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的设计 哪个设计规范有涉及
公路橡胶支座规范JT663Y2006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 391-2009
桥梁球型支座GBT 17955-2009
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2331-2004
这些是支座本身的标准
具体到支座设计,还涉及到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里面对支座计算作了规定;
JTG 025-89《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此标准虽年代已久,但仍是现行标准,支座设计允许应力需以此为准
JTT 722-2008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支座表面涂装一般按此标准进行;
如需进行抗震设计,还需用到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桥梁支座的布置主要和桥梁的结构形式有关。通常在布置支座时需要考虑以下的基本原则:
(1)上部结构是空间结构时,支座应能同时适应桥梁顺桥向(X方向)和横桥向(Y方向)的变形。
(2)支座必须能可靠的传递垂直和水平反力。
(3)支座应使由于梁体变形所产生的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和纵、恒向转角应尽可能不受约束。
(4)铁路桥梁通常必须在每联梁体上设置一个固定支座。
(5)当桥梁位于坡道上,固定支座一般应设在下坡方向的桥台上。
(6)当桥梁位于平坡上,固定支座宜设在主要行车方向的前端桥台上。
(7)固定支座宜设置在具有较大支座反力的地方。
(8)在同一桥墩上的几个支座应具有相近的转动刚度。
(9)连续梁可能发生支座沉陷时,应考虑制作高度调整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它是机械专业和土木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应用于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等领域。
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
其基本任务包括进行结构组成分析、结构力学分析和结构稳定性分析。随着现代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工程实际中对复杂结构的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分析向结构力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的经典结构力学发展出了两大分支:计算结构力学和概念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静力法、动力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弯矩分配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橡胶支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支座
而随着桥梁开通运营时间的推移,支座及垫石会出现各种功能劣化的现象,为了要保持支座性能的长期稳定,必须在确保耐久性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更换。这里可以用丰泽股份的核心的桥梁支座产品介绍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由多层橡胶片与薄钢板硫化、粘合而成,它有足够的竖向刚度,能将上部构造的反力可靠的传递给墩台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的转动又有较大的剪切变形能力,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
滑板橡胶支座适用于大跨度、多跨连续、简支梁连续板等结构的大位移量桥梁。它还可用作连续梁顶推及T型梁横移中的滑块。矩形、圆形滑板橡胶支座的应用分别与矩形、圆形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相同。
球型支座:
球型支座竖向转角是由球冠衬板与球面滑板之间的滑动来实现的。通常由于支座的转动中心与上部转动中心不重合,因此在上支座板与平面滑板之间形成第二滑动面。根据上部结构与支座转动中心的相对位置,球面转动方向可以与平面滑动方向一致或相反。
特别适应曲线、宽桥和坡道上斜桥,以及城市大型立交桥的构造。
盆式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是利用被半封闭在钢制盆腔内的弹性橡胶体,在三向受力状态下具有流体性质的特点,来实现上部结构的转动同时依靠上部的滑板与不锈钢板之间的低摩擦系数来实现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
适用于大跨度、多跨连续、简支梁连续板等结构的大位移量桥梁。
篇幅有限不过多介绍产品,桥梁支座设计建议是找有资质的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桥梁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靠谱。推荐了解一下丰泽股份,丰泽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服务公路、铁路、建筑、水利、电力、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专业提供桥梁支座产品,2021年丰泽正式携手科顺股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百度下有很多相关信息。
桥梁支座按活动方向可分为纵向活动支座、横向活动支座、多向活动支座和固定支座四大类。在公路桥梁上,一般将横向活动和纵向活动统称为单向活动支座。
桥梁支座的构造应符合上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图式,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传递时,支座应设计成只能容许结构端部转动而不能移动的固定支座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且作用在一定的方向传递时,则应设计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活动支座。
梁式桥支座有水平双向固定支座(即固定支座)、水平双向活动支座(或称双向活动支座)、水平一向固定一向活动支座(即活动支座)三种,其布置根据桥梁宽度而定。在窄桥中一般只要求沿行车方向自由伸缩移动,其各类支座布置方式如图1a在宽桥中,因上部结构横向变形也较大。
支座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设计中除考虑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自由的转动或移动性能外,还应注意便于维修和更换,施工中应重视座板下混凝土垫层的平整,并应根据气温确定其安放位置在地震区应考虑抗震措施。
桥梁支座安装时方向的选择一般设计都给出的。
一般来讲,一片梁(简支梁)或者一联(连续梁)只设置一个固定支座,其余支座分别按按照活动支座与固定支座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所使用的支座类型。说明如下:
1、固定支座安装的位置一般在梁的低端(纵横向),由于路面的连续性的需要,每片梁固定支座应设在同一侧,防止每片梁位移位移方向不一致造成桥面位移混乱。
2、活动支座安装:假定梁的固定支座坐标为(0,0),梁长方向为X轴。
若支座坐标为(o,y),需要使用单向支座,活动方向在y轴上;
若支座坐标为(x,0),需要使用单向支座,活动方向在x轴上;
若支座坐标为(x,y),需要使用多向支座。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
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为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在荷载、温度、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作用下,支座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
桥梁支座的构造应符合上部结构的理论计算图式,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传递时,支座应设计成只能容许结构端部转动而不能移动的固定支座;如支承压力通过一个固定点且作用在一定的方向传递时,则应设计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活动支座。梁式桥支座有水平双向固定支座(即固定支座)、水平双向活动支座(或称双向活动支座)、水平一向固定一向活动支座(即活动支座)三种,其布置根据桥梁宽度而定。在窄桥中一般只要求沿行车方向自由伸缩移动,其各类支座布置方式如图1a;在宽桥中,因上部结构横向变形也较大,则要求按图1b的方式布置。
a. 本工程所采用的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确保预埋螺丝垂直度,及平面位置满足设计要求。
b. 支座垫石模板支座及支模:支座垫石位于墩柱顶部,在垂直车行方向,整石一边,同墩柱宽度;在车行方向的一边整石往内收缩,支座垫石楼板由槽钢及方木组成。整体安装在墩柱模板上,与墩柱模板用螺丝栓固定。
c. 安装固定螺栓支架,支架中心线应与支座中心线及桥墩横向中心线符合,使支座锚栓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d. 安装螺栓,螺栓从支座预留孔中塞入,露面长度满足设计要求,用螺帽加以拧紧,并在螺栓纵横二方向加焊φ10控制螺栓,使在浇筑混凝土时,螺栓不产生侧移。
e.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面必须平整,收水时用木蟹加以磨平,控制垫石表面平整度。
f. 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支架及模板,用水平凡测其平整度,表面找平,达到安装精度,安装按照设计图型号的板式支座。
桥梁支座分类如下:
1、结构型式分类:球型支座、盆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铰轴支座、转体球铰等。
2、使用功能分类:普通支座、抗震支座、减隔震支座、拉压支座、抗风支座等。
3、使用环境分类:普通环境用支座、低温用支座和耐蚀支座。
作用:
桥梁支座将桥跨结构上的荷载通过支座传递给墩台。支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使反力明确地作用到墩台的指定位置,并将集中反力扩散到一个足够大的面积上,以保证墩台工作的安全可靠;
保证桥跨结构在支点按计算图式所规定的条件变形;保证桥跨结构在墩台上的位置充分固定,不致滑落。
桥梁支座的适用
桥梁支座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等项目中,也可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中。
在不同类型的桥梁中,设计院一般按照桥梁的结构型式、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及变形大小、设置支座的位置及大小、桥梁上部行车的类型(火车或汽车)、桥梁所处地震区域、桥梁所处的环境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桥梁支座产品。
公路桥梁对于高速公路桥梁和一些小型公路桥梁,由于其跨径小、上部结构的反力及变形小,一般选用板式橡胶支座产品。对于跨公路、跨铁路、跨江河、跨海的桥梁,由于其跨径较大、上部结构的反力及变形大,一般选用盆式橡胶支座或球型支座产品。
在桥梁支座设计时,就预留了一定的倍移量。
这主要是为了考虑热涨,冷缩。预留的空间。
四氟橡胶支座安装技术要求:
⑴支座应按设计支承中心准确就位,梁底上钢板与四氟橡胶支座上下面全部密贴,同一片梁端两个四氟橡胶支座应置于同一平面上,以避免出现四氟橡胶支座偏心受压,不均匀支承及个别脱空的现象。
⑵在四氟橡胶支座上加盖不锈钢板(厚度为3mm)和上钢板(厚度为18mm),上钢板的下平面采用机械加工成倒槽形。将不锈钢板卡进去,使其与上钢板联成一整体,落梁之前在上钢板的上平面涂一层较厚的环氧树脂与梁底间粘结
⑶在支座四氟板的凹坑内,安装时应充满不会挥发的“295”硅脂作润滑剂,以降低摩擦系数
⑷与四氟板面接触的不锈钢板不允许有损伤、拉毛现象,以免增大摩擦系数损坏四氟板。
⑸上钢板组合,除不锈钢板和上钢板上平面不涂锈漆外,其余部位全部刷防锈油漆。⑹四氟橡胶支座与不锈钢板的相对位置视安装时的温度而定,本桥设计移动量为4-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