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12个基本符号
1、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2、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3、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4、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6、pp(很弱)
7、 p(弱)
8、mp(中弱)
9、 mf(中强)
10、 f(强)
11、 ff(很强)
12、 sf(极强)
扩展资料
简谱,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遂成今日之貌。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中国为si),英文由C、D、E、F、G、A、B表示,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附点、(∠)渐强、(||)双纵线、(||:)(:||)小节反复记号、∮变音记号。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扩展资料:
音符的种类:
1、全音符:没有符干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为准。依次分为两半。
2、二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3、四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4、八分音符:带有符干和1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还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5、十六分音符:带有符干和2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还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6、三十二分音符:带有符干和3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7、六十四分音符:带有符干4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比三十二分音符小一半,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
音乐除了音符外还有许多符号,像升号#,降号b,渐强<等等 。其中,mp是中弱。mf是中强ppp、pp、mp、p依次增强f、mf、ff、fff依次。
我们要注意的是,音乐除了用五线谱也可以用简谱来表现。简谱的十六分音符下面有个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符号
常见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连音)、震音、颤音、回音等几种。
装饰音一般用连音(圆滑音)技术来演奏,有时滑音和左手分解和弦的演奏技术也能用于演奏一些特定的装饰音。木吉他有:揉弦,击弦,勾弦,滑弦。
在我国民间音乐演唱(奏)中,有大量装饰音存在;西方音乐的某些时期,装饰音曾是旋律风格的重要特征。以各种符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用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尤其对旋律的节奏和风格等方面起一定变化者称装饰音。
在独唱独奏中,对乐曲加以装饰,早在格列高利圣咏中已经出现。17、18世纪的独唱部分,歌唱家几乎都不严格按谱演唱,F.科雷利、G.F.亨德尔、G.塔尔蒂尼和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们所写的弦乐奏鸣曲部分,只为演奏者写出主要的旋律,其余由演奏者处理。这种即兴装饰直到C.W.格鲁克才开始逐渐废弃。
扩展资料
人们在演奏装饰音时,往往会犯下很相似的错误:
其一,在寻找装饰音的时间时,通过向后推挤装饰音所装饰的主音以及整个小节的方法,从而制造出装饰音所在的空间,这样做尽管没有占据装饰音前后的时间,但是等于在乐曲中插入了新的小节,也就是说,你不仅没有偷出时间,还送了时间进去。
其二,占据了主音的时值,主音明明1拍,演奏了装饰音后剩了半拍,装饰音所修饰的音,是这一组音符中所强调的,为了寻找装饰音的空间而牺牲被修饰的主音,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图:前音+(装饰音主音)。
其三,为了不占时值,因而演奏的很快,同样是八分音符,装饰音长度比正拍短上一大半,本来是aaAA的节奏,演奏成aaAA,的节奏,俗话就是瘸。
出现以上三种错误的原因是相同的:错误的理解了所谓装饰音不占时值的特点,想通过插入,压缩主音以及快速掠过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是因为没有理解装饰音的作用,装饰音就像语言中的形容词一样,是要托出装饰的对象,也就是说,装饰音后面的内容是重要的。
名称有♪ ♩ ♫ ♬ ¶ ‖♭ ♯ § ∮。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 (.) 附点 (∠) 渐强 (||) 双纵线 (||:) (:||) 小节反复记号 ∮。
副标题的答案在下边。
扩展资料一、音的高低
唱名: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 la si
哆 来 米 发 梭 拉 西
音名:
C D E F G A B
高音点: 记在音符上方的小圆点表示高音
低音点 记在音符下方的小圆点表示低音
噪音记号:X
二、音的长短
增时线:记录在音符后面的短横线,表示延长音的时值 5 —
减时线:记录在音符下面的短横线,表示减少音的时值
附点: 记录在音符后面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5.
音符名称 写 法 时 值
全音符 5 — — — 四拍
二分音符 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
八分音符 半拍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三十二分音符 八分之一拍
变化音:
升记号 ♯
降记号 ♭
还原记号
延音线: ︵
连音符:
三、音的强弱
音的标准高度:1=C
切分音:
休止符号: 0
四、简谱的书写
调号:1=D
拍号:2/4
小节线: | (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线叫小节线)
终止线:‖
连谱号:
五、各种记号:
1、力度记号
f 强
p 弱
mf 中强
mp 中弱
渐强
渐弱
重音记号:<
2、反复记号
‖: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 可省略。例如:
反复跳跃记号: 记在曲调的结尾,表示这段曲调的两次结束不相同:
实际唱 (奏): A B C A B D
D.C.记在乐曲的复纵线下。表示从头反复,然后到记在 Fine 或处结束。
注:“Fine”是结束。“”是无限延长号,如果放在复纵线上则表示终止。
3、装饰音记号
(1)倚音: 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椅音时值短暂。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
(2)颤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颤音的标记用tr 或 tr~~~~~
(3)波音: 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波音唱(奏)时一般占主要音的时间.波音分上波音(顺波音) 和下波音(逆波音) 两种.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欢音分上滑音 下滑音 两种.滑音除声乐能 演唱这一技巧外.一切弦乐器都可演奏.但钢琴等键盘乐器是无法演奏这一技巧的。
(5)回音:∽
4、其他记号
自由延长记号:
换气记号:v
顿音: ▼
保持音: -
连线: ︵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符号
1、回音
回音是是主音进行装饰,它是由四个或五个音组回成的答旋律型,分为有顺音和逆音两种。顺音由四个音组成的顺音是由上方助音开始到主要音,再到下方助音和主要音。
2、倚音
倚音指依附在主音前后的音,它是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有时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时也在主音的后面出现。
3、波音
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开始向上或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波音是在两个主要音之间,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短的辅助音而成。
4、下波音
下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记号下方可以带有变音记号,用来表示辅助音的升高或降低。
扩展资料:
倚音相关介绍:
倚音是竹笛、钢琴等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倚音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或前倚音后倚音。装饰音在主音前面的叫“前倚音”,装饰音在主音后面的叫“后倚音”。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在一起出现的,以十六分音符记谱的这种小音符叫作“复倚音”。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倚音
音乐符号名称: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附点(∠)、渐强(||)、双纵线(||:)、(:||)、小节反复记号∮、变音记号、中弱(mp)、中强(mf)、ppp、pp、mp、p依次增强f、mf、ff、fff依次减弱。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sf(极强)
∨叫做吸气记号。一般出现在两小节之间,也有个别的出现在两个音之间的。在演唱歌曲时,遇到此记号,要吸气以唱下一句。在弹钢琴时遇到这个记号要以腕带手抬起再落下继续弹奏。
扩展资料:
不同的音符表示不同的时值。通常,常用的音符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其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所表示的时值分别是全音符的1/2、1/4、1/8、和1/16。
如果音符后面加上符点,音符就会在这个不加符点的时值基础上再长1/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符
在简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及相互关系的基本符号为七个阿拉伯数字,即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
音符: 1、 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在简谱中,不论基本音符是高音还是低音,七个阿拉伯数字所表示的唱名是始终不变的。在简谱体系中,如果将 1→ i或i→ 1之间的音像阶梯一样按高低次序进行排列,称为音阶。顺方向 1→ i,一个音比一个音高;逆方向 i→ 1,一个音比一个音低。
简谱中,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不仅表示音的高低,而且还是表示时值长短的基本单位,称为四分音符,其他音符均是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用加记短横线"-"和附点"·"表示。
扩展资料
乐的构成的基本要素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谱
一、音乐符号:♪、♩、♫、♬、¶、‖、♭、♯、§、∮。
二、名称: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附点(∠)、渐强(||)、双纵线(||:)、(:||)、小节反复记号∮、变音记号、中弱(mp)、中强(mf)、ppp、pp、mp、p依次增强f、mf、ff、fff依次减弱。
1、升记号(#):升高基本音级半音。
2、降记号(b):降低基本音级半音。
扩展资料:
音符介绍
不同的音符表示不同的时值。其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所版表示的时值分别是全音符的1/2、1/4、1/8、和1/16。
如果音符后面加上符点,音符就会在这个不加符点的时值基础上再长1/2,全音符不可以加符点。
休止符是用于音乐的乐谱上,标记音乐暂时停顿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休止符的使用,可制造出音乐乐句中不同的情绪表达。休止符的命名主要依停顿时间长短来权命名。
这个谱子中涉及到的符号有:
反复记号
前倚音(装饰音)
波音
下滑音
连线(连音线、圆滑线)
具体个个符号的解释请见下图:
倚音有前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后倚音(包含单倚音、复倚音)。
前倚音:记在主要音左上方的小音符叫前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演奏的时候,先吐出第一个倚音,再过渡到其他的音。
后倚音:记在主要音右上方的小音符叫后倚音。只用一个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单倚音”,用两个以上的小音符装饰原音者为复倚音。演奏的时候,在原音即将结束时带出后倚音,后倚音不用吐奏。若遇到与原音同度的倚音,可用叠音或打音的方法,将倚音和原音区分开。
扩展资料
历史
以各种符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用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尤其对旋律的节奏和风格等方面起一定变化者称装饰音。在独唱独奏中,对乐曲加以装饰,早在格列高利圣咏中已经出现。
17、18世纪的独唱部分,歌唱家几乎都不严格按谱演唱,F·科雷利、G·F·亨德尔、G·塔尔蒂尼和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们所写的弦乐奏鸣曲部分,只为演奏者写出主要的旋律,其余由演奏者处理。这种即兴装饰,直到C·W·格鲁克才开始逐渐废弃。
符号装饰法盛行于巴洛克时期,为哈普西科德等键盘乐器采用。各国都有自己的特定符号、名称和奏法,例如德国的波音;英国维吉纳曲集中在符干上划单或双斜线的装饰音;意大利有时曾用缩写“g”(groppo)表示回音,“t”(tremolo)表示震音等。
欧洲比较重要和完善的符号装饰音,起于17世纪的法国,为其他各国作曲家所采用,一直延用到浪漫乐派初期。法国装饰音主要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后倚音、琶音等几类,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装饰音。
后来由于装饰音复杂而多样,使用和解释十分混乱,G·罗西尼首先废用这些符号,而用音符写出各种装饰音(如他的歌剧《伊丽莎白》)。装饰音大多用邻音,在五声音阶流行的国家里,邻音包括小三度关系。各尖装饰音及其符号见附录:音乐记谱常用符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