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厨房包馄饨观察记录与分析怎么写
馄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小吃,更是孩子们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美食,老师说午觉起床后我们就开始包馄饨啦。看到已经准备好的肉和馄饨皮,我们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心极了。
活动之前关于准备材料、怎么包、放多少馅的讨论,老师提醒孩子们拿馄饨皮不要两张混在一起,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
我们开工啦!快看:有的把馄饨皮摊在桌子上,然后用调羹勺了一点点肉放在皮上;有的非常熟练地把皮直接摊在手上,另一只手拿着调羹勺一肉放在皮上。
包完咯,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开始品尝啦!“我先闻一闻,好香哦!”“它看起来的样子好香很好吃哦。”
张开小嘴,一口一个,太美味啦!
“老师,我还要一碗。”“我也还要一碗,实在是太好吃了!”就连最后剩下的汤汁都不肯放过!
你们知道有多好吃吗?看看我们碗里都吃光光咯!
陈鹤琴爷爷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通过小厨房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亲身感受制作美食、品尝成果的乐趣,在真生活、真情境和真实践中获得真体验!
拍摄:各班老师图文编辑:王蓉审核:易冬芳
真实践真体验 ——记育才幼儿园开心小厨房包馄饨活动
幼儿园
2021-03-25
阅读 660
关注
馄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小吃,更是孩子们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美食。今天是2021年3月25日,老师说午觉起床后我们就开始包馄饨啦。
看到已经准备好的肉和馄饨皮,我们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开心极了。
活动之前关于准备材料、怎么包、放多少馅的讨论,老师提醒孩子们拿馄饨皮不要两张混在一起,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
我们开工啦!快看:有的把馄饨皮摊在桌子上,然后用调羹勺了一点点肉放在皮上;
有的非常熟练地把皮直接摊在手上,另一只手拿着调羹勺一肉放在皮上。
00:50
包完咯,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开始品尝啦!
“我先闻一闻,好香哦!”“它看起来的样子好香很好吃哦。”
张开小嘴,一口一个,太美味啦!
“老师,我还要一碗。”“我也还要一碗,实在是太好吃了!”就连最后剩下的汤汁都不肯放过!
你们知道有多好吃吗?看看我们碗里都吃光光咯!
陈鹤琴爷爷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通过小厨房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亲身感受制作美食、品尝成果的乐趣,在真生活、真情境和真实践中获得真体验!
观察日期:2019年11月11日
观察地点:生活体验区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记录教师:中二班伏梦静
观察实录:
上午的户外活动开始了,我们本周玩的是生活体验区,里面新添了很多的做饭工具,孩子们感到很新鲜,游戏开始了,丁旭阳小朋友负责出去采摘菜,准备做饭的材料,沈琪政从小木屋里拿出了烧水壶,准备做饭。
他们把采摘来的“食材”倒入盆里,用勺子不停搅拌后递给同伴,“看,我做的蔬菜沙拉。”鲁俊宇将盆拿回自己面前,开始制制作水果沙拉。“俩人一起制作了水果沙拉,沈琪政端来一个盘子,他们拿给我看:“老师,给你吃水果沙拉。” “真好吃,我想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你们能做吗?” 她们把东西拿回去,开始制作面条,加入西红柿和辣椒,拿来给我看,我说:“谢谢”。她们很高兴,开心的继续制作。
教师思考:
沈琪政平时比较活泼,活动比较积极,性格非常好,有自己的想法,且孩子在活动一开始的分配工作说明他已经具备初步的分配、整理的能力,学会思考并将生活经验运用于活动中,很有主见。孙运程平时很能干,俩个孩子都是平时比较有主见的,在面对困难时老师的“不参与”是为了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实则是幼儿成长的过程。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与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当孩子和你互动时、求助时,及时给予帮助。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张子杰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她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分析幼儿对本区域的兴趣:
A、非常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的,所以活动的兴趣较高,尤涛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观察时间
xxxx年x月x日
观察目的
根据明明小朋友进餐习惯逐渐养成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观察,第二次。
观察实录
今天,我们吃的是面条。明明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筷子夹起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这是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回家可没有以前那么多好吃的了,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明明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筷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夹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筷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分析记录
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明明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父母喂养要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当老师表扬他时候,他非常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采取措施
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措施方法,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掌握明明小朋友在家的吃饭情况。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我班于子涵虽然现在升大班了,午餐时还经常挑食,每次吃饭时总是有问题,不是嫌太多,就是什么不爱吃。有时一顿饭他能吃半个多小时。有一次他吃得太慢,我就想喂他吃能快一点,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最后,大半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又到午餐时间了,香香的米饭、配上西红柿炒蛋,小朋友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子涵他呢?用筷子拨弄着饭,眉头皱了起来。我关切地走到他的身边问他:“怎么了,子涵?”他低头不语。“是身体不舒服了吗?”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呀!刚才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地户外活动呢?怎么一到吃饭时间,他就又犯愁了呢?“老师,我不想吃里面的西红柿!”噢,原来如此。我从他的父母亲那里得知他从小就偏食,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家长也知道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营养与膳食越来越重视,每天都会问一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他们希望老师能在学校里改变这一不良习惯,但我知道,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强加要求孩子,使他有心里负担。何不换一种方法试试呢?比如允许他少吃一点呢?于是,我对他说:“这样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他听了我的话,马上点点头,拿起勺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下了半碗饭菜,还一边吃一边瞄我一眼,我只是高兴地对他拍拍肩。
从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饭其实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满满一碗饭对他是来说是个心理负担,而我采取的是:给他一个选择的台阶,使他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了他就能愉快而轻松地进餐了。现在我才对“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视角,看待一件事,换个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采取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