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小区内居民楼与小区内主道距离在建筑设计规范里的标准距离是多少

魁梧的寒风
务实的雪糕
2023-03-05 15:58:50

小区内居民楼与小区内主道距离在建筑设计规范里的标准距离是多少?

最佳答案
机智的短靴
强健的音响
2025-10-05 03:39:2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1、表8.0.5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

2、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的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3、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

4、多层3.03.02.0

5、有出入口----5.02.5

6、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

7、多层2.02.01.5。

8、围墙面向道路1.51.51.5。

扩展资料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4.0.1.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4.0.1.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4.0.1.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位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

4.0.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4.0.2.1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0.2.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4.0.2.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0.2.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0.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因素确定。

5.0.1A宜安排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

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最新回答
耍酷的小懒虫
炙热的音响
2025-10-05 03:39:26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员实施营救和被困人员疏散的通道。

1.商场消防通道宽度高度规定:

(1)人员疏散走道应根据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但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4m。超过一万平米的通道不得小于2.4M。

(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2.室内消防通道宽度高度规定:

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 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0m。

强健的咖啡
天真的鸡
2025-10-05 03:39:26

根据消防建筑的要求:小区内所有超过4米宽的道路都属于消防通道。

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消防车道距外墙宜为5米,至少达到3.5米宽,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要超过4米。此外,消防通道最好以环形为主,不是环形的话就必须设置回车场。

扩展资料

消防车通道是火灾时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如今很多小区内车满为患,消防车通道被占用的现象频频出现,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占用消防通道,不仅会造成消防车无法通行,影响消防官兵救援,而且更是违法行为。

消防法普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规定: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对单位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区消防通道

单身的盼望
仁爱的白开水
2025-10-05 03:39:26
景观道路设计规范有如下: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48-1992 公园设计规范

CJJ 67-95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83-99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 132-2009 城乡用地评定标准

CJJ_T 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_T 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_T 121-2008 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

GB 10000-1988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B 12941-19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 50001-2010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 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7-2013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78-19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68-2005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400-200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 50437-2007 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GB 50442-2008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GB 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858-2013 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GB_T 10609-2008 技术制图

GB_T 13890-2008 天然石材术语

GB_T 1452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_T 16766-2010 旅游业基础术语

GB_T 17670-2008 天然石材统一编号

GB_T 18168-2008 水上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GB_T 18513-2001 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称

GB_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_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

GB_T 18972-2003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规范

GB_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_T 20033-2005 人工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GB_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_T 24708-2009 湿地分类

GB_T 50001-200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_T 50103-2010 总图制图标准

GB_T 50145-2007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GB_T 50280-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_T 5056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HJ 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JC_T 2114-2012 广场路面用天然石材

JGJ_T 163-200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LY_T 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LY_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SL 431-2008 城市水系规划导则

SL 471-2010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强健的自行车
淡然的手链
2025-10-05 03:39:26

城市道路设计荷载b级荷载标准:

竖向力静力荷载为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和(1+μ)的乘积值,其中冲击系数μ=0.45。

竖向力静力荷载为JTGD60-2004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水平力静力荷载为车辆荷载后轴重力产生的制动力42KN,制动力的着力点在伸缩装置顶面上。

竖向力疲劳荷载为JTGD60-20044.3所规定的车辆荷载后轴重力标准值140KN和(1+μ)的乘积值。其中冲击系数μ=0.45。

扩展资料

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1、最小曲线半径:它是保证汽车在设置超高的曲线部分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超过轮胎和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其中并须考虑使乘车人感觉良好和驾驶员操纵方便。

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因素: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速度与平稳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和轮胎的损耗、燃料的消耗以及修建费用等。

2、加宽: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各个车轮的轨迹不相同,靠平曲线内侧后轮的曲线半径最小,而靠平曲线外侧前轮行驶的半径最大,即在平曲线路段上行车部分宽度比直线路段为大。

为了汽车在转弯中不侵占相邻车道,平曲线路段的车行道必须靠曲线内侧加宽。加宽值根据车辆对向行驶时两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行车摆动幅度在平曲线上的变化,综合确定,它又与平曲线半径、车型以及行车速度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勤业北路桥梁工程可行性研究

虚拟的钢笔
含糊的茉莉
2025-10-05 03:39:26
间距随道路级别的高低而变化

居住区内道路: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 m)

与建、构筑物关系

道路级别:居住区道路 小区路 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

无出入口 高层 5 32

无出入口 多层 3 32

有出入口 _ 5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 4 21.5

多层 2 2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参考资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故意的紫菜
奋斗的便当
2025-10-05 03:39:26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8 道路

8.0.1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8.0.1.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8.0.1.2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8.0.1.3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8.0.1.4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8.0.1.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8.0.1.6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8.0.1.7 城市旧区改建,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0.1.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同时保证行人、骑车人的安全便利。

8.0.1.9 (取消该款)

8.0.2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列规定:

8.0.2.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8.0.2.2 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8.0.2.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8.0.2.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8.0.2.5 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8.0.3.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

8.0.4.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8.0.5.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8.0.5.9(取消该款)

8.0.6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0.6.1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

8.0.6.2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0.6.3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8.0.6.4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至于征求意见嘛,据我所知有和没有区别不大,都是走走过场。

飘逸的凉面
阔达的小白菜
2025-10-05 03:39:26

交叉口转角净距是指沿着车行道边缘,从交叉口到其最近出入口联结处的距离,如图3所示。设置足够的转角净距能够将出入口的接入位置与交叉口分开,避免在交叉口功能区范围内接入道路从而形成交通交织或冲突。

图3:城市道路交叉口与出入口转角净距示意图

美国道路运输研究教育中心(CTRE)在《出入口管理手册》(Access management handbook)中提出,城市主干路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37米,次干道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23米,支路上交叉口转角净距应不小于9米。此外,主干道上经过交通渠化的交叉口在不同转弯半径下的转角净距要求也不相同,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转弯半径下交叉口转角净距最小建议值

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上游时,出入口与邻近交叉口的间距取公式1测算值和表1、表2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当城市道路出入口位于交叉口下游时,出入口与邻近交叉口的间距取公式2测算值和表1、表2经验推荐值中的较大者。

扩展资料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优雅的电脑
甜美的果汁
2025-10-05 03:39:26

根据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消防车道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4米。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7.1消防车道

7.1.1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7.1.8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

4、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

5、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8年10月28日修订)

第九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

第十条 对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实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制度。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