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央美的设计学设计史论与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呢

积极的月饼
俊逸的宝贝
2023-03-06 00:53:26

央美的设计学设计史论与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呢?

最佳答案
高兴的豆芽
靓丽的寒风
2025-09-30 10:23:16

以下是央美设计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考研参考书:

《世界现代设计史》[美] 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美] 王受之 新世纪出版社

《现在设计史》[美]瑞兹曼 人民大学出版社

《设计学概论》(修订本)尹定邦/邵宏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英) 约翰·沃克 / (英) 朱迪·阿特菲尔德 江苏美术出版社

《设计史研究》杭间 上海书画出版社

《外国现代设计史》张夫也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史》康威 高等教育

《外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集体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概论》 袁宝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美术史》 欧阳英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外国美术史》 李建群 / 邵亦杨 湖南美术出版社

《西方美术史教程》 李春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史十议》 巫鸿 三联书店

《美术概论》邹跃进 / 诸迪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设计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工艺美术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现代艺术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设计概论》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设计赏析》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工艺美术史重点汇总》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美术概论权威笔记》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美术概论思维导图》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美术概论必备题库》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美术史专题整理》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外国美术作品分析》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外国美术史课程讲义》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中央美术学院课程讲义》才思考研考博·中央美术学院教研组编

最新回答
缓慢的硬币
魔幻的钻石
2025-09-30 10:23:16

从理论上讲,二者不可分割,因为设计史家的工作是建立在设计批评判断之上,而设计批评家的工作基础在与设计史教育和经验。

从实践上看,我们能够将设计与设计批评区别开来讨论。这是由于设计史家关注点是设计史,设计批评学家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由于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二者在实践上分别开来。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批评。在这种情形中,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为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研究范围:在设计批评中,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二者都是将设计作品放在某个历史的框架中进行阐释,其区别在于按照今天科学范围划分,距当代20年以前的设计作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20年里的作品则是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

摘选于《中外设计史复习资料题库答案》。请采纳。

明亮的外套
奋斗的绿草
2025-09-30 10:23:16
楼主您好:

这个问题比较广,

我找个些资料,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1各国研究现状从西方来看,对于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化,英国对于设计史和理论的研究特别发达,在英国的学位体系中,设计史也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美国,尽管如学院艺术协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那样的机构早先对设计史的认识存在问题,但对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是承认的;在德国和意大利,设计史更多地是对设计者在工业文化范畴中的角色进行文化历史批评,而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教学工具或设计实践的历史性综述。与欧美日益繁盛的设计理论研究相比,亚洲地区在设计史的研究方面略显不足,亚洲人自己撰写的国际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较少,各国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也不多。日本是一个例外,其在史论研究方面非常发达,有不少设计史研究著作出版。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也开始投入精力于设计史的研究 J。 从世界范围看,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学科的交叉,设计的交叉学科内容决定了设计史学科的交叉性,诸如社会学、语言学、美术史等,关注将设计史置入到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研究。 1.2 国外设计史研究著作对于设计史整体的、综述性的论著早期有Nikolaus Pevsner的“Pioneers of Modem Design”,可谓设计史研究上的先驱。Pevsner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观点,它认为现代世界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它认为设计活动在这个新兴世界里所采用的形式具有社会重要性和本体论重要性。对Pevsner来说,设计史不仅叙述发生的事情,而且要阐明设计师、设计对象和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Pevsner的研究模式被学界采纳,同时还扩大了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设计的研究范围,设计师也成为设计史所研究的重要对象。Pevsner之后,1960年,雷纳?班汉姆的“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Machine Age”出版,标志着对现代主义设计及其起源的集约化研究的开始。John Heskett的“Indus—trial Design”一书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使用作为工业设计的基础教科书。还有Peimy Sparke的“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Cul—ture in the 20th Century”等。 而对于具体国家和设计师的研究非常丰富,诸如关于德国、美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日本,乃至一些东欧国家设计发展的研究涌现了一些高水平的著作,对于研究这些国家的设计发展、设计进程、设计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对于一些设计大师的研究著作也不断涌现,如:Walter Gropius,Mies Van DerRohe,Le Corbusier,Frank Wright等设计大师,都有多本研究著作,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传记,甚至对他们的设计思想、设计哲学都有所研究。这些著作对于人们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更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设计史早期研究的综述性的通史相比,当代优秀的设计史研究著作大多是围绕分段史展开的,甚至从一个很小的点深入挖掘。在建筑领域,Kate Nesbitt编写的“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 — an Antholog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1965~1995”对1965年~1995年30年间的建筑理论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列出了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其对历史和理论的归纳梳理方式比较系统,值得借鉴。 从设计史的学科交叉来看,有几本著作是值得关注的。如法国学者Jocelyn de Noblet编辑出版的“Industrial Design,Reflectionof a Century”一书,在介绍工业设计的同时,也提供了比较广泛的背景资料和文化基础。又例如Bill Risebero的“Modern Architec—tureand design ,an Alternative History”以建筑为主轴,兼论设计,是学科交叉的良好尝试。 1.3 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世界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趋势中,设计领域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设计流派纷呈,没有一种流派占据主导地位,设计风格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出十个最主要的和最有影响的设计流派:波普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风格设计、孟菲斯设计、高技派设计、反主流设计。这十大设计流派在现代主义失去中 t7地位之后相继涌现,对当代设计风格面貌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国内设计史研究的现状从总的状况来看,国内设计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不乏一些颇有见解的著作,以及理论家、设计师的个人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为突出的研究有:王受之先生20世纪80年代起对设计史的探索,并于2002年修订出版了《设计史论丛书》,其最突出的一点是从综述性的角度和学科分类的角度对整个设计史进行综合性的和分别的论述,这在国内设计史研究著作中是领先的。早期的学术研究著作还有罗小未先生和卢永毅教授的《工业设计史》,在当时国内工业设计刚刚兴起,研究著作极有限的情况下,以历史背景和设计形势的发展为脉络,以翔实的史料对工业设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的《工业设计史》作为“十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在理论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国内艺术史研究方面较为突出的院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历史悠久,在艺术史、设计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丰富。近年来,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等在设计史研究方面也成果卓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史研究论文,如2004年东南大学杜军虎在导师凌继尧指导下完成的《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维》,论文针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不同设计观和表现.指出了思维的差异是它们区别的根本原因,论文探讨了两种设计思维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展现出来的特征,论文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采用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理论,是对西方现代设计史的有益探索。 -----------米苏--------------

昏睡的啤酒
舒适的绿草
2025-09-30 10:23:16
艺术设计史是以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设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力求阐明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理解、把握和分析设计理论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领域,扩大自己对该课程更深层次的探索。把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使学生尽快树立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促进对专业设计的深度理解,并再次基础上与时代文化发展密切联系,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出合理化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理想设计。

心灵美的猫咪
包容的金针菇
2025-09-30 10:23:16
第一章 绪论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全面梗概:这段设计史,是同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状况、思想文化意识及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该时期设计艺术种类的变化、设计范畴的扩大、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然而,作为世界现代设计史,在其叙述过程中,又必须把它从整个该时期的历史上独立出来,以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发展的线索、各种内涵、各种事件、各种人物、各种派别、各种风格特征兴衰的内在规律的全过程,而略去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政治事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论述。这样,就容易造成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史同这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错误印象。因此,为了便于考察这一时期设计史同这一时期与设计相关的其它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既体现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又避免设计史与这些方面的过多重合而造成的脉络混乱,所以有必要先以绪论的形式阐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二、设计与经济的关系;三、设计与艺术、科学的关系;四、现代设计史的形态范畴及划分。第一节 关于现代设计史的起始时间现代派艺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革命,其对象是陈陈相因的传统美术。现代设计革命的产生于19世纪末。许多艺术史论家在谈到现代设计的起源时,总想找出一个确切的时间,因而意见不一。在笔者看来,企图找一个确切的时间作为一场设计革命的起源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能够让我们听起来更信服。但是每一种说法似乎又都有道理。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起源于1863年,因为这一年在巴黎举行了“被否决的沙龙”,美术创作新风格就此出现,而艺术与设计又如一对孪生兄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设计诞生于19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的五年,因为那五年孕育着未来……如此种种,聚讼纷纭。 一、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唤呼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进入了或者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西方从封建社会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2、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给人类对于物质资料生产的观念巨大影响。其中最大的莫过于日新月异的发明。而“发明”一词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种新的设计式工艺,没有活跃的思维是不可能有所发明的,一切发明都是一种巧妙、合理和成功的设计。 二、发明创造与现代设计艺术1、发明创造:18世纪后半叶的发明从冶金技术革命,到高炉,再到无碳炼钢法、平炉炼钢法,大大提高了冶金技术和水平。使制造业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19世纪末,科学发明产生的影响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877年,照相摄影的发明深刻地影响了艺术文化界,但不久以后,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又一次使文化艺术最急速地向前发展。2、现代设计艺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十年里,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连带了文化的更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设计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接连不断的发明所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人们不愿发生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固然有许多是社会制度、阶级关系造成的,但是,也有一系列问题是与生产过程、产品功能、规格标准,以及外观形态的设计相关的,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特别是物质产品的设计者,生产组织者,乃至整个国民,具有一种适合新时代、新环境的设计思想和意识。而新的生产工具、材料、能源、动力为探索进行这个新的设计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艺术风格流派转变的影响1、艺术风格流派的转变是指现代派美术的产生。而现代派美术产生,是艺术家力图在艺术上摆脱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束缚的结果。19世纪上半期,以安格尔为首的学院派已经体现了写实主义的危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不断对学院派艺术进行冲击。尽管印象主义尚有自然主义之嫌,但是他们对色、光的探索是建立在当时对色和光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以后,对于艺术影响的一种必然结果。新的社会情势下,艺术家已不满足于传统,从观念上已经对于传统艺术动摇了。美术与设计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着不少的联系,特别是在造型与装饰的形式语言方面。也正是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使现代派美术影响到了设计,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2、总之,导致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19世纪末,确实出现了许多闪光的时间,发生了一连串与人类生存、生活方式变革的重大事项,作为创造生产、生活之美的设计,在这样的年代发生变革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将现代设计的滥觞定在19世纪末,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生的前夜。 第二节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设计界所推崇的设计是为明天的生产而准备的造型计划。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设计的价值又主要在于经济。这就是说,经济和设计之间存着天然而内在联系。无论是经济还是设计,作为个体来说,本身就有着深奥的学问,而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认识设计,从设计的角度去为经济,则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里,我们试图从设计与生产、设计与技术、设计与市场和设计与消费四个方面,分析设计与经济的天然而内在的联系,说明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对于经济的意义。 一、设计与生产1、生产是经济的核心,是把自然的人力和物力转化成社会必须的物质资料的关键环节。如果说经济是基础,那生产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设计是先于生产的,是商品生产链条上的第一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设计在大批量生产的企业中从生产线上分离出来,但作为生产结构的第一环概念从来没有动摇过。2、设计与生产分离,无论是对设计环节,还是对生产环节,都是一种便利,或者说进步。正是这种便利或进步,才促进了二者的快速和更好的发展。然而,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个使设计和产品生产相脱离的过程,一方面,设计师在以何形式风格设计面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为满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使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所以工业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其产品以缺少必要装饰和造型丑陋著称,没有受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在当时设计界存在要不要回到手工艺生产时代的设计方式去的争论。争论的结果,终于引发了现代设计的开始。3、设计需要生产是生存性的、价值性的和成就性的。 二、设计与技术1、按照一般的理解,把知识、经验、教育和训练等转化成人的能力,该能力就被称为技术。技术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技术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提高技术?改进技术?这些都离不开设计。如属于运载技术的汽车,它的发明、发展、成熟以及开发出的广泛的用途,全都离不开设计。从汽车的发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设计参与了技术发明和发展的全过程,它本身就是一门复合型的技术,又是各类技术的应用媒介。为了生产它适应各类技术,为了创新完善用各类技术,并成为创造最新技术的排头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设计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代设计史上,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深升降,实质是各国设计水平的反映和体现。 三、设计与市场1、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购买商品、劳动力、资金等的一方被称之为买方,而出卖这些东西的一方则被称为卖方,卖买相互作用,使交换成为可能,这样的人员、环境、行为、性质的交换都被称之为市场,货物买卖是商品市场,路边临时交换称之为路边市场等。设计也需要市场,特别是设计脱离企业,与生产分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以后,其所面对的是为多家企业服务,如果作出的设计没有人采用,被采用投入生产的设计的产品没有人买,设计家或设计组织的服务就成了一句空话,设计师的生存就受到威胁,设计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2、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最大影响莫过于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主要的方面是设计市场,促使市场需要设计,购买设计作品和服务,让设计贯穿市场的始终,成为市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代设计发展史上,为市场服务不仅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大凡设计发达的国度,成果出众的设计组织,乃至设计师,都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典范。

舒服的板凳
踏实的季节
2025-09-30 10:23:16
西方现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摘要:对当今西方现代世界设计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论述,对欧美各国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并对国内外设计史研究的差异提出了看法,借鉴建筑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西方设计史的几种研究方法,以期为国内设计史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埃托�6�1索托萨斯曾经说过:“设计对我而言�6�8�6�1一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是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它是关于建立一种象征生活完美的乌托邦的或隐喻的方式。”现代历史并不渊长,却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过去对于设计的研究大多关注于应用方面,近20年中,设计史的研究才开始得到重视,究其原因,因为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且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对于它的关注更多是在于它的实际应用和市场效益。而事实上,对于历史的研究恰恰可以对设计起到推动作用。历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揭示人类的种种经验和教训,以澄清一种事物发展的进步意义,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 国外现代设计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1.1各国研究现状从西方来看,对于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化,英国对于设计史和理论的研究特别发达,在英国的学位体系中,设计史也拥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在美国,尽管如学院艺术协会那样的机构早先对设计史的认识存在问题,但对设计史教学的重要性是承认的;在德国和意大利,设计史更多地是对设计者在工业文化范畴中的角色进行文化历史批评,而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教学工具或设计实践的历史性综述。与欧美日益繁盛的设计理论研究相比,亚洲地区在设计史的研究方面略显不足,亚洲人自己撰写的国际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较少,各国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也不多。日本是一个例外,其在史论研究方面非常发达,有不少设计史研究著作出版。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也开始投入精力于设计史的研究 J。从世界范围看,设计史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学科的交叉,设计的交叉学科内容决定了设计史学科的交叉性,诸如社会学、语言学、美术史等,关注将设计史置入到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研究。1.2 国外设计史研究著作对于设计史整体的、综述性的论著早期有,可谓设计史研究上的先驱。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观点,它认为现代世界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它认为设计活动在这个新兴世界里所采用的形式具有社会重要性和本体论重要性。对来说,设计史不仅叙述发生的事情,而且要阐明设计师、设计对象和社会态度之间的研究模式被学界采纳,同时还扩大了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设计的研究范围,设计师也成为设计史所研究的重要对象。而对于具体国家和设计师的研究非常丰富,诸如关于德国、美国、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日本,乃至一些东欧国家设计发展的研究涌现了一些高水平的著作,对于研究这些国家的设计发展、设计进程、设计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对于一些设计大师的研究著作也不断涌现,设计大师,都有多本研究著作,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传记,甚至对他们的设计思想、设计哲学都有所研究。这些著作对于人们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更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其对历史和理论的归纳梳理方式比较系统,值得借鉴。1.3 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世界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趋势中,设计领域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设计流派纷呈,没有一种流派占据主导地位,设计风格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纳出十个最主要的和最有影响的设计流派:波普设计、解构主义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未来风格设计、孟菲斯设计、高技派设计、反主流设计。这十大设计流派在现代主义失去中 t7地位之后相继涌现,对当代设计风格面貌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 国内设计史研究的现状从总的状况来看,国内设计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但不乏一些颇有见解的著作,以及理论家、设计师的个人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较为突出的研究有:王受之先生20世纪80年代起对设计史的探索,并于 2002年修订出版了《设计史论丛书》,其最突出的一点是从综述性的角度和学科分类的角度对整个设计史进行综合性的和分别的论述,这在国内设计史研究著作中是领先的。早期的学术研究著作还有罗小未先生和卢永毅教授的《工业设计史》,在当时国内工业设计刚刚兴起,研究著作极有限的情况下,以历史背景和设计形势的发展为脉络,以翔实的史料对工业设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的《工业设计史》作为“十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在理论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国内艺术史研究方面较为突出的院校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历史悠久,在艺术史、设计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丰富。近年来,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等在设计史研究方面也成果卓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史研究论文,如2004年东南大学杜军虎在导师凌继尧指导下完成的《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思维》,论文针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不同设计观和表现.指出了思维的差异是它们区别的根本原因,论文探讨了两种设计思维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展现出来的特征,论文运用了现象学的方法,采用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理论,是对西方现代设计史的有益探索。

愉快的老师
迅速的御姐
2025-09-30 10:23:16
关于设计史:作为设计学的研究方向之一,设计史是一个极为年轻的课题,对于设计史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也将设计史作为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美术史学史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 森珀和里格尔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下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1、 森珀 (1803—1879):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1)代表作: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两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1860-1863),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2)个人思想:

1>、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家和建筑家。

2>、他强调艺术变化的原因来自环境、材料和技术,这直接导致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先驱吉迪恩写成著名的《空间、事件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

3>、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的研究。在美术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艺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4>、森珀从功能、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入手,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艺术品(在他那里主要是建筑与工艺)的历史及风格,在艺术史研究中第一次树起唯物主义的大旗;更由于他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研究而将传统上分为属于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建筑和工艺作了并置的研究。这无疑为后来研究者冲破大艺术与小艺术的传统研究樊篱,在美术史研究的领域里提高小艺术的地位并使之进入研究的领域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3)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理论的疏漏得到了里格尔的批评。

2、 里格尔 (1858—1905):奥地利美术史学家

(1)代表作:1893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关于装饰艺术历史的重要著作《风格问题》,这部著作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2)个人思想:

1>、森珀更进一步,里格尔最终从价值上完全打破了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分界,将对传统小艺术的研究提高到了显学的地位。在他之前没有人对装饰进行过历史的研究。

2>、里格尔通过对装饰的历史研究进一步说明机械唯物主义美学的疏漏,并强调艺术作为一门心智的学科所必然有的精神性,里格尔将这种精神性称之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冲动”,即“艺术意志”

3>、里格尔将装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针对森珀及其追随者说明艺术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成果,是积极地源于人的创造性精神的物质表现,而不是像森珀的追随者所认为的是对技术手段或自然原型的被动反应。艺术设计无疑是要服从媒质和技术的多样可能性和要求,但里格尔总是坚持创造性的自主和选择的原则,认为这是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

总结: 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1、 佩夫斯纳: 德国美术史家(1902-1983)(西方“设计的艺术”概念最早提出)

(1)代表作《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西方设计学专业必读),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现代设计的源泉》(1968)和《关于美术、建筑与设计的研究》(1968)则是更为重要的两本著作。

(2)个人思想:

1>、佩夫斯纳从社会美术史研究出发,最终将设计史独立出来而作专门研究,其所持的研究角度影响力一大批美术史家和设计史家;

2>、佩夫斯纳将类型引进设计史,从而大大拓展了研究者的视野。如家具设计史、建筑设计史、服装设计史等。

3>、佩夫纳斯说明了既要将设计史作为专项研究,更要使这种专项研究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和审美行为的综合。

2、 吉迪恩( 1888-1968 ): 德国美术史家

(1)吉迪恩受到森珀研究的影响于1941年写成著名的《空间、时间于建筑:新传统的成长》

(2)1948年,吉迪恩出版了设计史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在该书中,吉迪恩强调现代世界及其人造物一直受到科技与工业进步的持续影响,对设计史的研究应该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3)吉迪恩曾直接受业于著名的美术史家沃尔夫林。沃尔夫林对美术作品所做的形式分析以及对“无名的技术史”的提倡,坚持认为“无名的技术史”和“个体的创造史”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都应当受到历史学家的关注。

第三阶段:对后现代主义设计有影响的两位学者:罗兰·巴特和迪克·赫布狄奇

1、 罗兰 · 巴特( 1915-1980 ): 巴特以其《神话》(1957)一书,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了神话,利用设计方法来传播的途径。认为设计最有能力将神话付诸于持久、坚实和可触的形式,并最终成为现实本身。

在巴特那里,所谓神话就是指图像与形式的社会意义。

2、 迪克 · 赫布狄奇: 赫布狄奇则是以《亚文化:风格的意义》(1979)表明了伯明翰大学当代学术研究中心与、这一研究群体对设计的关注,以及学者们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看法。

正直的眼神
无辜的向日葵
2025-09-30 10:23:16
您好,大一下册的课程中确实包括了中外设计史的内容。中外设计史是一门研究设计史的课程,它涉及到设计史的概念、历史、理论和实践。它既有中国的设计史,也有外国的设计史。中国的设计史主要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历史,比如中国传统的服装、家具、建筑、绘画等;而外国的设计史则主要研究西方设计的发展历史,比如西方的服装、家具、建筑、绘画等。通过学习中外设计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设计的发展历史,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的设计理念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