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中的主要调料有哪些?
厨房调料常见的有油,盐,酱油,醋,味精,胡椒粉,料酒,蚝油,豆瓣酱,黄豆酱等等,估计有的朋友厨房中还有地方特色的调料,比如柱候酱,海鲜酱,芝麻酱,甜油等等,你也可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
1.味精的使用
提到味精就不得不提到鸡精,其实两者几乎是一样的成分,可以看一看鸡精的配料表中是不是“味精”这一项排在最前面,只不过鸡精当中可能添加了一些鸡蛋,葱,姜等调料,使味道更“鲜”罢了。
味精和鸡精的使用秘诀
两者都不耐高温,不可以拿来炝锅,不可以久煮,高温久煮易使“谷氨酸钠”变性,产生一股奇怪的味道,影响菜肴味道,最佳使用方法是在出锅之前来少许提鲜即可。
,
糖醋,醋溜,醋烹等酸味较大的菜肴不加味精或者鸡精,只因“味精”在酸性较大的菜肴中很难溶解,提鲜效果自然很差。
炒鸡蛋,蘑菇,海鲜,使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中不要添加鸡精和味精,只因鸡蛋,蘑菇,海鲜,高汤在烹制过程中都会产生“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本是“自来鲜”,何必多此一举。
凉拌菜中加味精要注意方法,味精和鸡精释放鲜味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温度要在80到100度之间最好,所以凉拌菜最好用热水稀释后再使用。
2.酱油的使用
如今酱油也有很多种了,比如普通酱油,生抽,老抽,味极鲜,蒸鱼豉油等等,很多人总是纠结到底买哪一种好呢?其实要我说普通家庭厨房备好一瓶生抽,一瓶老抽就足以了,同时购买的时候注意酱油的等级,等级越高越好。
一、厨房必备调料有哪些
1.食盐。食盐的种类非常的烦多,但是他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有海盐,土盐等。
2.味精,味精是一个非常鲜美的调味料,他特别易溶于水,而且,味道非常的鲜。
3.生抽。生抽非常适合在做肉制品的时候适量的添加一点。不仅可以改善肉制品的色彩,而且也能够同时增加许多美味的口感。
厨房必备调料
4.鸡精。鸡精适用于非常非常多的美味菜肴,适量的加入鸡精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鸡精也不可以吃太多。
5.其他的调味品还有盐,酱油,醋,料酒等。
二、厨房当中的必备小知识
厨房的布置方面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厨房当中的电器不易放太多,而且厨房的火炉不可以正对厨房的大门。我们在进厨房的时候,千万不要穿一些非常松散的衣服,而且,在情况充足的条件下,在家里可以放一个手拿着灭火器。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定期的清理一下我们的厨房。不仅可以及时除去细菌和霉菌,而且还能够使我们的厨房非常的整洁。
厨房,可以是非常多不同风格的厨房,同时厨房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它可以制造出世间的美味,厨房在各个家庭当中属于必备房间。厨房,给了我们非常多希望的地方,我们应该好好打扮它,好好对待他。
油:(1)香油:味甘、凉,加在食物中可以散发香味。(2)耗油:无论清蒸、红烧、油炸、素炒都可以加入,可以使食物味道更加鲜美。(3)红油:有辣味,可以用于烹饪麻辣的热菜,也可以在凉菜中加入。(4)酱油:有独特的酱香味,味道鲜美。(5)色拉油:色拉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无气味、口感好,可以用来烹饪食物。
02
盐:盐作为最古老的调味料,既可以用来腌制食物也可以用来调味。
03
酱:(1)辣椒酱:颜色鲜红,可以用来提味。(2)芝麻酱:可以作为面条、馒头的调味品,也可以作为馅心配料。(3)番茄酱:味道酸甜可口,可增进食欲,可以作为蘸料。(4)甜面酱:味道甜中带咸,可蘸食大葱、黄瓜、烤鸭等菜品。(5)豆瓣酱:一种发酵红褐色调味料,大量的川菜都可加入。
04
粉:(1)生粉:可以用来勾芡食物,上浆等。(2)面粉:可以用来做包子、饺子、馄饨等。
05
香料:(1)蒜:也有在凉菜中调味,也可以在肉中去除异味。(2)辣椒:味道辛辣,放在食物中可以提香。(3)姜:作为烹调配料,也可以做成酱菜。(4)花椒:有香味、麻味,可以减少肉类的腥臭味。(5)葱:在汤或菜肴中加入可以增加香味。
06
料酒:专门用于烹饪调味的酒,可以减少食物的膻味。
07
醋:醋可以在菜中增加鲜、香等味道。
08
味精、鸡精:加入食物中使味道更加鲜美,能够增加食欲。
炒菜常用调料有哪些?厨房小白该如何正确使用调味料?我们常用的炒菜调味品有哪些,除了油、盐、酱油、醋、鸡精、味精、姜、洋葱、大蒜等,但如果我们用这8种常用的炒饭调味品自己做,我们的炒菜烹饪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在炒菜中有很多香料,但只有极少数家庭准备了这8种香料。花椒和盐:四川花椒50克炒成细压,细罗面条,加10克精盐,味精5克,在搅拌均匀即可。
主要用于:油炸蔬菜和油炸肉类食品,特点是:花椒芝麻咸。辣椒油:将50克干红辣椒切成薄片,放入500毫升植物油,煮沸,加入25克洋葱和生姜切片炒香,从火中取出炒锅,当油温降至40摄氏度左右时,放入干红辣椒丝,移至小火中,慢慢浸泡,直到油从火中变红,取出洋葱和姜块。主要用于:辛辣、微拌、炒和油炸菜肴的调味,其特点是:红色和辛辣。
原料油:将1升植物油放入炒锅中煮沸,加入50克葱和姜,炒香,然后加入四川花椒、肉桂、八角等炒香即可,主要用于:滑烹调的复合调味品,其特点是:烹调出菜肴的香味。芥末酱:芥末粉250克,加温水375毫升制成酱,放在阴凉处一小时或蒸10分钟。主要用于:混合、酱油等美味菜肴,使用时根据个人口味需要添加醋、芝麻油、糖、盐等。
糖醋汁:又称糖醋汁,每个地方都不同,有些地方用清汤500毫升,加入100克糖、75毫升醋、75克精盐、20毫升酱油煮沸后可以加厚,其特点是酸甜爽口。番茄汁:将底油放入炒锅中加热,加入番茄酱炒熟,然后加入一些新鲜汤、糖、精盐和味精,煮沸后变稠。特点是:色泽鲜红,酸甜爽口。胡椒和芝麻汁:将韭菜切成小块,胡椒10克切成小块、洋葱、胡椒放入碗中,加入酱油15毫升、芝麻油10毫升、汤汁20毫升搅拌均匀。适合辣鸡肉和其他菜肴。
1、食用油
每人对食用油都有各自的爱好,比如我的母亲就喜欢吃“玉米油”,但是我到时无所谓,有时候用菜籽油,有时用大豆油,色拉油,最近又迷上了食用“花生油”,当然每一种食用油都有各自的特长。
比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这一类的都是高亚油酸的食用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特别的高,缺点就是不适合高温长时间的油炸,适合炒,凉拌等;像菜籽油耐热性比前几种要好的多,各类营养物质比较的均衡,使用的用途更广泛,花生油和芝麻油也同样不适合高温,更适合低油温的清炒和凉拌。
2、食盐
食盐家家必备的,是“五味之首”,没有它美食也将寡然无味,使用的食盐的时候要注意其他调料的含盐量,比如加了生抽,豆瓣酱,加食盐的时候就要注意添加量,多了会很咸的,炖肉的时候食盐的添加时间要靠后,否则肉容易发柴塞牙,比如炖鸡的时候可以等到“鸡爪”破皮的时候加盐时机最好。
拌素菜饺子馅的时候,食盐要在加完油以后再添加或者再准备包饺子的时候再加更好,否则饺子馅很容易就出水了,包的时候不好操作。
3、味极鲜
味极鲜的鲜味比一般的生抽要好,因为他就是在生抽的基础之上再添加了谷氨酸钠等增香添加剂,所以味极鲜在我家多用来炒菜,点蘸,凉拌,可以代替味精和鸡精使用。
4、老抽
老抽也是酱油的一种,只不过颜色更深,更加的浓稠,一般家庭中都要备上一瓶,做红烧菜,炖肉或者卤肉的时候用它来给食材上色就非常好,也就避免了技术要求更高的“炒糖色”,使用的时候注意添加量,否则加多了颜色会发黑,发咸,而且老抽,酱油这一调味品一定要长时间的炖或者烧才能让它的另一面“鲜”被释放出来。
5、醋
醋的种类太多,香醋,米醋,陈醋,白醋和果醋等,但是在我们一般家庭厨房中,只要有一瓶“香醋”或者“陈醋”就可以了,我也是这两种醋轮流着使用,而这其中“香醋”颜色较淡,更加适合凉拌,点蘸,因为它的酸味柔和香味更浓,“陈醋”的颜色更深,酸味更重,适合红烧或者炒菜。
6、蚝油
蚝油在我家使用的也是非常多,味道比较的鲜美,尤其是在炒各种青菜,菌类时我比较喜欢添加一点,这样味道更加的丰富,拌饺子馅时加一点增香提味,对肉类腌制的时候也可以加一点提鲜去异味。
但是用蚝油的时候,一定不要长时间的加热,否则鲜味会消失,我一般都在出锅之前加入,做凉拌菜的时候提前用开水稀释加热后再使用更好,在做一些比较重口味的菜肴时,比如糖醋类,麻辣类等,最好不要加入,因为蚝油的鲜味被其他重口味遮盖了,无法发挥它的用处。
7、花椒,八角
自小就和家人学会厨房里必备“花椒”和“八角”这两香料,炒菜的时候捏几粒花椒增香提味,夏天再制作适量的花椒油,又麻又香比买的的要好吃,用来凉拌菜绝对的美味,给肉类焯水的时候加几粒花椒和八角可以去腥,炖肉的时候加一点增香提味。
8、桂皮,香叶
在我家,桂皮和香叶主要还是配合花椒和八角来卤肉或者炖肉,使用的频率比花椒和八角要少,而且各种香料的使用量我也没有精准的数字,都是凭手气“适量添加”,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吧。
香料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最好是将所有的香料提前用油炒一遍,因为有些香料的香味是融于油脂中的,这样炖肉或者卤肉做的香味才更厚重。
9、辣椒粉
我家辣椒粉的主要作用就是做辣椒油来吃,也可以在炒菜的时候加一点,或者还会单独用来做一顿“油泼面”解解馋,辣椒粉的准类也很多,我常备的是这种粗一点的“秦椒”面,这种辣椒面香而不辣。
10、白胡椒粉
白胡椒粉也是我家厨房的必备,用来腌制肉类,可以去腥去异味,烧汤的时候加一点也可以增香提味。
11、干辣椒
虽然家中已经有辣辣椒粉使用,但是还是得准备一小袋的干辣椒,也是家常做菜“辣味”的主要来源,比如宫保鸡丁和酸辣土豆丝中的“糊辣味”,配合“花椒”做出的麻辣味也是让人欲罢不能,还有就是拌凉菜的时候,用热油激发出干辣椒的“干香味”,也能为凉菜增添不少风味。
12、豆瓣酱
川菜的灵魂,喜欢吃川菜的必须得准备一瓶,在家做一些香辣,麻辣的菜肴时都会加一点豆瓣酱来调味,比如简单的麻婆豆腐,肉末粉丝,鱼香肉丝,水煮肉片或者鱼片,回锅肉等等。
但是使用豆瓣酱是有讲究的,就是必须将豆瓣酱用油小火炒一下,这样才能充分散发出豆瓣酱的香味,炒之前尽量也能将豆瓣酱剁碎后再使用也更好,因为豆瓣酱中有很多的蚕豆瓣,剁碎后利于香味的散发,也能保证菜肴的口感更好。
13、玉米淀粉
淀粉有很多种,有玉米淀粉,生粉,红薯淀粉等,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我家只准备一包玉米淀粉使用,可以用来勾芡,比如做麻婆豆腐或者烧汤的时候勾芡,可以让汤汁更浓,有利于挂在食材上;也可以用来给食材上浆,拍粉,比如炒肉片时上浆可以让肉片更嫩,炸鱼时蘸点干淀粉可以让鱼更酥脆。
14、料酒
无论是专业的厨房还是普通家庭厨房都应该准备一瓶料酒,因为它是给肉类去腥的好帮手,在烹饪肉类的时候,无论是腌制还是炒或炖都可以用的到,但是在调制包子或者饺子肉馅的时候不要加料酒,会适得其反使料酒的味道无法挥发而加重肉馅的异味。
厨房是家里最热火朝天的地方,即使是不会做饭的人,也会在厨房备齐餐具和调味品,以备不时之需。会做饭的人,家里的调味品肯定一应俱全,每一样调味品都有它的用途。那么让我们一起说说平有哪些调味品是家中厨房必备的东西?
1.蚝油
蚝油让食物尝起来更美味。无论蒸、焖、炒、炒,都可以加入。就像一些咸菜一样,你不需要添加口味重的食物。这些味道重的食物会掩盖蚝油的味道。如果需要加入蚝油,最好在出锅前一分钟加入。因为蚝油长时间高温煮,味道会变差。蚝油味道重,含盐量高。一般5毫升左右就可以了。
2.花椒
花椒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尤其是炖菜和汤类,既能增香又能去腥去脂,被称为“调味之王”。花椒不仅味道特殊,而且药用价值很高。辛热,能归脾胃,温中散寒,也是除湿止痛杀虫的好手。在古代,它也被用作表皮麻醉剂。
3.酱油
以咸为主,但也鲜香。它可以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也可以增加或改变菜肴的颜色。酱油一般包括酱油和酱油:酱油比较淡,用来提色;它是咸的,用来保鲜。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它是由大豆或脱脂大豆、黑豆、小麦或麸皮、水和盐制成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酱香独特,味道鲜美,有助于增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油演变而来的。
4.盐
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碘盐和非碘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品种。要特别注意饮食中盐的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血压。我国规定成年人每天摄入6g盐就能满足身体对钠的需求。
5.生姜
生姜辛辣性温,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生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还有一些蛋白酶,作用类似生产奶酪所用的凝乳酶,比如广东著名的小吃「姜撞奶」,就是利用了姜汁中这种酶的特性,使得牛奶蛋白凝固。
美食烹饪做法十分的多,每一道菜肴的制作都是很精确的,对的,用料很精确,多少盐,多少糖,多少水,都是十分的讲究,那你知道烹饪的调料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烹饪的调料都有哪些,希望能帮到你。
常用的调味料1 .食盐、白糖、味精、醋。
2.葱、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虾夷葱、韭菜、香菜、香芹、辣根、山葵、白松露菌。
3 .胡椒、花椒、干姜、辣椒、八角、丁香、月桂叶、肉桂、桂皮、陈皮、小茴香、大茴香、草果、柠檬叶、薄荷、香草、豆蔻、九层塔、百里香、茶叶、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番红花、甘草、豆蔻、紫苏、芝麻、麻油、芝麻酱、罂粟籽、芥末、兴渠、食茱萸、罗望子(Tamarind)、薰衣草、玫瑰香水、石榴、香茅。
4 .五香粉、十三香、咖哩粉、七味粉。
5 .番茄酱、喼汁、卤水、蚝油、XO酱、HP酱。
6 .酱油、酱、鱼露、虾酱、豆豉、面豉、南乳、腐乳、豆瓣酱、味噌。
7 .料酒、味醂、酿造醋。
厨房基本功烹饪一、怎样调味
调味是菜肴最后成熟的技术关键之一。只有不断地操练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规律与方法,并与火候巧妙地结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
调味的根据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因料调味 新鲜的鸡、鱼、虾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鲜味,调味不应过量,以免掩盖天然的鲜美滋味。腥膻气味较重的原料,如不鲜的鱼、虾、牛羊肉及内脏类,调味时应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腻的调味品,诸如料酒、醋、糖、葱、姜、蒜等,以便减恶味增鲜味。
本身无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参、鱼翅等,除必须加入鲜汤外,还应当按照菜肴的具体要求施以相应的调味品。
2.因菜调味每种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这种口味是通过不同的烹调方法最后确定的。因此,投放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皆不可乱来。特别是对于多味菜看,必须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主、辅调料。有的菜以酸甜为主,有的以鲜香为主,还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种一菜数味、变化多端的奥妙,皆在于调味技巧。
3.因时调味 人们的口味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这也与机体代谢状况有关。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因而喜用浓厚肥美的菜肴炎热的夏季则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4.因人调味烹调时,在保持地方菜肴风味特点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当概括。
5. 调料优质原料好而调料不佳或调料投放不当,都将影响菜肴风味。优质调料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烹制什么地方的菜肴,应当用该地的著名调料,这样才能使菜肴风味足俱。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县的豆瓣酱和汉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盐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这样做出来的味道就非常正宗。当然,条件有限的话,也没必要一定难为自己,还是解馋为先。
烹调过程中的调味,一般可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加热前调味第二步,加热中调味第三步,加热后调味。
加热前的调味.又叫基础调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个基本的味,同时减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是将原料用调味品如:盐、酱油、料酒、糖等调拌均匀,浸渍一下,或者再加上鸡蛋、淀粉浆一浆,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后再进行加热烹调。鸡、鸭、鱼、肉类菜肴也都要做加热前的调味,青笋、黄瓜等配料,也常先用盐腌除水,确定其基本味。一些不能在加热中启盖和调味的蒸、炖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笼入锅前调好味,如蒸鸡、蒸肉、蒸鱼、炖(隔水)鸭、罐焖肉、坛子肉等,它们的调味方法一般是:将对好的汤汁或搅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热过程中入味。
加热中的调味,也叫做正式调味或定型调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这一步来定型,所以是决定性调味阶段。当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宜的时机按照菜肴的烹调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咸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鲜的调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须得事先把所需的调味品放在碗中调好,这叫作“预备调味”,也称为“对汁”,以便烹调时及时加入,不误火候。
加热后的调味又叫做辅助调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虽然在第一、二阶段中都进行了调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热后最后定味,例如炸菜往往撒以椒盐或辣酱油等,涮品(涮羊肉等)还要蘸上很多的调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烧调汁,烩的乌鱼蛋则在出勺时往汤中放些醋,烤的鸭需浇上甜面酱,炝、拌的凉菜,也需浇以对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这些都是加热后的调味,对增加菜肴的特定风味必不可少。
二、怎样焯水
焯水,就是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在开水锅中加热至半熟或全熟,取出以备进一步烹调或调味。它是烹调中特别是冷拌菜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对菜肴的色、香、味,特别是色起着关键作用。
焯水的应用范围较广,大部分蔬菜和带有腥膻气味的肉类原料都需要焯水。焯水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使蔬菜颜色更鲜艳,质地更脆嫩,减轻涩、苦、辣味,还可以杀菌消毒。如菠菜、芹菜、油菜通过焯水变得更加艳绿。苦瓜、萝卜等焯水后可减轻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过焯水可以解除。
2.可以使肉类原料去除血污及腥膻等异味,如牛、羊、猪肉及其内脏焯水后都可减少异味。
3.可以调整几种不同原料的成熟时间,缩短正式烹调时间。由于原料性质不同,加热成熟的时间也不同,可以通过焯水使几种不同的原料成熟一致。如肉片和蔬菜同炒,蔬菜经焯水后达到半熟,那么,炒熟肉片后,加入焯水的蔬菜,很快就可以出锅。如果不经焯水就放在一起烹调,会造成原料生熟不一,软硬不一。
4.便于原料进一步加工操作,有些原料焯水后容易去皮,有些原料焯水后便于进一步加工切制等。
焯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水锅焯水另一种是冷水锅焯水。
开水锅焯水,就是将锅内的水加热至滚开,然后将原料下锅。下锅后及时翻动,时间要短。要讲究色、脆、嫩,不要过火。这种方法多用于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菠菜、莴笋等。焯水时要特别注意火候,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淡,而且也不脆、嫩。因此放入锅内后,水微开时即可捞出晾凉。不要用冷水冲,以免造成新的污染。
冷水锅焯水,是将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水要没过原料,然后烧开,目的是使原料成熟,便于进一步加工。土豆、胡萝卜等因体积大,不易成熟,需要煮的时间长一些。有些动物性原料,如白肉、牛百页、牛肚领等,也是冷水下锅加热成熟后再进一步加工的。有些用于煮汤的动物性原料也要冷水下锅,在加热过程中使营养物质逐渐溢出,使汤味鲜美,如用热水锅,则会造成蛋白质凝固
三、怎样配菜
配菜根据菜肴品种和各自的质量要求,把经过刀工处理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料和辅料适当搭配,使之成为一个(或一桌)完整的菜肴原料。配菜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菜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也决定到成桌菜肴能否协调。
1.量的搭配
突出主料:配制多种主辅原料的菜肴时,应使主料在数量上占主体地位。例如“炒肉丝蒜苗”、“炒肉丝韭菜”等应时当令的菜肴,主要是吃蒜苗和韭菜的鲜味,因此配制时就应使蒜苗和韭菜占主导地位,如果时令已过,此菜就应以肉丝为主。
平分秋色 配制无主、辅原料之分的菜肴时,各种原料在数量上应基本相当,互相衬托。例如“熘三样”、“爆双脆”、“烩什锦”等,即属这类。
2.质的搭配
同质相配:即菜肴的主辅料应软软相配(如“鲜蘑豆腐”),脆脆相配(如“油爆双脆”),韧韧相配(如“海带牛肉丝”),嫩嫩相配(如“芙蓉鸡片”)等等,这样搭配,能使菜肴生熟一致,吃口一致也就是说,符合烹调要求,各具自己的特色。
荤素搭配:动物性原料配以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肉丝”、“豆腐烧鱼”、“滑馏里脊”配以适当的瓜片和玉兰片等。这种荤素搭配是中国菜的传统作法,无论从营养学还是食品学看,都有其科学道理。
贵多贱少:系指高档菜而言。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例如:“白扒猴头蘑”、“三丝鱼翅”等,可保持菜肴的高档性。
3.味的搭配
浓淡相配:以配料味之清淡衬托主料味之浓厚,例如:三圆扒鸭(三圆即胡萝卜、青笋、土豆)等。
淡淡相配:此类菜以清淡取胜,例如:“烧双冬(冬菇、冬笋)”、“鲜蘑烧豆腐”等。
异香相配:主料、辅料各具不同特殊香味,使鱼、肉的醇香与某些菜蔬的异样清香融和,便觉别有风味,例如:“芹黄炒鱼丝”、“芜爆里脊”、“青蒜炒肉片”等。
一 味独用:有些烹饪原料不宜多用杂料,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鳗、鳖、蟹,鲥鱼等。此外,如:北京烤鸭、广州烤乳猪等,都是一味独用的菜例。
4.色的搭配
菜肴主辅料的色彩搭配要求协调、美观、大方,有层次感。色彩搭配的一般原则是配料衬托主料。具体配色的方法有:
顺色菜 组成菜肴的主料与辅料色泽基本一致。此类多为白色,所用调料,也是盐、味精和浅色的料酒、白酱油等。这类保持原料本色的菜肴,色泽嫩白,给人以清爽之感,食之亦利口。鱼翅、鱼骨、鱼肚等都适宜配顺色菜。
异色菜 这种将不同颜色的主料辅料搭配一起的菜肴极为普遍。为了突出主料,使菜品色泽层次分明,应使主料与配料的颜色差异明显些,例如:以绿的青笋、黑的木耳配红的肉片炒用碧色豌豆与玉色虾仁同烹等,色泽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5.形的搭配
这里所说的“形”,是指经刀工处理后的菜肴主、辅原料之形状,其搭配方法有两种。
同形配主辅料的形态、大小等规格保持一致,如:“炒三丁”、“土豆烧牛肉”、“黄瓜炒肉片”等,分别是丁配丁、块配块、片配片。这样可使菜看产生一种整齐的美感。
异形配主、辅原料的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如“荔枝鱿鱼卷”主料鱿鱼呈简状蓑衣形,配料荔枝则为圆或半圆形。这类菜在形态上别具一种参差错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