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厨房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1、厨房电力控制开关在驾驶舱,一般在飞机平飞后才能打开。厨房内有电力控制板,上有保险丝,有电器短路,保险丝会跳开。如出现短路,航后填写事故单,并报机务维修。
2、飞机厨房使用烤箱烤制食品时,一定要关严、扣好,严禁空烧,烤箱内的干冰,要在烤制食品前拿出来。
3、使用煮水器时严禁水箱内无水空烧,要注意控制每次接水的水量,以免水温太低而影响服务质量。
4、使用烧水杯时严禁空烧,水不要接满,以免烫伤,操作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扩展资料
厨房是乘务员最应当注意的地方,那里电源多、设备多、餐车多,各种因素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每个乘务员无论是否是厨房乘务员,在进入厨房时都要注意检查,这样就能杜绝很多隐患。
不只是在起飞降落时要关闭各种电源,扣好各个锁扣和柜子,只要是在使用中都要养成随手扣好锁扣的习惯。在使用厨房设备时也要谨慎,严格按照各个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绝不能偷懒省事。
餐车也是客舱服务的重要工具,经常出现撞伤和烫伤旅客的事件。因此在送餐饮时,每当餐车停下必须踩刹车,这是乘务员必须养成的习惯。
当餐车在外时一定要有人看管,在推出餐车时一定要及时提醒旅客小心,注意观察是否有旅客身体在通道上,在送热饮时要时刻提防不要烫伤旅客。这些都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细节。
已经消毒。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客舱回收物品分拣前,需要以500-1000mg每L含氯消毒液或等效消毒液由外到里对操作地面进行喷洒消毒。客舱,是指航空器上载运旅客的隔舱,要求保证旅客生活的舒适安全,设有舒适的座椅、舷窗、行李架、通道舱门、应急出人口、救生设备等,大型客机上还设有厕所、厨房、播音系统、娱乐设施等。
2、取出资料箱内的睡眠卡、铅封、机组专用卡、意见卡,取行李架或壁柜内的若干清洁袋、一次性手套,拿到后舱,放在厨房区域柜子里,并告知其他组员;
3、妥善放好登机牌,更换平底鞋、取出围裙,与小包一起放入固定柜里,如果没有固定柜,可放置在空的机供品柜子里,但切记第一时间挂上机组勿卸专用卡,防止地面配餐人员将柜子卸下;
4、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后到前逐一检查应急设备、记下灭火毯的位置、检查洗手间冲水状况和洗手液储量检查完毕后若无异常,使用PA报告乘务长后舱应急设备检查完毕,在位完好,有X条灭火毯在XX排行李架(壁柜)内,洗手间冲水正常,洗手液充足,报告完毕。“此报告要求一字不差。若检查出现异常,第一时间用PA告知乘务长“XX应急设备异常/无灭火毯/洗手间无法正常冲水/洗手液不充足。”
5、取一箱小矿泉水和一个大托盘,送到前服务台,逐层摆好后询问FAT是否有餐车空位,并将小矿泉水放在里面,等待明珠经济舱旅客登机后进行发放;
6、取两部分报纸,一部分大约20份留给明珠经济舱旅客,可将其放在31排行李架上,另一部分为各个种类中英文报纸,用于摆放报刊栏,摆放报刊栏要求整齐美观,刊头向外;
7、摆放洗手间相关用品,盒纸、马桶垫纸摆放充足暨三角,卷纸全部换成新的叠三角,准备好干毛巾、塑料手套、香水,放在镜子后面,方便打扫时使用;
8、取部分毛毯放在紧急出口附近行李架内,旅客登机时提出毛毯需求,方便乘务员第一时间拿取;
9、协助其他乘务员完成厨房准备工作,摆水车、制作备份咖啡包、清洁服务台和地板,保持厨房区域干净整洁;
10、与飞行机组协作,认真记录机长协作相关内容,明确飞行时间、颠簸区堿、紧急暗号、特殊要求等信息;
11、检查整理仪容仪表,站立在指定位置准备迎接旅客。
做完以上这些飞机起飞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后,就要开启真正的客舱服务了。
正常情况下乘务员上机后会检查应急设备是否处于代用状态,然后就会开始对客舱进行全面的清舱工作,乘务员会对整个客舱和后厨房的所有箱柜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任何不属于客舱的东西都会当做疑似爆炸物进行处理。
中间穿插着一些偶尔会发生的事情,比如临时有旅客终止行程或者因航班延误旅客需要到候机楼休息等待,都需要对客舱进行清舱或者局部清舱。
客舱行李架只有一种。
大型客机上还设有厕所、厨房、播音系统、娱乐设施等。客机机身的大部分用做客舱。客舱按坐位的宽敞和舒适程度分为头等舱、公务舱和经济舱。
飞机制造厂可按客户的要求来布置舱位。客舱对通风保温、噪声、防火、疏散有很髙的要求。对于在6000m以上飞行的客机,客舱要增压,以确保旅客的安全和舒适。
飞机着陆与飞机起飞的情况类似。在着陆的过程中,飞机需要在不断减速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升力,确保飞机可以平稳下降。在逆风下着陆,飞机可以在更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升力,从而减小接地那一刻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进而缩短滑行距离。
而在顺风下着陆,飞机为了获得同样的升力,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要比逆风着陆时大。这使得飞机在接地那一刻的速度变大,滑行距离变长,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通过控制空气流量来控制机舱压力及换气
控制驾驶舱及客舱温度
客舱空气再循环流通
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各部分的功用及组成:
1. 组件流量控制:
组件流量控制用于控制进入飞机的新鲜空气量流。所需的空气流量是由机组及乘客的数量和泄露的空气流量决定的,并且要大于飞机增压所需的空气流量。通常,左右两部组件流量控制系统给飞机提供同样的空气流量,流量的大小随飞机的飞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 组件冷却系统
组件冷却系统主要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鲜空气的温度,并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左组件一般单独为驾驶舱提供冷却后的空气,以保证驾驶舱的温度,而右组件主要为客舱服务。
3. 区域温度控制
区域温度控制将飞机内部的温度分成驾驶舱和客舱两个区域分别控制。当需要改变舱内温度时,温度调节器就会发送信号到混合活门,以改变混合空气的比例,从而改变进入机舱的空气温度。
4. 再循环系统
为了减少气源系统的负载,减少燃油消耗,提高飞机的经济性,再循环系统将机舱内50%的空气过滤后再次利用。这个系统主要由再循环风扇和空气滤两个部分组成。
21.4.2空调系统的分系统介绍
下面,我们将空调系统分为分配管路、压力控制、设备冷却、加热、制冷及温度控制几个分系统,分别介绍。
21.4.2.1分配管路
分配管路的主要作用为将调节过得空气送到飞机的两个舱区,对客舱内的空气再循环,为厨房和厕所通风和设备冷却。而分配管路由主分配管路,驾驶舱分配管路,客舱分配管路,再循环系统,通风系统和设备冷却系统组成
1) 主分配管路
主分配管路位于前货仓的后壁板内。它将来自两个空调组件的调节空气通过客舱壁板内的提升管路和头顶分配管路送到客舱。头顶分配管路位于客舱天花板内。
地面空调接头是用来当飞机停放在地面时由外部空调源为飞机空调系统供气。
在主分配管路舱内还装有混合室,混合室的主要作用是将热空气同来自空调组件的冷空气混合后再送到分配管路。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室是用V型卡箍安装的,作用两个混合室是不能够互换的。
2) 驾驶舱分配管路
驾驶舱分配管路的调节空气来自左组件,调节空气使用沿机身安装的管路,并且与客舱的管路不同。由于采用单独的分配管路,驾驶员就可以单独控制驾驶舱的温度。当左组件不工作时,驾驶舱分配管路也可以由右组件供气。
3) 客舱分配管路
客舱分配管路主要作用是将来自主分配管路的调节空气均匀的分配到客舱。首先,来自主分配管路的调节空气进入安装在机体两侧侧壁板内的提升管路,由提升管路送到天花板内的头顶分配管路。头顶分配管路有间隔的分布在客舱顶板的中央。此后,空调供气进入分布在天花板和侧壁板上的扩散器和喷嘴。同时,前后厨房和厕所的流通空气也由头顶分配管路输送。最后,调节空气在客舱内流通后通过地板上的格栅进入再循环系统或排出机外。
4) 空气再循环系统在没有地面空调源时,空调系统的气源来自气源系统(关于气源系统我们将在36章详细介绍),为了减少引气量,降低发动机负载,空气再循环系统将客舱中大约50%的空气经过过滤后再送回到主分配管路。空气再循环系统位于前货仓后壁板的主分配管路舱内。再循环系统中主要由收集管路,气滤,再循环风扇,单向活门等组成。再循环风扇将客舱内的空气抽出,通过高效微粒空气滤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单向活门用于防止主分配管路的空气倒流入再循环系统。
5) 设备冷却系统
设备冷却系统使用机舱内的空气为驾驶舱和电子舱的电子设备降温。它由供气和排气两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中都有主用和备用两个风扇。设备冷却系统的空气流量由低流量传感器探测,当供气或排气系统中的空气流量低或完全停止时,传感器将警告信号发送到驾驶舱,提醒机组注意。
机外排气活门有两个作用:正常时控制设备冷却空气的排气量,排烟模式中的作用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介绍。
6) 压力控制
压力控制系统用于保持机内的客舱高度,使机组和乘客处于安全舒适的气压环境中。它主要包括压力控制,压力释放和压力指示警告三个子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子系统通过调节外流活门的开度控制排出机外的空气量,从而控制舱内压力的大小。外流活门开度越大,流出的空气量越大,客舱高度越高,机内空气压力越低;外流活门开度减小则反之。这个子系统的主要部件有客舱压力控制组件,两部数字式客舱压力控制器(简称CPC),外流活门。
机组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使客舱压力控制系统工作在自动,备用自动和人工三种方式。在自动和备用自动方式时,两部CPC都处于激活状态,但只有一部CPC工作负责控制外流活门,另一部备份。当工作的CPC故障时,系统自动转为另一部CPC工作。在人工方式时,外流活门的开度由机组人工控制,机组通过客舱压力控制面板监视和控制客舱高度。
在飞机后下部外流活门的两侧安装有两个正释压活门。当外流活门失效关闭,客舱客舱余压达到8.95+/-0.15psi时,正释压活门打开,将客舱内的空气排到机外,降低客舱余压,保护飞机结构安全。当客舱压力回复正常时,正释压活门关闭。整释压活门为机械装置,自动工作,并且与增压系统无任何交联,不需要机组操作。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飞机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余压为负的情况,而这将会对飞机结构造成损伤,所以在机身下部安装了负释压活门。当客舱余压低于-1.0psi时,活门打开,调节内外压力。与正释压活门相同,负释压活门同样为机械装置,自动工作,并且与增压系统无任何交联,不需要机组操作。
在前后两个货仓中都装有货仓气压保险板。当座舱发生爆炸减压时,保险板两侧的压差将保险板推出框架,机体上下两部分压差迅速平衡,避免损伤机体结构。
在前后货仓中还装有压力平衡活门。该部件有两个活门组成,当客舱增压时,空气由其中一个流向货仓,而当客舱减压时,空气由另一个活门流出,这样就可以使货仓内的压力与客舱保持一致。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客舱压力警告装置,当客舱高度高于10,000英尺时触发警报,驾驶舱内会有警告喇叭响。机组可以通过按压“ALT HORN CUTOUT”按钮关闭警告,当客场高度到达下一个警报高度时,喇叭会再次响起。
7) 加温系统
加温系统提供热空气到舱门区域及货仓中,以防止结冰并提高舒适度。它分为三个部分:前货仓加温,后货仓加温及门区加温。
为前货仓加温的热空气来自设备冷却系统排出的空气。加温气流首先沿着前货仓地板及侧壁板流动,之后进入分配总管内与客舱内循环空气混合。而后货仓的加温空气来自客舱。客舱内的循环空气经过侧壁板下的格栅进入货仓的地板和侧壁板内,随后经由外流活门排出机外。加温空气在货仓壁板内还能起到绝热的作用,避免货仓内的热量经由蒙皮向机外传导。
加温系统中的门区加温是为了提高门区温度,避免区域低温。客舱内的两个进口门加温采用空调的热空气,其加温管路通过柔性软管与空调系统的供气管路连接。其中左前登机门的加热空气来自驾驶舱空调分配管路。离翼紧急逃离门的加温采用电加温的方式,即在每个逃离门的内衬板,装饰板等位置安装电热毯。
8) 制冷系统
制冷系统作为整个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空调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引气量;降低空气温度;控制组件出口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制冷系统的组成包括:空调/引气控制面板,流量控制关断活门,两级交换器,空气循环机,冲压空气系统,低温限制系统和水分离系统。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各个组成部分。
空调/引气控制面板用来指示和控制冷却系统。
来自气源系统的引气首先经过流量控制关断活门,由活门控制到达组件的引气流量。该活门为电控气动活门,当组件选择电门位于OFF位时,由弹簧力保持在关位。当电门置于AUTO或HIGH位置时,增压空气进入作动器,克服弹簧力,打开活门,引气经过流量控制后就到达主级热交换器。
冲压空气系统用于控制流过主级和次级热交换器的冲压空气气流。冲压空气系统有三种工作模式:地面,飞行(襟翼未收上),飞行(襟翼收上)。在当飞处于地面模式时,冲压空气进口门全开,使冲压空气进气量达到最大,进口折流门处于全伸出位,以阻挡冰雪等外来物进入内部管道。当飞机在地面停放时并没有迎面气流形成冲压空气,所以此时的气流完全由空气循环机中的涡轮带动风扇形成的。当工作在襟翼未收上为时,进口门及折流门都处于打开为。当襟翼完全收上时,进口门的开度受冲压空气控制器控制。冲压空气控制器收集来自ACM压气机出口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则增加进口门开度,增大冲压空气进气量;温度过低时则关小进口门。如果在飞行过程中对应的空调组件关闭,则冲压空气进口门也将关闭,以减小阻力。
主级热交换器将来自引气系统空气与来自机外的冲压空气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后送到空气循环机(以下简称ACM)。
737NG系列飞机采用三轮空气轴承式空气循环机。其中三轮是指压气机,涡轮和叶轮风扇。ACM的作用是降低空气温度,后面我们将参照图例介绍他的工作原理。由于ACM内部的三轮式设计为高速旋转部件,所以采用了空气轴承的方式,以降低摩擦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反向转动ACM内部的轮轴,这样会损坏口气轴承。
次级热交换的功能与主级热交换器的功能类似,将从ACM压气机出口的增压空气与冲压空气进行热交换,有冲压空气带走热量,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
低温限制系统用于监控进入水分离器的空气温度不低于35℉,以避免进入水分离器的水分结冰。它主要包括温度探测器,控制器和活门三个部分。探测器探测水分离器内部温度,当温度低于34℉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打开活门,当温度高于36℉时,则关闭活门,在34℉到36℉之间时,控制器不发送信号到活门。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