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讨论电子产品防水结构怎样设计
整机防水可以用防水圈,按键防水还是用防水圈,做成活塞结构,既可以防水,有可以移动;用 一根金属针,开一圈凹槽单边固定防水圈;金属针一头顶按键帽,另一头顶PCB板上的窝仔片,按下按键窝仔片就被按下,功能实现;
为保证防水效果,金属针与针孔间隙0.05-0.10mm,配合防水油使用,针孔要求光滑;一款产品主防水圈横截面为直径1.20mm的正圆,预压量要大于30%,压缩 0.40mm,所以防水槽设计宽度为1.20mm,深度为0.80mm,0.80mm大于防水圈横截面直径,配合防水油使用,放入防水槽后翻转也不会掉出来;另外为保证防水效果,通关柱螺丝在防水圈外侧,通关柱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20.00mm;有的防水产品电池门一侧做扣,一侧用一颗螺丝压紧,压缩量 0.40mm显然不够,至少0.60有高招,横截面做成速效丸子形状,上下两个半圆,中间一端直升位,这样就可以增加压缩量了;顺便提一下,如果防水要求不高的话,这款机的镜片还可以直接用双面胶粘接,粘接面光滑,粘接时吹干净异物即可;
上面资料,按说明,做出来的效果是可以防水的,现在用的是横截面直径是0.5mm的,预压量0.2mm,配合黄油装配,只能达到1m的防水深度。
听筒、扬声器、麦克风使用防尘防水的膜放在手机外壳里面进行防水,防水膜能够在最大程度保持密闭的情况下加入呈网状的泄压孔,可以理解为“透气不透水”。
在耳机接口、USB接口、卡槽、实体按键与机身之间的缝隙通常使用橡胶圈来密封,从而达到防水的效果。
在耳机接口和USB接口的内部处理上,早期的设计通常是在端口处采用防水胶塞来防水,现在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端口都采用裸露式的防水设计,内置纳米涂层/“防雨薄膜”等。
扩展资料:
判断手机的防水能力
1、看开孔部位元件间的缝隙
防水设计优良的产品品控要求自然会很高,因为要保证开孔部位的间隙足够小,所以如果能在开孔部位看到本不应该存在的缝隙,或者像按键键帽等部位出现松动,那么显然这里是入侵内部电路的好起点。
2、看SIM卡托颈部是否有橡胶圈
首先采用这种设计的手机并不多,但一旦采用,则可以充分说明该机在防水设计方面是十分用心的。
3、看屏幕玻璃、背壳与机身中框衔接的紧密程度
记得之前手机采用可更换电池的时候,背壳只要用手指甲抠就可以打开,这样的设计几乎注定它的密封性较差,所以背壳和玻璃盖板与机身接驳的紧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密封指标。有的机型因为公差控制不好或者使用时间过程,甚至会出现玻璃盖板或者背壳翘起的情况,这样的手机密封性自然不会好。
参考资料来源:中关村在线——揭秘手机防水原理 防水设计真的很难吗?
国际工业标准防水等级IP和日本工业标准的JIS防水等级是接近的,分0-8的9级,IP等级同样对防尘做了规定,参考了利勇安的表格如下:
防尘等级
0 :没有保护
1 :防止大的固体侵入
2 :防止中等大小的固体侵入
3 :防止小固体进入侵入
4 :防止物体大于 1mm 的固体进入
5 :防止有害的粉尘堆积
6 :完全防止粉尘进入
防水等级
0 :没有保护
1 :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2 :当外壳倾斜到 15 度时,水滴滴入到外壳无影响
3 :水或雨水从 60 度角落到外壳上无影响
4 :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5 :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
6 :可用于船舱内的环境
7 :可于短时间内耐浸水(1m)
8 :于一定压力下长时间浸水
其实,蓄电池,除了本身需要透气,那么就需要开孔。一旦开孔就会产生新的问题一系列问题:
1)防水:阻隔电解液渗漏;
2)透气:释放电池工作过程当中产生的气体,平衡电池壳体内外压差,防止爆炸,同时亦可以吧内部的热量排走;
3)防尘:防止外界粉尘、花粉等颗粒物进入电池壳内部,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而ePTFE(一种微孔在0.1~10μm的防水透气膜)就是有这样的功能(既可以防水、防尘【IP68】,又可以排气,防止蓄电池内部压力过大,即平衡压力,防止爆炸)。他们一般都是通过焊接或者背胶或者以阀的形式与电池壳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