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炕应该怎么设计?
首先是根据要做的面积用厚角钢焊成架子,然后用小角钢拉上横撑,在横撑的下面绑上地热走水的管子,在横撑上面焊上钢板,然后浇水泥砂浆,铺上仿木的瓷砖,火炕前面找个木工来做几个木柜门子,能打开的那种,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农村火炕由炉灶、炕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连炕的炉灶可以做饭,炕体既可取暖,又可坐卧。其内是用砖建有炕间墙,炕间墙中有烟道,上面覆盖有比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盖以泥摸平,泥干后上铺炕席就可以使用。
炕都有灶口和烟口,灶口是用来烧柴,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室外。
扩展资料:
炕的不同类型
1、南炕:(以面南背北的正房为准,东西两厢也可参照),形成多为一面炕,即房间的南面为炕,北面为屋地,或对面炕中的南炕。
2、北炕:其形成恰与南炕相反,即房间北面的为炕,南面为屋地,或对面炕中的北炕。
3、条炕:很窄,一般宽度在正常炕一半以内的均属此类。
4、腰炕:三间房子或多间房子中(腰)间搭的炕。此种炕一般是房间南半部分为厨房,北面对着房门间壁出一个小屋,里面搭的炕就是腰炕。
5、镰刀炕:也称拐把子炕(镰刀,农民秋收使用的刀具,呈“7”形状),即南炕或北炕连接顺山炕及所有类型的炕,形状很像镰刀。此种炕必须搭在房子的两头,挨着山墙。一般都是因人口多,房屋小,搭南北炕搭不下才为之。
6、半截炕:即炕的一半。此种炕或因只住一间房,地方不够用,还须留出另一半屋地做厨房,或因人少,没必要搭大炕时才为之。
如果俩卧室,我建议南卧室放床,北卧室放炕,因为北屋冬天能稍冷
高矮问题:我家的地炕是20厘米,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地炕比较矮,孩子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床比地炕高,危险就增添了一份。
经济问题:一般的地炕的花销要比床便宜。
软硬度:床垫比较软,翻身容易影响到对方休息。而地炕比较硬实,如其腰不好的人适合睡地炕。
尺寸大小:即使是三人床也不是特别大,睡三个人也不是很宽敞,如其是有孩子,孩子老翻身打滚什么的,地炕面积比较大,可以睡4,5个人不成问题。
实用问题:现在的地炕一般下面都按了好多抽屉,可以装睡衣了,内衣内裤了,袜子等小件,非常便于整理。而床下面的空间比较小。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
过去关东满族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的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宽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对面炕”,正面的西炕较窄,供摆放物品之用。炕之间的空地称为“屋地”。实际上,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进来客人,首先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俗称“改股”)等游戏也是在炕在玩。
万字炕和东北地区许多民间礼俗有着密切关系。在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的大家庭中,南炕因向阳温暖,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其最热乎的“炕头儿”位置(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作烘晾粮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在满族人家则是特殊的地方,因为西墙正中是他们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所以炕上只能摆设祭器供品,不许乱放杂物和随意踩踏坐卧。
过去东北的许多人家,儿子聚妻生子后,仍与父母同住一室。为避免不便,常是把两、三开间的居室用木板糊纸作“软间壁”,从炕面到房梁栅成里外两个空间,也有的是在相应位置设活动的栅板,白天撤去,晚间安放。此外,在与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栅顶吊下一根长竿,称为“幔竿子”,用以悬挂幔帐,晚间睡觉时可以放下,避免头顶受我着凉,也可以起到南北炕之间的遮挡作用。
东北民宅室内阵设也与万字炕格局相应。南北炕炕梢(靠房山墙的一端)摆放炕柜,上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西炕上则放与炕长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装粮食和衣物。箱盖上摆放香炉、烛台等供器以及掸瓶、帽筒、座钟等日用陈设。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为了冬季御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季节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如春。
做饭的锅灶不与火炕在同一个房间。火坑中空,形成烟道,并通过烟道进行取暖。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对于2006年4月至11月对河北省徐水县东黑山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一处西汉时期的火炕,将火炕的历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1]。
在当今,由于楼房暖气和各种取暖设施的普及,使用火炕的家庭越来越少,只有农村还保留着这样的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