能化解。于是,孙悟空同铁扇公主斗智斗勇,最后才借到扇子,灭了大火,变炽热之地为肥田沃野。
扇子是著名的神扇,具有非凡魔力,但是在坏人的手中是杀人利器,而在善人手里,就变成造福民众的工具。好在最后芭蕉扇做了善事,可谓功德圆满,不枉它具有一身神力。
3、李香君的桃花扇
一场以悲剧结尾的爱情,虽有青楼烟尘的脂粉味,更有国恨家仇忠贞不渝的崇高气节。看桃花泣血,任爱情蒙羞,多年的等待却是一场令人心痛的变节。
扇上本无桃花,世间可有真情,那一滴滴血和泪,那一声声斥与怨,本非卖笑场所应有的场景,但对爱情的失望,对报国的无望,都令一个烟花女子的形象和一把小小的扇子变得非常高大,那迎头一撞的悲愤,血染桃花扇,几点桃红,永远盛开在后世观众的心头,令那些自称的谦谦君子无地自容。
扩展资料:
扇子的种类
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 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 、湖州羽毛扇。日本则有桧扇、蝙蝠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扇子
中国五大名扇:
(一)真丝扇(安徽)
安徽是真丝扇发源地,至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真丝扇的制作工艺复杂比纸张柔软,凌娟光滑,制作起来工艺要求极高,扇骨用头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经过数次的打磨,刀工,平面处理等方式。真丝扇的外观漂亮,工艺制作考究精细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二)檀香扇(江苏)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紫檀是一种稀有木材,亦称“青龙木”。一般分为大叶檀、小叶檀两种.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
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组成。
(三)火画扇(广东)
“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四)竹丝扇(四川)
竹丝扇俗称“龚扇”, 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五)绫绢扇(浙江)
绫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
一般折扇放置在客厅,书房,用作装饰,增添书香气。团扇装饰在卧室闺房。
较早的雕工书画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种有才华富想象的艺术家也来参加,扇子也就此演变成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使人顿生爱羡之心、宝藏之意,成为今天集藏的一大门类。中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二种。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
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中国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装饰的传统,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