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4在物理是什么意思
9484在物理是“建筑声学设计手册(9484)S”
价格:¥75
评分:4.95/5分
品牌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类型:理科工程技术
作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 开本:16开 页数:588 装订:平装
建筑构件隔声计算一般需要参考的标准包括: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建筑声学设计》;
《建筑声学设计手册》;
《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
摘 要: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对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
的实践操作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具体来说,在建筑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的选用及处理和建筑设计相关方面(如:建筑绿化)
等环节上可实现两者兼顾,并均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噪声传热系数隔声量围护结构
1前言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在全世界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约占25%~40%。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节
能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随着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国家法规及地方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整个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不仅从观念上
对建
筑节能有了一定的重视,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使建筑节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关于建筑节能,我们尚
有许
多工作要做。
同时,随着我国的社会和城市建设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对影响我们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噪声问题投入更
大的关注,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声环境长期以来未能得
到应
有的重视。而建筑噪声控制工作在整个建筑行业中也处于起步阶段,往往是建筑噪声出现后,进行噪声治理,而对于建筑噪声的防
护和
控制,虽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方法。但在实践操作上并不普及。
本文试浅谈在夏热冬冷地区(以湖南地区为例)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的一些技术手段,借此对建筑节能与建筑
噪声控制的实践操作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从理论上谈谈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原理和措施
节能方面,湖南省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
护结构(墙、屋顶、楼板、门和窗)的传热及空气渗透。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
而解决空气渗透在于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密闭主要是在门窗这一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
构的
隔声,为使所设计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来自外界的噪声干扰。同时,建筑的密
闭性
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的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明显下降。
因此,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传热系数较低而又可提高围护结构隔声量的材料(例如离心玻璃棉等)或构造,可取得节能和隔声两
方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增强窗的气密性与减少围护结构的孔洞、缝隙面积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对建筑密闭性的要求使其在
构造
上具有某些相近的措施。
其他某些建筑设计相关方面,例如建筑绿化也同样在节能和隔声两方面有着积极的含义和作用。建筑绿化可起改善局部热气候调
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声污染防止灰尘侵袭等作用。
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某些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技术手段从理论上说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考虑
的途径主要从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方式上着手,并思考建筑绿化的作用。下面从具体细节上讨论。
3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
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下面谈谈在这些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选取上具体如何兼顾节能和
隔声。
3.1外墙。现阶段湖南地区建筑外墙以24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
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而砖墙本身面密度大,隔声较好,240厚砖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4.5dB,完全能
满足
建筑隔声要求。但建筑外墙有提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趋势,这种材料虽导热系数较低,约0.2~0.3,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墙体传
热系
数。但其隔声性能不如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5dB,这与其面密度有关(质量定律)。此时,若只采
用
200或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隔声要求,须采取增加其他材料或设空气层等构造措施来提高
隔声
量。在设计中应注意此类情况。
3.2门窗
3.2.1外窗
a.窗墙比:不同朝向的窗墙比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来说比外墙小很多,影响外围护结构的综合传热
)。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
见表
1。
同样,窗墙比对外围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窗户的隔声性能不好,如果窗户的面积不大,隔声性能与窗面积大
、隔声性能非常好的窗几乎差不多(见表2)。
由此可见,在适当范围内减小窗墙比可使节能和隔声均更易满足要求。
b.窗体材料:节能方面,湖南地区窗框材料木、塑料、断热铝合金优于钢、铝合金(见表3)。但木、塑料非现代建筑所青睐,断
热铝合金由于造价较高,使得铝合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窗框材料,同时采用复合层玻璃(如中空玻璃窗)等方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
。
隔声方面,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对于不同的窗框材料的隔声性能做了测试,可从其实测结果得出结论:铝合金窗框与塑钢窗框在
1KHz以下,两者隔声量基本接近,但铝合金窗框在中高频隔声性能优于塑钢窗。而关于玻璃,我们知道可以单纯增加玻璃厚度来提
高隔
声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复合层玻璃来替代,可以取得窗扇重量大为减轻的优点。在随复合层玻璃的变化,隔声性能的数
据对
比中,可以得出一个很有实用意义的结果,即在玻璃+空气层+玻璃的复合层中,单层玻璃的厚度宜控制在4~6mm,空气层厚度约在
10mm
左右。经过对比,若节能设计时的采取相近的中空玻璃参数,可以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
c.双层窗:双层窗对节能和隔声都有利,双窗的间距受到建筑物外墙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实验测量表明
,双窗间隔10cm的计权隔声量为33dB。在双窗间隔作吸声处理后,其隔声量达36dB。隔声效果较好,而双层普通玻璃窗的节能效果
可见
表3,而从造价来说,双层窗的工程造价约为复合玻璃窗的50%。
3.2.2住宅外门及阳台门
湖南地区住宅外门及阳台门在节能设计中可采用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等功能)及夹板门等。夹板门一般中间填充玻
璃棉或矿棉等作为保温材料,而玻璃棉或矿棉等同时也是吸声材料,节能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如: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mm厚玻
璃棉
板,可考虑适当增加填充厚度来提高隔声量。而门的密缝处理对于门的隔声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止空气渗透上也能起一定作用。
4建筑绿化
建筑绿化在节能上的含义及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而利用绿化减弱噪声,也是常用的噪声控制方法。
4.1节能方面,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
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
间约3
℃,同时在11~16时段内的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
临街
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本体绿化等。
4.2减噪方面,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
的措施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运用绿化来防止和减少噪声对建筑的干扰时,应考虑到噪声的衰减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及噪声的
频率
范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
,
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
木绿
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
湖南地区的植物基本属于常绿植物,以香樟最为常见,香樟属于常绿乔木,一般来说,可形成浓密的树冠及浓荫,在建筑绿化中以
香樟与灌木绿带的结合布置较为普遍,设计得当,在节能与减噪方面均能产生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孝图.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项端祈.实用建筑声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 刘明明.外窗的隔声作用及塑料窗的隔声性能.化学建材.2000.16(2).pp.18~20.
厅堂建筑空间都比较大,所以 在设计上尤其是保证其内部声学设计合理到位,吸音材料以及其他的各种声学材料不可缺少,所以合理的设计及材料设备的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音质效果,只有了解厅堂上的声学要求和设计方法才能保障有效的音质设计。 一般而言,建筑声学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音质设计两大部分。
(一)噪声控制
通常音乐厅、剧场等厅堂都要求很低的室内背景噪声,因此,这些厅堂的选址很重要,应尽可能远离户外的噪声与振动源。另外,还要进行场地环境噪声与振动调查、测量与仿真预测,目的是为进行厅堂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提供依据。保证厅堂建成后能达到预定的室内噪声标准。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二)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1.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
2.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
3.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
4.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
5.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6.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
7.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
8.可听化主观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9.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
10.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11.组织主观评价。对于重要厅堂,在工程落成后,组织专门的演出和主观评价,来检验建成后厅堂的音质效果,是建筑声学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厅堂音质模型测定是建筑声学设计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厅堂中短延时反射声的分布,是决定音质的重要因素。在缩尺模型中,用电火花作为脉冲声源测得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与实际大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有良好的对应,对在设计阶段确定厅堂的大小、体型等有重要参考意义。混响时间是公认的一个可定量的音质参数,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预测所要兴建厅堂的混响时间。声场不均匀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音质参数。
模型试验的测量系统、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表达与实际厅堂相同,但需要根据厅堂模型的缩尺比s,在混响时间测量和声场不均匀度测量时对测量频率作相应改变。不同频率的声波,在空气介质中传播,特别是高频声波,它的由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差别很大,对混响时间测量结果,需采取对空气吸收的影响作相应的修正,且有足够的精度。
对于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厅堂音质模型的缩尺比s一般采用1/5或1/10,也有采用1/20的,但因受试验设备和频率过高的限制,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对混响时间的测量,缩尺比s为1/20时只能对应实际厅堂1000Hz或2 000Hz以下的频率。推荐缩尺比s不小于1/10,对混响时间和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可扩展至实际厅堂中的4000Hz。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的精度也较高。
模型的内表面形状,有些起伏尺寸比较小,对声波的反射和扩散没有多大影响,在制作模型时可适当简化。但必须保留等于或大于实际厅堂中声波为2000Hz的波长的起伏,不能省略。因为这些部分会对声场的不均匀度有较大影响。要使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各个部分,包括观众席的吸声系数在所测量的频率范围内与相对应的实际厅堂内表面各部分及观众席的吸声系数完全相符,实际上有很大难度,因此允许有±10%的误差。
为了避免在模型中的背景噪声过高导至动态范围达不到要求而影响精度,厅堂音质模型的外壳必须有足够的隔声量。舞台空间大小、形状及吸声状况,对观众厅的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混响时间及声压级分布有很大影响。在模型试验时,这部分宜包括在内。舞台空间部分的吸声状况也应进行相应的模拟。
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所用的声源信号为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脉冲声,适于用做模型试验中的脉冲声源信号。声源中心位置规定为一般演出区的中心,高度相当于人口的高度。声场不均匀度测量的声源位置与高度,与混响时间测量相同。短延时反射声分布测量常用的方法是将接收到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信号经过放大,以时间为横轴在示波器上显示,即脉冲响应声图谱(回声图)。
接收用传声器,可以用电容传声器或灵敏度比较高的球形压电晶体传声器。传声器口径不宜过大,防止传声器的圆柱体型在接收位置对声场形成影响。在测量时要求记录模型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为了修正由于高频声在模型内过量的空气吸收所造成的低于实际厅堂混响时间的偏差。
江苏三弦建筑声学设计团队
建筑声学是指对于一个环境在声学方面给予规划和建设。使得环境符合用户的要求或者国家的标准。一般来说,声学设计更多的是针对房间和厅堂。一个拥有良好的声学设计的房间,不是一次就可以建成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且要经过多次的测试和修改才能达到要求。
室内声学设计内容包括体型和容积的选择,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选择和确定,吸声材料的组合布置和设计适当的反射面,以合理地组织近次反射声等。
声学设计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声音传播途径中有效的声反射,使声能在建筑空间内均匀分布和扩散,如在厅堂音质设计中应保证各处观众席都有适当的响度。另一方面要采用各种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控制混响时间和规定的频率特性,防止回声和声能集中等现象。设计阶段要进行声学模型试验,预测所采取的声学措施的效果。
建筑声学处理室内音质一方面要了解室内空间体型、所选用的材料对声场的影响。还要考虑室内声场声学参数与主观听闻效果的关系,即音质的主观评价。可以说确定室内音质的好坏,最终还在于听众的主观感受。由于听众的个人感受和鉴赏力的不同,在主观评价方面的非一致性是这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因此,建筑声学测量作为研究。探索声学参数与听众主观感觉的相关性,以及室内声信号主观感觉与室内音质标准相互关系的手段,也是室内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声学装修?很多人现在都在询问这个问题,装修本身就不容易,要是在多加几个这样的新名词,一些人又回头疼了,其实声学装修是装修的一种,只不过它有自己独有的设计技巧,只要掌握这些设计的技巧,就能更好的进行声学装修了,不懂得朋友,赶紧学习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声学装修?
1.声学装修是利用声学原理并使用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进行装修,并达到有关专业指标要求。一般常见的装修也往往仅限于进行简单的吸音隔音处理,虽然可以防止声音 反弹 。其实,这样离真正的声学装修还相距甚远。即使再昂贵的电声设备,声音效果也不会好!
2.作为一个会议大厅、影剧院、体育馆或演艺场所,音质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音质,使人们能听清楚发言人的讲话,并在扩声系统播放的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反之,则使人久听之后,头昏脑涨、心绪不宁,更别论享受音乐之美了。
声学 装修设计 技巧?
1、声学装修设计主要是对一个开放式的空间,而本案客户的要求是要对室外噪声影响进行 改善 。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用隔音、吸音的方法阻断室内外声音的传播。
2、在后墙的位置上有一个窗户,客户不想将此处窗户封死,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使用,为了保证客厅声学装修的隔声效果,我们对此处进行了特别处理,加装了隐形窗。
3、客厅的位置连接阳台,作为家中的公共区域,此处的落地 门窗 需要保留功能性,在晚上还要保证其封闭性,采用高档遮光吸声 窗帘 可让两者兼顾,这种经常使用在影音室的窗帘具有很好的遮光性,且非常严密,其厚重感与普通窗帘相比具有更好的吸声性。
4、顶面的设计采用影音室的设计标准,与之不同的是顶面中间并非星空顶,也不是声学模块,而是客厅照明的 灯具 ,为了增加视觉效果,在边吊四周的灯槽中装有发光灯带。边吊上平均分布了筒灯,在客厅环境不需要明亮灯光的时候,这些灯饰足可以满足照明要求。
5、为了增加吸声效果,在客厅声学装修中设计了三个低频陷阱,与以往的设计不同,此次低频陷阱设计并不同从顶面到地面,临近地面的部分去掉,其高度缩减了三分之一,并根据客户要求在低频陷阱低部加装了筒灯照明。
通过上文我对什么是声学装修?声学装修设计技巧的知识讲解,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声学装修也是一门新的技术,很多人也许还没有听说过,但是已经有很多人把这门技术运用到了现代的装修之中,尤其是客厅之中,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于声学装修不在陌生了呢。
建筑电气常用规范目录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3、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化 GB 50310-2002
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
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3
10、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94
1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95
1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73-2001
1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1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93
16、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十月八日发布)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95
1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53-15-2004
1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057-94
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2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2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
26、建筑物消防设施安装质量检验规程(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067-1998
2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84-2001
2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GB 50116-2005
2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30、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DL/T664-1999
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GB 50045-95
3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化 GB 50169-2006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50-2006
3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3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建设部发布>
3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3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3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40、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308—2001
41、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 153-2007
42、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 JGJ/T 154-2007
4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
44、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保护要求BMB5
4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BMZ1
46、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测指南 BMZ3
4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
48、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第279号令发布)
49、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文档管理规范CJJ/T 117-2007
5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5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52、微电子生产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67-2008
5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
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5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5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 50070-2009
57、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
58、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429-2009
69、建筑照明设计设计标准 GB 50034-2004
60、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 50502-2009
6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2-2008
62、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3-2008
6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92
64、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2008
65、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 50328-2001
66、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61-2010
6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CB 50227-2008
68、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CB 50233-2005
69、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CB 50059-92
7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CB 50060-2008
71、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 JGJ 176-2009
72、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
73、居民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132-2009
74、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CB 50056-93
7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
7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7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7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注:2009年4月再版时改章节排版32开 DL 408-91
7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注:2009年4月再版时改章节排版3 DL 409-91
80、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81、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 50356-2005
82、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GB/T 50412-2007
8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08
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 76-84
其次,建议参考一些电气设计手册,到书店根据需要买就可以了。
建筑电气常用标准图集目录
一、强电部分
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 00DX001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应用示例(房屋建筑部分—电气专业) 04DX002
3、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04DX003
4、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电气专业) 05SDX006
5、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06DX008-1
6、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04DX101-1
7、电缆敷设(2003年合订本) D101-1~7
8、蓄电池安装 95D202-1
9、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00D202-1
10、线槽配线安装96D301-1
11、硬塑料管配线安装98D301-2
12、钢管配线安装03D301-3
13、双电源切换及母线分段控制接线图 D302-1~3
14、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 D303-2~3
15、洁净环境电气设备安装06D401-4
16、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99D501-1
17、等电位联结安装 02D501-2
18、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
19、封闭式母线安装 91D701-2
20、电缆桥架安装04D701-3
1、天花的隔音,吸声处理KTV包房室内天花安装双层隔音吊顶,每层隔音吊顶采用不同的设置,以实现宽频隔音,同时隔音吊顶增加阻尼隔音材料,以满足提升中低频噪声隔断能力,隔音吊顶之间及上方设置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设置应与隔音吊顶处理好粘结,以防止由于音响冲击波引发隔音吊顶振动而激发吸声材料的抖动降低隔音降噪效果。
2、墙体的隔音,复合减振隔音墙振处理KTV包房室内墙面需要做阻尼隔音墙面,隔音墙面的与现有的土建墙面共同组成墙面隔音的屏障,其中内层的阻尼隔音墙面,需要着重考虑低频隔音量及音响冲击波的影响,同时内层的阻尼隔音墙面和土建墙之间需要做强吸声处理,以提升整体隔音效果。
3、地板的隔音,地板隔音处理:为了阻断振动和冲击波引发的固体传声,地面必须做悬浮地板,悬浮地板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整体减振的处理,地面减震层的固有频率、承重能力等等。
4、门、窗隔音,门、窗是隔音处理的薄弱环节,必须重视这一点,可将部分房间窗户进行封堵,全部改成了土建的砖墙结构,而对于如豪华房、总统包房等高要求的房间可以采取再加设一层隔音玻璃窗,形成双层隔音窗,同样可以达到隔音要求与采光及通风要求。门的隔音要求较高,门的处理主要是前门和后门,其中前门可以设置两道门,形成声闸门。要求设置高等级的隔音门,以降低音响冲击波对隔音门的直接冲击而激发的固体传声。
5、空调系统的消音与降噪设计,KTV为人流拥挤的聚集区,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是必不可少的,但仍会存在噪声传递及过高的问题,由于空调运行时,KTV室内的音响、说话等声音可通过空调管道向外传播,因此,必须要空调管道进入各房间的接口处进行消声、密封等处理,可采取消声器转换接入、接出等方式可达到理想的消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