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怎么做?
道路勘测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对应于初步设计的称为道路初测;对应于施工图设计的称为道路定测。\x0d\x0a 一、道路初测\x0d\x0a (一)日的、任务及准备工作\x0d\x0a 1.目的任务\x0d\x0a 初测是两阶段设计的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x0d\x0a 初测的目的是根据批复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修建原则和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勘测,确定采用的方案,并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x0d\x0a 初测中路线方案的选定应采用“纸卜定线法”,当受地形、地物及设备条件限制时,可采用“现场定线法”。\x0d\x0a 初测的任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查落实,并进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x0d\x0a 2.准备工作\x0d\x0a 1)搜集资料\x0d\x0a 为满足初测和初步设计的需要,航摄像片初测前应收集、掌握以下资料:\x0d\x0a (1)可供利用的各种比例地形图、航测图、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资料。\x0d\x0a (2)了解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收集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基本烈度等资料。\x0d\x0a (3)搜集沿线农林、水利、铁路、公路、航道、城建、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定及规划、设计、科研成果等资料。\x0d\x0a(4)对于改建公路还应收集原路的测设、施工及路况等资料。\x0d\x0a 另外注意以下资料的收集与调查:\x0d\x0a (1)了解沿线地形情况,拟定路线途径的地形分界位置。\x0d\x0a (2)了解沿线涉及测量工地的地形、地貌、地物、通视、通行等情况。拟定勘测工作的困难类别。\x0d\x0a (3)调查沿线生活供应、交通条件等情况。\x0d\x0a 2)室内研究路线方案\x0d\x0a 根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拟定的路线基本走向方案,在既有地形图(1:10000-1:5嗍)与航测照片上进行室内研究,并进行初步的方案比选,拟定需要勘测的方案及比较路线,确定现场需要调查和落实的问题。\x0d\x0a 3.路线方案的现场核查和落实的问题\x0d\x0a 开测前,应组织路线、地质、桥涵等专业的主要人员,必要时邀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派员参加进行现场路线方案的核实工作。核实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x0d\x0a (1)核查所搜集的地形图与沿线地形、地物有无变化,对拟定的路线方案有无干扰,并研究相应的路线调整方案。\x0d\x0a (2)核查沿线居民的分布、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建筑设施等,并研究相应的路线调整方案。\x0d\x0a (3)核查路线各种地上、地下管线,重要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景观区点等,应研究路线布设后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x0d\x0a (4)对沿线重点工程和复杂的大、中型桥,隧道,互通立交等,应逐一核查落实其位置及设置条件。\x0d\x0a (5)了解沿线主要建筑材料的产地、质量、储量和开采条件,对缺乏的筑路材料应提出解决的途径。\x0d\x0a (6)核查工作应与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对重要的路线方案、同地方规划或设施有干扰的方案,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x0d\x0a (7)核实中应充分考虑对环保的影响。\x0d\x0a 4.资料整理\x0d\x0a 通过收集资料和现场的查实调查,应提出如下资料:\x0d\x0a (1)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概略说明沿线的地形、河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情况;指出采用路线方案的理由,提供沿线主要工程和主要建筑材料情况,提出勘测中应注意的事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x0d\x0a (2)估计野外工作的困难程度和工作量,确定初测队伍的组织及必备的仪具和其他装备,编制野外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x0d\x0a (3)提出主要工程(如桥涵、隧道、立交等)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量和要求。\x0d\x0a (二)初测的内容与步骤\x0d\x0a 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定的路线方案和比较方案进行调整与修正,确定路线走廊带后进行初测
公路勘测设计依据如下:
一、设计车辆:公路主要供汽车行使,对于混合交通的公路还有一部分非机动车,车辆的几何尺寸大小、性能对公路几何设计起决定作用,选择有代表性的车辆作为设计车辆是必要的。
二、公路路幅宽度、平曲线半径、视距、纵坡、合成坡度竖曲线与车辆有关。时间标准根据车辆的使用目的、结构、或发动机的不同,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三类型:小客车、载重车、鞍式列车汽车外廓尺寸即汽车的总高、总宽、总长的限制,这项规定适用于公路运输的汽车及汽车列车。
三、公路设计时:车高:以载重车及半挂车的高决定净空高度,以小客车高度确定驾驶员的视线高。
四、设计车速: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在公路上行使只受公路自身条件的限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使的最大速度。
五、交通量:指在单位间内(每小时或每昼夜)通过公路某一横断面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标准车”的车辆总数。
1、分平纵横三个部分来做。查规范,平面部分:把最小半径最小曲线长度等查出来,还有不要设超高这样省事,否则得做缓和曲线,不过也不怎么复杂。
2、纵断面部分:需要查坡度的规范,还有坡长的规范,根据实地条件,满足规范和安全就可以。
3、横断面部分:通过做纵断面,把设计高程和填挖方都记录下来,再根据路幅宽和路拱坡度将地面和设计高程表示出来,最后把填挖方面积算出来就ok了。
一、概述
(一)、任务依据
根据XX大学XX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XX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X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XXKm/小时,路基X幅X车道,宽X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三)、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66458,938748,92.3),终点B:K4+12.359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64016,936543,95.3),全长4.012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XX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整个地形、地貌特征XX,地形起伏XX,最高海拔高为XX米,河谷海拔高为XX米,总体高差在XX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
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 线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XX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4.012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个) 6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5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200/1
平曲线占路线长(%) 52
直线最大长(米) 467.439
变坡点个数(个) 9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2.3
最大纵坡(%) 4.15
最短坡长(米/处) 20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
三、横断面设计
1、路基横断面布置:
0.75+3.75+3.75+0.75=8.5米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X路肩、行车道、行车道、X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X路肩为3%,行车道为2%。
2、加宽、超高方式
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弃土场地。
取、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山地处,不得随意乱弃,堵塞河道,且要做好防护,绿化工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
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清淤,耕地填前夯实工作,做好填前排水。
(二)排水
1、排水: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填方路段路面雨水经坡面
散排至排水沟。
四、本次设计项目
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2、纸上定线
3、平面定线设计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会数据处理而且基本懂得仪器的操作。所以我们在测完后有特别安排时间让接触仪器比较少的成员进行单独操作,并让比较熟练的同学对他们进行指导。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例如:
(1)立塔尺时,塔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合适的位置。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合理的位置上,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距离太远也同样会产生麻烦如:看不清塔尺上的数字,视线在重力作用下偏移而产生较大误差等。
(2)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
经过每个组员的团结工作,我们完成了测图的工作,看到我们画好的图纸大家都兴奋不已。在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时,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有的说水准测量中点不能架设的太远,等等吧。想想大家每天早四点多就起床背上仪器去测量,算出误差大的大家一起讨论处理的方法,或者重新再测一遍。有了团结的力量我们都做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我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以前不是很清楚的东西,比如数据的处理、水平角的观测以及一些作图的疑问都在测量中得到了答案。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总之,差不多一周的测量生活让我们也体会了不少酸甜苦辣,有的测量很顺利甚至零误差,有时测量处处碰壁,但也算过去了。完成了测量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测量中大家也有懒的时候不想测了,但挺过去都好了。
但这一周的测量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实习这理论与现实连接的重要环节,更深刻的体会了实物与图纸之间那种密切的关系,明白了图纸它要显示什么样的物件,有的在图纸上看不懂的地方在实物的面前就显的那么简单明了。总之,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难忘的。
(最大值)外侧:a(ij-ig)+(a+b/2)*(ig+ic)
(最大值)中心:aij+b/2ig
(最大值)内侧:aij+(b/2)*ig_[a+(b/2)+Bj]*ic
ic:超高横坡坡度
ij:路肩横坡
ig:路拱横坡
b:路面宽度
a:路肩跨度
Lc:超高缓和段长度
Bj:路基加宽值
x:超高缓和段上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
详见孙家驷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公路与桥梁专科专业)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