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
下面是我整理的洛阳古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的论文,欢迎各位艺术类毕业的同学借鉴!
摘要 洛阳古民居建筑在屋宇格局、屋顶、梁架、门窗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其精神境界中蕴涵着以河图洛书和牡丹意象为文化元素的精髓,并因此显得简洁而不失大气,质朴而不乏典雅。
关键词: 洛阳古民居 装饰艺术 文化元素 简洁大气 质朴典雅
古往今来,人类对于物体的设计方式有两种:通用式和特殊式。综合各种要求,制定出标准形式以备选择即为通用式按照个体要求进行特殊设计即为特殊式。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前者为制成品,后者为订制品。就世界建筑史而言,西方建筑是特殊式,中国建筑是通用式。西方建筑以石材建构,追求永恒,如金字塔。中国建筑以木材建构,追求时新,如北京四合院和洛阳古民居。但洛阳古民居建筑不仅依靠房屋的布局来表现其性格,还依靠其屋宇格局、屋顶装饰艺术、梁架装饰艺术、门的装饰艺术等来表现其地域特征和思想情趣,营造诗情画意的环境艺术。
一 屋宇格局、屋顶装饰艺术
洛阳位于北方黄河中游区域,其古民居屋顶与南方民居利于防雨的悬山顶不同,多为利于防风火的硬山顶。现以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35号清代庄家大院――“洛八办”纪念馆为典型,试作分析。
庄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总建筑面积达3330平方米,由三座三进式四合院自东而西并排构成,相互有偏门连通,为清代砖木结构古民居。大院座南面北,其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临街房、厅堂、上房。大院两侧的厢房均为两层楼房式建筑。庄家大院屋顶为硬山顶。各进院落之间构成了“高――低――高”三段式有节奏感的起伏性主韵律格局,其长巷与墙垣则形成了衔接的“长――短――长”的交错状辅助韵律。行走其中,穿门越巷,会油然产生一种缓步悠游,韵律悠悠的清幽兴味。不由使人联想起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的意境:三春渐深,黄莺新声,繁华缤纷,青梅小小。华屋静静,细雨蒙蒙。屏风半掩,余香袅袅。思妇伤春怀远,约言沉沉,音信杳杳,懒对菱花镜,倚楼独望远,失魂又落魄,怅然对长空,芳草连云天。
其屋顶正脊东西两端及其四条垂脊前端均装饰有鸱尾,屋脊棱之间的面上覆有盖瓦,盖瓦面上装饰着卷草纹的二方连续图案,屋檐的滴水瓦上塑有花卉走兽图案。正脊线条平直,垂脊线条斜欹,形成平欹对比,二方连续图案构成重复,屋脊的鸱尾装饰与滴水瓦上的图案装饰则构成了立体与平面的装饰对比。整个屋顶由“二方连续图案”的重复性和立体与平面的“高――低”对比构成平行重复、先高后低的和谐衔接,不仅具有防火、排水的实用性,而且也像一只缓急有度的小夜曲,给人以雅而美的视觉享受。
二 梁架装饰艺术
洛阳古民居梁架形式与南方古民居穿斗式梁架形式不同,多采用抬梁式,把梁做成月梁形式,即梁的上下表面均被削成向上微微拱起的弧线。例如,新安县铁门镇73号现为刘隧杰居住的一杨姓故宅,其廊柱与墙体连接的横梁也加工成月牙形,足见其设计者的睿智表现。大有宋代诗人苏轼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的意趣。
在对魏家坡村125号民居考察时看到其堂屋前坡里面二檩木架上,双木檐檩上,以及梁端横面上镶有方形牡丹花饰件,红花绿叶依然明晰。而且在堂屋正中的一朵牡丹花饰件下面6根檩条的相间处,在长方形黄色底上绘有8个褐色菱形,褐色菱形上绘有白色八卦图形,八卦图的左右标有楷书字“八卦图”“万福图”。八卦图的中间绘有阴阳图形的太极图。太极八卦图之下的正堂房间,与其图下二檩木架连接的是整房间宽的隔断式屏风,其上4个金线方框中刻有“桂馥兰馨”楷书金字。整体气度恢弘,儒雅大方,充满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韵味。我们由此而联想起《河图》与《洛书》,二者均发生于洛阳。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宋人黄庚《赠易数周仁山》有“河洛图书排纸上,乾坤爻象只胸中”之句,宋代佚名《朝会》也有“爰有嘉禾,含章自天。宛城洛书,粲若奎光”之言,可见《河图》与《洛书》的深远影响,洛阳古民居装饰艺术出现其所衍生的太极八卦图也是自然之事。
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美誉的洛阳牡丹,其雍容华贵的容颜更是享誉古今,为洛阳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正如唐代诗人徐凝《赏牡丹》所吟:“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这就难怪洛阳古民居装饰偏好牡丹了。邵雍的一首《洛阳春吟》说得更妙:“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可见洛阳人热爱牡丹花之深,洛阳古民居建筑装饰有牡丹图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门的装饰艺术
“门”作为建筑平面设计段落的一种表达形式,成为变换封闭空间的转接点。洛阳古民居建筑的门具有引导带领的作用,在平面构图艺术上,强调视觉审美的程序化。大体而言,洛阳古民居的门分为:外墙门与内屋门。
1 外墙门的装饰艺术
洛阳古民居的外墙门俗称大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形象建筑。因此,凡殷实富贵之家,无不殚精毕力,以求完美。例如,伊川县吕店乡温沟中街152号明清古民居,其门楼位于临街倒坐屋的东南部,属于占有一间房屋空间的大如意门样式。其大门楼左右两端的大门及鱼鳃墙与前檐柱平齐,鱼鳃墙上有如意状的砖石构件外挑。门楣部分自下而上依次是挂落、冰檐、望柱和朝天栏板。门框及鱼鳃墙外侧的墀头墙上方有盘头、垫花和博风头箱子型狮子,门枕石是一对相侧而视的石狮。门楼的正脊与倒坐屋相连一体,有鸱吻装饰。门楼两侧外向立壁面上,在花卉砖雕的下方分嵌的青条石上有雕刻精美的图案:右为雪胎梅骨图,左为荷香清赏图。整个门楼透露出一派富贵高雅之气,尤其是大门两侧的雪梅、荷香图,流露出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的心情,以及祖孙登在《赋得涉江采芙蓉》中所谓“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的意念,使人赏心悦目。
再如,伊川县吕店乡符村110号古民居的门楼。其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整体形象高俊秀伟。门楼为悬山式一殿一卷的垂花门,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清水脊,过陇清水脊端部有鸱尾装饰。门上檐柱垂花门是古民居的第二道院墙门。其形象几乎全部具备构成中国建筑的要素、构件、装修手法等。各种装饰手段,如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画都用上去了,相衬得体,华丽悦目。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仰面为莲花雕件。垂花门朝外一面两侧的看面墙,使用磨砖砌法,做得很精致。左右相对的粉墙上开有灯窗,屋脊两端砖雕的花草,门两侧墙上的砖雕、抱鼓石的石雕、门簪、花板、垂珠等木雕都很精美。
垂花门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这是垂花门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门内有一个较大的空间,给家庭主妇与女亲友的话别提供了温馨的空间。张籍在《秋思》中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临行开封”书信的意象犹如昨天就发生在这垂花门下一样感人。垂花门建在民居建筑的主轴线上,她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内宅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向左右展开。
2 内屋门的装饰艺术
内屋门包括版门、隔扇门等,工艺手法多样,重整体效果和细部刻画,使之近看有内容,远观有效果。
洛阳古民居房屋中使用的大木板门叫版门。版门即双扇木板门。版门又可分为棋盘版门和镜面版门。棋盘版门多用于城门或宫殿,衙,署的大门,或民居外墙门。镜面版门,即门扇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用横木联结,无木框规范。镜面版门如魏家坡村125号民居二进院左右厦房的屋门即为版门。这种门在安装时,必有门枕石为轴,门上安装连楹固定门扇轴,可自如开门。这种门用约6厘米厚的木板制成,开起来很重,这样才有防御性。
洛阳古民居建筑以抬梁式木结构为主,一般无承重墙,廊柱内柱与柱之间一般以 扇门或 扇代替墙面。因为古代建筑物较高,所以 扇造型也窄而高,状如淑女。 扇中间的绦花板为腰板,束腰以下为裙板。其上部格心装饰,有多种纹饰,饰以人物、花卉。其腰板和裙板上则多以人物故事、山水、花卉、动物浮雕装饰。其人物或须发毕现,具体而微或厮杀混战,生感动人或醉酒赋诗,佯狂颠倒……均表现得淋漓尽致,花卉纹花瓣翻卷有致,花叶抑扬纷披,自然生动。
例如,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35号清代庄家民居一进院过厅门为四扇隔扇门。其绦花板为十字川龟纹饰,抹头与裙板饰以花卉图案。整体效果简洁大方。其二进院过厅门亦为四扇隔扇门。其绦花板为亚字锦地纹饰,抹头与裙板饰仍用花卉图案,与一进院的风格保持一致,表现出中原传统文化崇尚质朴、典雅的风格。
四 窗的装饰艺术
洛阳古民居的窗有槛窗、横风窗、短窗等。
槛窗是设置在槛墙上的隔扇窗。槛窗,位于殿堂门两侧各间的槛墙上,它是由格子门演变而来的,其装饰主要集中在格心、绦花板、裙板。横风窗又称横披窗,装于上槛与中槛之间,成横长方形,窗可以向上、下开,一般不开启,作采光之用。以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35号清代庄家大院为例,其槛窗位于过厅门的两侧槛墙上,绦花板以十字川龟等纹饰,上下抹头饰以花卉图案。其上与装饰有亚字锦地的横风窗相连,大方得体,简洁雅致。诗仙李白《谢公亭》有道槛窗之美:“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竹下秋虫鸣夜静,清响声声到窗前,是何等美妙。
进院的东西厢房墙壁上设置有短窗。短窗又称半窗,位置在半墙之上。其形状为正方形,绦花板为亚字锦地纹饰,上下抹头各有花卉装饰,简洁大方。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道出了半窗的好处:春梦短暂,秋云缥缈,好景易逝,斜月低临半窗,夜已深,情未了,床前画屏吴山翠,心境辗转人难寐。人对半窗月低临,极具诗情画意。
另以伊川县吕店乡符村120号古民居、洛阳市安乐邵雍故居为例,其临街厦房向内门左侧的短窗和邵雍故居大殿门右侧的短窗,分别以亚字锦地纹饰、十字川龟纹饰,四框素面,倒也显得小巧简洁。
综上所述,洛阳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以浙江东阳、安徽徽州为代表的具有文人化倾向的江南建筑装饰艺术典型“强调文化内涵、讲究情趣、收敛含蓄”的风格不同与广东潮汕、云南昆明为代表的具有商业化倾向的繁华富丽、热烈奔放的风格不同与山西平遥、陕西韩城等地继承中原传统文化而表现出质朴简约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洛阳古民居建筑艺术虽然也以质朴简洁为主,但在其精神境界中蕴涵着以河图洛书和牡丹意象为文化元素的精髓,并因此显得简洁而不失大气,质朴而不乏典雅。
参考文献:
[1] 许彦、许译丹:《南方古民居窗饰艺术风格论》,《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第8期。
[2] 施维琳、丘正瑜:《中西民居建筑文化比较》,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徐伦虎:《中国古建筑密码》,测绘出版社,2010年版。
[4] 宋晓国:《中国古建筑吉祥装饰》,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5] 路玉章:《古建筑木门窗棂艺术与制作技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6] 王颂、冯波:《河南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延续――以刘青霞故居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33期。
[7] 周海萍、谷言:《苏州古民居生态价值浅析》,《山西建筑》,2010年第33期。
[8] 曹国庆、朱毅:《皖南古村落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以西递、宏村为例》,《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年第8期。
30年代美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多以几何造型和各种图案装饰为主题,跳跃的羚羊、扁平的花环、以植物形状和喷泉形状抽象变化而成的装饰遍布全国的建筑物。纽约摩天大楼的室内外设计、电梯钢架的金属结构、大理石地面的几何图案,以及钟表,灯具和其他配件等等都逐渐脱离了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设计风格,有了美国本土的特色。当时美国的纺织品设计总的来说风格比较保守,尽管其技艺很高,正如他们在家具设计的同行一样。他们大量销售传统风格设计的产品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留一小部分给设计家尝试进行现代风格的设计。到30年代初期,美国纺织品设计也出现了浓重的欧洲风格,地毯设计受到了德国设计和法国设计的启发,而像罗特·瑞弗这样更加激进的设计家则大胆地探索现代风格的设计,这位20年代在巴黎进行艺术活动的设计家以墙纸和地毯设计而闻名。
六朝时代的装饰纹样也和建筑样式手法同样,可以分为中国固有传统和西方传入的两大系统。中国固有传统即周汉的传承,以阴阳五行说或吉祥寓意为基础,其种类、构图、表现法等已在前面简略介绍。而外来的新式装饰纹样因是伴随着佛教传入,当然会带有印度乃至西亚的趣味。与周汉大多死板的风格不同,新式纹样具有流畅、活泼、动感、纵横自由之势。在此主要介绍属于外来系的若干种类。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纹样又分普通自然物和人为加工物两大类,自然物中又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三类,加工物中又分几何纹、人事纹、文字纹等数种,此为一般法则。现在想要依此法则顺序来详细说明六朝时代的装饰恐怕不易。所以主要就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进行说明,当然主要还是从以上所记的诸石窟诸墓石中选择适当题材。
动物系纹样
首先是关于动物的,我们最常见的是龙、凤、灵鸟、狮子以及灵兽。龙凤是中国固有的,龙出现在东汉年间,凤自周代出现,其形体是从六朝时期开始完整。龙在诸石窟寺拱的内轮上,梁的石柱横带上,石碑的螭首等上面使用,和东汉阙碑上的形态相比有了飞跃,每条线、每一笔画都充满活力,使龙之面貌生威,四肢锐利,实为练达之艺术。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凤和其他灵鸟可以在云冈、龙门等的石窟寺拱的起点、佛像的背光、殿堂的屋顶等处见到,这些不是要像龙那样表现神秘的威力,所以与周汉时期的例子相比,手法上要自由得多,变化也很多。
狮子作为装饰在诸石窟中可见的例子有:用作佛龛的柱础、用在墓志铭下方,作为独立的雕刻置于梁代的石柱顶部,与石柱一起立在梁代神道即墓地参道的入口处,等等。东汉的狮子更接近于写实,带有温和的相貌,而六朝的狮子大多更带有勇猛之气,相貌也颇怪异,姿势也有夸张之感,与东汉的淳朴之风相异,且带有羽翼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有关翼狮前面已经讲过,其起源是在西亚,其中应视为最珍奇的是梁陵墓之物。挺胸引颈,前肢伸出,反身吐舌,睥睨前方的姿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找不到第二个。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其线条简单而强劲,真是少有的作品梁的神道石柱台上出现的灵兽不知来自何物,其线条柔软,用法也与其弯曲的躯体十分相应,且带有一种高迈的气质,值得称道。敦煌壁画里可以见到一种被巧妙地图案化了的马,画法虽很简单却又颇得要领,笔致一扫就将动姿静态淋漓表现,手法实在是轻妙。
植物系纹样
皆为西亚传入之物,占了六朝时代纹样最重要的部分,且几乎都属于忍冬藤草系统。这和我国飞鸟时代常用的特殊唐草,即所谓的飞鸟唐草完全属于同类型。有关这种忍冬藤草的起源和发达。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日本的飞鸟唐草在中国应该是被叫作六朝藤草,其渊源远在埃及和亚述,最终在希腊得以大成,这已为众所周知。随着希腊文化的东渐,这种藤草先入中亚继而进入中国,这种说法很久以前就已被普遍承认,但是,我们今天仍有一个疑问不能释然。
如果说这种藤草在六朝期间有很大势力,几乎被用于所有的物件,那么这又是出于何种缘故呢?建筑物、佛像、碑碣,还有其他金石品等毋庸赘言,比如花、云、火焰之类中也几乎都用了这种藤草的变化形态,甚至连衣服的轮廓上也用了这种藤草式的曲线,何以兴旺至此?虽然想认定这是来自西亚的影响,但为什么中亚以西却又见不到如此使用或者说滥用藤草的事实呢?犍陀罗以及中印度也没有太多的实例。或者可以说藤草是进入中国以后,由于受到汉民族及五胡的喜爱才能够如此地得以发展,可是汉民族及五胡为什么会如此地喜爱这种藤草呢?也是如今很多人很想搞清却又搞不清楚的问题。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这种六朝藤草和萨珊、波斯的忍冬藤草的气氛是一脉相通的所以在波斯进行了有关忍冬草的调查。可是波斯的实例主要出现在染织品上,建筑物上的遗品极少,和其内外的装饰品一样几乎都归于湮灭,想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难上加难,最终也未能获得预期的成果。犍陀罗艺术方面的六朝藤草也意外地贫乏,不足以用来说明与中国的联系。中印度的情况就更为糟糕。但在拜占庭却意外地发现了与中国近似的实例。如此一来,六朝藤草的起源就被葬送于迷雾之中。
总而言之,六朝藤草运用之广泛,变化之奇幻令人难觅头绪。收集其例,分列其类,再一一进行解说,这项工作毕竟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所藏的六朝石枕,表面上阳刻的藤草是最正规的,多见于印度拱内诸佛像的背光和龛之上部;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龙门宾阳洞内的本尊,背光上可看到错综的藤草,乍看上去似乎与六朝的藤草毫无关系,但仔细观察,其复杂程度恰恰就是六朝藤草,此类实例在云冈石窟内也随处可见;
北响堂山石窟的拱券纹样,与六朝藤草相比又有了变化,花瓣明显厚重,所以尖锐劲挺的势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鲜丰满优雅的气氛。当然这是属于隋的物品,离六朝的真正韵味已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必须承认,在与时共进中,样式也好,趣味也好,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其惰力会永远地潜隐在后世之中。
总之,六朝的植物系纹样几乎都是六朝藤草的正形或者变形,只有数种本体来历不明的植物花纹存在,但在此无暇特意提及。天文地理系的纹样中有飞云、山峦等,几何纹样中有被几何化的花文、锯齿文、出系及其他若干类,人事纹样中有很多被纹样化了的人像,这一种更具绘画的性质。很遗憾,有关这些问题在此只能省略,但必须特别提及一事:云冈和龙门处有与日本法隆寺完全相同的出现在栏杆上的出系变形格。
古代六朝时期的建筑装饰特征,动物系、植物系纹样有哪些?
最后,作为特例要举汉式纹样的六朝化,北响堂山第1窟南端碑的纹样。这也是属于隋代之物,格调稍稍接近于唐,上端有六朝固有的华盖型,其下整面充斥着鬼龙错综的组合纹样,无论构思还是运笔都显示了旺盛的气魄。这些纹样本来是周汉以来开始使用的题材,但一改周汉的硬气,变得富于跃动感,线条的性质里包含着六朝式的趣味,随处可以见到暗示六朝藤草意味的形状。与此同型的还有碑碣上的螭首。有关碑碣的变迁应该另立一章加以论述,在此省略。
汉代的叠纹曾有向龙型进化的迹像,但到六朝却完全变成了螭首,下面也全部使用龟趺了。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用丹粉装饰建筑的记载。秦汉时期,宫殿的柱子上都涂有丹青,支架、横梁、天花板等处都有丹青。装饰图案多为龙纹和云纹,后来逐渐采用锦纹。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唐代多用晕染的画法,使色彩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变化柔和而无生硬之感,表现出一种恬淡高雅的风格。宋代的绘画技法更加丰富,宫廷建筑规定了绘画的体系、规格、颜料和图样,形成了一套风格化的体系。到了明清时期,彩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规模、品种、色彩、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建筑之美,不仅在于亭台楼阁的丰富多彩,更在于雕梁画栋的细节。从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到宏伟的宫殿翠微,雄伟的长城,类别的多样性呈现出中国建筑文化的不同侧面。作为建筑 "气口 "的窗,作为建筑 "脸面 "的门,作为负载作用的柱,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时空形象和美的意向。
巍峨雄伟的长城,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清丽脱俗的民居,神出鬼没、千姿百态的塔楼,以及加固的现代都市丛林等等,构成了富有魅力的时空形象,"大地文化 "的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化作东方地平线的光辉剪影,具有令人瞩目的精神力量。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