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卫生间 > 正文

1米4×1米9卫生间如何布局马桶和蹲坑

不安的花生
正直的小懒虫
2023-03-05 11:17:09

1米4×1米9卫生间如何布局马桶和蹲坑?

最佳答案
等待的自行车
典雅的自行车
2025-10-07 13:37:34

1.4米×1.9米的卫生间,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净宽!要问的问题应该也是如何布局马桶和洗面台吧!

我给出4个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

卫生间门口在短墙,进入厕所右手边是洗面台,沿着洗面台这面墙再再往里布置马桶,马桶的对面是淋雨喷头。这个方案在各个尺寸上都比较宽松,唯一的缺点是,淋雨时很可能会弄到马桶上水。

方案二:

卫生间们楼在长墙面,进门左手边是洗面台,洗面台再往里走是马桶,马桶的对面是淋浴喷头,这个方案尺寸拥挤,洗面台可能只能做面盆,台面做不了!我没把洗面台放在门口对面,主要是考虑洗面台有玻璃,正对门口的话,影子容易吓人。

方案三:

进门正对淋浴喷头,对面墙上布置马桶,左侧短墙布置洗面台,这样的空间也比较宽松,而且洗面台做的大,容易做出效果,如果整个洗面台都安装化妆镜,会让整个卫生间的空间感更显大。

方案四:

进去卫生间,正对墙面安装淋浴花洒热水器,左边短墙布置马桶和洗面台,洗面台略显小,但是各个空间比较独立,使用起来更方便。

顺便科普一下

马桶的定位尺寸,距离与马桶平行的上面最短尺寸32.5厘米,32.5厘米是人能舒展开腿的尺寸,再小了就太拥挤了,最大不建议超过40厘米。淋雨花洒的定位,距离与花洒平行的上面最小为50厘米,建议做到55厘米,这样的尺寸保证人在洗澡时能舒展双臂,不磕碰墙面。

一楼安装了马桶、蹲坑、面盆及淋浴

估计这个尺寸,应该可以。马桶占80公分宽度,蹲坑至少50公分宽度,如果有淋浴,蹲坑最好买带盖式的蹲坑。另外看能不做成暗藏式水箱。

从设计上这是行得通的。淋浴下面是蹲坑方,蹲带翻盖,就可站在蹲坑上洗澡,而马桶旁边门右侧是面盆。我侄女的房子一楼就是按这种设想安装了马桶、蹲坑、面盆及淋浴。

二楼不能安马桶却只能安蹲便器为何

设计上考虑了卫生间有面盆、马桶及淋浴,实地也勘测了,但实际情况确难度很大。二楼本来卫生间大小也差不多,但移了一点空间给走廊作喝茶的地方,便安马桶的空间就不够了,结果只能安蹲坑。

最新回答
敏感的纸鹤
眼睛大的羽毛
2025-10-07 13:37:34

卫生间是装蹲坑好还是装马桶好,这是大家装修的时候一直纠结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蹲坑不美观,有的人又觉得马桶不卫生。有的人会同时安装蹲坑和马桶,那么卫生间一蹲一坐如何设计呢?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卫生间一蹲一坐如何设计

卫生间设计成一蹲一坐不仅美观,还更加卫生。可以在卫生间的淋浴区设计一个蹲坑,这样洗澡的时候排水方便,而且还节省空间。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话,最好给蹲坑设计一个盖子,这样比较安全,需要使用的时候脚一踢就可以开启,非常方便。在洗手区则可以设计一个马桶,这样可以做到干湿分离,功能齐全。

马桶和蹲坑有哪些利弊

1、可以从卫生间的空间进行对比,蹲坑对于卫生间的空间要求比较小,如果卫生间面积比较小的话,建议设计蹲坑,这样更不会影响卫生间的使用功能。如果从舒适性对比的话,可以选择马桶,马桶坐姿式的方式不会累,而蹲坑蹲久了容易腿酸脚麻。不过坐马桶的时候腹部不好用力,会加长排便的时间,时间久了容易发生便秘或痔疮。

2、使用蹲坑的时候不需要与身体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的感染,安全卫生。马桶需要与身体直接接触,这样会增加感染病菌的概率,特别是酒店或者公共场所的马桶,很多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此外,在使用的时候,蹲坑跟马桶的设计原理不一样,蹲坑更不容易发生堵塞,而马桶更容易堵。

文章总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卫生间一蹲一坐如何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们。

自然的面包
朴素的纸鹤
2025-10-07 13:37:34

蹲坑尺寸是:固定的尺寸,一般为:520*420*220毫米、520*420*280毫米、580*450*270毫米、520*420*190毫米、535*430*240毫米、535*430*190毫米。

蹲坑的距离尺寸为:300毫米、350毫米、400毫米、450毫米。常规预留的净墙面尺寸为:650~700毫米, 侧边为不少于450毫米。

蹲坑尺寸最标准的是:卫生间蹲位标准尺寸大概长应为1m至1.5m,宽应为0.85m至1.2m。安装前一定要确定好坑距和墙面它们两者的距离,还有将蹲便器的位置、和下水位置要确定好。

通常蹲坑离墙的距离至少要300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过450毫米。另外,安装卫生间蹲坑时要根据它的排污口来定,要在离墙比较合适的位置留下水管道。

卫生间蹲坑施工要注意的是:

1、安装卫生间蹲坑时要根据它的排污口来定,要在离墙比较合适的位置留下水管道,同时还要对下水管入口的距离进行确定。

2、记住在预留蹲坑深度时,要将它的高度大于便器才是正确的。

3、要把胶塞放入到进水孔内卡里面,而且还要在进水孔接触的边上涂上一层油灰,才能将进水管插到孔内,这样操作才能让胶塞密封比较好,防止漏水现象。

4、在出水口的边上涂上一层油灰,把下管放入到入口旋合,可以使用焦渣或者是一些其它填充物架设水平。

5、当你在打开进水系统时,就可以检查一下各接处有没有漏水现象,如果有漏水,就要检查各接合处的情况,对它进行解决。

精明的春天
寂寞的面包
2025-10-07 13:37:34

为什么安装蹲便器最好要抬高地面?

很多人装修卫生间的时候,都会安装上马桶,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习惯用马桶。会给家里装上蹲坑,其实装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装蹲坑也是有好处的,不仅省钱,而且这种东西用起来更卫生。

刚开始装修的时候,其实也特别纠结,如果买的是户型小的房子,卫生间空间不是很大。就想到了安装蹲坑,但是又考虑到不能做干湿分隔设计,到时候卫生间地面到处都是积水,也会影响到蹲坑的正常使用。满地都特别滑,就一点都不安全了,水也会溅到蹲坑这里,用着也会感觉很压抑。

蹲坑抬高20多公分,这样安装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而且以后打理起来还特别方便。这样设计用着更方便,而且也不会让卫生间显得拥挤狭小。以后的洗澡水根本不会顺着蹲坑流进去,而是直接会流到地面处的地漏,这样干净又卫生,而且排水也特别快。

蹲坑与卫生间地面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以后打扫起来也会感觉更加省事方便。不管是扫地还是拖地,都不会影响蹲坑的正常使用,而且这样也会更加卫生。

而且这样装修,再也不用担心以后使用卫生间会滑倒摔伤,也是非常安全的。其实家里安装蹲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交叉感染,蹲坑比马桶卫生多了。

以上就是对准备在卫生间装蹲便器,但装修师傅说地面要加高,该怎么办的解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文静的白猫
如意的黄蜂
2025-10-07 13:37:34

卫生间蹲坑尺寸标准介绍,蹲坑离墙的距离至少要300毫米左右,一般来说不能超过450毫米,而卫生间蹲位标准尺寸大概长应为1.00-1.50m、宽应为0.85-1.20m,所以大家在安装蹲坑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这些尺寸进行,这样方能顺利安装完蹲坑。

卫生间蹲位标准尺寸大概长应为1.00-1.50m、宽应为0.85-1.20m。每个小便来站位(含小便池)深应为0.75m、宽应为0.70m,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m。

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0m,不得源小于1.00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0-2.10m。通槽式水冲厕所槽深不得小于0.40m,槽底宽不得小于0.15m,上宽宜为0.20-0.25m。厕所管理间面积宜为4-12㎡,工具间面积宜为1-2㎡。

蹲坑一般预留尺寸

离墙的距离至少要300毫米左右,一般来说不能超过450毫米,安装前一定要确定好坑距和墙面它们两者的距离,还有将蹲便器的位置、和下水位置要确定好。

1、蹲便器存水弯一般尺寸为:长:585mm*宽470mm*高296mm。

2、选购蹲便器,卫生间必须留好了蹲坑蹲便器安装尺寸一般是固定的,市场上就那么几个不同的尺寸,主要有520x420x220、520x420x280、580x450x270、520x420x190、535x430x240、535x430x190这些选择。

3、坑距指马桶的下水管中心距墙的距离,一般有300mm、350mm、400mm、450mm等。选择合适的马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坑距。常规预留净墙面坐便:后面距墙300mm,侧边为不少于500mm。(坐便中心距一般有如下常用规格--200、220、280、300、320、350mm)常规预留净墙面蹲便后面距墙650----700mm,侧边为不少于450mm。

含糊的魔镜
怕孤单的心情
2025-10-07 13:37:34
小平方的卫生间,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来设计。在卫生间设计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考虑,首先家里是否只有一个卫生间,这个卫生间需不需要放洗衣机,另外这个卫生间的下水管道是否需要更改。如果家里只有这一个卫生间的话,那么卫生间的空间就显得非常紧张了,因为它同时要具备上厕所,洗脸和洗衣服。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在设计卫生间的时候就得注意这些内容了。如果卫生间里的下水管道在正中央的话,那么卫生间的门可以开在一侧,卫生间就可以使用L型来布置。比如说进门就是洗脸池,然后是马桶,最后就是淋浴房。在马桶对面也可以放洗衣机,如果是这样布置的话,那么可以满足一家人的所有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做到了干湿分离。但唯一一个缺点就是淋浴间可能非常小,不过淋浴间洗个澡就会出来,所以这个缺点也是可以忽略的。另外一种就是马桶的位置在整个卫生间的后方,那么我们开门时首先可见到的便是洗脸池,然后是洗衣机,最后是淋浴房及马桶。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整个卫生间留给洗脸池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同样的在淋浴房一旁的马桶位置就会显得非常挤。其实不管是哪种情况,我觉得这两种设计都是非常好的,都做到了干湿分离。虽然淋浴房尺寸比较小,但相对于三平米的卫生间来说,做的已经非常到位了。

称心的故事
眼睛大的洋葱
2025-10-07 13:37:34

【算一算你家装修要花多少钱】

1、一般应该离墙三十厘米到四十五厘米左右,具体需要离墙多少米,一般都需要根据卫生间的面积大小来进行合理安排,当业主选择在卫生间安装蹲便器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人士上门实际看一下卫生间面积、结构等,并且需要将蹲便器的坑距、下水位置等确定清楚,从而确保后期蹲便器可以排水顺畅。

2、正常情况下,蹲便器的排污管的管口中心位置应该和墙面保持六十厘米到六十五厘米左右的距离,而蹲便器的侧面应该和墙面保持四十厘米到四十五厘米左右的距离,具体距离多少米,则应该根据卫生间空间面积大小、蹲便器尺寸来进行适当的调制。

3、假如卫生间的空间面积比较小的话,那么蹲便器的侧面最少应该和墙体保持十五厘米的距离,这样后期使用蹲便器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压抑。大家在购买蹲便器的时候,最好是根据蹲便器的排污口和墙体之间的距离来进行正确的购买,从而确保蹲便器可以顺利安装。

4、此外,安装蹲便器之前,还需要提前确定清楚预留安装蹲便器的凹坑深度会比蹲便器的高度更大,从而确保蹲便器可以成功的安装在适合位置,不会出现蹲便器超出安装平台,降低卫生间整体装饰效果的现象。

【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丰富的红酒
甜蜜的魔镜
2025-10-07 13:37:34
⑴共同功能设置。马桶、洗漱台、淋浴,这三种功能是两个卫生间都必须有的,家里成员少并且客人需要留宿情况少,客卫中的淋浴可以考虑不用设置。

⑵不同功能设置。有些比较私密性的使用功能只适合在主卫设置,比如浴缸;有的功能也只适合设置在客卫,比如洗衣机,如果把洗衣机设置在主卫,那其他成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除非在客卫和主卫各有一台。

条件允许的情况尽量在主卫或客卫都设置干湿分离,可以有效避免洗澡时弄得卫生间到处都是水渍及潮气。

秀丽的指甲油
专一的夕阳
2025-10-07 13:37:34
如果你碰到过下面这些囧况:

急着上厕所,却有人在里面洗澡死活不出来;

洗澡的时候毛巾衣服总是被水溅湿;

洗完澡卫生间雾气弥漫,满地都是水,好几次差点滑倒,想挤个痘痘还要先把镜子擦干净;

湿气太重卫生间的马桶垫一直干不了,每次蹲坑都觉得坐在10亿细菌上面

用得这么糟心,你知道其实卫生间可以设计得更合理吗,「干湿分离」了解一下?

「干湿分离」是近年很流行的设计理念,也是未来卫生间设计的大趋势,但很多人对这个概念还是一知半解。

「干湿分离」是指

:将卫生间里的干区(马桶、洗脸盆)和潮区(淋浴区)分离,通过使用适当的隔断,将卫生间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几。常见有二段分离、三段分离,日本甚至还有的四段分离。

▲将卫生间功能隔开

今天月球设计院就来说说干湿分离的好处以及几种分离方式,带你5分钟弄懂干湿分离,不再懵逼~

干湿分离有什么好处?

1)可以多人同时使用卫生间

如果洗脸刷牙、洗澡、上厕所,三大功能都集中在一个空间,一人独居当然是没问题,但只要多一个人,早上和晚上,

一旦遇到有人在用马桶,另一人如果赶时间只能捏着鼻子洗澡或洗脸刷牙,

更别提三口之家或者三代同堂的家要怎么办了。

而如果将洗脸盆、马桶、淋浴间都分离开,所有功能可以同时使用。你蹲坑时她也不需要忍臭刷牙洗脸;她在享受沐浴的放松,你也不用在外面狂敲门“我要用马桶”。

▲每个功能都可以单独使用

所以干湿分离对于只有一个卫生间的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2)更安全更干净

没有干湿分区的话,洗完澡,地上、墙上、马桶盖上等等整个卫生间都是水,不仅

容易滑倒

,而且会把卫生间里的电器打湿,造成漏电隐患,长时间受潮也会

缩短电器的寿命。

▲没有干湿分离,洗个澡全都湿了

洗完澡的水蒸气不会一时散去,容易在马桶壁上形成滑垢,日积月累这里就变成了

细菌

培养皿啊!

干湿做好分离,阻隔水汽,更安全,打扫也更方便,保持淋浴区以外的空间,你也可以像家居博主一样在卫生间挂画、放装饰品了,不用再担心受潮的问题了!

▲可以追求更多颜值上的可能性

3)特定情况可以节约空间

这个要配合图片说明,以下图为例,传统的设计会把洗手台放在卫生间里面,但如果干湿分离,把洗手台移到外面,

就可以节省出一个交通空间

,大约1平方米的使用面积。

▲干湿分离能多出1平方的公共交通空间

(红色框框位置)

▲传统做法将洗脸盆放在里面的话,整个客餐厅面积瞬间减少了很多。

干湿分离的三种隔断

把卫生间隔开可以用什么隔断呢?通常有3种方案:

1)便宜又好装的浴帘

▲ 浴帘+挡水条

浴帘是干湿分离最简单的隔断方法,不过它不能保证水不外流,效果差一些,最好在淋浴间地面再加装一个

挡水条

,或者在浴帘下面放些重物,防止浴帘在沐浴过程中晃动。

2)不影响采光的玻璃隔断

:半隔断/全隔断

一块玻璃就可以轻松划分开干湿区,颜值高,既不影响采光,也能节省空间。直接砌一块玻璃隔断的话,3-5cm厚度就足够,做成玻璃门也只需要5cm-9cm。

▲ 半隔断+挡水条,磨砂玻璃保护隐私

▲不做挡水条就加大坡度和用排水快的长条地漏

全隔断更能有效隔绝水汽,起到保温的作用。

▲全隔断田字格玻璃门,做成推拉门更节省空间

★温馨提示:

玻璃隔断墙要选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打碎了会碎成玻璃粒,对人的伤害比普通玻璃小很多。

3)更具空间感的隔断墙

如果你的卫生间足够大,也可以考虑使用隔断墙,轻质墙厚度一般需要10-12cm。墙会使浴室更有空间感,更能保护隐私。

▲墙隔断

▲半墙半玻璃隔断

基本的二段分离

如果卫生间特别小,比如只有2.2㎡,过度分割空间会使每个空间变得压抑,设计成最基本的二式分离比较合适。

二式分离其实非常简单,将淋浴/浴缸和洗面+马桶分成两个区域。

建议将马桶单独分离出来,因为分析过你会发现,卫生间像城市交通,也存在早晚高峰,而

早晚的使用交集都在马桶上。

▲早晚都要抢马桶

国内现在有些所谓的二段分离,为了压缩卫生间面积,只将洗漱台分隔开来,浴室和厕所仍旧合并在一起,没有做到真正的干湿分离,水依然会溅得到处都是,也依然要抢马桶。

▲只把洗手台移出来,不还是要抢马桶

洗漱功能可以并入浴室中,

把如厕功能单独出来

,才最能体现分区的意义。

▲最基础的二段分离

▲单独出来的马桶最好加一个小洗手池

要做干湿分离卫生间要有多大?

最小mini浴缸长度可以缩到1.2m,宽度在70cm~75cm,所以0.84㎡就能换来一个浴缸区。

最小的马桶区大概75cm*120cm,0.9㎡,最小的洗漱台,加上人弯腰洗脸所需要的空间,洗漱区大约是50cm*120cm,0.6㎡,最小的淋浴区85*85cm,0.73㎡。

以下面这种布局为例的话,马桶区+洗漱区+沐浴区,再加上隔断的厚度,最小尺寸大概在

3㎡

。如果想舒适一点的话,做干湿分离的卫生间最好有4㎡。

更方便的三段分离

三段分离就是把台盆,马桶, 淋浴房 都独立出来,好处也是一样:

可以三个人一起用,一个人洗漱,一个人上厕所,一个人洗澡;

更加干净,连马桶区也没有水汽了;

把臭味关进马桶间, 其他 地方都是香的;

如厕、洗澡是更为私人的事情,所以这两者需要一个独立、不被打扰的空间,而洗漱因为不那么私密,所以可以作为卫生间里的

“公共空间”

,单独移到卫生间外面可以更节省空间。

▲洗漱区可以当公共空间移到外面

常见的三段分离方法:

以上面这种格局和标准配置三段分离卫生间,最小需要的面积

理论上是3.5㎡

,要更舒适的话需要4.2㎡

强大的四段分离

说到干湿分离做得最出神入化的必须是日本,不少人将日式卫生间的「四段分离」作为终极目标。

作为对如厕特别讲究的一个国家,日本人深知在马桶这件事上,其实要的就是功能分开又和其他功能区串联,所以在日本

哪怕是一室户,马桶间也是独立的。

洗手怎么解决?日本人有两种解决方案。

▲洗手如厕二合一

一种是带洗手盆的马桶,脏水冲厕所, 环保 又节能,高铁厕所也是这种做法。

第二种是马桶间装mini洗手台盆,像下图这个设计,搁板收纳、备用纸巾、插手毛巾都在这个空间找到位置,马桶旁边的搁板还可以当扶手,对老年人很友好,久坐起身也更轻松。

▲麻雀俱全

日本在三段分离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四段分离的布局,马桶间单独进入,家务间、洗漱间、洗澡间彼此独立,又

在一条完全打通的动线上。

▲日本常见的四段分离

这种四段分离的布局至少要6㎡,如果卫生间够大可以试试。但是要考虑换衣+洗衣是否需要放在这个位置,因为国人的使用习惯都是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的,晾衣更方便。

除了上面这种常见的四段分离,日本还有一种做法是

把洗澡间、洗漱间、家务间和厨房结合成一条

洄游动线:

洗漱间更衣-进入洗浴间-洗澡换下的衣服拿到家务间清洗;厨房可以进入家务间,主人看着锅里还能兼顾洗衣机工作,或者煲汤时,可以在家务间熨衣服、折衣服,甚至做些手工等。

▲流畅的环形动线

国内极少有家庭符合做四段分离的条件,因为要保证每个空间尽量能有独立下水,其中淋浴房和洗衣机地漏不能改位置,马桶移位范围在30cm以内,很多户型都不合适。

干湿分离的确是一个更科学的卫生间设计,在未来应该也会成为趋势,但很可惜目前国内的开发商貌似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作为业主的我们想做不能做还是很无奈啊。

所以如果遇到可以做干湿分离的户型,请好好珍惜,至于要做多少段分离,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己最真实的生活习惯来决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