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罗马万神殿的建筑特色

清脆的手机
深情的帽子
2023-03-03 15:11:26

罗马万神殿的建筑特色

最佳答案
勤劳的钢笔
微笑的大叔
2025-08-27 20:36:34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万神殿(Pantheon):战场地区最重要的古迹是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的沧桑後,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

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

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在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後殿里。

最新回答
机智的秀发
成就的海燕
2025-08-27 20:36:34

雅典帕特农神庙与罗马万神殿都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帕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是古希腊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罗马的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是古代穹顶式建筑的典范,二者都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雅典帕特农神庙雕刻装饰更是古希腊艺术的顶点。

义气的小笼包
精明的枫叶
2025-08-27 20:36:34

在万神殿(拉丁语:pantheum)是从古老的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罗马和c的完成。公元 125 年。其宏伟的混凝土圆顶是对罗马建筑师天才的持久见证,由于该建筑几乎完好无损,它为现代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回到 2000 年前,体验罗马的辉煌。

功能与奉献

这座建筑的用途尚不清楚,但名称、门廊和山墙装饰暗示着某种寺庙。然而,所有的神都不知道任何邪教,因此万神殿可能被设计为一个地方,皇帝可以在一个环境中公开露面,提醒旁观者他的神圣地位,与罗马万神殿的其他神一样他神化的皇帝前辈。例如,公元 1 世纪的罗马作家普林尼告诉我们,万神殿内曾经有维纳斯(佩戴着克利奥帕特拉曾经拥有的珍珠)、火星和凯撒大帝的雕像。

万神殿建于两座较早的万神殿建筑的原址上,一座由马库斯·维普萨尼乌斯·阿格里帕(公元前 27-25 年)委托建造,另一座由多密善委托建造。第一个在公元 80 年被大火摧毁,第二个在公元 110 年被闪电击中并再次被烧毁。第三个万神殿可能始于图拉真统治时期(公元 98-117 年),但直到公元 125 年左右,哈德良 (Hadrian)是皇帝时才最终完成,他经常在那里召集罗马元老院。这个版本今天仍然存在于罗马市中心。

万神殿的圆顶是混凝土的,外表面最初覆盖着青铜片。

按照哈德良的惯常做法,将重建的建筑物和纪念碑奉献给最初的奉献者,万神殿是献给马库斯·阿格里帕的,门廊立面上突出的拉丁铭文写道:

M. AGRIPPA LF COS TERTIUM FECIT

(马库斯·阿格里帕,卢修斯的儿子,三届执政官,做了这个)。

在主要原始铭文下方是一个较小的铭文,表明由Septimius Severus和Caracalla在公元 202 年进行的修复工作,内容如下:

pantheum vetustate 腐败 暨 omni cultu restituerunt

(每一次改进,他们都修复了因年龄而磨损的 Pantheum)。

外观:门廊

整个建筑矗立在一个1.3米高的基座上,基座原本在柱廊前又延伸了7米。努米底亚黄色大理石台阶从底座的外端延伸出来。该建筑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 门廊,这是非常古典的希腊风格,以及圆形主楼,其风格更加罗马,让人联想到大罗马浴场的建筑。圆形建筑是用砖和混凝土建造的,但最初是用白色大理石灰泥装饰的,以配合门廊的外观。圆顶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外表面最初覆盖着青铜片,但在 663 年被康斯坦斯二世拆除。

门廊尺寸为 33.1 x 13.6 米,并呈现一个由八根科林斯柱子组成的前柱廊,高 11.8 米。整体柱轴采用 Mons Claudianus 和 Aswan 灰色花岗岩制成,底座和柱头采用白色 Pentelic 大理石制成。柱子上方的山墙现在是空的,但钻孔表明最初有某种标志,可能是一只鹰或花圈,它们本应该是镀金的青铜,象征木星. 门廊饰有白色 Pentelic 大理石,并装饰有浮雕,展示用于宗教祭祀的物品(如盘子、盒子和斧头)、花环和烛台。门廊的内部尺寸为 34 x 20 米,有四个玫瑰粉色的柱子,形成三个过道。人行道经过修复,但反映了原始设计,灰色花岗岩矩形和白色大理石圆形。门廊的内部也镶有大理石,但此后已丢失,露出砖砌。

在圆顶的最顶部是一个直径为 8.8 米的通向天空的开口(眼睛)。

内部:圆顶

万神殿很可能是古典建筑中的第一座建筑,其内部故意设计得比外部更耀眼。建筑物或圆形大厅的圆形部分通过两扇 12 x 7.5 米的青铜门进入(今天的那些门是古老的但不是原始的)。圆形大厅的直径为 43.2 米或 141.7 英尺,这正是圆顶的最大高度,它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半球。在圆顶的最顶部是一个直径 8.8 米的通向天空的开口(oculus),并有一个装饰性的青铜板楣。圆顶由轻质凝灰岩和矿渣(一种浮石)混合混凝土(caementa) 并且它的内部被五个环的 28 个金库进一步照亮,随着它们向圆顶的中心上升,它们的尺寸会减小。这些可能最初是用青铜板覆盖的。

圆形大厅的墙壁厚 6 米,有七个壁龛,分别是半圆形(3 个壁龛)和矩形(4 个壁龛)。门对面的壁龛最令人印象深刻,直达天花板。它有一个装饰性的红色斑岩带和檐口,两侧是两个弗里吉亚紫色的科林斯大理石柱。其他每个壁龛都有两个弗里吉亚紫色(半圆形)或努米底亚黄色(矩形)的大理石柱。每个壁龛还有三个供雕像使用的壁龛和一个小窗户,圆形大厅的墙壁周围还有另外七个窗户。路面是原始的,由使用灰色花岗岩、红色斑岩、努米底亚黄和弗里吉亚紫色大理石的方形图案组成。

后来的历史

万神殿与所有古代古迹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尽管如此,这座建筑仍然保存得非常好,可能是因为在其历史相对较早的时候,它在 608 年被改建为殉道者圣玛丽教堂。 1270 年,在门廊屋顶上增加了一座钟楼,后来被拆除。此外,在中世纪的某个时候,门廊的左侧被损坏,需要更换三根柱子。第一根柱子来自多密善在卡斯特尔甘多尔福的别墅,并于 1626 年添加。另外两根柱子来自尼禄浴场并于 1666 年添加。然而,这些添加物是玫瑰粉红色,而最初门廊的前八列都是灰色的,只有内部四根是粉红色的阿斯旺。同样在 1626 年,教皇乌尔班八世拆除了门廊屋顶上的所有青铜梁,并将金属重铸为该市的圣天使城堡的80 座大炮。这些大梁的存在表明门廊屋顶最初是厚重的大理石瓷砖。

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万神殿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当然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纪念碑,今天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因为其中有 1870 年至 1946 年意大利君主制的陵墓和另一个著名的坟墓是拉斐尔(1483-1520) 的坟墓。

感动的音响
寒冷的短靴
2025-08-27 20:36:34

法国巴黎的万神庙是属于将“希腊风”渗透到罗马式建筑中去的典范。法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据点,也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前后已经出现了像巴黎万神庙(Pantheon,1775~1792)这样的古典建筑,它是由苏夫洛(J.G.Soufflot)设计的。万神庙是祭祀巴黎守护者圣什内维埃芙的教堂,1791年成为国家重要人物的公墓,改名为万神庙。它是法国18世纪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建筑典范。它位于圣什内维埃芙山上,平面是希腊十字式的,宽84米。西面廊柱有六根科林斯式柱子,高19米,顶上为三角形山花。中央大穹顶下面由细柱支承。穹顶是三层的,内层直径20米,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第二层上面的粉彩画。外层穹顶也用石砌,下缘厚70厘米,上面只有40厘米,穹顶尖端的采光亭最高点高83米。穹顶是模仿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但是它没有圣保罗大教堂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而具有世俗的,富丽堂皇的风格。

超帅的猫咪
羞涩的画板
2025-08-27 20:36:34

1.哈利法塔(阿拉伯文:برج خليفة‎,拉丁化:burj khalifah‎,英文: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

哈利法塔高828米,楼层总数162层,造价15亿美元,大厦本身的修建耗资至少10亿美元,还不包括其内部大型购物中心、湖泊和稍矮的塔楼群的修筑费用。

2.吉隆坡石油双塔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楼。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Kuala Lumpur City Centre) 简称KLCC计划区的西北角,属于此计划区的第一阶段工程。

吉隆坡石油双塔高452米,共地上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所设计的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双峰塔与邻近的吉隆坡塔同为吉隆坡的知名地标及象征。

3.玛丽莲·梦露大厦,位于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2005年底,Mississauga市的两家开发商决定举办当地40年来的首次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为规划中的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寻找一个创新的设计,建设一栋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建筑,从而树立城市新形象。

4.白宫(英语:The White House)也称为白屋,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1902年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白宫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拥有,是“总统公园”的一部分 。

白宫是一幢白色的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物,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因为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居住和办公的地点,“白宫”一词常代指美国政府。

5.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6.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当年建成后的埃菲尔铁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

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

缓慢的火
虚心的星月
2025-08-27 20:36:34
万神庙(Pantheon)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是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洞进圆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 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高高的香氛
刻苦的丝袜
2025-08-27 20:36:34

万神庙建造特点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巴特农神庙建筑特点

帕特农神庙特别讲究“视觉矫正”的加工,使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呈曲线或内倾,因而看起来更有弹力,更觉生动。这种视觉矫正以前在多利亚柱式中就已经注意到了,比如柱身的减杀就是如此。在帕特农神庙中,这种矫正发挥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据研究,这类矫正多达10处之多。比如,此庙四边基石的直线就略作矫正,中央比两端略高,看起来反而更接近直线,避免了纯粹直线所带来的生硬和呆板。相应地,檐部也作了细微调整。在柱子的排列上,也并非全都垂直并列,东西两面各8根柱子中,只有中央两根真正垂直于地面,其余都向中央略微倾斜;边角的柱子与邻近的柱子之间的距离比中央两柱子之间的距离要小,柱身也更加粗壮(底径为1.944米,而不是其他柱子的1.905米)。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边角柱处于外部的明亮背景,而其余柱子的背景是较暗的墙壁,人的视觉习惯会把尺寸相同的柱子在暗背景上看得较粗,亮处则较细,视觉矫正就是要反其道而行,把亮处的柱子加粗,看起来就一致了。同样,内廊的柱子较细,凹槽却更多。山墙也不是绝对垂直,而是略微内倾,以免站在地面的观察者有立墙外倾之感。装饰浮雕与雕像则向外倾斜,以方便观众欣赏。如此等等,说起来已烦琐,艺术家、设计者和工匠为此花费的时间、精力就更大了。人们至今仍能从饱经沧桑的神庙看出精微矫正的痕迹和出神入化的效果,这真是文明的奇迹。

在装饰方面,本来前厅外围的柱子都是多利亚式的,但檐壁却不用三陇板与间板,而是用一条爱奥尼亚式的装饰带,以浮雕表现雅典人民庆祝大雅典娜节的盛况。这条浮雕带从门廊延伸到南北两面墙上,绕行一周,连为一体。总长160米,人物超过500个。它第一次在神庙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现雅典公民群众和现实社会活动,其构思之大胆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后的进一步发展。

帕特农神庙在古典建筑艺术中之所以成为典范,不仅仅在于它的建筑,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现已丝毫不存,据古人的描述,它实为木胎,黄金象牙只起镶嵌作用,大概肌肤用象牙,衣冠武器则贴以黄金。此类贵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庞然大物,无非是为了显示雅典财富的充盈。

特色浮雕

神庙浮雕的精美和丰富毫不亚于其雕像。那条长达160米的浮雕带一气呵成,气韵生动,人物动作完美,历来被认为是希腊浮雕的杰作。它以表现大雅典娜节游行庆祝活动为主题,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于庙堂之上。这种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大游行从雅典西边的狄甫隆城区开始,然后经过陶区,穿过市场,最后登上卫城。游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编织的一件新袍献给雅典娜。艺术家把160米长的浮雕正好用来表现从游行开始到献袍的全过程。起点在庙西南角上,这儿表现公民群众准备跨鞍上马,然后在长长的南墙和北墙上表现公民游行队伍,其中以骑在马上的青年公民为主。在南北两墙东端转角处,游行队伍开始接近神庙入口,意味着人们已经到达了终点,神圣的卫城,浮雕的内容也由欢呼雀跃而转变为庄重肃静,迈着轻缓步伐的少年们逐渐走向卫城中心。浮雕的终点直接位于神庙的大门,此处特别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观看游行的诸位天神,意味着众神都应邀前来与雅典人同庆佳节。

在现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处。特别是雅典青年骑马游行的大段浮雕,无论是昂首前奔的骏马还是执缰坐鞍的青年,都刻画得生气怏然。人的体态、马的运动以及飘扬的衣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激烈运动和兴高采烈之中又饱含着端庄典雅之美。更可贵的是,数以百计的人和马的形象竟然没有一个是雷同的。他们在向前行进的态势中有跳跃、飞奔、暂歇、举步、备鞍等各种动作,更不必说身形面容、个性气质等差异了。整个浮雕有如一首壮丽的交响乐。

相比之下,从容缓步的少女则带有一种安静庄重、雍容华贵的古典风韵,后人把它形容为“伟大的单纯和静穆的壮伟”。少女们或单独或结伴而行,还有男性长者对她们指引训示。通过细密如丝线的衣褶,艺术家把原本单调的构图处理得满壁生辉,突出了少女们文静贤淑的风度和坚实健美的体形,有把她们表现得如同圆柱的凹凸纹一般挺直,使浮雕带从南北两面汹涌而来的游行队伍由喧嚣一转而为叩拜入殿时的虔诚肃穆。

神庙的92块间板浮雕,则用神话传说中希腊人与异族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作题材,大概是比喻希腊与波斯的那场生死存亡的战争。由于间板是四方形的,每块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厮杀图景。

除了帕特农神庙外,卫城的另外两个小建筑规模虽小,却各有特色。作为卫城唯一入口的门厅并不强调森严,而只注意形象。